本书是“华中语学论库”之一,全书主要以否定为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V不C”的强势与理据、否定结构与句末语气词的组配及有关问题、否向副词的认知解释及其类型学意义、与否定相斥的语义因素及其句法表现、否定句的承句功能及其制约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华中语学论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胡清国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华中语学论库”之一,全书主要以否定为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V不C”的强势与理据、否定结构与句末语气词的组配及有关问题、否向副词的认知解释及其类型学意义、与否定相斥的语义因素及其句法表现、否定句的承句功能及其制约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肯定和否定是语义相悖的一对范畴,它们必然会对各类句子结构施加各自的影响。实际上,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肯定和否定这对范畴对句法内部的影响,表现在肯定和否定在句法层面上存在大量的不对称现象。本书以否定为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研究专有的否定结构或是否定优先的格式,意在说明否定格式的句式义对句子内部各组配单位韵管控作用;二是词语义(包括词语的概念意义但主要是语法意义)也会对格式产生反制约,表现在汉语中,一些词语强制性地要求其后的结构形式必须为否定形式;三是意义相近的否定格式的比较,着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也能凸现语义语用对格式的制约作用。本书共分12章。 第一章是绪论。1.否定观念和否定范畴。客观世界具有一种否定性本质,否定观念是客观世界否定性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否定范畴是否定观念这一认知范畴在语言世界的映射。2.否定形式的界定,我们引入弗格森的“断定力”概念,认为只有以句子的谓语部分或整个命题为断定操作域的才是否定句。3.否定句和肯定句的联系与差异,表现为:否定的有标记性和肯定的无标记性;否定和肯定的句法不对称;否定的跨层级性;否定的可划分性;否定和肯定的可转换性。4.现代汉语否定研究综述,从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研究、否定标记的句法和语义比较研究、否定格式研究三方面着重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汉语否定研究。 第二章研究“V不C”的强势与理据。1.首先用共同语和方言的材料表明“V不C”的使用频率远高于“V得C”,表明“V不C”是否定优先的格式。2.介绍二者在形式和意义上的不对称:表示能性范畴的肯定形式有“V得C”和“能VC”,否定形式只有“V不C”;意义上“V得C”尤其当“C”是形容词时可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可能”和“情状”,如“洗得干净”,“V不C”只有一种语法意义。3.“V不C”强势的理据:语言的象似性,因为“V不C”强调的是客观条件的不具备和不允许,在客观世界中,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主观企望总大量地受制于客观条件的不允许,这种客观不能的现象在人类“或然”世界中具有更高的显著度,因而更容易被感知;“V不C”的语法化时间早于“V得C”,语法化早的结构定型早,必然分布范围更大,使用频率更高;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V得C”的歧义,“V得C”、“能VC”的同指,表明了它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进行“不V了”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该格式是一个歧义格式,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谢绝]、[+打算]和[+变化],三个“不V了”在成分的省略、对“V”的选择、词语的组配等方面有各自的要求;分析了“不V了”和“不了”的“了”的语法意义;用事实说明表“谢绝”的“不V了”是比“不V”格式更委婉礼貌,其理据在于“不V了”表[+谢绝],强调的是客观不容,不是主观不愿;它表现的是一种使言语主体受益的辞谢以及“了”的收束作用。 第四章研究“一量(名)”否定格式及其语法化。1.格式义对量词的选择,该格式表示完全否定或日质的否定,量词能否进人格式取决于量词是否是处于量的等级序列、在最低级次的位置。2.不定量词“点(儿)”对格式的适应性,不定量词“点(儿)”具有高频率的特点,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说明了“点(儿)”高适应性的原因。3.“一量(名)”否定格式的语序选择及制约因素,该格式有两种语序:一量(名)+否定、否定十一量(名)。我们描写了这两种格式语序选择的种种表现,并从韵律制约、焦点凸显和语义增量、语法化三方面说明了语序选择的制约因素。4.“一量(名)+否定”格式语法化的共时表征与内在机制,阐明了该格式语法化的共时表征和历时进程,并探讨了该格式语法化的路径依赖,结论是“一量(名)+否定”是一个正处于语法化进程中的格式,从而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出了统一的解释。 第五章研究否定结构与句末语气词的组配及相关问题。语气词可分为传疑语气词和传信语气词。1.否定结构与传疑语气词的搭配,描写了否定结构与“吗”、“呢”、“吧”的种种情况。2.否定结构与传信语气词的组配,选取“的”、“呢2”、“罢了”、“而已”与否定结构的组配情况。3.排斥否定形式的极性语气词,汉语有两个语气词“来着”、“着呢”不与否定形式组配,并说明了其中的原因。通过考察,表明否定语义必然要对句末语气词施加影响,表现为否定形式与句末语气词的搭配受较多的制约,对句子的疑问还是陈述也会产生作用,反过来句末语气词也会对否定格式能否进入句子产生反制约,这是从肯定角度研究通过语气词无法剖析的现象。4.句末语气词的语用价值,我们认为句末语气词的语用价值在于句标记、完句功能和凸显情感的功能。 第六章研究否向副词的认知解释及其类型学意义。所谓否向副词就是那些强制性或倾向性地要求否定结构与之同现的副词,如“根本”、“丝毫”、“决”、“迟迟”之类。1.否向副词的判别标准及其类别,文中提出了否向副词的鉴别标准,并从语义角度对否向副词作了划分:表时量、表态度、表强调和表条件。2.否向副词的语用价值,很多研究者都零星地研究了否向副词,知道它们一个共同的语用价值是加强否定语气的强调功能,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得出否向副词的语用价值是:强调功用、否定预设和凸显主观性。3.否向副词与否定结构相亲和的认知解释和类型学意义,否向副词的语义主要表示极大量,而否定结构在无标记语序(正常语序)下表主观小量,在语量上有所保留,有时不足以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性,因此就需要增量。由于汉语增量的手段主要是副词和语气词,但语气词与否定结构的组配是受限制的,因此给否定结构增量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否向副词头上。这种给否定结构增量的手段在许多语言中都有反映,因此本研究具有类型学意义。 第七章进行否向副词“根本”与“压根”的跨维度比较。“根本”和“压根”是两个语义基本相同的否向副词,但它们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1.句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句法分布、对主语人称的选择限制、频率副词、时间词语等方面。2.言语运用的不对称,使用频率上“根本”高于“压根”;使用区域的不对称,“根本”是共同语中的基本词语,“压根”是正在进入共同语的词语,主要运用在北方方言区。3.语用功能的差异比较: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主观性的强弱;语体的分别。 第八章研究“不客气”和“别客气”。1.“不客气”的分化,我们认为,“不客气”可分成两个,一个是仅用于对话中表示礼貌回绝的“不客气1”,另一个是陈述句里描述情状的“不客气2”,它们在句法上呈现出一系列的差异。2.从使用语境、词语增量、语法单位三方面说明“不客气”和“别客气”的不同。3.“不客气”的礼貌性及其理据,证明了“不客气”比“别客气”更委婉礼貌,其理据在于主语的隐现和移情策略、格式的语义及语法化。 第九章研究“Neg+V+O”和“S+Neg+V”的句法不对称及其制约因素。这两类结构指的是由相同的否定标记、动词和名词构成的词序不同的否定结构,它们的语义相近。1.句法的对称与不对称,描写了这两类结构在句法分布上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2.语义特点和形式特征,说明两类结构动词的语义要求、宾语的语义限制、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分别。3.结构的功能差异,它们在常态和异态、长时和短时、有定和无定、主观和客观四方面呈现出差异。4.语用差异的深层理据,它们的各种差异受制于陈述和描写、事件结构和话题焦点。 第十章研究与否定相斥的语义因素及其句法表现。一个句式必须是肯定句或者必须是否定句,到底有什么因素在起制约作用?我们找到这样三方面的因素:1.调量。有时一些句式在特定的语境中不能确切体现客观世界的量或说话人的主观性,因此就需要调量,调量就是量的增加或减少,词语的重叠、谓语部分动词的并列结构等都是调量的手段。2.陈述性和描写性,句子的语义可以抽象为陈述和描写,陈述是客观叙述,描写是生动再现,状态形容词句、句子的生动表现形式(修辞手段)以及拟声词状语谓语句都是描写句,描写排斥否定。3.定位和定时,有些句子位于篇首,为动作行为提供空间位置和时间点段,也就是定位或定时,它们也与否定相斥。 第十一章研究否定句的承句功能及其制约。在复句中,有时强制性地要求后面的承接小句必须是否定句,受到的语义语用制约主要是:1.一致性和相关性,一致性强制性地要求后一小句与自己形式相同,即前一小句是否定形式,后一小句也应是否定形式,反之亦然;相关性对后一小句的形式要求不具强制性,可以是否定形式也可以是肯定形式,相关性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2.预设的规约,一个是预设的评价,决定了后边小句的形式,另一个则是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影响、制约着否定句对前一小句的承接。3.逻辑推理与常规推理,逻辑推理是由肯定或否定命题为前提和结论的思维形式,逻辑推理是前提符合实际、形式合乎规则的推理形式;常规推理可以是无效的但在生活中又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推理形式,不合理但合情。所有的推理都是由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组成,因此便对否定句的承接产生了制约。 第十二章是总结。1.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与“句管控”,具体说明否定形式是如何体现“句管控”理论的。2.本书的成绩和特点,介绍本书的一些特点、作者的一些体会以及认识。3.本书的不足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任何研究都存在不足或缺点,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的地方。 目录 序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否定观念和否定范畴 1.1.1 否定观念是客观世界否定性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1.1.2 否定范畴是否定观念在语言中的映射 1.2 否定形式的界定 1.3 否定句和肯定句的联系与差异 1.3.1 否定的有标记性和肯定的无标记性 1.3.2 否定和肯定的句法不对称 1.3.3 否定的跨层级性 1.3.4 否定的可划分性 1.3.5 否定肯定的可转换性 1.4 现代汉语否定研究综述 1.4.1 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研究 1.4.2 否定标记的句法和语义比较研究 1.4.3 否定格式研究 1.5 本研究的路径取向和结构框架 1.5.1 本研究的路径取向 1.5.2 本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V不C”的强势与理据 2.0 引言 2.1 “V不C”的强势表现 2.1.1 “V不C”的使用频率远高于“V得C” 2.1.2 “V得C”的分布主要在疑问句中 2.2 形式与意义的不对称 2.2.1 句法形式的不对称 2.2.2 语法意义的不对称 2.3 “V不C”强势的理据 2.3.1 语言的象似性 2.3.2 “V不C”语法化的时间早于“V得C” 2.3.3 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2.4 小结 第三章 “不V了”的句法语义分析 3.1 “不V了”结构的语义差异 3.1.1 “不V了”结构的三种语法意义 3.1.2 “不V了”三式各自要求的语义特征 3.1.3 “不V了”结构是一个歧义格式 …… 第四章 “一量(名)”否定格式及其语法化 第五章 否定结构与句末语气词的组配及有关问题 第六章 否向副词的认知解释及其类型学意义 第七章 否向副词“根本”与“压根”的跨维度比较 第八章 “不客气”和“别客气” 第九章 “Neg+V+O”和“S+Neg+V”的句法不对称及其制约因素 第十章 与否定相斥的语义因素及其句法表现 第十一章 否定句的承句功能及其制约 第十二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