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大连市慈善总会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孝文化课题组的同志,在开展孝文化研究的同时,用近八个月的时间,编写了这本书。这是从弘扬孝文化的一个侧面,从青少年的角度,编写的一本通俗的青少年孝文化读物。目的在于提供给中小学教师教学参考和中小学学生阅读之用。

内容推荐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和适当考虑教师的需要,编者确定了通俗与学术相结合、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文字与配图相结合的编写原则。《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通俗讲座形式与当代典型实例为主;下篇则以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文章为主,阐述孝道的内涵及意义。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书后附录中,选录了古代先哲关于孝道的启蒙读物《孝经》、《弟子规》等优秀篇章语录的译文、解读和点评,只要用心阅读,辅以教师家长的帮助,相信中小学的同学们是会读懂和理解的。

目录

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

一、孝之源泉在亲情

二、中华美德重孝行

三、美德必寓孝之心

四、行孝在心需修养

五、家重孝悌万事兴

六、孝道必定泛爱众

七、行孝还需讲礼貌

八、孝敬父母知感恩

九、多行孝道知有责

十、尊老敬老心要诚

十一、人生百行孝为先

十二、孝者志远知荣亲

十三、重行孝者非愚钝

十四、敬老倡行筑和谐

十五、普世共传孝文化

践行孝文化

 一、践行孝道,展示莘莘学子之心——谈谈什么是孝道

 二、中华美德孝文化——谈谈怎样行孝道

附录 中国古代孝文化典籍选读

 一、传统孝文化启蒙读物:《孝经》

 二、《弟子规》选读

试读章节

2003年12月,中国老年学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了一次“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国际论坛”。这次大会向全国发出了倡议书,倡议书一共有八条,其中第四条专门对全国青少年提出要求:“加大对青少年孝道教育力度,让青少年从小懂得: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养成孝敬老人的良好习惯。”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对传统孝文化知之甚少,怎样去行孝道就更不清楚了。2004年大连市在城乡8所中小学校进行过一次关于孝亲敬老方面的问卷调查,小学有1/3、中学近1/3的人不知什么是孝道和怎样去讲孝道;有3%的人甚至认为学雷锋、做好事就是讲孝道。这说明大家对我国优秀的传统孝文化了解不多。

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孝敬父母呢?中国人说的孝敬是:孝之行,敬为心。孝敬的关键是我们心中对父母的敬意,民间有“论心不论绩”的说法,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孝敬,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对老人关爱的行为;二是发自内心对老人的敬重。这个敬重,源于与父母亲情的血缘关系,子女对父母由情生爱,由爱生敬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礼记·大学》中记载曾子的学生单居离的提问:“‘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敬。”’学生问曾子侍奉父母有什么原则要求吗?曾子回答:有爱才能对父母产生敬意。接着曾子还把孝分为三个层次:“大孝尊亲,其下不辱,其下能养。”尊敬父母是大孝,在它之下是不给父母带来耻辱,再下最低要求是能赡养父母。所以从古流传至今的“论心不论绩”的说法,就是说孝敬老人要时时刻刻把老人牵挂在心上,用心去体察父母的健康与情绪,实实在在地为父母做些事情。不论绩,就是不讲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不以贫富作为衡量孝道的尺度。如有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去尽孝,等老人死了却大办丧事,这对老人又有什么用呢!表面上好像很孝敬,实际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这种假孝真虚伪的行为只会落得众人背后的耻笑。以上所说的就是孝敬老人的总的含意。那么孝敬父母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当今,剔除了封建糟粕的新孝道观只有三条六个字,这就是养亲、尊亲、悦亲。现在,就分别说说这三条六个字:

第一,养亲。就是赡养双亲,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为什么说它是最低要求呢?孔子的大弟子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孝时,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说:现在人们说到孝,就是能赡养父母;就是狗和马也能得到人的喂养啊。对父母不从内心去孝敬,又怎么去区分呢?所以,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女抚养成人,总不能只供养他们吃饭穿衣就行了吧!

我们做子女的永远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怀有感恩、报恩的心情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一个人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如果一个人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只想靠别人施恩于己,那么发展下去会成为一个情感冷漠,极端自私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更别说去创造一番事业了。

那么,应该怎样去养亲呢?我们现在年龄还小,正在读书,谈不上赡养父母。但是,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去实现感恩的心愿。如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之外,还要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在农村的同学还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家活,以减轻父母的劳累。在感恩父母、回报二老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一个紧迫感,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到父母渐渐生出白发,一天天变老,我们应当早一些,多一些尽一尽做子女的孝心,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随着感恩之心的日积月累,爱的苗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逐日增长,美好的心灵和道德观念也会逐步升华。要知道做一个会感恩的人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第二,尊亲。就是尊敬父母。要从内心里敬爱父母,在言行上尊重父母。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懂礼貌待人,他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诗经·■风·相鼠》篇章里把不讲礼仪的人说得更严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是看的意思;仪,是人知礼仪。这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皮,人怎么能没有礼仪呢?人如果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呢?这话虽然说得十分尖刻,可是人若没有礼仪,的确像不要脸皮一样。可见古代对不讲礼仪的人是深恶痛绝的。

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在“爱国守法”之后。《大连市市民公约》的第一条就是“要礼貌待人……”都说明讲礼貌是遵守道德规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尊敬父母不但要从内心敬重老人,并且也要用礼貌表露出来。要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出门和回家向父母打声招呼,吃饭要等父母坐下后一起吃,有好吃的先让老人尝,同父母长辈说话态度和蔼,父母下班回家送上一杯茶,等等。在家尊敬父母,在外尊敬老人,如上车、购物礼让老人在先,乘车为老人让座等等。我们讲尊敬父母,并不是封建制度的等级压迫,今天的父母与子女完全是平等的、民主的。即便是封建社会,孝敬父母也不是让子女盲目服从,逆来顺受。孔子曾对曾子说:“父有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争,是诤的通假字,规劝之意。“就是说做父亲的有一个能敢直言规劝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所以,当父亲做出不义之事,就应直言规劝,盲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能称得上孝呢?”有一次曾子遭到父亲的棍棒殴打并没有躲避,孔子知道后对曾子说:“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则待,大杖则逃……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汝非王者之民邪,其罪何如?”这是说:“你没听说以前大圣虞舜为人子的时候吗?当他父亲用竹鞭打他就等着挨,用棍棒打他就快些逃。现在,你竟把身体迎着暴怒的父亲的棍棒而不快逃,难道你不是国王的臣民吗?这对你的父亲会带来什么样的罪过啊!”所以,我们对父母做错的事应当直言规劝,这也是对父母的另一种爱护与尊敬。

第三,悦亲。就是取悦于父母,让父母高兴。现在讲孝敬父母,一是物质上的赡养,二是精神上的赡养。物质上满足老人吃、穿、住、用的需要,比较容易做到。精神上的赡养,要满足老人的心理与精神上的需求,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寂寞、自卑、悲观就比较难。精神赡养要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因为心理与精神上的痛苦会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损伤。那么,我们现在怎样才能让父母开心呢?首先,就是要好好学习,上课、复习、做作业等都不让父母操心;其次,就是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集体利益或公共设施的事,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父母悬心。P1-3

序言

为推进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发起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孝文化课题组于2004年对市区和普兰店市的4所小学、4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21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以孝道认知情况和对孝道所持态度为重点内容的“孝亲敬老问卷调查”,同时辅以教师、家长座谈和社会随访。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什么是孝道一无所知,大多数学生对中华孝文化知识相当贫乏,孝亲敬老意识相当薄弱。对此,学校领导与教师及广大家长热切期望编写一个普及孝文化的小册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孝道伦理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和学校、家长的意见,在青少年中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培育人文亲情,不仅对强化社会敬老氛围、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居家养老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于青少年本身塑立健全人格、培育高尚情感、完善品德、提高素质也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市老年学学会领导的重视、支持与指导下,孝文化课题组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准备,于2008年初,组建了以赵增江、张执中为正、副组长的“孝文化普及读本”编辑工作小组,拟定了该书的编辑工作方案,小组成员按方案要求作了分工。历经七个多月,于2008年10月末完成全书初稿编写任务。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和适当考虑教师的需要,我们确定了通俗与学术相结合、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文字与配图相结合的编写原则。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通俗讲座形式与当代典型实例为主;下篇则以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文章为主,阐述孝道的内涵及意义。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书后附录中,选录了古代先哲关于孝道的启蒙读物《孝经》、《弟子规》等优秀篇章语录的译文、解读和点评,只要用心阅读,辅以教师家长的帮助,相信中小学的同学们是会读懂和理解的。

孝文化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崇高的社会责任努力贡献出自己的精力和才智,完成了调研和编写任务。他们在书中分担的任务是:

赵增江负责前言和“源远流长孝文化”的撰写;张执中负责“先哲论孝道”和“为什么要讲孝道”的撰写;李达顺负责“什么是孝道”一文的撰写;徐放、金淑桂负责书中“孝星”事迹的搜集编写;罗兴典、贺延明负责传统启蒙读物有关部分的摘编;张德民负责全书文稿的组织整理和统审统纂工作。

于尔明同志自始至终关心本书的编写工作,并为本书撰写了序言。

大连市慈善总会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尽管参与编写的同志一片苦心与诚意可鉴,但由于时间紧迫,本书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学者及教育界人士给予指正。

大连市老年学学会

大连市慈善总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