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住沱江边》这个散文集里,作者彭晖写到自己的家乡凤凰,无论是沱江还是古镇上的石板街,无论是家乡的小人物还是曾经的邻居玩伴,她都深深地记得一些与之相关的场景:在沱江学游泳;下大雨石板街上会积水,小伙伴们会在积水里放纸船;小镇上的书摊老板是个结巴,人很好;一个高高帅帅的疯子每天在小镇上穿街走巷,大家都为他惋惜……这个还未成为旅游景点的美丽小镇,因为作者饱含深情的描绘,在读者眼里如故事片一般活灵活现地展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住沱江边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彭晖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家住沱江边》这个散文集里,作者彭晖写到自己的家乡凤凰,无论是沱江还是古镇上的石板街,无论是家乡的小人物还是曾经的邻居玩伴,她都深深地记得一些与之相关的场景:在沱江学游泳;下大雨石板街上会积水,小伙伴们会在积水里放纸船;小镇上的书摊老板是个结巴,人很好;一个高高帅帅的疯子每天在小镇上穿街走巷,大家都为他惋惜……这个还未成为旅游景点的美丽小镇,因为作者饱含深情的描绘,在读者眼里如故事片一般活灵活现地展现。 内容推荐 《家住沱江边》是一位湘西凤凰的女儿抒写凤凰记忆和人生旅途杂感的散文集。关于凤凰,有作者彭晖儿时的温情记忆,有凤凰山水和小街对一个故乡人来说别有味道的真实情感;关于人生,有作者游历时的顿悟,有异地风情对作者的触动,有日常生活中的小感悟。从沱江到远方,作者以她清新而秀美的文字,将她的人生如画卷般展现给读者。 目录 家住沱江边 家住沱江边 古城、家、旧事 家乡的石板街 我最喜欢的老人 古城里的小人物 长在山坡上的歌 苗家的酸菜 撒饭 湘西放蛊的传说 湘西的男人女人 永顺小溪 我的乡村情结 油菜花开的季节 送父亲一束玫瑰 妈妈的味道 身小苗舅 兰草 凤英 洪师傅打水 野葡萄酒的故事 学做盘龙 多多 不再养宠物 路上的风景 无法复制的美丽 游戏山水文字间 雨中登岳麓山 陶罐里的歌谣 大美青山岛 君山寻梦 北京的秋天 一枚香山红叶 北国的冬 大连、秦皇岛、承德印象 我和哈尔滨的一次冬季约会 一个人的中秋 台湾印象 舌尖上的五大连池 此生愿做守荷的人 人生随想 黑夜里静听花开的声音 幸福,就是一碗粥端在你面前 脱下高跟鞋 生命需要等待 潇洒面对人生路 会呼吸的玉石 昨夜下了一场樱花雨 邂逅美丽与尴尬 让眼泪放飞 选择相信美好 星语星愿 我爱家乡的小河 故乡的青石板街 妈妈的背篓 柚子 乡情 童年 树 安安的小船 读你 无助哭泣 为爱留下 为自己疗伤 空 无题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家住在美丽湘西凤凰县城的沱江河边,穿过北门古城楼,再转过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巷,那栋灰色墙青色瓦,高挑着凤凰飞檐的房子就是我的家。 家离沱江很近,也就三百米左右的距离,河边是我孩童时经常嬉戏走玩的地方。在河边长大的孩子,似乎对河有种特殊的感情,以至于我现在买房子都要看有没有河,有没有水,似乎有河有水万物才有一种灵气。记得那时候家里已经有了洗衣机,但是我们河边的人还是喜欢穿过北门码头,走下石阶,到河边去洗衣服。沱江河边的红石阶一长条一长条,高高低低往前延伸,一直延伸到河里,很整洁很干净,是洗衣洗菜最好的去处。夏天我们可以脱去鞋子,双脚踩进河里洗菜洗衣服。沱江河水碧绿而清凉,可以清楚地看见河里的水草一绺一绺的婀娜招摇,看那潺潺流水的波纹一脉一脉地散开又合拢。洗得累的时候偶尔抬抬头,还可以欣赏那河边吊脚楼的人家,看那一摇一摆过桥的路人,欣赏那同自己一样挥动着棒槌一下一下槌衣的女子。 父母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到河边玩的,他们会编些河巫婆和溺死鬼的故事给孩子们听。而河边长大的孩子却有着水的灵性和放任大胆,只要瞅准机会,他们就会赤条条地“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抑或打水仗,抑或争上游——游到深水处我们自己命名的“老虎凳”上坐坐,显示一下当老虎王的威风。或者游到河边船家停放的小木船上,撑着竹竿在河中心溜一圈再把船只还到原处。而这时,岸上就会传来一声声生气的叫喊声:“鬼崽子,还不上岸!”于是,大家又“咚”的一声从“老虎凳”上,从小渔船上跳进水里,河面上顿时响起一阵“噼啪、噼啪”的击水声和狡黠得意的笑声。 古城里的学校是不允许学生下河去洗澡的,妈妈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她对我和弟弟要求很严格。而河对我们来说诱惑力太大了,往往被发现,我和弟弟总是先发制人地大哭大喊:“您不准我们下河,为什么要教会我们游泳?!” 小小的年纪无法找到妈妈的答案,总感觉妈妈的爱是种多余的束缚。长大以后,我终于离开家,到另一个城市去工作。 而妈妈的爱却像一根无形的绳,一头系着河边的家,一头系着远方的我,薄薄的几页信笺,淡淡的几句问候足以在我困难无助的时候潸然泪下。 每次回到河边的家,爸爸总会亲手烧上我喜欢吃的菜,妈妈总要邀我到河边走走,听沱江河的水声,讲我们孩提时的故事。 小时候,是妈妈手把手教会我们游泳的。在河边长大的孩子,与水有缘。妈妈知道束缚不了我们的天性,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会我们习水性,学会自己保护自己。那时没有救生圈,妈妈就用她的裤子打湿水,然后吹足气,用鞋底线牢牢系住裤头和裤脚,一个“救生圈”就做成了。稍大点,我就离开“救生圈”,按妈妈教我的各种游泳姿势向妈妈游去,而站在河中心的妈妈却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只到我游得精疲力竭,呛着水想喊妈妈救命的时候,妈妈才用温柔的怀抱紧紧地抱住我。 在沱江河上还有一座风格独特的跳岩,那是一座由十几礅一米高的红石岩墩和木板搭起的桥,凤凰人将它叫做“跳岩”。据老人说,这座跳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唐朝的时候就成了凤凰子民肩挑背驮进出古城的必经之道。这座古老的跳岩自古以来就连接着河的两岸。以前妈妈工作的学校在河对岸,上下班要经过这座小桥,而我最怕过那桥,桥下湍急的河流看着叫人头晕。每次我总在河对岸等妈妈下班,妈妈总是要在最后一个桥墩停住,然后叫我过桥。一走上桥,我的腿就直打战,妈妈总是在前方微笑着,躬着腰、招着手说:“别怕,眼睛朝前看,不要看水,一步一步来,好,就要到了,到了。” 每次到河边散步,总会升起这样生动的童年,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一些烦恼伤感与挫折一下子便淡化了,在一瞬间飘得无踪无影,又凭生出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 那水,那桥,那河边的家,是我生命力量的源泉。 P2-5 序言 彭晖是山城凤凰的女儿,她的一枝纤笔,饱蘸沱江之水,裹挟边城之风,清新而秀美,婉转而舒畅,温馨而恬静,给人美的享受。 读彭晖的散文,就如同展现一幅古城凤凰俚俗画卷,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热情、神秘、别致、情趣。凤凰不知有多少人写过,如果彭晖沿袭老的套路去写凤凰的山水、风情、景物,我认为可能成为美丽的空转,只是重复别人的意蕴和感受,了无新意。今天的散文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些成为著名景点的地方,往往在作家的笔下,都会“圣明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我们听不到俚语民谣,我们看不到俗世风情。彭晖避开这种路径,而是以自己所长,游走于古城悠长历史的老街,让笔下处处弥漫生活的气息。她的笔下,尤其童年记忆中的山城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饶有生活的情趣,富有人性的温暖,所以,她的散文,几乎没有悲苦,总是充盈着暖色,这种暖色最基本的元素便是亲情,在她写童年生活的散文中,总是弥漫着祖爱、父爱、母爱,正是这种人间最可宝贵的亲情,让我们读到作者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 彭晖的散文创作自然是很传统的,无论是行文格局、思维方式、语言风格都循规遵矩,这自然与“创新”有所距离,但她的亲历,在场,真切的表述,使我们发现了其价值所在。在这个全民散文写作的时代,散文无论是创新与守旧,其根本的要害在于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最普遍、最常见、最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是最让人忘记的东西,这就如同空气与水一样,我们须臾不可离开,但人们却很难珍惜它。而当前大量充斥虚情假意的所谓散文大行其道,甚或遮蔽了人们的眼球。彭晖散文的情感是真实的,真实得有些单纯,这也许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我姑且妄猜,她是一个极少经历苦难的女孩,故她的笔下的人总是那样的善良与美好,而这一切因为是真实的发生,故我以为,文学是作者笔下的社会,作者的主观固然重要,这绝不是粉饰太平,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生经历不同,人生际遇不同,人生处理事情的观念不一样,便会对客观世界产生千百种不同的看法。彭晖散文打动我的是她的真切。她对一条狼狗“多多”生命的怜悯,她对一只宠物猫“咪咪”短暂生命的痛惜与怀想,让人在唏嘘之间浮想联翩,我以为这便是文学的功用,它让你感动,让你伤喟,让你的心灵中的某根琴弦共鸣。 文学的追求应该是多层次的。 我相信每一位作者都企望向更高的层次进发,但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路在脚下,行动比一切空想都有力。这是彭晖工作之余创作的第一部散文集。在作品付印之前,希望我提出意见,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是希望她继续热爱文学。 我最近给文学朋友说过几句话与之共勉“有点理想,有点情趣,有点傻气,耽于幻想,耽于憧憬,耽于形而上,是文学追求者的特质,我们享受这个过程,有限的生命可能变得无限”。 梁瑞郴 2013年8月10日长沙 后记 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出一本书。 我只是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特别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水,心静如水,思绪如潮,当键盘敲打出美丽的音符,才发现自己只有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才如小花般的静美。 我喜欢这种宁静的审视,于物于事于人于己,褪尽了浮华与喧嚣,还原出质地与根本,内心深处便会有一种温柔的情愫浮出水面,召唤着我,鼓励着我,感动着我,成为我生命中一股温暖的向上的力量。 这温暖的力量是我的故乡凤凰给予的。作为一个极其平凡的女人,我唯一骄傲的资本就是,我是凤凰古城里长大的一邻家的女子,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古城里每一条街道每一弯小巷每一处气息,故乡如根一样长在我的心里。我的故乡是温暖的,一根草一朵花,一条街一古巷,一个挑檐一扣门环,一位渺小如尘埃般的人物,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温暖着我的心,让我宁愿永远地单纯地选择相信美好。我在书中对凤凰的描写是真实的,散文中的人物也是真实的,如果有所争议,那也是因了我孩童时的世界和认知,我只不过还原了一种情结和情愫,我希望我儿时的凤凰能够回来,也希望我对儿时的凤凰的一种记忆能勾起我们古城里那个年代的老人和孩子幸福而甜蜜的回忆。我更大的希望是,来凤凰的游客能将匆匆的脚步稍稍地放慢下来,挑选河边的吊脚楼人家或者在古城里的某处客栈安顿下来,逗留那么一至两天,去读沈从文的散文、去欣赏黄永玉的画、去听陈渠珍等凤凰人的故事,去认真地品读凤凰的文化、凤凰的精神、凤凰的人文底蕴,因为凤凰不是打造的,不是重建和修复的,是与生俱来的,是古老的,是历史的,是一种风物而不仅仅只是一种风景。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像我一样认真地用心地去读凤凰。我知道我的愿望是美好的,我不可能将我的意志强加于人,我便试图用我的真情去感染去沟通去交流,希望能够达到我的初衷。 这温暖的力量是我河边的家和我的父母给予的。小时候觉得父母的唠叨是种牵绊,只想着逃离,长大后才知道父母的牵绊是种爱恋,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的地方。可远在他乡,我只能望着他们日渐老去,无法绵孝道之力。我唯一能做的是将我做女儿的心思写进书里,让我年迈的父母能够在有生之年,捧着我的书就如同捧着他们掌心里的宝,读着我的爱在甜蜜的回忆中安享晚年。我能够做到的就这么微薄,仅仅只是精神上的一点奉献,而我这一生中索取的却是这么的多,父母的爱就像故乡一样深沉。 这温暖的力量是我的领导、师长和亲朋好友们给予的。我最大的感动是他们从我的文章中读懂了我,他们知我信我扶我惜我包容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路牵手、抬拉、搀扶,成为我生命中强大的支撑力量,以致于我虽花开落后,但最终也没有错过花期。我要感谢我在凤凰县广播电台、共青团湘西州委、湘西州统战部、湘西州工商联、致公党湖南省委会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仁,是您们的关爱让我成长和进步;我要感谢纠了我坏脾气的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唐运珍,总给我作文高分的周华胜老师和罚我背诵唐诗宋词的滕建斌老师;告诉我“人是流动的”一个简单的骑自行车的道理,而让我运用在我的人生道路,以至于很少摔跤的原凤凰广播电台的总编田边老师;我要感谢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毛泽东文学院院长梁瑞郴,他通过我的文章认识我并欣然作序,字里行间体现一个老作家对无名后辈的关爱鼓励,并指明了文学的方向。在致公党中央宣传部挂职锻炼期间,我荣幸得到冰心文学奖的获得者范承玲副部长的悉心指点,使我的创作有了很大的突破。我要感谢为我出书献计出力的山西魔根保健品公司董事长王志强先生和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周熠老师,还有很多喜欢我的文章,鼓励我写文章,为我文章写读后感为我赋诗献词的朋友们,您们的认同和关爱时刻温暖着我的心,这都是我不得不出书的理由。我的散文和札记以及诗词都是我用心去写的,是心房绽放出的一朵真实的花朵,捧出来是对所有心灵的真诚的回馈。 书中的很多散文和诗歌都是我早期的创作,特别是诗歌,大多发表于16至18岁,采撷成集可见我情感的一种经历,从单纯幼稚到情窦初开,从历经坎坷到淡定感恩,也成为我生命中一朵小小的花絮。我常常自卑于我文字的笨拙,很难收放于对文字的驾驭,而不能做到行云流水,异彩纷呈。我只有用我的真情去弥补我自身的缺陷,用心去讴歌我的故乡我的家人我的生活。 每天能够安静地读书、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创作,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感谢父母感谢家乡感谢亲朋好友给我的支持和灵感。我亦如云彩,给你美丽的眺望;我亦如竹笛,给你如水的月光;我亦如山风,给你无尽的舒爽;我亦如水,给你一地的清凉… 彭晖于长沙 2013年11月1日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