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和莫扎特/肖复兴散文精粹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肖复兴散文精粹》这一套散文集,分为亲情、校园、山水、艺术和读书这五卷,集中书写了这五个方面的散文短章。在这里,有编者的生活、感情、感想和感悟,希望有孩子们的感情、感想和感悟的共鸣;有编者的人生路上的足迹、心迹和轨迹,也希望能够映照出孩子们的足迹、心迹和未来路上的生命与情感的轨迹。《母亲和莫扎特》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母亲和莫扎特》收录了著名作家肖复兴关于亲情题材的散文,既有对父母之爱的追怀,又有对手足之情的感叹,还有对子孙辈的舐犊之情。平实细腻的文笔,生动感人的细节,引起读者共鸣,触动读者心中最柔软的角落。书中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及教材,《母亲》一文还被翻拍成电影。本书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目录

花边饺

荔 枝

苦 瓜

酸 菜

母亲和莫扎特

窗前的母亲

春节写给母亲的信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温暖的劈柴

蓝围巾

母 亲

清明忆

父亲和信

娘的四扇屏

姐 姐

独草莓

今朝有酒

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土城公园

顶嘴的乒乓球

拥你入睡

吹着口哨走过来

西北之行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荞麦皮枕头

夜寒雪后独灯红

剪 纸

试读章节

荔 枝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时,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我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教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竞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竞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

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也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 “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竞像孩子一样高兴。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3年前母亲去世。

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像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路,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认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P4-7

序言

能够为孩子编选一套适合他们阅读的散文选本,一直是我的愿望。这个愿望的动因,来自我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也就是我读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时候,引领我喜欢上阅读和写作的,正是散文。

记得刚上初一不久,偶然之间,我买到一本署名李冠军的散文集《迟归》。集子中的散文写的全部是校园生活,里面所写的学生和我年龄差不多大,所写的老师和我熟悉的人影叠印重合。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书中第一篇文章《迟归》的开头:“夜,林荫路睡了。”感觉是那样美,那样迷人。一句普通的拟人句,在一个孩子的心里升腾起纯真的想象。

文章写的是一群下乡劳动的女学生回校已经是半夜时分,担心校门关上了,无法回宿舍睡觉。谁想刚走到校门前,校门开了,传达室的老大爷特意在等候她们呢,他出门迎接她们时却说:“睡不着,出来看看月亮!”女孩子们谢过他后跑进校园,老大爷还站在那里,望着五月的夜空。文章最后一句写道:“这老人的心,当真喜欢这奶黄色的月亮?”

已经过去了50多年,一切却都恍若眼前。那个五月的夜晚,那轮奶黄色的月亮,那个传达室的老大爷,弥漫着一种美好的意境,总会在我的心中浮动。读完这本书,我抄录了包括《迟归》在内的很多篇散文。那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而抄录的文章,尽管钢笔纯蓝色的墨水痕迹已经变淡,却和记忆一起清晰地保存至今。

可以说,这本薄薄的散文集,是我迷上读书进而学习写作的入门。从那以后,我读了很多散文,在初三的那一年,又迷恋上了冰心的散文。读高一那年,我读遍了冰心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所有的文集,在我的横格作业本上,抄录了整整一本她的散文集《往事(二)》。

是的,文学的体裁有很多,除了散文,还有诗歌、小说、戏剧等等。坦率地说,在我的中小学阶段,我没有读过我国的四大名著。尽管在我的高中阶段,我读了很多小说和诗歌,但是,我读的更多的还是散文,高中三年,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几乎找到了五四时期所有作家的散文选集来读。从我个人的切身经历和经验看,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应该是散文,小说等其他体裁的文本,当然也要去读,但不妨放在散文阅读的后面。

我认为,在一个孩子最初的阅读阶段,走出童年的童话阅读,少年时代便是散文阅读。散文,尤其是与孩子的生活相关联的散文,因其内容亲近而亲切,更容易使孩子接受;因其篇章短小而精悍,更容易使孩子吸收。无论是培养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是培养孩子审美和认知的能力,或是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散文都具有其他文体起不到的独特的作用。

真的,这一点是散文独具的魅力和能力。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没有那么正襟危坐或故弄玄虚;它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它不是复杂的,而是单纯的;它不是高深的,而是亲近的;就像是作者和你促膝谈心,彼此心中缤纷如花的幻想或梦想,流星一闪的感动或感悟,甚至纷乱如云的未解的迷茫与困惑,都可以在散文中碰撞、交流、融会贯通。散文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适宜的伙伴,就像能够照见自己影子的一面镜子,能够量出自己长没长高的一种很有意思的参照物。

想起我的少年时代,最初和李冠军、和冰心的邂逅,真的是一个偶然却难得的机会。我常想,如果我没有遇到李冠军和冰心,当然,我一样可以长大,但我的少年时代该会缺少一段多么难忘的经历。我和他们在散文中激荡起的浪花,是那样湿润而明亮;撞击出的火花,是那么璀璨而有趣。那段经历,洋溢着只有孩子的年龄才有的鲜活生动的气息,其中放大的爱恨情仇,乃至“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叹息和痛苦,都会在他们的文字中找到幽婉的回声;或者说,在他们的文字的吹拂下,让自己的情感变得细微而柔韧、善感而美好,如花一样摇曳生姿,如水一样清澈见底,清纯可爱,活色生香。

因此,我始终都这样认为,少年时代这样的阅读经历,是极其珍贵而不可或缺的。说它不可或缺,是指我前面已经说过的并强调过的,散文阅读更适合孩子。不但更适合孩子学习,而且更适合孩子成长,而不仅囿于作文成绩的提高,只是从中找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或摘抄一些漂亮的词句,然后在自己的作文中现学现卖。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阅读史。可以这样说,童年属于童话,少年属于散文,青春属于诗和小说。那么,一个孩子独有而重要的少年时代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他或她的散文阅读史。

由于坚持着这样的阅读与成长的理念,我很希望从自己写作这么多年的众多散文中,挑选出适合孩子的一部分来,希望能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成全了我这一愿望。现在,我编选出的这一套散文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分为亲情、校园、山水、艺术和读书这五卷,集中书写了这五个方面的散文短章。在这里,有我的生活,也希望有孩子们的生活的身影;有我的感情、感想和感悟,也希望有孩子们的感情、感想和感悟的共鸣;有我人生路上的足迹、心迹和轨迹,也希望能够映照出孩子们的足迹、心迹和未来路上的生命与情感的轨迹。让这些很细小、很稚嫩、甚至是歪歪扭扭的印迹,也能够如雪泥鸿爪,如落花流水,蔚为文章,留有回声。

期待着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和你们的老师与家长能够读到它们,期待着你们喜欢,当然,也期待着你们的批评。

谢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朋友。

谢谢偶尔读到这套散文选集的读者朋友。

2017年春节前夕写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9: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