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次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陀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俄罗斯天才作家的创作心理、创作个性及其思维特征的著作,为俄苏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心理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例证。
1.再版序言
2.总序
3.导论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俄国作家的尝试
4.第一章 普希金:创作个性和艺术思维的特征
5.第一节 富于创造性和开放性的艺术思维
6.第二节 思想、情感和形象和谐统一的艺术思维
7.第三节 不断变化发展的艺术思维
8.第二章 果戈理:气质、生命力和创作
9.第一节 气质与题材和人物
10.第二节 “愉快的忧郁者”和“含泪的笑”
11.第三节 生命力、身心健康和创作
12.第三章 屠格涅夫:特殊音调和特殊构造的喉咙
13.第一节 “做一个忠诚老实的人”
14.第二节 出奇的敏感和敏锐的眼光
15.第三节 “隐蔽的心理学家”
16.第四节 “我容易感受诗意”
17.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艺术
18.第一节 “在人身上发现人”
19.第二节 被激动的灵魂的热烈呼吁
20.第三节 变态心理、潜意识和梦幻
其次是情感的形式。托尔斯泰在肯定情感的艺术内容的同时,并不忽视情感的艺术形式。他认为决定艺术本质的是情感,是情感内容的特性,同时又认为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无法孤立存在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表现,这种形式不是逻辑的形式,而是形象的形式,这就是托尔斯泰所说的,“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