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从神秘宇宙到生命探奇、从远古文明到科学奥秘、从帝王后宫到军事政界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富有探索意义和为人们所关注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科技、动物、植物等诸多领域,从宏观无限大的宇宙到微观无限小的病毒均有涉猎,可谓包罗万象。对于每个未解之谜,编者都是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本书或引经据典,或独辟蹊径,或提供佐证,或点明主题,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多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努力揭示出谜团背后的真相。写作风格上,本书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将大量未知的事物与现象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完整表达出来,可读性强,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埃及艳后的神秘之死
生活在公元前69~前30年的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是托勒密王朝后一个国王。她以惊人的美貌与智慧闻名于世。罗马帝国两位伟大的人物恺撒与安东尼都曾经疯狂地爱上她,而她不到40岁便自杀而香消玉殒,不仅令人感叹不已,也让她传奇的经历中又多了一抹神秘色彩,成为一个千百年来让人猜不透的谜。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生于公元前69年,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里奥帕特拉五世的女儿,从小生长于宫廷,身上有马其顿人的血统,聪明伶俐,貌美如花。公元前51年,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去世,克里奥帕特拉按照遗诏和当时的法律规定,嫁给了比她小6岁的异母弟弟,当时她也只有21岁,夫妻二人一起掌管朝政。公元前48年,她在与其弟夺权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其弟驱逐,被迫离开了亚历山大城。但她雄心不死,一心想回埃及跟弟弟争夺王位,不断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招兵买马。
当时,罗马国家元首恺撒为了追击自己的政敌庞培,率兵来到埃及,以自己尊贵的身份和重兵在握的权势调停埃及王位之争。在这种情势中,克里奥帕特拉的一个拥护者向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谋。他让士兵化装成商人,把包在地毯里赤裸的女王抬到恺撒居住的行馆。恺撒以为是行囊,而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美女。她身段曼巧无双,神情妩媚可人,容貌艳丽娇美。恺撒立刻为她的美貌而倾心,而女王也为恺撒的气度着迷。二人离奇的相会和一见钟情的经历,为后世留下了一段香艳的故事,也成为国际政治联姻的佳话。
当然,克里奥帕特拉夜闯军营的“壮举”自然也得到了满意的回报。恺撒率领大军帮助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反戈一击,击败了她的弟弟成为埃及女王。后来女王与恺撒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
公元前47年9月,恺撒平定小亚细亚的战乱,也消除了庞培余党的叛乱回到罗马,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的美丽倩影时时在他脑海中萦绕,难忍相思之苦的恺撒邀请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来罗马。恺撒亲自去迎接她进城,整个罗马的上层社会都为之轰动,能够亲眼目睹女王非凡的风采令很多罗马贵族感到极为荣幸。大学者西塞罗身为名重一时的高士,也来到艳后面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被刺身亡,克里奥帕特拉黯然地离开了罗马。
恺撒死后,安东尼称雄罗马。公元前43年他与屋大维、李必达结成后三头政治联盟,一起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打败,成功后的安东尼出治东部行省。
也许是历史的巧妙安排,当在东方殖民地巡视时,安东尼在小亚细亚的塔尔索马城见到了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克里奥帕特拉明白安东尼当时的权势地位,刻意讨好这位刚雄霸罗马的统治者。很快,甜蜜的爱情让安东尼忘记了自己到东方的使命,他乘坐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游艇和她一起到了女王的国度。他们在埃及亚历山大的王宫如胶似漆,恩爱无比,共同度过了5年的美好时光。在这期间,安东尼也曾回过一次罗马。因为政治上的需要,他只得背叛爱情,娶了屋大维的姐姐。但他仍思念着埃及女王,找了借口离开他不爱的妻子,回到东方与克里奥帕特拉结为正式夫妻,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安东尼宣布把罗马帝国在东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给埃及女王,只是为了得到埃及女王的欢心。这种行为显然损害了罗马的国家利益,让罗马人大为不满,而且他抛弃妻子的举动也不合罗马的婚姻习俗,舆论开始谴责他。屋大维抓到机会,说服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取消了安东尼的罗马执政官职务以及他的一切权力。
公元前31年,安东尼组织自己的军队,在阿克提乌姆海角与屋大维大战。双方的实力不相上下,作战上也是平分秋色。但是,正在双方拼死战斗的时候,克里奥帕特拉却突然将自己旗下的舰队撤出了作战队伍。而安东尼身为全军的主帅,见到女王率舰离开,竟然忍心丢下忠心跟随自己浴血奋战的10万将士,乘一只小船跟随女王而去,大军溃败,安东尼从此便留在埃及。屋大维率兵攻打埃及,埃及军队叛变,安东尼大败。安东尼见大势已去,没有翻身的可能,便除去自己身上的披甲,拔出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仅52岁。
屋大维生擒了克里奥帕特拉,这时一向自负于自己美貌的她也存在一丝幻想,希望屋大维也会迷恋于自己的美色,但屋大维并没有如她所愿。罗马执政者决定将克里奥帕特拉作为战利品带到罗马游街示众,她得到这个消息后,向屋大维提出一个要求,要为去世的安东尼祭奠。随后她留下一份遗书,更衣沐浴后享用了后的晚餐。克里奥帕特拉进入自己的卧室,黯然神伤,平静地躺在一张金床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遗书中,女王恳求能够让她与安东尼合葬,词情恳切,哀婉感人。她的自杀令屋大维感到十分失望,而她的举动又令屋大维有些神伤,于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将女王的遗体与安东尼合葬在一起。
埃及艳后的自杀给古今中外史学家留下了一个至今也无法解开的谜。
传统的观点认为女王早有准备,她事先安排一位农民把一条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放入一只篮子,再装满无花果,然后将篮子带进墓堡,故意让毒蛇咬伤自己的手臂,中蛇毒昏迷致死。另一种说法是,女王早就把蛇喂养在花瓶里,自杀时,她用自己头上的金簪刺伤毒蛇的身体,毒蛇负痛发怒报复,缠住她的手臂咬伤她,令她中毒而死。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女王并非被毒蛇咬伤致死,而是用一只空心锥子刺入了自己的头部亡命。但女王尸体上找不到刺伤和咬伤的痕迹,而且在墓堡中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的小蛇。
无论是“毒蛇论”还是“毒药论”,或是“锥子论”,都带给后人以无尽的谜思。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终身不嫁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后一位的女王,在她统治期间(1558~1603年),英国国力达到了鼎盛的阶段。她确立了英国的国教制度,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对外方面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在东方不断扩张势力。女王在内政外交上创造了无数的辉煌,而个人婚姻方面却始终“独善其身”,成为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伊丽莎白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女儿,1533年9月7日出生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宫。她的母亲安妮博琳原来是亨利八世的宫女,这桩婚姻也没有得到天主教会的,而亨利和博琳结婚才3个月,她便来到了人世。因此,伊丽莎白被认为是私生女。根据天主教规,她不能成为天主教徒,这决定了伊丽莎白日后向新教靠拢。在她2岁的时候,妈妈因没有生下男孩,被亨利八世以不忠的借口下令处死。年幼的伊丽莎白从小便饱尝失去母亲的凄凉,忧郁的种子在她的心灵扎下了根。但是她很聪明,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也十分刻苦,博览群书,通晓意大利、法兰西和西班牙等国语言,还能翻译难度很大的法文诗。
1553年,伊丽莎白的异母姐姐玛丽登上英国王位,她就是玛丽一世。她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对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极为不满,一上台就于恢复天主教地位,残酷镇压新教教徒,人称“血腥的玛丽”。本来就仇视妹妹的玛丽,更是以伊丽莎白涉嫌卷入新教运动,毫不留情地将她关进伦敦塔囚禁起来,伊丽莎白开始了终日生活在死神阴影下的岁月。1558年,玛丽女王的死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玛丽没有子女,伊丽莎白当晚就在英格兰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新教徒的拥戴下登上英王宝座。
伊丽莎白登基时只有25岁,她身材细挑,娴雅多姿,漂亮的鹅蛋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她喜欢打扮,也很会打扮自己,白皙的皮肤,配上闪亮的珠宝,时髦的衣饰,优雅的谈吐,是当之无愧的美女,再加上头顶上的王冠,吸引着欧洲大陆不少王公贵胄争相拜倒在她的脚下,用尽心机,以求成为她的丈夫。因为关系到以后英国王位的继承和国家的稳定,伊丽莎白女王的婚事曾被提上英国的政治日程,议会里的大臣纷纷要求女王早日结婚。可是,伊丽莎白就像一盏蜡烛,任凭群蛾飞扑而不为所动。
先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是她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他早就对伊丽莎白青睐有加,在她被囚期间给予过特别的关照。但西班牙是一个顽固的天主教国家,玛丽女王和腓力二世的结合带给英国的危害,人们记忆犹存。初登王位的伊丽莎白由于私生女的身份,英格兰女王的合法地位一直得不到,西班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不动声色地利用起腓力二世来,对他的求婚态度暧昧,当她的地位合法化后,便以宗教信仰不同明确拒绝了腓力二世。
1578年,仍待字闺中的伊丽莎白差点就结婚了。当时,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年仅23岁的安休公爵到英国做客,年龄相差近一倍的两人一见钟情,手拉手地在御花园里嬉笑调情,甚至当众拥抱。据说伊丽莎白还答应了安休公爵的求婚,但后来似乎是考虑到英、法、西班牙之间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将要举行婚礼的前几天,女王突然变卦。她郑重宣布解除婚约,并表示会一辈子独身。同时她向国民发表了一番这样的谈话:“我无须再选佳婿结婚,因为我在举行加冕典礼时,已将结婚戒指戴于我国臣民的手指上,意即我与全体臣民为伴,将我的生命与贞节献于英国。”感动的英国人民也常用“贞洁女王”的美名来称呼伊丽莎白。
美貌多情的伊丽莎白女王为什么终身不结婚,后人有过种种猜测: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三次杀妻、六娶皇后,使伊丽莎白从小就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不信任男人和家庭,患上了“婚姻恐惧症”;女王的政敌则宣称她根本没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个阴阳人,因为宫中曾传出女王的月经少得可怜;而另一些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说女王有过私生子;还有人认为,从古至今各国王室成员的婚姻,无不烙上深深的政治烙印,只是国家政治、国际关系的附属物,包含了太多的阴谋与利益关系,聪明的女王宁愿选择独身也不愿终生生活在龌龊的交易中。
总之,女王在位45年,大臣为了她的不嫁之谜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但都未能解开这个死结,随着女王的逝世,更难有解开之日了。
茜茜公主童话的背后是什么
茜茜公主出生于1837年,她的母亲路德维佳女公爵是奥地利公国索菲皇太后的妹妹。据说,茜茜公主健康而美丽,自小受尽家人的宠爱,她更是经常跟随父亲爬山、骑马、打猎,所以养成了非常活泼开朗的性格,全身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活力与朝气,很招人喜爱,大家都称她“茜茜”。茜茜公主有一个姐姐叫海伦。海伦同奥地利公国索菲皇太后的儿子——23岁的弗兰茨约瑟夫订有婚约。弗兰茨虽然年轻,却已经是奥国的皇帝、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
1853年8月,年轻的皇帝弗兰茨为了探望未婚妻海伦来到了巴伐利亚,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旅行却改变了茜茜的命运。当时的茜茜还是个15岁的孩子,正处于天真烂漫之时,对男女情事浑然无知,但是她那种摄人心魄的朝气与活力却一下子迷住了年轻的皇帝。于是弗兰茨不顾母亲的反对,放弃了与海伦的婚约,转而向茜茜求婚。8个月后,年满16岁、仍然带着一身孩子气的茜茜就同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结了婚,站在了维也纳的圣坛上成了“皇后陛下”。
不过,这桩皇族的婚姻一开始就充满了隐患。一方面皇帝的母亲索菲皇太后素以严肃著称,她不喜欢活泼而不拘小节的茜茜;另一方面生性天真烂漫的茜茜对维也纳宫廷生活的繁文缛节也感到无法适应。更重要的是,这次婚姻显然是仓促的,男女双方实际上并没有地了解对方的性情。茜茜嫁给弗兰茨约瑟夫的时候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对男女情爱一无所知,她是否真的爱着弗兰茨,这大概连她自己也不清楚。随着他们婚姻生活的开始,种种暗藏的隐患便如同冰山一样一一浮出水面。
茜茜和弗兰茨难以磨合的性格成为他们婚姻的绊脚石。弗兰茨生性果断冷静,处理任何事情都是一丝不苟,这同天真活泼的茜茜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茜茜向往自由,渴望温情,感情世界极为丰富。然而,身处冷冰冰的维也纳宫廷之中,她所热爱的那种在丛林中奔跑欢叫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旧梦,所以她是不可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与满足的。在初婚的这段日子里,茜茜转而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学习语言。她非常聪明,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并且对哲学、历史很感兴趣。同时,她自己也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大量的浪漫诗词,但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她乏味、不幸的婚姻生活。
在维也纳豪华奢美的宫廷里,茜茜毫无自由的权力可言,她只是被当作一种门面,一个必要的摆设,一个传宗接代工具,她的一切均有婆母索菲一手安排。恶劣的婆媳关系几乎让茜茜感到窒息,甚至连孩子的抚养、教育,她都无法插手,体会不到初为人母的喜悦。婚后10个月,茜茜生下了她的个女儿,皇太后索菲以茜茜的性格不适合教育孩子为由,一手揽过了养育这个孩子的责任。茜茜本人则被排斥在孩子的教育之外,后来的两个孩子也是这样。茜茜在维也纳宫廷中处在了孤立无援的状态下。
这样毫无欢乐可言的生活毁掉了茜茜那种阳光般迷人灿烂的朝气与活力,她的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她开始了剧烈地咳嗽,一上楼梯就不住地哆嗦。到了1860年,她的病情每况愈下,她不但患了贫血,而且还得了严重的肺病。这时候,医生劝她到马德里去疗养。她很高兴地离开了维也纳和帝国宫廷,来到了马德里。这里迷人的风光和没有拘束的生活方式使茜茜受压抑的心情很快好转,咳嗽也停止了。然而当她重返维也纳,只呆了4天,便又开始了剧烈地咳嗽和发烧,肺病。为了治疗病情,茜茜又离开维也纳去了卡夫,奇怪的是当她的船一离开皇宫,病情严重的皇后便立刻大有好转,几周之后,咳嗽居然停止了。从此以后,茜茜寻找各种理由离开了维也纳,尽量多和巴伐利亚的家人待在一起。她这个时期经常以“身体不好”为托词而避免公开露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开始猜测茜茜的婚姻生活是否如传说中那样美满欢乐。
1866年,奥地利的军队被普鲁士人打败,第二年,皇帝、皇后前往动荡不安的匈牙利访问。在布达佩斯,茜茜一度陷入了与安德烈伯爵热烈的爱情中。1868年,茜茜的第四个孩子玛丽出世,并在布达佩斯接受洗礼。这一回,茜茜决定自己养育这个孩子。
40岁以后的茜茜依然貌美如昔,但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热切地关注自己的容貌和身材。她开始了各种健身活动,尤其是坚持散步,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她还寻求各种各样可以保持青春的秘方,施用在自己身上。到了57岁时,茜茜的身材由于多年的节食、每日的锻炼和从不间断的散步而依然苗条,体重始终保持在50公斤以下。
美貌的茜茜仍然得不到丈夫的关爱。就在这段时间,弗兰茨约瑟夫和一个女演员的暧昧关系被公开了。令人惊讶的是,茜茜对此事并不介意,相反还很高兴,认为自己外出旅行将不会再受到阻挠。这件事之后,茜茜漫游了整个欧洲和非洲。
1898年,60岁的茜茜丧失了活力,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9月9日这天,茜茜被人刺杀在日内瓦的一个湖边。
她为何被杀,以及她与丈夫的关系到底怎样,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
……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但人类的起源究竟在哪里?充满神秘力量的金字塔,其中的自然现象到底作何解释?恐怖的百慕大三角是无数飞机与船只的梦魇,而它的魔力究竟何在?令人神往的黄金城与黄金湖,是否真的就是印加宝藏的埋藏地?风情万种的玛丽莲梦露神秘自杀,其死因与肯尼迪兄弟有何关联?出现在世界各地的UFO真真假假,它真的是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吗?轰动一时的尼斯湖水怪到底是人为的闹剧还是真有其物??关于文明、地球以及人类自身,有太多太多的谜团等待人们去挖掘。
这些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事件和现象广泛而真实地存在着,有些是人类当前的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所不能解释的;有些是其真实面目被历史尘封;还有些则是由于当局者的刻意隐瞒和篡改,它们所具有的神秘魅力,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并激发起人们探求其真相的强烈兴趣。在对种种谜团的破译和解析过程中,人们不但能够获得知识上的收益,还能得到愉快的精神体验。
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世界未解之谜》,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从神秘宇宙到生命探奇、从远古文明到科学奥秘、从帝王后宫到军事政界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富有探索意义和为人们所关注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科技、动物、植物等诸多领域,从宏观无限大的宇宙到微观无限小的病毒均有涉猎,可谓包罗万象。对于每个未解之谜,编者都是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本书或引经据典,或独辟蹊径,或提供佐证,或点明主题,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多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努力揭示出谜团背后的真相。写作风格上,本书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将大量未知的事物与现象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完整表达出来,可读性强,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同时,编者精心挑选了300幅精美图片,包括实物图片、自然风光、建筑景观、出土文物、摄影照片等。人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背后的真相,谜团背后的惊悚,大量珍贵图片直击未解之谜,与文字互为补充诠释,为读者展示出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生动流畅的叙述语言、逻辑严谨的分析理念、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将读者感兴趣的疑点与谜团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提升科学和文化素养的同时,得到更广阔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