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衰退和来自海外汽车企业的冲击,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谁会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曾经作为美国强大经济实力象征的底特律,明天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本书是一部美国汽车业的崛起和灭亡的历史。普利策奖得主保罗·英格拉西亚25年深入钻研记录,深刻透析奥巴马总统对汽车业的政策背后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搞垮了美国汽车业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美)保罗·英格拉西亚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球经济衰退和来自海外汽车企业的冲击,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谁会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曾经作为美国强大经济实力象征的底特律,明天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本书是一部美国汽车业的崛起和灭亡的历史。普利策奖得主保罗·英格拉西亚25年深入钻研记录,深刻透析奥巴马总统对汽车业的政策背后的故事。 内容推荐 底特律三巨头曾是美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标志。2009年,他们中的两个申请破产。美国纳税人为此付出高达千亿美元的代价,足以买下美国2009年上半年度所销售的所有汽车和卡车。 三大巨头的毁灭是否可以避免?如果曾有转机,这个转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日本汽车商对美国工人的管理要比美国公司更胜一筹? 普利策奖得主保罗·英格拉西亚用独到的视角,带领我们深入工厂车间、小城市的汽车经销店,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以及白宫。他为我们揭示了为什么奥巴马总统置顾问们的反对于不顾,下定决心拯救克莱斯勒;也为我们揭秘了奥巴马总统罢免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瑞克·瓦格纳的背后那段戏剧性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弱肉强食之地 第二章 王国初成 第三章 辉煌年代 第四章 低劣的汽车、变化的社会 第五章 本田来袭 第六章 悔改、重生、故态复萌 第七章 日本汽车公司的衰落与SUV的兴起 第八章 坠入深坑,错失良机 第九章 从暴富到赤贫 第十章 底特律飓风来袭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悬崖逼近 第十三章 救援、破产、还有什么? 后记 另一次机会 试读章节 汽车之都辉煌不再 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在之前4年内亏损额超过1000亿美元,元气大伤。自21世纪初开始,他们已经解雇了33.3万名员工,足以匹敌辛辛那提市的人口数。2008年11月,通用汽车的股票收盘价低于每股3美元,创1946年以来的最低价,而1946年时任总统的仍是哈里·杜鲁门。为了节约资金,公司终止了与高尔夫选手泰格·伍兹长达9年的赞助合同,要知道后者的收入比通用汽车的还要高。就在当月,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们前往华盛顿,请求国会给予援助,这是他们避免破产的最后一搏。 这些企业的没落标志着公司财富的逆转,令人震撼。它们一直是美国,乃至全球发展力量的象征。底特律雄厚的制造能力曾帮助美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美国在战后树立经济霸主地位、“统治”世界和平秩序的基础。这些公司让底特律成为20世纪中期的硅谷,一个充满经济机遇的地方。正是在这里,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乡下人”和南方的小佃农们能脱离贫困,发财致富。 福特发明了批量生产,从而让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人们能任意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众多美国农场主们也能从繁重沉闷的农活中得到解脱。亨利·福特推出的T型车成为了第一款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并间接激发了另一款实用车型的开发,那就是大众汽车的甲壳虫。 通用汽车则是大众营销的先驱。公司拥有一系列品牌,从实用型的雪佛兰到豪华型的凯迪拉克,一应俱全,美国各个经济社会阶层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汽车产品。通用汽车同时也开创了美国和全球各家企业当前所采用的组织原则,即分散经营,财务统一。通用汽车的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室内空调和人工心脏起搏器。1955年,通用汽车成为全球首家年产值过10亿美元的企业。 通用汽车还会破产?这一点显得不可思议,就像美国的银行会关门大吉,以及黑人会当选美国总统一样不太可能。这三件事情的区别就在于,最后一个是历史性的突破,而另外两项则是历史性的失败。但实际上,2008年年末到2009年中期,这三件事情一一成为现实,而人们在这段时间内也开始“处变不惊”。对底特律的金融援助最终仅有美国银行救市资金的1/8或1/7,但两者所带来的情感冲击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20世纪50年代流线型的汽车尾翼,60年代的美式肌肉车以及年轻时在车上的种种缠绵缱绻,这些都曾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激情澎湃,念念不忘。20世纪末,美国人对汽车的热爱逐渐演变成对运动型多用途车,即SUV的盲目痴迷。该车的设计针对的是越野路面,但极少有人会真正地将它用于越野。SUV的畅销让人感觉不可思议。2008年12月7日,在底特律西北部的天恩大教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三辆闪闪发亮的白色SUV车停泊在圣坛上方,就像是某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象征物。这三辆SUV分别是雪佛兰塔荷(Tahoe)、福特爱仕(Escape),以及道奇Aspen。此时的底特律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最困顿时期。 当天凑巧是珍珠港事件67周年纪念日,但这场仪式并非为了纪念珍珠港从日本鱼雷俯冲轰炸机的炮轰中安然脱险。相反,它是为了祈求自己能在与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的竞争中“幸免于难”。这两款热销车型是底特律痛苦的根源,其影响力甚至超过美国的金融危机。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一位副主席带领众人为获得国会的经济援助而祈祷,并且为所有仪式参与者祈福说:“我们联合会已经竭尽所能,所以现在,我们将请求上帝给予帮助。” 美国梦的破灭 在美国,许多远离底特律的地方也同样变数众多,前景渺茫。其中一个就是缅因州的南巴黎镇,吉恩·本纳在这里有一个贝西汽车销售公司,经销克莱斯勒、道奇和吉普三大品牌的汽车。该镇位于波特兰的西北部,距离波特兰90分钟车程,一共有2200名居民。本纳是一个典型的小镇汽车经销商,他的职业道路蜿蜒曲折,是美国梦的现实版写照。 1984年本纳加入贝西汽车销售公司销售汽车。10年后,他东拼西凑,还从母亲那借了部分钱,用全部身家购买了这家经销店。在25年的汽车行业从业经历中,他目睹了克莱斯勒的种种变迁。20世纪80年代,克莱斯勒在李·艾柯卡的领导下东山再起,并在之后成功推出畅销的小型客货车和吉普车。1998年,克莱斯勒与戴姆勒一奔驰合并,成为了第一家后民族结构的汽车公司。2007年,德国投资方放弃合并,克莱斯勒公司被售于私募股权公司。 2008年,本纳的经销店开始亏本,他面临着如何挽救经销店的难题。但如果克莱斯勒哄然瓦解,他所有的努力就只会是白费力气。倘若真的发生此类不幸事件,他手下的30名员工将被迫加入失业大军,而他在过去25年里的一切努力都将归零。底特律的危机实质上也正是吉恩.本纳的危机。 在远离南巴黎镇的另一个小镇内,佛瑞德·杨和他的儿子吉恩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他们都是克莱斯勒装配工厂的工人,佛瑞德已经退休,但吉恩依然在职。该装配厂位于伊利诺伊州的贝尔维迪尔,这是一个拥有2.2万居民的小镇。小镇位于芝加哥的西北部,距离芝加哥70英里。 1965年,克莱斯勒在镇外修建了一个全新的装配工厂,佛瑞德.杨开始在该家工厂工作。他在工厂辛勤工作36年后,于2001年退休。退休时的养老金能为他提供舒适的生活,同时还可终身享受免费医疗,或者说至少他曾经这样以为。2008年,佛瑞德已经70岁高龄。克莱斯勒是否能安然渡过危机尚不明朗,而他也开始担心起自己的未来。 吉恩·杨紧随父亲的步伐,于1999年进人工厂工作。在过去9年内,他只有一半的工作时间真正地用于制造汽车,而在另一半空闲时间里,他照样可以拿到工资。这得益于工作银行项目,该项目由汽车公司和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 该项目本意在于为失业的小时工提供一种暂时性的保障,但就像底特律的其他众多事物一样,工作银行项目很快就变质了。到20世纪90年代,失业工人可以无限期地保持其工作银行“银行家”(这个绰号的讽刺意味真是不言自明)的身份,即使什么都不干也能领取95%的工资。该计划本来是为了保护工人们的利益,但现在却让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赤字;汽车公司本是工人们的工作之源,不过现在它们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工作银行项目开始推行所谓的“反失业”活动,尽管不合常理,但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高级工人自愿失业,从而促使初级工人重返装配线。毕竟为什么高资历的工人在辛辛苦苦制造汽车,而低资历的工人无所事事却能拿到与全工资相差无几的薪水呢?这正是导致底特律“机能失调”的逻辑推理。 吉恩·杨在失业和就业的状态中来来回回,定期重返装配线,又定期离开。但就连他都认为该机制愚蠢而不切实际,不过他并不希望取消这个“美好”的计划,这点也不难理解。可是,如果克莱斯勒在2008年到2009年的危机中“不幸牺牲”,其80年来的起起落落也由此结束,那么吉恩也就会别无选择。 佛瑞德·杨和吉恩·杨父子俩在观望底特律的灾难进展,为自己的未来而忐忑不安,但佛瑞德仍不相信这一切会发生。“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他伤心地问道,“危机出现的速度太过缓慢,以至于无人察觉。当我们恍然发现它的存在时,它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P2-5 后记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2008年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场危机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不断地向四周扩散,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美国的汽车行业也难以幸免。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破产的最大工业公司。在此之前,克莱斯勒公司已经抢先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人对汽车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汽车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力量的追求。20世纪50年代流线型的汽车尾翼,60年代的美式肌肉车,以及年轻时在车上的种种缠绵缱绻,这些都曾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激情澎湃,念念不忘。他们对汽车的热爱也推动了美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通用汽车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一种象征,它还会破产?这一点显得不可思议,就像美国的银行会关门大吉,以及黑人会当选美国总统一样不太可能。可事实上,2008年年末到2009年中期,这三件事情一一变成了现实。 美国汽车行业究竟经历了何种发展?又是什么导致了汽车行业当前的局面?作者在本书中带领大家快速地回顾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之路。他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系统深刻的历史事件和幽默诙谐的轶事,将美国汽车行业几十年的发展都浓缩在这一本书之内。而汽车作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品,其行业又如何影响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和美国人的文化与生活呢?这些都在书中一一展现。 本书细细读来,最大的感触莫过于:一切错误和问题其实都在于人们的选择。美国汽车行业在整个发展道路中有过众多机会,但他们的选择让历史一再重演,也将自己送入了今日的艰难局面。中国古话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许多企业在崛起。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也许正可以被大家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有机会深入解读该书内容,并努力向中文读者提供译本,我深感荣幸。为此衷心感谢粟华魁、肖梦兰、莫崇晟、粟之敦、余笑、晏俊、文玲、余龙波、朱珺和李祺等在翻译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使本书的翻译得以顺利完成。由于时间匆忙及译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难免,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粟志敏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国汽车行业兴亡的传记,也是对企业管理、危机应对、改革执行的深层次探讨,更是一部记录美国文化和精神的变迁史诗力作。 ——《纽约时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