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种专门表现童题材的绘画,通常叫做“婴戏图”。这一名称带有较强的夸张成分,是放大了儿童特征、约定俗成的名目。虽然在文献中也有“孩儿”、“孩童”、“小儿女”诸般提法,却总不如名以“婴儿”那么普遍。《历代名画记》说到唐代画家张萱时,就用了“好画妇女婴儿”的说法;《宣和画谱》也说他“又能写婴儿”;明朝人说起宋代苏汉臣时也说他“写婴儿,著色鲜润、体度如生”。事实上,古人所说的婴儿与今人的概念有所不同,其范围要宽泛得多,举凡婴儿、幼童、少年一概包括在内,所以,婴戏图实际上指的是儿童题材的图画与图案。
民间本版年画一向以地方特色见长,绵竹、凤翔、杨柳青、武强、平度、桃花坞、各有巧妙不同。稳定持久的地方特色,使各地婴戏图的风格丰繁多变、异彩纷呈。
这本图集里,收有较多民间本版年画、民间陶瓷装饰纹样中的婴戏图,原因在于,这些形象与绘画相比毫不逊色!值得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