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曹全碑》是其中一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推出的《曹全碑》讲述了:《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年)。碑高约二百五十三厘米,宽约一百二十三厘米,长方形,无额。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分五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有明清拓本传世,也有翻刻本。《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主要记载曹全为弟分忧,弃官隐居,后又再度出仕等史实。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邰阳县莘里村出土,篆额佚失,字迹完好,一字不缺,后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此碑现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
此碑用隶书写成,秀美圆润,结体舒展,体势秀丽多姿,蚕头雁尾尤为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孙承汉评其书:“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清朱履贞称:一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直一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曹全碑保存较为完整,文字清晰,秀逸典雅,是汉隶中精品之一,为历代书家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