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欺诈术的破解与防范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李雪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人生的假面舞会上,每个人都是戴着面具的舞者,谎言、欺诈,无所不在。因此学习破解欺诈之术是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最佳方法。

李雪编著的《欺诈术的破解与防范》共分五章,系统讲述欺诈之术及其破解和防范。运用大量真实案例,全面曝光常见的欺诈之术;采用科学解析,手把手教你学会破解之术;极具特色的心理提升,帮你从根源上杜绝被骗,让你炼就一眼看穿骗子的火眼金睛,叫大忽悠成为你眼中的跳梁小丑。

内容推荐

在人生的假面舞会上,每个人都是戴着面具的舞者,谎言、欺诈,无所不在。然谎言有善有恶,而欺诈却必然是恶。因此,破解欺诈之术,学习防诈之法,是杜绝让人深恶痛绝的欺诈的最佳方法。

李雪编著的《欺诈术的破解与防范》运用大量真实案例,教你透视骗子;运用科学解析,教你拆穿骗术;运用心理提升,教你不再被骗。

本书为你解读欺诈行为,让“大忽悠”成为你眼中的跳梁小丑。

目录

第一章 欺诈术总论

 第一节 著名诈欺师——形形色色的骗子

 第二节 传统欺诈术

 第三节 近现代欺诈术

第二章 欺诈术探秘——“神秘”的欺诈世界

 第一节 诈欺师心理与思维方式

 第二节 诈欺师行为方式

 第三节 欺诈工具

第三章 欺诈术破解——识破骗术

 第一节 欺诈的线索——察言观色识骗子

 第二节 借助科学仪器让骗子现形

 第三节 审讯心理学

第四章 控制自我心理

 第一节 易被诈欺师利用的心理

 第二节 对待欺诈的态度

第五章 常见欺诈术一览

试读章节

第一节 诈欺师心理与思维方式

一、诈欺师心理

千万不要以为骗子都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人,他们在踏上骗子之路的第一步往往是人们想也想不到的高深学科——心理学。

心理学是骗子们的“必修课”,也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然而,新人的师父们却对市面上卖的心理学教材不屑一顾,他们都自己编纂“教程”,甚至就连上课之前都有备课本。轻松地揣摩对方的心理则是最基本的要求。

经过“前辈们”的悉心传授,徒弟们基本上都能掌握通过三两句话和察言观色便能知晓对方的身份、性格、爱好的能力。同时,培训过程中,他们还要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和模仿各地的方言,等到这些技艺都掌握纯熟之后才能正式“出师”。

其实,不论是什么样的骗局,贯穿始终的都只是最简单的“攻心法”,通常他们所使用的伎俩有如下几种:

1.舒心法。

舒心法是骗子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因为一般人都喜欢听好话,熟知人们心理的骗子自然也都明白要用好话来套近乎,说得你热血沸腾,以为碰到了世间难觅的知音,而后一步步失去了对对方的戒心,殊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进“知音”的陷阱中。

2.狠心法。

顾名思义,狠心法就是骗子给受害者施压,让对方处于恐惧、惊慌的境地中。比如说有些骗子告诉受害者说他的亲人可能处于危险之中,先制造一个恐慌的气氛,这样受害者的心理往往就被扰乱了,骗子再假装高深地告知破解之法,受害人往往不经多想就相信了。

3.混心法。

混心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贼喊捉贼”,在面对受害人时,往往先一步将对方指认为骗子,唯恐受骗上当。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网络购物和网络游戏中的以物换物中。骗子先以“现在骗子太多,不能不防”之类作为借口,要求“对方先付款,自己后发货”,或是要求“对方先发货,自己后付款”,然后卷了钱或货就一去不回了。

其实,骗子们的主意算不得高明,多半只是些荒谬异常的小儿科,稍微有些理智就能够戳穿,但却屡屡有人上当受骗,这不仅在于骗子们对被害人心理的准确把握,更因为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哲学的。

哲学家齐泽克在《敏感的主体》一书中曾经阐述过这种骗子的哲学:

这个悖论对每个成功的骗子来讲都是很有效的:要想达到欺骗的目的,方法就是以一种半合法的方式,向预期的受害者描述赚大钱的机会,以此唤起受害者欺骗“第三方”的意图,而没有注意到行骗者真正的意图,是将受害者变成一个容易受骗的人……  齐泽克说出了骗子哲学的奥秘,骗子们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欲望和弱点来设下圈套,表面上是给了受害者以利益,实际上则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并将这些弱点放大到极致,然后利用它来为自己的欺骗服务,这正是所有骗局的根本策略;而受害者们往往就是因为经受不住各种的诱惑,才会在尚未得到骗子许给的“利益”时,就先一步失去更多的东西。

二、诈欺师思维方式

骗子们不仅对心理学颇有研究,同时说话也很有艺术性,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是他们往往不会把话说死,职业骗子们更是在言语间就展示出其定型化的思维方式。

1.模糊性思维。

《红楼梦》中有“假做真时真亦假”的说法,究竟是真还是假呢?这就是骗子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模糊性思维。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也是骗术中最常用的基本要素。人类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思维能力和鲜明的特点。

在石板上先写后问的算命先生,老北京称其为“嘴金”,这类骗子就是利用模糊性思维方式来进行其欺诈活动的,具体表现为行骗时多用双关语。

过去的算命先生在算命者刚来到摊位前时,为了抓住算命者的心,算命先生往往会要算命者报出自己的生辰八字,然后利用模糊性思维方式,也就是双关语,能够简单说出你的家庭状况,因为写在石板上的是所谓“怎么理解都可以”的语言,因此给算命者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灵”,从而才会心甘情愿花大价钱算其他重要的事宜。举个例子来说,算命先生通常先在石板上写上一句话“父克母,母在父先亡”,而后问对方的父母情况,这就不论实际情况是什么,都可以说得通。

若是算命者父亲先去世的,那就可以把这几个字理解为“父克母,母在,父先亡”,即是母亲仍旧在世,但父亲先亡故了;若是母亲先去世的,那就可以理解为“父克母,母在父先亡”,即是母亲在父亲之前亡故。

只需要挪动一个标点符号,就可以模糊时间概念上的精确性,从而使算命者对骗子深信不疑。

下图为算命先生常用的文王八卦图。

2.演绎性思维。

思维方式是一种认识过程,是按一定的思维程序来进行思考的方式。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外界的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异,因此思维模式必然存在着差异。

有一个关于演绎性思维的例子。

有3个人接受侦探的特殊注意力训练,因为他们都不太灵敏。警官对他们进行询问以确定他们是否足够灵敏,如果不行就不能继续训练。看来情况似乎有些不妙。

为了测试他们识别嫌疑犯的技能,警官拿出一张照片给第一个侦探看了5秒钟,然后藏起来。“这是一个嫌疑犯,你怎样识别他呢?”第一个家伙回答:“那好办,我们很快就会抓到他,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

警官说:“因为照片只显示了侧面。”对这个可笑的回答警官感到有点意外,然后又拿照片给第二个家伙看了5秒钟问:“这是嫌疑犯,怎样才能识别他?”

第二个家伙笑了:“哈!太容易抓他啦,因为他只有一只耳朵!”警官对他们的回答很不满意:“你们两个是怎么搞的?当然看起来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因为这是一张侧面照!那就是你们的最佳答案吗?”他接着把照片拿给第三个家伙看,很不高兴地问:“这是你的嫌疑犯,怎样才能识别他?”他很快又补充道:“在给出愚蠢的回答之前好好想一想。”

那个家伙专心地看了照片一阵后说:“嫌疑犯戴着隐形眼镜。”警官惊得哑口无言,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嫌疑犯是否戴了隐形眼镜。“哦,一个有趣的答案……在这儿等几分钟,我去查查档案,再回来告诉你结果。”他离开房间走进办公室,在电脑里查阅嫌疑犯的档案,回来时脸上带着愉快的笑容。

“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嫌疑犯确实戴了隐形眼镜。干得好!你是怎样获得这么敏锐的观察力的?”

“那容易,”那个家伙回答,“他无法戴普通眼镜,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

(新浪博客)

上面例子中的前两个人只表现出最低级别的演绎性思维,而第三个人就表现出对于复杂因果关系地理解了。而骗子往往就是那第三个人,用深入的思维方式将复杂的事物关系摆在受害者的眼前,然后一阵云山雾罩的解说,受害者本来就是属于前两种不善于进行演绎性思维的人,再加上骗子的“忽悠”,自然乖乖上钩了。

P25-30

序言

伏尔泰曾说过:“人心的差异比外貌的差异还要大。”

大千世界,万象丛生,人的成长路上并不只有鲜花,大多时候,鲜花后面还隐藏着荆棘和陷阱。

对人类社会来说,欺诈已经成为了一种固有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诚信的渐渐消亡,欺诈开始慢慢充斥了社会各处——中奖骗术、网络骗术、高科技骗术、留学骗术、美容骗术、保险骗术、广告骗术、看病骗术……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概括地讲解了欺诈的问题;第二章对貌似“神秘”的欺诈进行具体地解密;第三章系统地告知读者破解欺诈术的办法;第四章则是从心理入手,为读者讲解要如何控制自我才能避免欺诈的从天而降;最后一章是对目前以来最常见的欺诈术、欺诈手段等进行曝光。

巴维尔·塔拉诺夫曾经说过:“看上去奸诈的人并不一定奸诈,而被你当做老实人的人却不一定老实。”社会现状我们无法改变,因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生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辨识欺诈术的技巧,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本书有针对性地引用了大量真实案例,在透视骗子、诈欺师心理的同时,也让您拥有能够辨别骗术、拆穿骗术的能力。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