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国语(白话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庞科军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国语分部有三:文言部,以《诗经》、《楚辞》、《老子》、《庄子》、《列子》、《管子》、《论语》、《孟子》、《史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唐语林》、《东坡志林》、《幽梦影》、《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诗文为典范;白话部,以鲁迅、沈从文、老舍、北岛、高行健、聂鑫森等大家之作为典范;译文部,以鲁迅、朱生豪、梁宗岱、王佐良、查良铮、金陧、余光中等大家之译作为典范。《新国语(白话上下)》由王泽钊编著。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之母语,因时空异,曾有国文、国语、华文、华语之名,今称“国语”,原因有二:一日,语言包含文字,涵义更丰,故称“语”;语言既是思维科学,又构成语言艺术。二日,时下国人外语崇拜达到痴狂,母语遗忘令人心寒,含一“国”字,以儆母语之存在。故称“国语”。

新国语之“新”,在于以真善为根,以美为苗。人道主义、人文关怀、语言形式美、新创作手段乃遴选文章之基石。《新国语(白话上下)》由王泽钊编著。

目录

辑一 散文诗

 卷一 洪水与猛兽/蔡元培

 卷二 风筝/鲁迅

 卷三 大河的苦闷/刘再复

 卷四 丑石/贾平凹

辑二 散文

 卷五 中国公学十八 年级毕业赠言/胡适

 卷六 中国语言/辜鸿铭

 卷七 脸与法治/林语堂

 卷八 林琴南先生/苏雪林

 卷九 儿女/丰子恺

 卷十四 位先生/老舍

 卷十一 王了一散文两篇/王了一

 请客

 劝菜

 卷十二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 本大书/沈从文

 卷十三 梁实秋散文两篇/梁实秋

 男人

 女人

 卷十四 《永乐大典》的佚散经过/叶灵凤

 卷十五 牛津、剑桥掠影记/王佐良

 卷十六 水乡青草育童年/吴冠中

 卷十七 蓦然回首/三 毛

 卷十八 艾伦·金斯堡/北岛

 卷十九 帕斯/北岛

 卷二十 政治人的人文素养/龙应台

 卷二十一 智慧与国学/王小波

 卷二十二 筱敏散文两篇/筱敏

 书的灰烬

 两位女性

 卷二十三 素食杂弹/杨河源

辑三 诗歌

 卷二十四 再别康桥/徐志摩

 卷二十五 微细的回音/石评梅

 卷二十六 雨巷/戴望舒

 卷二十七 蛇/冯至

 卷二十八 双桅船/蔡其矫

 卷二十九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卷三十 相信未来/食指

 卷三十一 回答/北岛

 卷三十二 履历/北岛

 卷三十三 雨夜/北岛

 卷三十四 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

 卷三十五 顾城诗三 首/顾城

 弧线

 远和近

 小巷

辑四 小说

 卷三十六 阿Q正传

 卷三十七 阿Q正传(续)/鲁迅

 卷三十八 药/鲁迅

 卷三十九 孔乙己/鲁迅

 卷四十 静/沈从文

 卷四十一 河豚子/王任叔

 卷四十二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

 卷四十三 陈小手/汪曾祺

 卷四十四 天鹅之死/汪曾祺

 卷四十五 夏明珠/木心

 卷四十六 花花/王跃文

 卷四十七 回家/尤凤伟

 卷四十八 上士杨光明/尤凤伟

 卷四十九 贤人图/聂鑫森

 卷五十 琢砚/聂鑫森

 卷五十一 典当奇闻/聂鑫森

 卷五十二 幸福大街十三 号/北岛

 卷五十三 归来的陌生人/北岛

 卷五十四 老屋小记/史铁生

 卷五十五 鞋/刘庆邦

 卷五十六 一吻三十年/高建群

 卷五十七 夜里两点钟/王小波

 卷五十八 司令员家的花工/阎连科

 卷五十九 黄昏雨/袁筱一

辑五 摇滚歌词

 卷六十 摇滚歌词三首/崔健

 一 无所有

 一 块红布

 红旗下的蛋

推荐书目

试读章节

水乡青草育童年

故乡已离得那么遥远,并且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了,童年的情景却永远是那样的清晰,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呢,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刚刚梦醒!

1919年我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地地道道的农村,典型的鱼米之乡。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着我们的村子,春天,桃红柳绿。我家原有十余亩水田,父亲也种田,兼当乡村小学教员。家里平常吃白米饭,穿布衣裳,生活过得去,比起高楼大屋里的富户人家来我家很寒酸,但较之更多的草棚子里的不得温饱的穷人,又可算小康之家了。很幸运,我7岁就上学了,私立吴氏小学就设在吴家祠堂里,父亲当教员,兼校长。小同学都是赤脚伙伴,流鼻涕的多,长疥疮的也不少。我们玩得很欢,很亲密,常说悄悄话。我至今忘不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永远跳跃在我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中。鬓色斑白时我回过家乡,人生易老,父母及叔伯姑舅们大都已逝世。但我在路上常见到一些熟悉的背影,那满脸的皱纹,粗嗓门的音调仍没有变,照样咳嗽,大笑大骂。我于是追上去,正想叫唤,他们却惊讶了,原来并不是我的长辈,而是我小学同窗的那些拖鼻涕的小伙伴们。

土地不老,却改观了。原先,村前村后,前村后村都披覆着一丛丛浓密的竹园,绿荫深处透露出片片白墙,家家都隐伏在画图中。一场“大跃进”,一次“共产风”,竹园不见了,像撕掉了帘幕,一眼便能望见好多统统裸露着的村子,我童年时心目中那曲折、深远和神秘的故乡消失了。竹园不见了,桑园也少了,已在原先的桑园地里盖了不少二层小楼房。孩子们是喜欢桑园的,钻进去采桑椹吃,一面捉蚱蜢。我到今天还喜欢桑园,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着的枝条的线结构画面,其间新芽点点,组成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但桑园的价值主要是桑叶,桑叶养蚕,桑叶茂密时便是养蚕的紧张季节,一天要采几回桑叶,孩子们也帮着采叶,帮着喂蚕,家里经常要备有几箩筐桑叶,父亲和母亲夜半还要起来添叶。养蚕期间家里焚香,不让带孝的或有病的不吉利之人来串门,说是蚕有蚕神,须小心翼翼地侍候。蚕大眠了,不再吃叶,肥胖的身躯发白透亮,于是便被安置到草笼上去。草笼是用于稻草绞成的,远看像一条巨大的毛毛虫,近看是稻草秆的丛林。眠蚕被散播在丛林中,便各自摇头晃脑绵绵不断地吐丝,春蚕到死丝方尽,个个乐于作茧自缚。蚕宝宝一天天隐没了,雪白的蚕茧像无数鸽蛋散落在草笼里,全家人眉开眼笑地摘茧。如果有一年蚕得了瘟疫,家里便像死了人一样凄凄惶惶。

我的几个姑姑家都是种田和捕鱼的贫穷之家,唯有舅舅家地多房大,可算是乡里的大户人家,大舅还兼开茧行,同无锡的商人合作做收购茧子的生意。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便总跟着父亲到舅舅家去,茧行就设在大舅家后院。父亲非常重视秤茧子时价格的等级,划价和把秤的有时是表兄或熟人,在斤两上稍微占点便宜父亲便心满意足了。卖了茧子便给我买枇杷吃,卖枇杷的总紧跟着卖掉了茧子挑着空箩筐的人们转。这种时候,我不大容易见到大舅舅,他正忙着与无锡下乡来的客商们周旋。后来我到无锡师范念初中时,有一次大舅舅到无锡,我去看他,他住在当时最阔气的无锡饭店里,一个人住两间房,还请我吃了一顿“全家福”大肉面。我是第一次进入这样豪华的饭店。父亲送我到无锡投考及上学时都是借了姑爹家的渔船,同姑爹一同摇船到无锡,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里,不花饭钱和旅店钱。仅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个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痛极了,叫来茶房(客栈服务员),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想下决心加钱,但我坚持不换,年纪虽小我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也不肯再加钱换房了。父亲的节省习惯是由来已久的,也久久地感染了我,影响了我。我小时候生过一场病,母亲求神许愿,许愿到杨茂公桥的庙会上去敬菩萨。病好后,便要去还愿。杨茂公桥离家有几十里路,那里两年一度的庙会十分热闹,远近闻名,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骑在大马上的童男童女游行,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父亲点上香烛,我磕几个头就算还愿了。人山人海,卖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来粽子,找个偏僻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显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也同情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了,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P108-110

序言

中华民族之母语,因时空异,曾有国文、国语、华文、华语之名,今称“国语”,原因有二:一日,语言包含文字,涵义更丰,故称“语”;语言既是思维科学,又构成语言艺术。二日,时下国人外语崇拜达到痴狂,母语遗忘令人心寒,含一“国”字,以儆母语之存在。故称“国语”。

新国语之“新”,在于以真善为根,以美为苗。人道主义、人文关怀、语言形式美、新创作手段乃遴选文章之基石。

新国语分部有三:文言部,以《诗经》、《楚辞》、《老子》、《庄子》、《列子》、《管子》、《论语》、《孟子》、《史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唐语林》、《东坡志林》、《幽梦影》、《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诗文为典范;白话部,以鲁迅、沈从文、老舍、北岛、高行健、聂鑫森等大家之作为典范;译文部,以鲁迅、朱生豪、梁宗岱、王佐良、查良铮、金陧、余光中等大家之译作为典范。

是为新国语。

泽钊曰:国人以学好国语为先;使用一生是国语。

后记

2002年,我出版了三卷本《新语文》,本以为是常态,却赢得了诸多虚名。这是我执教十八年的讲义,或日自编教材。在教育发达国家,教师大都有自编教材,国家教育机构颁发的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参考。不成想,《新语文》出版后,除赢得虚名,还激怒了几位语文“名师”,他们说:“王泽钊有什么权利编教材!”“他教材中的《楚辞》、《庄子》、《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我们都没读,学生怎么能看懂?”从中折射出我们母语教师的现状:无知而霸道。换言之,我们的母语教学已非常态。

阅读是人生基本功。不论是红道还是黄道抑或黑道,①不读书皆难以达到极致。阅读不只是给我们知识、思想与智慧、愉悦,还给我们以灵魂的安慰。约瑟夫·布罗茨基曾提出“反文学罪”:“……这就是鄙视书,不读书。由于这一罪过,一个人将终生受到惩罚;如果这一罪过是由整个民族犯下的话——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自己历史的惩罚。”读来振聋发聩。

清代大师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近来,全民阅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究竟读什么,依然是“必读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掌握话语权的人的脑袋永远搁置在上世纪中后期,他们既无视我们的祖先建构了怎样的文学殿堂,亦不见国外铺设了多么广阔的文学广场。诸多可作案头山水的经典与新作被忽视了,正所谓“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老子,庄子,列子,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冯梦龙,张潮,纪昀……弗兰兹·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内莉·萨克斯,伊塔罗·卡尔维诺,维斯瓦娃·辛博丝卡,勒.克莱齐奥……这些人类语言艺术大师、智慧载体、思想明星,我们当永远感恩。

而在学校母语阅读教育中,常有“专家”大放厥词:“重读书,高考就考不出高分!”这等于说,重基础就盖不起大楼。可谓荒诞之至,且常常谬种流传。

编写《新语文》,亦编亦教,亦教亦编,共十八载。由于当时受信息资源限制,加之自己知识结构及思想境界所限,还有对出版知识的匮乏,深感愧对读者,于是2003年开始,另编一套《新国语》。又十二载过去了,其问依然亦编亦教,亦教亦编。终于编成了。学生及其监护人阅读我的打印稿时的快乐,就是我努力前行的动力。

对于《新国语》所选篇目,有人质疑其难度。其实大可不必。遥想当年,私塾里五六岁的学童已然在读古人经典,那可是文言。还有,其中的欧美诗篇,有人说读不懂。或许大人们已失去诗意的情怀,不妨强迫自己多读几首,恢复一下曾有的诗情。亦可以各取所需。

《新国语》中的“编撰管窥”,既是管窥,也是编撰者一己之见,以期抛砖引玉也。

教师是媒体,其教材亦是媒体,而信息时代的媒体永远是开放的、多元的。

2003.1—2013.1

于杭州西湖、无锡太湖、青岛八大关、黄岛金沙滩、青岛永宁路小学、北京中关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