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洪应明编著穆易校注的《幽梦影菜根谭/明清小品》收录了《幽梦影》、《菜根谭》这2篇明清小品。《菜根谭》可以说是一部奇书。问世后的四百多年,不胫而走,流传极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的读者队伍层次之广、流传之久远,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都是值得注意的。上至封建社会的皇家贵族,下到当代社会普通百姓,本书都有它的读者。《幽梦影》是清代初期问世的一部优秀的清言小品集子。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像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吴从先的《小窗自纪》、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一大批优秀之作。本书也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这类作品一般采用格言、警句、语录的形式,富有文学意味和山人情趣,在经传、史鉴、诗文之外别立一体。
《幽梦影》是清代初期问世的一部优秀的清言小品集子。《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张潮、洪应明编著穆易校注的《幽梦影菜根谭/明清小品》收录了这2篇明清小品以供赏鉴。
第1则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庞笔奴日: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第2则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难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
第3则
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子路人告有过则喜之类)。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谓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
黄九烟曰:今人一介不与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边圣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复不少。
江含徵曰:先恶后善,是回头人;先善后恶,是两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恶者,是奸人,亦当分别。
冒青若曰:昔人云:“善可为而不可为。”唐解元诗云:“善亦懒为何况恶。”当于有无多少中更进一层。
第4则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可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查二瞻日: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
周星远曰:鹤于卫懿,犹当感恩。至吕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松遇封,鹤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厮松煮鹤者,此又秦卫之罪人也。
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第5则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余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乐时耶? 孙松坪曰: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者耶7.
黄交三日:“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一语,真令人泪湿青衫。
张竹坡日:第四忧,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江含徵日:我读此书时,不免为蟹忧雾。
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为自己忧蟹耳。
尤悔庵日:杞人忧天,嫠妇忧国,无乃类是。
第6则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黄石闯日:“事到可传皆具癖”,正谓此耳。
孙松坪日:和长舆却未许借口。
第7则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欺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黄仙裳日: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
朱菊山日: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乌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
释中洲曰:昔文殊选二十五位圆通,以普门耳根为第一。今心斋居士耳根不减普门,吾他日选圆通,自当以心斋为第一矣。
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
张迂庵曰:可见对恶少、悍妻,尚不若日与禽虫周旋也。又曰:读此方知先生耳聋之妙。
P8-11
《幽梦影》是一位学者对万千世界独特的人生见解,是一个才子从纷纭变化的社会人生中悟出为人处世之道的哲学随笔。《菜根谭》则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只眼,将自己体认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
《幽梦影》的作者为张潮(1650一?),清安徽歙县人,字山来,号心斋。曾任翰林院孔目,擅长填词,也喜欢刊刻丛书。他刊刻了《昭代丛书》《檀几丛书》,并辑有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著有《心斋聊复集》《花影词》《幽梦影》等。
《幽梦影》可以说是一部奇书。
奇处之一,便是它笔调所及,范围甚广。无论是天上的日月云霓,还是地上的蜘蛛蚂蚁;无论是山川胜景,还是石树花影;总之大干世界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了表现某种人生体认、某种处世哲学的媒介。
奇处之二,则是作者将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用小品的笔法抒写出来,文笔清新可爱,但又包含丰富的哲理,能“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令人回味无穷。
奇处之三,就是作者的每则议论之后所附同时代人的妙趣横生的评语。这些评语,有的仅片言只语,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作者的思想;有的诙谐幽默,却能使人从中了解作者的为人;有的虽迂腐可笑,却能让人从中窥i贝0到当时世人的心态。
《幽梦影》是“那样的旧,又是这样的新”(周作人语)。用章衣萍的话说:“《幽梦影》才子之书,亦大思想家之书也。”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字自诚。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从有关的资料来看,他是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人,且其一生中独善其身的时候为多,是一个隐士。
《菜根谭》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说出了作者在人生许多方面的感悟体认,因为这些人生的感悟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经验教训,所以格外深刻独特、博大精深。可以说同一句话,不同人生经验的人便可以有不同的领悟。不过,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菜根谭》所警示的人生态度,也是《菜根谭》的宗旨,那就是劝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可太热衷于功名利禄,最好办法是采取儒家的中庸之道。
作者所处的时代正当明朝由盛转衰,因此,书中也时时透露着一种既追求进取而又无可奈何的矛盾情绪,佛道两家追求清静无为、四大皆空的观点便也不时地显露在他的人生体验之中。因此,书中那些消极、颓废、已经不适宜当代的言论,也是我们必须摒弃的。
这次点校的底本,《幽梦影》为清道光年间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以襟霞阁主人印行、章衣萍校订、1935年中央书店发行的“国学珍本文库”本参校。《菜根谭》则据明觉迷居士汪乾初的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