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赵梅春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对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成就进行系统的总结。全文由绪言、正文六章和后论组成。第一章,论述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特点、成就。第二章,分析历史观的变化与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之间的关系。第三章,阐述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在撰述内容方面的变化。第四章,论述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表现形式。第五章,讨论20世纪个人与群体撰写中国通史的利弊,总结群体编纂中国通史的成功经验。第六章,阐述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论,提出了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设想,并对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内容推荐

中国通史编纂是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了20世纪历史观的变化、史学发展的转变,体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水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民族危难之中,史学家满怀忧患之思,期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察往彰来,指示中国社会发展前途;新中国史学家将为国内外人民提供科学的中国通史著作,作为自己对民族的责任。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说明,史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史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通史撰述,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通史编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系统地总结中国通史编纂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当代中国通史撰述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

 第一节 新型中国通史的创立

一20世纪以前通史编纂述略

二传统类型向近代类型的转变

三 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通史研究和撰述的深入

一 唯物史观的普及与中国通史教学体系的

改造

二 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与中国通史理论的

建设

三 中国历史认识的深化

 第三节 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的进一步发展

一 中国通史编纂的新发展

二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总结性成果

三 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的趋势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与

社会价值

第二章 历史观的变化与中国通史编纂

 第一节 进化史观与中国通史撰述的变革

一 进化史观与国人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认识

二 关于中国历史进程

三 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因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通史新体系的建立

一 唯物史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念

二 范、吕、翦所撰写的中国通史著作的新体系 

 第三节 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具有民族特色的

中国通史编纂体系

一 史学界对历史理论的重新认识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编纂体系的探索

第三章 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变化

 第一节 中国通史内容的不断充实

一 史前史的逐渐充实

二新史料的发现对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

积极影响

三 多层次地反映中国历史

 第二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的不断丰富

一对民族史的重视

二 写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面貌

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撰述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重心的变化

一 以“文化史”为主要内容

二 关注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活动

三 重视典章 制度和人物活动的记述

四 突出中华文明的成就

第四章 中国通史编纂的多样性表现形式

 第一节 多样性的体裁和体例

一 中国通史编纂新体裁的出现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体裁的探索

三其他的中国通史体裁

四 中国通史编纂的体例

 第二节 文字表述的多种风格

一文言文与语体文

二历史文学上的要求

三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述形式

 第三节 中国通史编纂表现形式的继承和创新

一 多样性表现形式的意义

二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 一家之言与群体智慧

 第一节 一家之言与个人写史

一 自得之学与中国通史著作的撰述

二各具特色的中国通史著作

 第二节 集众修史与群体智慧

一集众修史的必要性

二“积一代之智慧”

后论: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一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必要性

二 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一) 中国通史编纂史述略

(二) 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理论

(三) 中国通史编纂的主要方法

(四) 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附表:20世纪中国通史著作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