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谐、孩子优秀的关键,就在一次次的餐桌上实践。由白小良所著的《教养从餐桌上开始》中,营养师妈妈教你培养健康、自信、体贴、有礼貌的孩子。
小孩总是挑食又苦劝不听?甜食吃得不多,却无端发胖?平时专注力很差?种种令父母感到困扰与挫败的教养问题,其实解决的关键就在“餐桌”上!
由白小良所著的《教养从餐桌上开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养从餐桌上开始(营养师妈妈教你培养健康自信体贴有礼貌的孩子) |
分类 | |
作者 | 白小良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家庭和谐、孩子优秀的关键,就在一次次的餐桌上实践。由白小良所著的《教养从餐桌上开始》中,营养师妈妈教你培养健康、自信、体贴、有礼貌的孩子。 小孩总是挑食又苦劝不听?甜食吃得不多,却无端发胖?平时专注力很差?种种令父母感到困扰与挫败的教养问题,其实解决的关键就在“餐桌”上! 由白小良所著的《教养从餐桌上开始》 内容推荐 《教养从餐桌上开始》家庭和谐、孩子自信的关键,就在一次次的餐桌上实践。 营养师妈妈教你培养健康、自信、体贴、有礼貌的孩子。 小孩总是挑食又苦劝不听?甜食吃不多,却无端发胖?平时专注力很差? 种种令父母感到困扰与挫败的教养问题,其实解决的关键就在“餐桌”上! 营养教育博士首度公开的教养秘笈: 不论在什么时代,家人一起同桌用餐,都是交流情感最好的方式。曾几何时,中国社会外食风气盛行,亲子之间不是各自用餐,就是以电视佐餐,于是身体健康差了、家人互动少了、亲子教养没了,衍生出一连串问题。 作者白小良为营养学专家,育有两子,不论个人或孩子皆成就斐然。此书即是她从学术专业出发,配合个人教养经验,综合营养学+东西方教养观,打造出“餐桌上的教养”概念,内容贴近生活且可行性高,是相当简单且实用的生活教养专书。 目录 推荐序 因为爱与共享——最美味的餐桌成就 简单拥有家庭、亲情与健康的美好 餐桌教养,是让家庭和谐健康的关键 除了健康,食物的重要更在于营养教育与教养 自序 再多教养书,也比不过全家人一起吃饭 PART01 餐桌,孩子最棒的学习场所 第1堂 孩子的优秀需要特殊栽培吗 第2堂 自救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第3堂 良好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在餐桌上说爱 第4堂 为孩子准备料理的背影,是最美的家庭画面 第5堂 简单事前准备,为孩子健康加分 第6堂 品德教养,从餐桌上开始 第7堂 食物,是沟通的好桥梁 第8堂 厨房的经济学:做菜也能学到时间管理与金钱管理 第9堂 爱自己,才能更爱家人 第10堂 顾好情绪,让管教不失序 第11堂 吃团圆饭,分享食物对家人长辈的祝福 PART02 优秀孩子的教养关键:好好吃饭 第12堂 胖不是天生的:了解孩子吃什么 第13堂 帮孩子带爱心便当吧! 第14堂 不要用食物勉强孩子 第15堂 认识真食物,为孩子健康把关 第16堂 看懂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当孩子的营养师 第17堂 小孩过动,都是早餐惹的祸 第18堂 这样吃早餐最健康! 第19堂 孩子考试前该怎么吃? 第20堂 不要忽略孩子是否摄取足够饮食纤维 第21堂 清淡才是维持健康的长远之计 第22堂 这样吃,孩子又高又健康 第23堂 再也不挑食!矫正偏食孩子的对策 第24堂 水是维持健康最重要的营养素 第25堂 外食该如何点餐最健康 第26堂 家有过敏儿,请小心吃 第27堂 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 PART03 餐桌上,看见家人的笑容 第28堂 拉近亲子关系,从孩子的朋友开始 第29堂 在餐桌上了解各国饮食文化,学会尊重他人 第30堂 别急着要答案,贴心就在不经意之中 第31堂 生日快乐!用惊喜创造共同回忆 第32堂 妈妈,我们去哪儿?陪伴越早越好 第33堂 找回自我,也是全家幸福的关键 第34堂 态度的培养:不放弃任何一个小小的机会,虚心请教 附录 后记 拉近亲子关系小笔记 试读章节 自救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今日拜科技之赐,营养保健常识泛滥,而传统营养知识很艰涩,因此许多营养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一道很宽的鸿沟,甚至被厂商断章取义,透过市场推销手段,误导大众。营养学课本上的数据与证据,大都来自动物实验、生化实验或流行病学统计,而这些资讯都是片段的,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落差,营养师若将所学的知识直接传递,本身没有消化、转换语言,听者等于只听而不懂,反而手足无措。那么念营养教育的人,该如何将这些资讯、观念教给普罗大众呢? 早期营养师的工作仅限于医疗大楼里,服务的对象是得了慢性疾病的人,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才会到医院找营养师。这些人已经生病了,当然可以借助饮食使病情缓慢恶化(像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若能有效控制饮食,可以改善治疗的效果),但疾病已经发生了,为时已晚。当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台湾营养工作没有走出医疗大楼,因此想借由写书的方式把营养常识传播出去,在1999年我出版了《家庭营养师》(汉光出版社出版),它就像工具书一样,任何健康方面的问题都可随时翻阅解惑。 现在虽然情况比较好了,营养师的工作从医院走入校园、长期照顾中心等,但不管学校或医院,抑或坊间的减肥或体重管理班,大家强调的还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这些营养素而不是饮食,只是换了一种行销方式,说的仍然是教科书上的东西;而我一再想强调的是预防工作,也就是基础教育。因为饮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父母教养孩子的态度、父母本身的饮食行为,异常重要! 以往营养师给人的印象是限制人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而我一再主张,营养知识是协助我们在享受美食时吃得更健康,而不是拿来与食欲互相抗衡的武器。许多人开口闭口减肥,医疗人员及卫生单位不断呼吁大众体重管理,这一点儿都没错,许多流行病学及医学研究证实肥胖与许多慢性疾病绝对有关,但解决现代人健康问题不能只用体重数字下降来判断其成效,应该是探讨如何让饮食行为的品质上升,以增进健康的品质。再者,许多研究也不断证实,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而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节食,进而影响心理及生理健康,这更让人忧心:这些年轻的女性是未来的母亲,她们没有正确的饮食行为及观念,将来如何教养下一代? 台湾全民健保及美国的医疗花很多力气来做救人的工作,不知用掉了多少社会资源?这好比有人溺水,人快淹死了,赶快去救人。这是下游的工作。中游的工作是要教人学会游泳,这得花时间去学习自救的动作。而念营养教育的人是在上游,应该教人讨论是谁把人推到河里去,同时让人有不被推入河中的自卫能力。 医疗和营养工作一向都在做下游的工作,人快淹死了才去救人。食品卫生也一样,毒淀粉、地沟油事件爆发后,才忙着做善后,忽略了追本溯源。试问,这些厂商为何添加这些东西?姑且不论“良心”的问题,站在教育及人道的立场,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祸延世世代代的严重性? 我一路走来,知道下游的工作很辛苦、成效很差,甚至是零,且常常要耗费庞大的金钱与精力,效益却不彰。 营养工作是一场全民教育,我知道我必须走到上游去,期待这一切能从最小单位的家庭成员开始,从最平凡的餐桌上开始教起。 二十多年前,当我在修营养教育计划第一堂课时看了两则名为“Eat Lean”的公益广告,当时对我造成很大的震撼,那也是我毅然决然走向营养教育及身体力行守护全家人健康的关键。 P(32-34) 序言 再多教养书,也比不过全家人一起吃饭 离乡背井的体悟 28年前,当我离开台湾,告别七年半的临床营养工作,心中除了有着许多的不舍,也曾写下简单结语:“我对营养工作又爱又恨,爱的是深知营养工作对健康保健的重要,恨的是营养知识的推广困难无比,过程中换来的只有无奈与挫折。”当时台湾的营养工作局限在医疗大楼内,营养师也只能针对慢性病消极地提出饮食控制做延缓病程的工作。那时总是自我嘲解地说:“营养是一份工作,而不是生活。” 离乡背井之后,试图摆脱营养专业,转念公共卫生,选修了流行病学,上完第一堂课后,我百感交集,落泪走出教室,因为难过台湾发生许多食品安全的问题,让生活在家乡许许多多的人在不知情中已失去了健康,甚至被美国列为流行病学教学实例。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体悟到:医疗营养只是营养工作的一小部分,因此我转向预防的基础研究领域。 在摸索过程中,有幸Dr.ArdreyCross教授建议我应该做与人有关的实际研究,而不是基础医学研究,她建议我转念营养教养,再度让我深思且顿悟到:为什么过去我在营养工作所投入的心力无法见效?因为营养工作应是将营养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一门生活科学艺术,而营养知识是建立在基础科学、生理学、流行病学和食品科学等许多艰涩的知识上。传统的营养知识传播大都以口述这种教条方式,在短时间内将营养知识倾给大众,一般人不仅无法理解,甚至被商业市场手法误导。然而营养教育正是经由心理学去了解饮食行为,再以适度的传授策略,运用营养知识促进正确的饮食行为,以确保健康。有了这体悟,我有幸对营养工作又跨出了另一大步,且找到我专业上真正想要的方向。 实践家专师长们的教诲,让我在婚后选择了一切以家庭为主的理念,陪孩子成长成为我人生的另一个专业。幸运的是,我不仅拥有从事科研的厚道的先生,还拥有两个心地善良、乐于向上、爱好学习的儿子。在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与所有天下的父母有着同样的心理,对下代的期许与努力的目标是培养精英,但一路走来,深深体会到这一切绝不是进名校,获得音乐或科学竞赛奖就可以达到的,更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人。 如何栽培两个优秀的孩子? 还记得在两个孩子获得科学竞赛大奖时,一位记者问我:“如何栽培两个优秀的孩子?”这个问题,促使我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后,重回校园,将孩子教养、家庭理念、临床营养经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理念、饮食文化和营养教育结合,便成为我的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我期许自己用更生活化的方式,与更多人分享我的营养专业及为人母的一份心。这本书的出现,就是实现我小小心愿的问路石。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我家庭生活的隐私,原本不该公之于世,但我希望借着实际的例子,来缩短营养科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差距。 尤其现阶段电脑科技的发达,营养科学知识被泛滥地断章取义,再加上市场促销手段,让人无法辨别是非,甚至混淆误导视听。现代人疾病的主要根源大都“病从口入”,然而维护健康唯一的方法是摄取正确的食物和适当运动。摄取正确的食物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层面。生理的层面是食物(不是加工食品)的种类和摄取量;心理的层面建筑在家庭的餐桌上,亲手准备的食物、亲人互动的情感交流、安慰……食物便含有许许多多的意义。现代人的作息乍看是非常忙碌,无法照顾自己和家人,但事实上是时间的分配、管理不当,让人舍弃人生中最重要的健康和亲情。健康和亲情绝不能外包,长期外食只会腐蚀家庭结构、亲情、生活品质、品格教育和健康,甚至瓦解社会和谐的结构。这更是我和家人愿意将家人相处之道与读者分享的原因。 以往,健康和营养资讯都依靠数字定量的结果下结论,却不是依靠定性评估来省思品质,我期许在政府卫生和教育单位对健康和教育有所认知和采取改进策略之前,考量的大前提应是“生活品质及品格”,而不是体重及考试成绩的数字游戏。 依我的专业担保,每一个人都可以很轻松愉快地让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难,只要愿意走进厨房,亲手准备食物,用食物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及爱心,即使不说“我爱你”,我们的生活也绝对会充满无尽的、满满的爱和健康。 白小良2014年11月20日写于纽约市 后记 今天是个许多巧合的日子!一早,大儿子正经八百地开始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式工作了;同时十年前的今天,没有人记得我50岁的生日,但结婚28年了,我们家先生出奇地第一次记得我的生曰,当然是两个儿子不断用短信提醒老爸千万不能忘,看来今天我没有借口外出狂刷信用卡了。而且,外面下着不算小的雨,天色灰暗,看来我只好安分地坐在电脑前来个自我回顾,在这个家母为我受难后60年的特殊日子里,为这本书写下结语。 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之前,大部分由中国台湾到欧美的学子,都是在掌声中茁壮成长的,而我在许多的挫败中不断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切比他人慢很多拍,所幸,我已完成许多心愿。 我这一甲子的生命好比一棵大树,营养专业已如树根深深地埋入我的生命中,曾屡次试图将营养工作由我的生活中斩掉,虽然我深深相信营养教育的传播非常重要,且自许这是老天赋予我的职责,但过程中只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却又切割不掉。而先生的朴实、厚道,给了这四口人的家庭以强壮牢固的树干;两个孩子生长过程中的点滴有如树枝上的果子,有甜有涩,甚至有苦,重要的是这棵由台湾移植到美国的树,虽然只是一棵普通不起眼的树,但我信心满满,这是一棵很茂盛的树,有一天或许会变成百年或千年老树,可以让人遮阳避暑。 过去二十多年,先生和两个孩子在我的生命中写下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希望往后的20年我仍能拥有更多真实美丽的回忆。在专业上,我希望能够伸展我的执着理念,让所有中国人的家庭及下一代更健康,生活更美好。这一切绝不是进名校、高收入、权贵或拿诺贝尔奖的人就可以拥有的! 这本书所写的一点一滴是我和先生及孩子之间的隐私,其实我不应该公开于世,但无论是营养专业,专职的家庭主妇,还是埋首在图书馆写博士论文和学术研究报告,这一路走过来,只有一个感觉:好孤独,但是好踏实。我不是炫耀孩子和自己的成果,只想和更多人的分享,互相鼓励——你不是唯一寂寞的人。事实上,大部分在专业上追求理想的人,尤其是默默付出,为追求孩子更卓越的父母,都是寂寞的、孤独的。而人生中最不寂寞、孤独的时间,应该是父母与子女共处的那段时光,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要轻易错过。 老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每个人每天只有24个小时,每个人只能活一次,人生长短可以自己掌控,美好的生活与健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只需要由最简单且根本的事做起,那就是回到厨房,亲手为家人准备食物。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及亲情必须用心和双手去筑成,无法由他人代劳。我庆幸拥有精神及健康非常富裕的家,希望借此能与更多家庭分享我在专业及为人母所走过来的种种跌撞、成长、疗伤、愈合、喜悦及感恩,祝福所有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吃一顿用心煮出来的饭菜时,会涌现幸福的感觉。而且当大人与小孩在外头忙碌了一天之后,能够轻松自在的一起吃饭,是增进亲子互动与感情好的方法,同时也能建立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总是觉得孩子若从小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父母效益高的“投资”,这本《教养从餐桌上开始》提供我们学习的典范。 ——李伟文亲子作家 中国人说:“吃饭皇帝大!”餐桌上不但是一家人聊天的黄金时刻,也是培养亲子关系、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再怎么忙,我每天一定让孩子在家里吃完早餐才出门,每周也坚持全家一起下厨至少一次,烹煮健康晚餐。正如作者所说:教养从餐桌上开始——千万别忽略在家用餐的重要性喔! ——陈安仪亲子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