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文化孝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纪实散文抒写本土文化、抒写风土人情,让采写者们拥有了与生俱来的优势,也在内容与形式上,找到了一个饶有兴味的结合点。散文活泛、灵动与炫美,但在境界上却须有“形散而神不散”的质地与品格。追求本质真实、历史真实,这其中,也要融入写作者个人的体验、参悟与情感。文化的本身,从来都是多维度的。以写作者的“一己之见”,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争鸣,甚至补正或再考据,这是胡雪城主编《走进文化孝感》的心之所想。

内容推荐

胡雪城主编的《走进文化孝感》是一份自拟式的菜单:将“文化孝感”分列为名园、名城、名址、名典、名山、名水、名景、名艺、名产和名人。从辨析肌理入手进行一种形式的排列组合,提供了章节感以及阅读的方便,其用意,却不是要引导到对分类的考究之中。文学工作者的自觉与自信,是因为火热的社会生活,具有那挡不住的魅力与诱惑。因此,寻根问祖的急切,考证考据的发现,踏访探询的渴望,怡情养性的陶冶,旁征博引的惊喜,凡此种种,皆令人情不能自已。

目录

名园

 一条玉带嵌东城

 ——槐荫公园纪行

 上善若水是后湖

 ——后湖游乐园散记

 城市文化之脉

 ——记董永公园

 黄昏夕阳无限美

 ——孝感市爱心护理院散记

 湿地之水让心飞扬

 ——雨中漫游朱湖国家湿地公园

 膏都盐海后花园

 ——寻访应城国家矿山公园

 蒲阳胜景话孔庙

 ——应城千年孔庙修缮札记

 几千年梦泽古,数十里楚地新

 ——走笔云梦祥山博物馆

 忠孝两全泽后世

 ——黄香文化园纪行

 苍松翠柏映忠魂

 ——大悟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纪行

 只在高山流水间

 ——孟宗文化公园纪行

名城

 文化融合彰显城市魅力

 ——记凤凰天仙城

 槐荫老树发新枝

 ——丹阳古镇纪行

 古驿桃花雅,梦牵卓尔情

 ——卓尔风情小镇走笔

 梦入双桥烟雨路

 ——探寻大悟百年古镇双桥

 红色大悟崛新城

 ——大悟高铁新城建设纪实

 明月清风滠西街

 ——孝昌小河明清一条街纪行

名址

 孝感城市之根

 ——叶家庙遗址探访

 翰墨飘香文潮涌

 ——文昌阁重建之日畅想

 追寻历史,传承文明

 ——汉川霍城遗址纪行

 蒲骚遗韵门板湾

 ——应城门板湾遗址探访

 汤池烽火势燎原

 ——应城汤池训练班旧址纪行

 盛世春秋忆公社

 ——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探访

 古刹千年,缘起一念

 ——庄严净土泗洲寺

……

名典

名山

名水

名景

名艺

名产

名人

后记

索引

主创团队

试读章节

一条玉带嵌东城

——槐荫公园纪行

每逢有外地朋友来孝感,我都会向他们推荐孝感槐荫公园。

在钢筋水泥铸就的都市里,在各种废气相杂的空间里,缺少的永远都是天上的那片蓝和地下的那片绿。在我心中,槐荫公园就像一块清新秀雅的巨型翡翠,镶嵌在日新月异的孝感东城新区。

从2006年一期工程建成至今,我曾无数次地穿行其间,有时一个人,有时几个人,有时一群人,尽管来得频繁,可每次见到的槐荫公园都是不一样的,她总处于变化之中,从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至草木如诗的生态公园,她一次次地蜕变、一次次地带给人惊喜以及美妙感觉。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很庆幸亲眼见证了槐荫公园旧貌换新颜的渐变过程。

说起来,对槐荫公园情有独钟,还是从一株梅开始的。几年前,槐荫公园尚处在初建阶段,就像一片小荷,才露尖尖一角,远没有现今的规模与气势,可我执拗地认为,在这萧寂清凉的河畔,一定有一株梅在风雪中凌寒独开,等待有缘之人与之相会。或许是诚意感天,在这条长长的河畔,在千树万树的重重围护中,我如愿寻见。可以说,这株梅,就像是投进河心的一粒石,涟漪一圈圈扩散,及至铺满整面河,霞光落于水面,有如万点碎金。

走进孝感东城新区,循着乾坤大道,一路向东,约行数百米,左转或者右转,入天仙路,槐荫公园就在路侧。无院墙阻隔,不用有意找寻入口,就能与槐荫公园亲密接触。一眼望去,各种密集的乔木、灌木,宛若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隔开了闹市区的喧嚣浮华,将一条水光潋滟的河拥在刚毅又不乏柔情的臂腕之中,紧相庇护。

槐荫公园的建设算得上是一个大手笔,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需要分阶段逐步进行。此刻,呈现在眼前的即是槐荫公园一期工程,该项工程以植物景观、人性空间、亲水体验为设计宗旨,重点突出了生态功能,可谓在“绿”字上做足了文章,很好地凸显了生态特色。在槐荫公园这条长长的玉带上,生长着各类植物近千种,她们共生共荣,和谐相处,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馨香弥漫,春有桃李杏樱,夏有合欢紫薇,秋有木槿蜀葵,冬有腊梅山茶。槐荫公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并未因季节的更迭而荣枯相随,总是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呈现在广大市民眼中,给人以自然之美的勃勃生机。

槐荫公园依河而建,河即滚子河。不过,在广大市民的强烈呼声下,滚子河已于2005年正式更名为槐荫河,此举充分体现了孝文化特色,以及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一条河,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因河流的滋养而显灵秀,植物因河流的润泽而显青翠。

漫步于槐荫公园,闻着花香听着鸟鸣,一天的劳累疲倦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槐荫公园是一片净土,默默释放氧气,清洁空气。槐荫公园更是一片乐土,她以宽阔的胸怀容纳着不同年龄段的人。这里,有玩耍的孩子、赏景的游人、健身的老人,从一张张满足、快乐的脸上,我们看见了安宁与满足,看见了和谐与幸福,同时也看见了希望与未来。

与槐荫公园一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可谓后来者居上,单从面积上而言,要比一期大三四倍,据说超百余个足球场。

槐荫公园二期工程位于天仙路与董永路之间的槐荫河东岸,北起孝汉大道,南至槐荫大道,面积约2020亩,其中水面面积约600亩,概算总投资3.1亿元(不含经营性项目投资)。

P2-3

序言

序言

汈汉湖,白兆山,十八潭,孝感山水钟灵毓秀。叶家庙,门板湾,晒书台,孝感历史源远流长。令尹子文,孝子黄香,诗仙李白,孝感人文底蕴深厚。由自然山水、社会历史、人文风物等建构而成的孝感文化,树大根深、枝繁叶茂、风情丛生,是彰显一地特色的书香根脉,也是孝感软实力的精彩呈现。

经济社会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人们对文化如此钟情,是因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坚守价值体系,坚守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需要薪火传承;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从文化学的角度和视野审视,文化孝感,成为一个拥有新意的命题,也展现出瑰丽辉煌、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观。

于是,以文学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穿越于文化孝感的时空隧道、流连于文化孝感的山水田园、驻足于文化孝感的民俗风情,等等,让所有投入其中的采写者们,如沐春风、身心愉悦。也由此心智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洗礼,心情得到升华。

这是一份自拟式的菜单:将“文化孝感”分列为名园、名城、名址、名典、名山、名水、名景、名艺、名产和名人。从辨析肌理入手进行一种形式的排列组合,提供了章节感以及阅读的方便,其用意,却不是要引导到对分类的考究之中。文学工作者的自觉与自信,是因为火热的社会生活,具有那挡不住的魅力与诱惑。因此,寻根问祖的急切,考证考据的发现,踏访探询的渴望,怡情养性的陶冶,旁征博引的惊喜,凡此种种,皆令人情不能自已。体味乡愁,心系孝感。写作者们可视为小小乡土“文化学者”的角色体验,密实了走基层、到现场、接地气的亲情,冲淡了奔波劳累的辛苦,沉醉于“咬文嚼字”的创作境态,也让见文、见智、见心、见情,充盈着春来花开的生气。

以纪实散文抒写本土文化、抒写风土人情,让采写者们拥有了与生俱来的优势,也在内容与形式上,找到了一个饶有兴味的结合点。散文活泛、灵动与炫美,但在境界上却须有“形散而神不散”的质地与品格。追求本质真实、历史真实,这其中,也要融入写作者个人的体验、参悟与情感。文化的本身,从来都是多维度的。以写作者的“一己之见”,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争鸣,甚至补正或再考据,这是《走进文化孝感》的心之所想。因为,作为文学工作者,抛砖引玉地迎来更精彩的叙事,正是体现责任与担当,共同“讲好孝感故事”的真诚期待。

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因文艺批评与鉴赏而网罗作家的孝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又在孝感作家中经过协商,最终确定由女作家群体担纲,展开这一次文化孝感之旅。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成了今日孝感作家队伍的人强马壮。然而,女作家散文写作的细腻、传神与优美,往往有别开生面的才艺双馨。而参与采写的“孝感二十四钗”,本身就是孝感文化的一道风景。事实上,创意一种活动载体,开展一次相当于“同题作文”的采写,这也是繁荣文艺评论交流,练队伍、出成果、促成才的探索与实践。这在我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历程中,应具有“一个标点符号”的意义。

采用“纪实散文100”的设计,可能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考量,虽然这样设计无法涵盖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孝感文化,但其中的寓意,是用一个整数式概念“点赞孝感文化100”。虽不能说,集录在这里的作品,篇篇都是精品力作,但在书中的一些篇章里,在许多场景以及细节中,文字的妙笔生香与力透纸背,所写文化本体的知识性和原生关,相得益彰而又赏心悦目,从而使之具有了“孝感文化名片”的效应。

走进文化孝感,认识文化孝感,传播文化孝感,文艺工作者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一群朝气蓬勃的女作家有这样的一次行动,但愿因此引来孝感文化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也愿文化孝感更多地滋润读者的心田。

是以序之。

2015年10月

作于孝文化名城

后记

后记

《走进文化孝感》从有个创意到今日结集付梓,历时九月有余。一大群青春靓丽的女子,家有老小,又要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收心于采写,其纠结境况,可想而知。

热情相聚的日子,是在2015年春暖花开季节里一个温馨的周末。随后,解决聚少离多,是QQ群的建立。被“网”在一张网里的朝夕相处,一个“笑脸”一杯“茶”,几片“西瓜”一捧“花”,文人雅致调和了生活的滋味,也淡化了挑灯夜战、挠耳搔腮的苦涩,且大义凛然以自诩:夙夜在公。

作家们的戮力以行,是《走进文化孝感》最终成书的硬件基础。能得到一点小小安慰的是,通过本次活动,让身在“江湖之滨、深山老林,高楼大院、竹篱茅舍”的一群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提得起又放得下”徜徉于文字的缤纷世界里,如切如磋的交流,曲水流觞的热闹,让原本负重前行的创作,成为了大集体劳动的快乐。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策划、运作与协调,让作家们愿景的放飞,有了“一个家”的归宿。事实上,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文联、市作协、市文体新广局、市外侨旅游局、市委党校、市史志办、市台办和相关单位,为此事成行与功德圆满作出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不能不真诚感谢各界朋友的热心相助。“纪实”文字的写实性,真人真事、实景实地,没有相关部门、志同人士的支持,无法善成其事。

当然,文化孝感的宏大叙事,须集腋成裘、久久为功。但至少,孝感作家中有一群人,曾经为此探索和尝试过。当厚厚一部《走进文化孝感》溢满墨香和心香,待回首,定然会心有底气地说:2015,我们,做了一件事。

编者

2015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