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执着创业,在遍布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他们,潜心钻研,通过日益精进拓宽生命的领域。
他们,志存高远,在梦想的田野上不断超越自我。
人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生命仅有理想还远远不够,还要懂得为它付出,没有辛勤汗水的浇灌,就是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永远成不了现实。此时,如果适当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不仅能够规避一些风险,少走弯路,还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让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坦然。
甘开全创作的《最好的未来属于最努力的人》选取了118位奋斗者的故事,详细展现了如何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清晰的文字饱含深意,给人力量,促人行动。
想从职场脱颖而出,想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想拥有自己的事业……人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梦想、成就自我,便成了人生中永恒的课题。此时,如果适当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不仅能够规避一些风险,少走弯路,还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让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坦然。
甘开全创作的《最好的未来属于最努力的人》为所有心怀梦想、执梦而行的人量身打造,通过一则则奋斗者实现梦想的真实故事,详细展现了如何在不同的领域取得成功,如何迎难而上、勇敢追梦。内容不做作、不滥情、不说教。清晰的文字饱含深意,给人力量、促人行动。
若你有心,便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夜幕下,日本京都一条小巷深处,几家小酒馆中隐约传来艺伎的歌声和酒客的喧噪声。不知过了多久,几个上班族打扮的人恭恭敬敬地簇拥着一位西装笔挺、派头十足的中年人从一家酒馆中走出来,点头哈腰地恭送中年人坐上出租车。待出租车完全从视线中消失,众人方才松了一口气,意犹未尽地钻回小酒馆,坐下来继续享受觥筹交错的夜生活。突然,一个年轻人把手中的酒杯用力掷到地上,高声嚷道:“再不能这样活了,我要创业!”
一旁正在弹奏乐器的几个艺伎见状,马上识趣地退出房间。同事们纷纷打击他:“你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拿什么去创业?”
“即使没有这些,我也要成为像上司那样成功的人。”年轻人愤然起身,头也不回地冲出酒馆。
这个年轻人叫中山洋介,为了改变庸庸碌碌的现状,他决意辞去现有的稳定工作,自己创业。那么,做什么能够迅速积累财富呢?他马上想到了房地产,然而自己既无启动资金也不具备盖楼的技术,要想从事房地产,只能善用外部资源了。
中山洋介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日本没有什么可再生资源,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可谓是寸土寸金,不少企业主想开工厂,但手中的资金连土地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建厂房了。另一方面,由于价格过高,很多土地也是“靓女难嫁”。中山洋介经过分析,发现很多企业主虽然买不起这些土地,但还是租得起的。于是他灵机一动,索性从转租土地做起。中山洋介找来这些土地的所有者进行商谈,提出了自己的规划,不过要求他们事先出让土地。这些土地所有者心想与其让土地白白闲着倒不如搏一把,于是他们同意了中山洋介的要求。
有了土地就好办了,中山洋介很快便组建了洋介土地开发公司。然而他并不急于建厂房,而是组织销售人员到各大企业去推销土地。结果,很多企业主纷纷租用中山洋介的土地。接下来,中山洋介将自己从企业主那里收取的厂房租金拿出一部分作为给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租金。最后,中山洋介又向银行贷款建房。他请来建筑公司依据他的规划,在这些土地上修建厂房。厂房建好之后,企业主如约进驻。厂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间的差额,减去修建厂房的费用,便是中山洋介的赢利了。之后,中山洋介又按分期还款的方式慢慢归还银行的贷款。
就这样,中山洋介白手起家,他从营造小厂房、大厂房,再到工业区、产业园。中山洋介凭借“空手套白狼”,不仅如愿以偿成为“像上司那样成功的人”,还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企业家。
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在一次演讲中回忆了他的致富经历,特别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你将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机遇的时代,要想成就一些伟大的事情,首先需要有渴望成功的野心。具有野心的人往往坚定不移、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并且不畏挫折,而这些恰恰是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之所以从一个穷小子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的行列,正是由于他有成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小时候生活在法国的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工作,9岁时便会赶骡子。巴拉昂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经常对巴拉昂说:“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只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
这些话深植于巴拉昂的心底,长大成人后,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的是,1998年他因患上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随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
“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奖金——留在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该报收到大量的信件,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运气;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像样的婚姻……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在所有答案中,只有一位年仅9岁的小姑娘猜对了。此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几位年轻的富翁在就此话题谈论时,均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贫穷和失败,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与成功的野心。
有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总有激情、总有热望,总在积极努力地经营着每一天,纵使历尽磨难也野心不改,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薄的财富。而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则称这些有志之士为“野心家”。野心,是一种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不能将之片面地理解为贬义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有句名言:“雄心未竟即是野心,野心已达便为雄心。”可见,雄心和野心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人之所以郁郁不得志,正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安逸的生活,缺乏野心的支撑,少了奋斗的动力。
小职员中山洋介渴望成为像上司那样的成功人士,穷小子巴拉昂渴望跻身富人的行列。他们凭借着强烈的成功意愿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人一生的路要走多远、多快、多高,只有你自己能决定。重要的是要早早做出这个决定。与其在平庸中蹉跎岁月,不如去追求人生的精彩与充实。P10-13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某建筑工地上,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养家。”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这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砌砖”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始终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工人最后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很多次见诸于各个场合,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没有大的志向;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有点好高骛远;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既现实又有理想。这就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若心中没有那颗理想的种子,即使付出再多的辛劳和汗水,生命也不会有收获。然而,生命仅有理想还远远不够,还要懂得为它付出,没有辛勤汗水的浇灌,就是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永远成不了现实。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因此,聪明的人总是奋斗不息、力争上游,竭尽全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有的在职场驰骋奋进;有的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收获硕果;有的则自主创业,成功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在追梦、执梦,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本书没有连篇累牍、空泛乏味的大道理,只有一则则生动而真实的创业(励志)小故事。全书共分10章,详细整理了大量有关年轻人奋斗奋进、不畏挫折,最终成就辉煌事业和灿烂人生的鲜活案例,直击心灵,催人奋进。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一直在不断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须知最好的未来,属于最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