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山葡萄的形态待征特性、山葡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枝蔓、芽、叶片、花、果实、抗逆性的遗传多样性)、山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原生境保护、资源圃保存、离体库保存)、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山葡萄的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常见种质资源等方面内容。图文并茂,图片丰富,资料翔实。适合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山葡萄的植物学特征 一、根系 二、枝蔓 三、叶片 四、芽 五、卷须、花序及花朵六、果实 七、种子 第三章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一、枝蔓及芽的遗传多样性 二、叶的遗传多样性 三、花的遗传多样性 四、果实的遗传多样性 五、抗逆性的遗传多样性 第四章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 一、山葡萄种质资源的原生境保存 二、山葡萄种质资源的资源圃保存 三、山葡萄种质资源的离体库保存 第五章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繁殖更新方式 一、扦插繁殖 二、压条繁殖 三、嫁接繁殖 四、组织培养 第六章 山葡萄主要栽培模式 一、山葡萄的主要栽培架式 二、山葡萄的主要树形 第七章 山葡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侵染性病害 二、主要虫害 三、非侵染性病害及伤害 第八章 山葡萄代表性种质资源 一、山葡萄雌能花种质资源 二、山葡萄两性花种质资源 三、雄株山葡萄种质资源 四、山欧杂种种质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葡萄属的三大种群中, 欧亚种群(欧亚种)是被人 类驯化栽培最早的果树种类 之一。其被栽培利用至少已 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 著名的鲜食、酿酒、制干品 种大多属于该种群。该种群 具有果实品质好,口感风味 纯正等优点,但抗寒性较差 ,成熟的枝条和芽眼只能抗 -18~-16℃低温,根系也只 能抗-5~-3℃的低温。该种 群对真菌病害黑痘病、白腐 病等抗性也较弱。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隶属于东亚种群,成 熟的枝条和芽眼能抗-50 ~-40℃低温,根系能抗-16 ~-14℃的低温,且对白腐 病,黑痘病、炭疽病等主要 葡萄病害也表现为较高的抗 性,其酿酒品质亦独树一帜 。我国开展山葡萄驯化栽培 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只有约70年的时间,与欧亚 种葡萄的驯化栽培历史相比 不可谓不短,但这约70年的 时间里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 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 研究所等单位最早利用山葡 萄资源与欧亚种葡萄开展杂 交育种工作,选育出北醇、 公酿1号等种间杂交葡萄品 种,利用山葡萄抗寒及抗病 的特性,使杂交后代抗逆性 得到较大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 究所以林兴桂、邓润中、史 贵文、沈育杰等为代表的老 一代科研工作者经不懈努力 ,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左 家山葡萄圃”,收集保存山 葡萄种质资源400余份,构 建起了山葡萄种质资源的鉴 定评价体系,并系统鉴定评 价山葡萄种质资源300余份 ,为山葡萄种质创新及新品 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山葡萄种质为育种亲本, 选育山葡萄及山欧杂交品种 12个,栽培面积达1.5万余 hm2,支撑了我国东北地区 特色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笔者自1993年进入山葡 萄种质资源课题组至今已有 28个年头,在这期间亲眼目 睹了老一辈山葡萄种质资源 科研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和 严谨的治学风范。尤其是 2012年开始负责“国家果树 种质左家山葡萄圃”工作以 来,更深刻地感触到这一工 作的任重道远及传承的重要 性,我们在继承前人研究工 作的基础上,在山葡萄种质 资源保存方法,繁殖更新技 术,病虫害防治,遗传多样 性评价及种质创新领域均有 小得,并积累了大量的图片 资料,经过系统整理,编撰 成书,希望对山葡萄种质资 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及高 效利用等能起到一定的借鉴 和指导作用。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 承蒙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 究所沈育杰研究员审校,团 队研究生温欣、荣涵在资料 整理过程中也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限于 水平及时间,书中不足和疏 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 及读者批评指正。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部分 所用的农药应符合国家相关 文件的规定,使用浓度及施 用量,会因生长时期及产地 生态条件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故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以 所购产品使用说明为准。 著者 艾军 2021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