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快速”正在主导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快”“更好”上,我们疲于奔命,我们渐渐透不过气……而“不做”正是我们为了解放自己而创造的生活宣言。
练习“不做”,感受“不做”为生活带来的美好。由辻信一著的《不做(让人生更丰富的减法哲学)》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态度,呈献给你“不做”的美好生活提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做(让人生更丰富的减法哲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日)辻信一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社会,“快速”正在主导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快”“更好”上,我们疲于奔命,我们渐渐透不过气……而“不做”正是我们为了解放自己而创造的生活宣言。 练习“不做”,感受“不做”为生活带来的美好。由辻信一著的《不做(让人生更丰富的减法哲学)》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态度,呈献给你“不做”的美好生活提案。 内容推荐 “过剩”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每个人的记事本上面写满了“要做”的事项。殊不知,我们在记事本上面划掉一项完成的事的同时,也会添加更多“要做”的事。日复一日,“要做的事”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压得我们无法喘息。我们应该在“要做”的事的旁边,建立一个“不做”的列表。它正好与“要做”的事情相反,上面写满了不做的事情。比如,“不戴手表”,不必每天都匆匆忙忙,用心去感受时间的流逝;“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随身携带一双自己专属的筷子,为保护环境做一份小小的贡献,等等。由此来慢慢享受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 《不做(让人生更丰富的减法哲学)》由辻信一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要做”列表到“不做”列表 忙碌的日本人 “要做”的事无限增加 做一个不被列表牵着走的人 什么是“时间管理” 和时间重新做朋友 什么是想做的事,什么是必须做的事 遗愿清单 人生就是竞争? 竞争的本质是“快即胜” 从“不做”开始 职场精英的“不做”列表 “不做无用功”的无用功是什么 普通人的“不做”列表 道教的无为 “不做”和“在做”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一 第二章 给“不做”的事情列个表 不说“绝对” 不依赖手表 不浪费上厕所的时间 不用一次性用品 不赶车 不吝啬睡眠时间 不看电视 吃饭时不谈工作 不用自动贩卖机 今天不做明天的事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二 第三章 “不做”的减法思维 减少东西,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空间 东西太多会让人感觉疲劳 整个地球都“要做”过剩 走出“过剩”世界的方法 不要固执于“不做” 摆脱加法模式 减法改善生活质量 制作 ZOONY 列表的方法 享受不便带来的快乐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三 第四章 面向未来的“不做”列表 不催促自己和他人 不浪费上厕所的时间 不要把杂事扔进垃圾箱 不过分察言观色 不考试 不学任何新东西—亚历山大健身法的智慧 不勉强提高干劲 不要急于前行 “不努力”和“不放弃” 不能失去更多 不留遗产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四 第五章 从“不做”中诞生的力量 认真暂停“要做” 时间的圣域在哪? 从空间的世界到时间的世界—从“要做”到“存在” “存在”社会与“要做”社会 当“要做”愈发疯狂之后 追求幸福就是幸福? 珍惜“眼前的东西” “要做”社会舍弃的东西 只需要“存在”的世界 商业中“弱”的力量 描绘人生的抛物线 内在修养 “做”和“成为” 从“成长”到“培育”,从“治愈”到“自愈” 相信等待的力量 最适宜“不做”的地方 最后再一次回到“颠倒的国家” 结语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要做”的事无限增加 “忙”就像是一种疾病,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只有对其加深了解,才能够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就是本书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一个“要做”列表(ToDoList)。 这也要做,那也要做……你的生活离不开“要做”列表。这份列表的内容不断增加,却很难减少。我们很少考虑去减少“要做”的事,甚至从没问过自己“如果没有事情做会怎样”。不,或许是因为“没有事情做”这种情况,只是想一想都觉得很可怕。所以我们才尽量不让自己去想吧。 很多人认为,“要做”列表应该有一定的长度才好。但“要做”列表是不是越长越好呢?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要做”列表太长导致的。“不做不行”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出现,冗长的“要做”列表成为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沉重负担,或是像不断催促我们快步前行的长鞭。看样子,这份列表,太短不好,太长也不行。 如果我们不管这份列表又会怎样呢?列表会不断增加,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 我们之所以要制作一个“要做”列表,就是出于对“要做”的事无限增加的恐惧。总是加班、带病上班、放弃年假……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害怕收件箱里“要做”的工作越积越多,像电影结束后的演职员表一样没完没了。 所以,你被不断加长的列表所操控,每当完成一项“要做”的事,马上就会开始进行下一项。就好像不断地推动岩石的西西弗斯一样。 然而,当你完成了一项工作并在列表上划掉它的时候,将会感到无比喜悦。因这种喜悦而慢慢上瘾,无法停止“要做”的列表的人也有很多。 做一个不被列表牵着走的人 或许你会说,“要做”列表,有也不行,没有也不行。太长也不行,太短也不行。那究竟应该怎样才好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彻底摆脱“要做”列表就好。本书就是一本帮助你摆脱“要做”列表而自我训练的指导书。 但是,很多人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要告诉你的是,可以。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请思考一下。“要做”列表从出现到流行,最终变成离开它就无法生存的必需品,只是最近的事情。而在此之前,大概只有妈妈们出门买菜时才会列个表吧。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笔记本,到现在发展成用智能手机做记录,上面写满了计划的内容,对时间进行“整理”和“管理”,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存在的情景。 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在国外生活。当我回到日本的时候最令我感到惊讶的,就是广泛存在于年轻人之间的“空白综合征”。所谓“空白综合征”,就是如果一个人的笔记本日程表中出现空白,也就是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段,那么这个人就会感到坐立不安。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空白的地方填满。 大概年轻人在笔记本的“空白”也就是“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段”里,感觉“自己不受欢迎”“自己没有存在感”。反过来说,这些年轻人认为计划表代表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 几年前,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她从短期大学(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很快就因为职场忙碌的氛围而感到窒息,所以她从三年级开始插班到我所在的大学。她在课堂报告中这样写道: 以前,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空白综合征”患者。如果不把时间表填满,心里就会不舒服。一天三个计划是最基本的。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工作,我考虑的都是怎么才能做得更快,怎么才能做得更多。电脑、手机、iPod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包围了我的生活,我只做那些能够立刻做完的事情,而其他的事情则都被看做是麻烦而一拖再拖,最终从时间表上删除。我已经完全忘记花时间去慢慢地做一件事是什么感觉,也很久都没有和别人共同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因为这些事都太麻烦了。现在我完全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地去做一件事,经常因为花费的时间太长而感到焦躁不安。 但是,这些“空白综合征”患者或许在商业的世界里看来是很常见的。因为在商业的世界中,问题不在于“没有空闲时间”,而在于“有空闲时间”。不过,实际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商业的世界才对“有空闲时间”充满了不安,现在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恐惧。 P5-P9 序言 想要过得更轻松、活得更悠闲……你有没有这样的愿望? 我要告诉你的是,就在你“轻松”“悠闲”这样的减法思维的冲动中,蕴含着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关键。不仅如此,其中一定也有让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满的线索。 深呼吸,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宽广的世界。战争、饥饿、歧视、环境破坏、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再加上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危机,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可怕的时代。 这就是以“永无止境的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的结局。当贪婪成为美德,我们生活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事情”的竞技场。 请再次深呼吸,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周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事物。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过剩”。生产过剩、商品过剩、欲望过剩、竞争过剩、信息过剩。而造成这一切过剩的源头,就在于“要做的事 情过剩”。 这种过剩不仅将世界带入危机的深渊,还将我们每个人都逼上走投无路的窘境。 “要做的事”过多的状态被称为“忙”。“忙”从字形上看,就是“心的死亡”。你的心现状如何呢? 但是,我们无法责备忙碌的自己。因为当今社会的“常识”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面对不景气的时代,如果你说“我想休息”“我想悠闲”“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多陪陪家人”,回答你的永远是“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要做的事”和“必须要做的事”越来越多。而我们手上的“要做”列表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长。 我们似乎无法阻止社会要求“更快、更好”的趋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向悲剧的结局。但请你不要失望,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取代走向悲剧结局的古老故事,开创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故事。 在长田弘的诗歌《沉睡森林的故事》中,有一个“颠倒的国家”。 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 有一个颠倒的国家 晴朗的日子大雨倾盆 下雨的日子阳光万里 坚强的人很脆弱 脆弱的人很坚强 正确的是错误的 错误的是正确的 我们或许一直都住在这个“颠倒的国家”。然而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不如尝试一下“彻底颠倒”的大变换。就好像富裕就是贫穷、贫穷就是富裕一样,让我们将曾经的主流思想和所谓的“常识”都颠倒过来看一看。 我们可以用“不做”来代替“要做”,在心中创造一个“颠倒的国家”。“危机”的“机”同时也是“机会”的“机”。 正是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促使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思维转换。 在这个过剩的时代,我们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减法,也就是“不做”。或许从今往后,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对于社会来说,“减法”才是真正的“加法”。 首先,从今天开始,一项一项地减去到昨天为止一直在做的事。然后,在“要做”列表的旁边,放一个“不做”的列表。从今往后,你的人生一定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后记 现代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的记事本上写满了每天要做的事。我们每做完一件事之后,将其从记事本上划掉之后,又会添加上许多即将要做的事。每一天,都充满了许多要做的事,我们渐渐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忘记了生活中的那些美好与感动…… 我们需要在“要做的事“的列表旁边放上一张“不做的事”的列表,上面写满了“不做的事”。比如,“不戴手表”,不必每天都匆匆忙忙,用心去感受时间的流逝;“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随身携带一双自己专属的筷子,为保护环境做一份小小的贡献,等等。用这种“不做”的方式去体会生活中的另一种美好。 本书作者辻信一是文化人类学者,也是环境活动家,自称树懒教授。他提倡与环境共生型的“慢工作”,以此提醒人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享受生活的静谧。每年的夏至,东京都内都会开展“100万人的烛光之夜”这一活动,整个东京都会关掉电灯,大家燃起蜡烛,在烛光下静静感受久违的宁静,而这一活动也正是本书作者发起的。 在本书中,有关“不做”的列表,作者提出了很多自己和家人亲身实践的“不做的事”。譬如,不看电视、不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依赖手表等,一些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始实践的事。甚至更有不努力、不勉强提高干劲、不急于前行等,这类能够改变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的提案。 建立一个“不做”的列表,即是在每天忙乱、复杂的生活中做减法,让生活尽量简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用心体会生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