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纯粹的草根沙龙,不似那些热闹的、表演性质的名家论坛,没有人“贩卖”理论,也没有人坐壁上观。于是,一个个平静的夜晚,一群不曾蒙面的教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为了学生的成长殚精竭虑,彼此分享和支招,奔涌着责任和激情。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想法:将自己曾经遭遇的那些失败与挫折、那些一碰就痛的经历、那些已经结痂的伤疤……一一揭开,重新审视、反思,整理成文。让自己成为反面案例,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份勇气的背后站着一个信念:直面失败,从失败中学做班主任,然后,让教室里多一些美好的故事。
于是,于洁、潘其勇主编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诞生了。这里,是没有丝毫加工过的典型案例,是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精辟点评,是针对“如何做班主任”的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是教师心底最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也是对教师对班主任最的心灵安慰和方向指引。
教室里发生了什么?
你来看。
第一课时 师生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老师跟学生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根绳子的名字叫做合作与真诚。
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
点评做好前期准备,避免强势介入
懊恼变成了懊悔
点评进退之间有分寸
点评让师生之间涤净杂质
我的偏心被学生看在眼里了
点评让每个学生的心里洒满阳光
第二课时 教师的“威信”?伤人的“武器”?
所谓“威信”带来的强势和高高在上,容易变成伤人的“武器”,让师生渐行渐远。
我脱口而出的狠话刺伤了彼此的心
点评尊重是教育的第一步
我们的心擦肩而过
点评打破“强权”,不做鲁达和李逵
法宝还是毒药?
点评别忘了,孩子有一颗“玻璃心”
成天惹事的小阳
点评孩子,我们一起慢慢来
被我“逼上梁山”的P同学
点评适得其反的“镇压式教育”
我用咆哮处理早恋
点评方向比速度和力度更重要
谁偷了我的威信
点评何必非要树立“威信”?
第三课时 老师,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
有时候,过往经验和惯性思维会蒙蔽双眼,让我们简单粗暴地就给定判决。
我的偏见打压了她
点评别给学生贴标签
他“早恋”了
点评早恋不是“替罪羔羊”
点评别把早恋当成“瘟疫”
我没能帮“瓷娃娃”走出一个人的世界
点评将伸出的手再保持一会
第四课时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孩子的成长是个系统工程,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缺一不可。
家庭是台复印机
点评帮助家长做家长
拿你怎么办
点评家校联合就是要双管齐下
四十六缺一
点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她爸爸对我说:你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点评用包容的心态理解家长
他们不愿意来上学了
点评给孩子一个留在学校的理由
第五课时 直击表象的背后
学生出现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我的话让他自暴自弃了
点评解开孩子心灵的封印
点评给他相信自己的希望
点评教育没有如果,务必谨“言”慎行
他只喜欢数学
点评倾听最需要的是耐心
像男孩一样的女孩
点评孩子,你的世界我懂
对他我简单粗暴无计可施
点评往行为的背后探究
我不喜欢那个老师
点评反应不妨慢一拍
第六课时 教育皆小事,教育无小事
教育皆小事,教育无小事。作为班主任,应该有一颗会发现的心。
小洞不补,大洞成祸
点评别让学生钻了牛角尖
失败的常胜将军
点评分数背后有什么?
渐行渐远的晓博
点评认真你就赢了
五块钱与一个好学生
点评你笃定的未必是真相
第七课时 有一种教育,叫陪伴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拯救,只是理解,只是陪伴。
焐不热的石头心
点评有一种教育叫“陪伴”
一场风波
点评停下来,跟孤独的他们说说话
早开的花凋零了
点评给一点温暖就好
如果我曾给你一个温柔的眼神
点评丢开我们的一厢情愿
白纸还是种子?
点评把学生当做有生命的“人”
第八课时 拷问初心,教育到底为了什么
教育只跟“人”跟“生命”有关,让我们丢掉功利心,轻装上阵,渡人渡己,以得始终。
我和家长不欢而散
点评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选择
我不愿意出去玩了
点评带着“镣铐”跳舞
“墨水”风波
点评“教书育人”不能被割裂
第九课时 做一个不贪心的班主任
怎样才能成为成熟的班主任?答案就是不贪心。
啃不动的“硬骨头”
点评嘿,只要迈出“一小步”就好
插班生小樊让我烦恼
点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一切办法都用过了,还是没用
点评将“理性”翻到正面来
点评把问题当做课题来研究
课堂冲突之后
点评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
后记
很高兴遇见你
草根不避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