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娃娃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学东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九四二年初春的一个下午,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那天.我结婚了,其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并不稀罕,关键的是那一年我才六岁,我的新娘八岁。

更为离奇的是我们家双喜临门,我是与阿爸同一天办喜事的,自然那一天,父亲娶的不是我妈,而是二房姨太太,并且这位二姨太不是中国人……

小说以颜氏祖孙三代从勤俭节约,通过劳动、结亲等方式进行创业、守业和败业的过程,通过父辈运用政权、军权、神权来维系财富,到子孙回归平民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现了近、现代社会上海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生活画卷,反映了中国农民的梦想、奋斗、彷徨、挣扎、苦闷的种种经历……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真理。

小说文笔自然流畅,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让您在扼腕叹息之余,感受语言的魅力。全书悬念重重,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您读之欲罢不能。

《娃娃亲》由范学东著。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从农民到地主的盛衰兴旺梦想史。

范学东著的《娃娃亲》以颜氏祖孙三代从勤俭节约,通过劳动、结亲等方式进行创业、守业和败业的过程,通过父辈运用政权、军权、神权来维系财富,到子孙回归平民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现了近、现代社会上海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生活画卷,反映了中国农民的梦想、奋斗、彷徨、挣扎和苦闷……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真理。

目录

第一章 双喜临门

第二章 人生之初

第三章 土地之梦

第四章 娃娃结亲

第五章 农民进城

第六章 一席之地

第七章 我从哪来?

第八章 三民主义

第九章 何去何从

第十章 投笔从戎

第十一章 势血男儿

第十二章 师夷长技

第十三章 难舍难分

第十四章 东渡扶桑

第十五章 武士之道

第十六章 中国通者

第十七章 日出之国

第十八章 富士之行

第十九章 七七事变

第二十章 地狱天堂

第二十一章 闲话一句

第二十二章 上海沦陷

第二十三章 东亚共荣

第二十四章 覆巢之下

第二十五章 岗崎嫁妹

第二十六章 醉翁之意

第二十七章 图穷匕见

第二十八章 包金之死

第二十九章 强弩之末

第三十章 无可奈何

第三十一章 接收大员

第三十二章 大厦将倾

第三十三章 魂兮归来

试读章节

我并没有被眼前的春色所陶醉,随着马匹的颠簸心情不由得喜忧参半……

忧的是当我阿爸宣布要娶二房姨太太时,我姆妈那一天心情数变。初闻其事,姆妈的泪水就一个劲地往下淌,先是号啕大哭泪飞顿作倾盆雨,声音从花腔女高音转至女中音最后至女低音,犹如六月里一声晴天霹雳,一道电光闪过,霹雳雳哗啦啦,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直至如游丝消于无形;中期绝食、砸碗、摔家具,乒乒乓乓稀哩哗啦,把个家里弄得七零八落横七竖八;后期使出杀手锏,找来绳索往横梁上那么一挂,踩上凳子将脖子一横愣冲冲地要上吊,幸亏贴身丫环发现得早,才没有酿成严重后果。

经我姆妈这么一哭二闹三上吊,惊动了家庭中的权威老太爷一一我的祖父,也是我们颜家创业的祖师爷出面调停,老太爷要求阿爸与姆妈“约法三章”:一是明确我姆妈正房的地位,二姨太也得向我姆妈请安;二是我姆妈出嫁时的宝藏与二姨太无关,必须由我掌握;三是颜家接受我姆妈提出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方案,那就是我必须与我阿爸同一天成亲,原本以为老太爷不会答应,可是当我姆妈将此意刚一讲明,老太爷却立马应允了。如此这般方才好歹将我姆妈劝住。

我姆妈不愧叫潘三宝的,连跟阿爸讨价还价也知道必须满足三个要求的。

喜的是我娶的小媳妇可是我姆妈一手指定的,镇东头大法师王九生家的七小姐,名叫凤仙。这可是W镇上远近闻名的小美人胚,一双柳叶眉下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櫻桃小口上方映衬着淡淡的红晕,不用涂脂抹粉照样光彩照人,人称“七仙女”。

虽说我才六岁,根本不知道男女之事,然而结婚过家家的游戏却在孩童中常常玩,今后若能有一个漂亮小妞跟在自己的身后,显摆威风一番,那倒也是一桩十分惬意的事。想到此,我不由得咽了口快流下来的口水。

“少爷!”这熟悉的声音,不用问是我家贴身听差包天发出的,“要过桥了,请少爷下马。”

“过桥?”我这才如梦初醒,睁开惺忪的双眼,果然从凤仙家回镇上的最后一座小桥到了。

这是一座只有碗口那么大粗的树架设在两岸的“桥”,两边没有栏杆,我是个旱鸭子,一走到这样的“桥”上不由得双腿直打哆嗦,然而这又是通往镇上的必经之路,非走不可。

包天这个听差早已看透了我的胆怯,他让轿夫抬着凤仙先过“桥”,然后心领神会地背着我走到了对岸,乘机先行将我放下,在外人面前俨然并没有将我的胆怯暴露无遗,我由衷感激地看了包天几眼,不愧是我阿爸的贴身听差,够机灵的。当包天将我重新抱上马背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了句“少爷娶我家秀莲就不用走这座‘桥’啦,那孩子可不比风仙差啊!”声音虽然不响,但是我却听得一清二楚。  包秀莲是包天的女儿,与我一般大小,也许是包拯家后裔的缘故吧,皮肤长得黑里透红,说话做事风风火火的,人称“小辣椒”,尤其是她那小蛮腰,可是善舞的高手。然而,我可不喜欢吃辣的。

正当我们这支迎亲队伍快到镇上时,我阿爸的迎亲队伍也自西往东与我们在w镇相逢。

但见我阿爸颜根发着一身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的日本和服,神态自若地骑着一匹高头黑色骏马,他身后有一群也是身穿印有“武”字字样和服的男子,他们个个梳着一种名叫“唐轮”的发型。唐轮是日本镰仓、室町时期年轻的武士及幼儿梳的一种发型。从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曾在社会上大为流行。唐轮也是年轻的歌舞伎表演者的发型。由于这种发型最初十分简单、朴素.后来逐渐向复杂型发展,称“兵发髻”。再往后是一顶双人轿子,不用问那轿子里坐的必定是我的二妈无疑。

对了,我阿爸娶的二姨太可是日本人,名叫岗崎美慧子,她可是驻N县日军联队长岗崎一郎大佐的亲妹妹。

一大一小两股人马汇合在一起,一左一右排成行,向着镇南“颜氏府邸”前行。

颜氏府邸门口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人们鱼贯而人,有让挑夫担着箱子那样沉甸甸贺礼的,有抬着全猪全羊全牛的,有……老太爷颜土根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招呼着亲朋好友。大管家包金也就是包天的父亲,在一旁张罗着接纳送礼大军,并一再念叨收到的礼物。

府邸大门两旁的一对石狮子怒目圆睁,那石狮子旁分别站着四位荷枪实弹的日军兵士和皇协军士兵,他们的脸上可没有任何表情,仿佛这热闹的婚礼场面与自己格格不入。

阿爸从轿子里请出了二姨太岗崎美慧子,说真的这也可算是一位标致的东方美人,她着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和服礼服,脚穿木屐,走起路来吱吱作响。

听爷爷说当年吴王夫差得到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命人造了一条“响屐廊”,即在雕梁画栋的长廊之下挖坑,埋下成排陶缸,再在上面铺设一层有弹性的木板,让身系小铜铃佩带种种宝玉饰品衣裙,脚著精巧木屐的西施于廊中翩翩起舞,让长廊发出琴瑟般的节奏,与清脆的铃声、玉佩声共鸣,伴随着西施优美舞姿,使夫差为之倾倒。宋代王禹称《游灵岩山。响屐廊》诗云:

廊坏空留响屐名,为因西施绕廊行。

P2-P3

序言

范学东是我的同门师弟,年龄相差较大,所以当年在校园內没有什么交集,后来在一家媒体共过事,但不久,他便另谋高就,去了一家公司,成为白领。由于共事时间不长,所以对这位师弟的印象寡淡近似于无。

事有凑巧,也是因为工作的机缘,我与西装革履的他又坐在一起聊天,才知这几年他在公司任职,却一直在业余时间写作,而且是写小说,这让我有几分意外,并有几分感动。说实在的,读中文系的,有几个没有或大或小的写作抱负?但在熙熙攘攘的当下社会,或追名逐利,或为稻粱谋,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又有几个能够坚持的?这年头,年轻人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本已不多,各种诱惑也多,能够静下心来写作,实属不易,况且不是为了鬻文度日,动力何在?他说,这是因为兴趣。

兴趣,确实是很好的理由和动力,但几十万字的小说不是一蹴而就一挥而成的,按王朔的说法,得一个字一个字“码”起来。那天聊天,范学东说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叫《娃亲》(注:出版时改书名为《娃娃亲》)。时隔半年吧,他告诉我,小说写成了,并将电子版发进了我的邮箱,说这部小说和以前的几部小说一样,是先在网上的“榕树下”连载的,并打算集结出版纸质版本。所以,我面对小说的电子文本,并不能说“先睹为快”,但还是为范学东的写作成就而一“快”。

坦率地说,范学东显然还不是一个专业而成熟的作家,这部小说也算不上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也有许多可指摘的地方,但我还是注意到作者在故事中所隐含的寓意和情怀。小说以大约的半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历史为背景,或者说是作者搭建的一个舞台上,上演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一个轮回,以土地奠定家族基业,继而离开土地进城,最终又回到了那一块土地上.这是中国很多家族的变迁史,或许就是作者自己家族的变迁史?我不敢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按时下中国电视剧的分类,可以叫做“年代”小说。文字通俗平实,叙述脉络清晰,读起来十分流畅,其间夹杂着寻宝的故事,有时竟有些恍惚起来,这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节奏?或许在大众传媒盛行的时代,各种艺术都难免“独善其身”,多多少少会受到其他姐妹艺术的熏染,小说的篇章结构受到网络连载的局限(局限往往成为一种特点,此所谓艺术辩证法),每每设置悬念戛然而止,“且听下回分解”。

我对作者把关注点聚焦于这段历史也是有点感慨的。作者的这种情结、这种情怀来自哪里?来自对自己家族兴衰的缅怀?来自对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的感悟?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的拷问,也是一个生命个体的自我觉悟,寻找并记录其中的轨迹,便能还原成一部活的历史。近来,电视媒体上也开始出现一些讲述家族式的节目,先有NBC的《你以为你是谁>>,后有中国的《客从何处来》,回顾自己的历史,面对自己的历史,认清自己的历史,感悟自己的历史,是我们应该时常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而这样的作品,其功能之一,就是激发我们的这种精神活动,触动撩拨我们內在的那根“心弦”。

作为一位业余写作的作者,范学东显然是也应该是勤奋的,他自称“闻呜轩主”,当是取意于“闻鸡起舞”之典以自勉,他显然不会停下来,就此,我祝他笔耕不辍,更有新作问世,更上层楼,我等也“且听下回分解”。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