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激情才有机会(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乔·潘穆利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乔·潘穆利著马冬梅编译的《有激情才有机会(精)》是美国第一资讯集团董事会副主席乔·潘穆利的最新力作。潘穆利曾任北美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苇莱集团首席执行官。他出身平凡,凭着一腔勇气与热情,主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及管理者。本书可读性极强,读者受众面极广,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得到极具畅销潜质。

内容推荐

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如何实现所有的梦想?

在乔·潘穆利著马冬梅编译的《有激情才有机会(精)》中,北美花旗银行前首席执行官、韦莱集团前首席执行官,第一资讯集团董事会副主席乔·潘穆利真诚地讲述了其坎坷且成功的人生经历。

基于内在的激情与永不放弃的坚定,潘穆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无限的工作热情,从一个寻常人家的大学生起步,最终成长为诸多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几十年的职场风云,使潘穆利总结出宝贵的成功法则及管理智慧:

激发他人内在的热情

心情希望,勾勒出美好的愿景

勇往直前

吃一堑,长一智

积极向上

与人交往

直抒胸臆

目标明确

潘穆利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激发出更多工作热情,还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同时,也要兼顾家庭,好好爱护家人,这样才能享受快乐富足的人生。

目录

前言 倾听内心的声音

法则 1 激发他人内在的热情

法则 2 心怀希望,勾勒出美好的愿景

法则 3 勇往直前

法则 4 吃一堑,长一智

法则 5 积极向上

法则 6 与人交往

法则 7 直抒胸臆

法则 8 目标明确

后记

法则运用技巧

致谢

试读章节

事情是这样的,那时我跟妻子南茜在巴黎。2000年年底,我离开了我工作了32年的花旗集团,当时我认为自己在花旗已经殚精竭虑,该做出改变了。但是如何改变呢?我并不清楚。于是,我报名参加了由我的母校威廉玛丽学院赞助的一次法国旅行,行程包括徒步穿越勃艮第、乘船游览巴黎塞纳河以及前往罗兰加洛斯球场观看法网公开赛等。在游览塞纳河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南茜从我们住的布里斯托尔酒店出来,沿着圣·奥诺雷街散步。路上我们碰到了亨利.克拉维斯——他在30岁时就已经成为贝尔斯登公司的合伙人,随后他创办了杠杆收购企业,成为美国KKR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我跟亨利是通过我的朋友卢·艾森伯格认识的,卢.艾森伯格是我认识了20多年的老朋友,也是我认识的人当中内心最强大、心胸最开阔的人之一。

亨利知道我已经离开了花旗,他问我:“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我想寻找再一次冒险的机会!”我说。

当时我们都笑了,我以为谈话会就此结束,但是南茜接过话茬儿,对亨利说:“你或许能给他找份工作。”

这本来只是随口说的一句玩笑话,亨利却当真了,他说:“我们有一个公司可能适合你,总部设在伦敦的跨国保险经纪公司韦莱。”

我对此毫无兴趣。保险?伦敦?在我看来,商业保险业枯燥乏味,而且我的家在新泽西,伦敦对我来说也有点儿远。

“我会打电话给你,”亨利说,“到时候再细谈。”

“好的。”我说。

我该跟他说什么呢?拒绝他?当然,我对涉足伦敦的保险业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但我能告诉他我不适合这样的工作吗?出于礼节,我不能这样做。亨利拥有很多公司,而我正在求职。

“为什么不考虑去英国呢?”亨利后来鼓励我,“你可以跟你将要接替的主席谈谈,这虽然有点儿尴尬,但肯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我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拒绝他吗?我无法拒绝亨利·克拉维斯。我认识很多企业家,并因与他们共事成为朋友。但亨利,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企业家,他都是我在商界最尊重的人,他的优点数不胜数,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我对妻子说。

我真正把它当作一次机会,是在去诺曼底奥马哈海滩之后(作为“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时的主战场之一,很多美国官兵都在那里献出了生命)。我是一个历史迷,之前却从未去过诺曼底。为了重温历史,我本来已经付了钱,准备去参加一次模拟诺曼底两栖登陆的活动,但是那天突然狂风大作,导致原计划无法执行,只得改为乘飞机前往。当然这无关紧要,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之后,我们去了法国卡昂的“二战”博物馆,并参观了巴约的诺曼底战役纪念馆。看到这些悬崖之陡峭,想到那些十八九岁的孩子在奥马哈海滩向这些悬崖峭壁进发时倒在枪林弹雨中,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及微不足道。那一整天我都在流泪。

拜访韦莱伦敦总部显然是我从诺曼底海滩回来之后一时冲动的决定。韦菜位于伦敦塔正对面的三一广场10号一座庄严古老的建筑中,该建筑名为“伦敦港口管理局”,是“一战”后由戴维·劳合·乔治修建的一栋学院派风格建筑。

“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保安问我。

我告诉他我是来见主席的。

“来见主席,好的。”他说,“请跟我来,我带您去主席专用电梯。”

主席有专用电梯?不是在开玩笑吧,这完全颠覆了我对领导层的认识。主席需要与他人交流,而不应该被关在自己的电梯里。我们在二楼下了电梯,我看到所有精致的门都关着。

“除了主席,还有谁的办公室在这层?”我问那位保安。

“只有主席一个人。”他说,似乎认为允许其他人与尊贵的主席在同一楼层办公是个非常可笑的想法。

他让我在接待区等,我等了很长时间。没有人跟我打招呼,也没有人出来问我需不需要喝水或咖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我研究那里的橡木、胡桃木及红木镶板,很久之后这位主席终于出来了。看到他的衣着我差点儿笑出声来,虽然完美得无可挑剔,但极其刻板。他身着一件白领、白袖的蓝色衬衫,袖扣也是白色的,还穿了一件外套,领口上佩戴一枚链式胸针。为什么要穿这么正式且烦琐呢?

P6-8

序言

当我的儿子杰伊告诉我,他决定以一个慈善团队成员的名义参加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的那一刻,我的双眼湿润了。他并不是职业选手,只是偶尔会跑上几英里,却打算在那一年的4月15日,参加全程26.2英里的马拉松比赛,而做这一切的原因,只是为了纪念他的哥哥克里斯。杰伊说:“那天正好是克里斯的生日,我想以这种方式纪念哥哥。”

比赛那天是克里斯44岁的生日。多年来,一直努力戒毒的他,在2008年突然离世。他本可以拥有完整的一生,他的离开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孩子克里斯,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因沉浸于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他的成长,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应有的陪伴。从那以后,我尽可能地抽时间陪伴小儿子杰伊和女儿莱斯莉,我要为他们做到我没有为克里斯做到的一切。

我不想错过杰伊为克里斯参加的这场马拉松比赛。那天,我们全家集体出动。杰伊参赛时手臂上写着黑色的字母“CJP”,那是克里斯全名的缩写,我和莱斯莉一边沿着跑道溜达,一边欣赏波士顿的风景。那天天气非常好,也不太热,跑道两侧挤满了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他们振臂欢呼,非常兴奋。参赛选手当中居然还有七八十岁,甚至90多岁的老人。我看到有的选手头戴钢盔、手持盾牌,像罗马勇士一样;有一个选手装扮成热狗,还有一个装扮成汉堡包。你知道“旁若无人地跳舞”这句话吧,这些选手就是在旁若无人地跑步,他们只为展示自我!

我发现,大部分选手都是为他人而参赛,并非为了自己,这使我感到非常震惊。我看到有人高举“格里芬的朋友们”或“上帝保佑莎莉”等标语。我还看到有两名选手跑在一起,其中一人手扶另一人的肩膀,我愣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还有盲人参赛!你能想象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跑马拉松或扶着盲人带他们跑26.2英里吗?甚至有坐着轮椅的参赛者,由别人推着他们跑26.2英里。还有一位选手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轮椅上面的箭头符号里写着“这是我的儿子”。

在这里,比赛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参赛者及他们的勇气、精神和决心,正是确立并实现目标给他们带来了充实感,无论这个目标看起来多么疯狂。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帮助他人实现目标。在4月如此美好的日子里,新英格兰地区举办的这场马拉松比赛的真实意义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参赛者的热情、决心、坚持和专注。

我和莱斯莉在韦尔斯利一处竖着15英里标志牌的地方等杰伊,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的欣喜难以言表。

“我为克里斯而跑,爸爸!”杰伊向我大声喊道,“这是为克里斯做的。”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无法控制自己。我紧跟杰伊的步伐,莱斯莉抓拍了一张我俩并排走在一起的照片。随后,我和莱斯莉向他挥了挥手便往前走,打算在终点线附近找个地方等他。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在波伊尔斯顿大街上的莱诺克斯酒店门前停下,这儿离终点线还有大约半个街区的距离。我们四处张望,但是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所以我决定找一个更佳的观看位置。

我告诉莱斯莉:“杰伊可能还要一会儿才能跑完,我们再往前挤挤吧。”

在终点,你会看到很多趣事。我们身后的一对夫妇看到他们的女儿跑到终点时激动得大哭;一些选手在冲向终点线时双臂高举,就像冲上费城艺术博物馆台阶的洛奇一样,你似乎能听到电影《洛奇》的主题曲。每当有选手冲向终点时,你都能听到人们鼓掌喝彩,你会看到筋疲力尽的选手在欢呼声中再次精神焕发,空气中弥漫着欢乐和喜悦。你能感受到这种氛围并被它感染。

我和莱斯莉一路向终点线的方向前行,直到露天看台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然而,就在一分钟之后,我们被爆炸声吓呆了。第一次爆炸就发生在距离我们只有100多米的地方。根据我在部队服役的经验,我能闻出炸药独有的气味。我抓起莱斯莉的手就往前跑。紧接着,我们又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发生在我们之前停留过的莱诺克斯酒店附近,周围到处是残肢和血迹,还有人们的尖叫声和痛苦的呻吟。

“爸爸,我看到那里有一条腿,还有一只胳膊。”莱斯莉边说边指给我看。

喜悦与庆祝的泪水刹那间变成了恐惧的泪水。周围到处都是受伤的人,但是我看到伤者并没有被弃之不顾,几乎每个伤者都有人照料,大家都尽其所能地互相帮助。混乱中有些选手还用塑料纸包裹着身体,他们没有手机,无法联系到自己的亲人,其他人都尽量帮助他们与家人取得联系。在混乱与恐慌之中,看到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悲剧也能让人们凝聚在一起,这让我备受鼓舞。即使面临痛苦,我仍能看到人们内心的善良。

这时,我也正在疯了似的到处找杰伊。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为杰伊跑得慢而感到庆幸,我知道第一次爆炸发生时杰伊离终点线至少还有三四英里,但在当时,一切都变得没有头绪,我的大脑一片混乱。如果我判断失误,该怎么办?万一他突然变身成为长跑冠军,在最后几英里跑得像只小羚羊那样快,提前到达终点该怎么办?万一他受伤了呢?万一他已经遇难了呢?尽管理智告诉我不该那样想,但是失去另一个儿子的想法让我陷入了极度的恐惧。我对自己说:“上帝不会这么残忍的!”我沿着联邦大街来回走,从我身旁路过的选手们身披塑料纸,看起来像难民一样。为了寻找杰伊,我连续走了15英里。他没有带手机,所以我们无法和他取得联系。他会在哪儿呢?只要碰到警察,我就上前去问因爆炸而中止比赛的选手们现在在哪儿。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求助的对象,还问了很多路人。

我不停地看手机,希望能有好消息,后来我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上面写道:“前往丽兹饭店。”这会是杰伊发来的吗?如果是,这似乎只是一条普通的短信。我打电话过去,听到的是一个名叫珍妮的女孩的语音留言。是不是杰伊借了手机给我发的短信呢?我冲向丽兹饭店,杰伊果然在那儿,他小口喝着啤酒,看起来很轻松,似乎对刚才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还没有看到爆炸发生之后的任何报道。我紧紧地抱着他,激动地留下了泪水,我这才感觉到自己还有血有肉,还是活着的,一切都还好。但当我告诉他我所看到的一切时,他却无动于衷。

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看到一些相关报道,并对这场悲剧的惨状感到震惊。他打电话给我说:“天哪,爸爸,我才看到昨天发生的一切!”

人们常说,在离世之前你的整个人生都会闪现在眼前。那一天,我经历了人世间的各种情感,现场的每个人都是如此—起初的喜悦瞬间变成了悲痛,这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一切情感。和我的女儿、我的小儿子在一起,看到我的小儿子为他的哥哥参加马拉松,这种惊喜难以言表。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杰伊毫发无损,而我和女儿莱斯莉是因为当时又往前挤了挤才幸免于难。如果失去她,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此外,我有幸目睹了人们在面临噩梦般的爆炸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之善。能够在疯狂的爆炸毁掉一切之前体验到一段美妙时光,感受到那天的万里晴空,以及为他人而参赛的选手带给我的鼓舞,我感到非常幸运。

那一天,我真正意识到了一直以来存在于我脑海中的各种如标语口号般的观念,与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不论我们愿意与否都始终与我们相伴的真理之间的区别。生活就像一位老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教会了我很多不同的法则,对此,我将在本书中详细探讨。那天的经历使我更加坚信:悲喜总是并存的。如果我们想要快乐,就要做好承受痛苦的准备;如果我们想要喜悦的泪水,也要做好接受悲怆之泪的准备。只有都经历过,我们才能更加接近真实的自我,才能拥有更加快乐、更加充实的生活,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活中那些重要的关系,更好地陪伴我们的亲人(而不是像我辜负我的儿子克里斯一样辜负我们的亲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能够活在当下,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情感,这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如今,很多人既缺乏人情味儿又没有见地,他们满足于现状,深受数据分析以及那些只关心容易与否而不在乎正确与否、类似于机器人似的东西的影响。缺乏人情味的东西总能占据主导地位,短信和电子邮件就是如此,它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商界和政界的领导者们做重大决策的依据也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调查数据或顾问的客观建议。

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一方面鼓励人们表现真我、流露真情,另一方面又让那些因真情流露而落泪的人感到惭愧呢?人们常说必须强忍泪水,这到底是为什么?流泪如同一种犯罪,在公众面前放声大哭更是“重罪”,人们几乎失去了流泪的权利。做真实、率性的自己会造成什么损失?我们的文化剥夺了人们在其他场合流泪的权利(除非在参加葬礼、婚礼或遭遇不测时),这是为什么?人人都希望做真实率性的自己,但他们仍会因为流泪而感到抱歉。

高尔夫球手弗雷德·卡波斯于2013年在世界高尔夫名人堂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当提及他年轻时曾帮他渡过难关的教练“墨西哥超人”李·特雷维诺时,弗雷德曾一度哽咽,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才得以继续。但演讲结束时,他却放弃了提前准备好的结束语,突然告诉大家:“这是我一生中最冷静的时刻!”之后,他泪如雨下,像获得胜利时那样高举双手,走到台下。我喜欢这样的时刻,这样真情流露的时刻。他并不介意向世人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我在家看到这一幕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想与弗雷德一起流泪。我一直很欣赏弗雷德,他向来很冷静,但这一次他突破自我,将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让人们看到了他的真性情。

然而,流泪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人软弱或缺乏自律的表现。大家似乎总认为流泪不是好事,因为它暴露出了自己不愿让他人看到的真实的一面。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电子邮件或短信表达自己。我确信人们会用电子邮件或短信表达他们不愿意当面表达的东西,因为对方不在现场,无法看到他们的反应,不会成为他们泄愤的对象。现在有多少人用短信或电子邮件来解雇员工?又有多少人通过这种方式提出离婚?人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想当面看到对方的情绪反应。因此,只有在写电子邮件或短信时,我们才是真实的自我,因为对方在看电子邮件或短信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的人不在场。于是,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不真实。

我只是来自新泽西州的一个普通人,我用双手和真心表达真实的自我。我希望你们能同我一起努力,重新开始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无论对于你的生活还是工作,本书都非常实用。多年来,我也做过很多艰难的抉择,并从中受益匪浅。我也曾屡屡犯错,但也努力从每一个错误中吸取教训。我可以写一本专门讨论如何在商界做出正确选择的书,但我的目标并不局限于此。我想写一本适合所有人读的书,我敢肯定这本书会让你们开怀大笑,但也会让你们潸然泪下。最重要的是,它一定会对你们有所启发。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以一个普通的新泽西人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消除笼罩在我们心头的恐惧、仇恨以及险恶。当前,奉献、慷慨、勇气以及其他能振奋人心的品质似乎都供应不足,大家都像机器人一样,每个人都因过度恐惧、过于忙碌或压力过大而无法做回真实的自己。

我们如何才能重新找回自我呢?在我看来这很简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尽量与他人分享。抛开烦恼和痛苦,尽情享受喜悦和幸福,如此你便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这就足够了。在我的人生中,我不断追随自己的内心,获得感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和预期。我是一个能够用心去感受的人,自始至终都是如此,我不愿意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感觉。我喜欢笑,也比很多人(尤其是很多男性)更容易流泪。你追随自己的内心并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便能活出内在的热情。热情不是生活的附属物,它本身就是生活,通过它可以展示真实的自我。热情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不能称作热情,活出热情意味着全心全意地投入。无论热情将你带向何处,你都要相信自己的内心和直觉,你要尽情享受这种抛开一切只专注于你的热情所带给你的喜悦、希望和感觉。

对强烈情感的感知,即便是悲伤,也表明你还是个活生生的人,表明你真真切切地融入了你的热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或者有能力拥有热情,即便遇到麻烦,即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婚姻或其他方面忍无可忍,他们仍能找到生活的热情—这可能需要一点儿努力、一点儿勇气和一点儿耐心,但只要他们愿意寻找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在生活的某个地方找回热情。如果你热情不再,就要设法将它找回来!热情一定在某个地方,只要坚持,你就一定能找到它。因为无论对职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而言,如果你的生命中缺乏这种深刻的情感联结,那么你便如行尸走肉一般。如果任何事情都无法让你得到满足,你就会失去生活目标。活出热情不仅是让你感觉愉悦、充实、兴奋及强大的最佳途径,也是在你周围的人都迷失自我时,你依然能保持自我的最佳方式。热情会让你更快乐、更幸福。

后记

请不要将这本书跟你书架上收藏的约翰.格里森姆的作品或历史小说放在一起,不要把它收起来,你应该放到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比如床边)以供参考,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以便在你需要鼓励或建议时随时翻阅。如果你正忙着准备一个大型会议,那么你可以重新翻看法则5;在度假时,你可能要处理与家人的关系,这时你可以再看看法则4;如果你只是情绪有点儿低落,需要振奋精神,那么你可以再看看法则6。你会喜欢这本书的。我希望你们能将我的8条法则与你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因为我的建议能为你们找到自己的目标提供指导。

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顺序和速度阅读本书,也可以跳过你们不想读的章节,直接读最后一章,也可反复阅读前几章。当然,你也可以大声朗读其中的有些章节,有这种冲动时不要克制它,顺其自然何尝不是~件好事?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亲人或同事一起大声朗读,也可以邀请朋友过来,为他们准备好咖啡、茶或者一瓶红酒,轮流朗读,一起讨论其中的某些问题。要敢于说出你的肺腑之言,谈论真正对你重要的东西。你要勇于面对恐惧,并重新找到你的激情、重新定位你的目标,这样你会比以往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要想了解更详细的信息,你还可以登录我的网站www.joeplumeri.com。在这个网站上,我创建了一个互动工作表帮助你制订策略计划,了解你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及激情所在。这只是第一步,我希望也能从你们这里得到启发,希望你们能与我以及网站上的会员分享你们的经历、面对的挑战及取得的成功。不要过度依赖技术和网络,要像第6章中建议的那样,参与到你周围的圈子中,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在你的学校、办公室、朋友圈或社区中尝试做真实的自己,放下书参加各种活动吧!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华尔街创造了一个巨头联盟。在我看来,潘穆利就是该联盟的领头人,他以自己一贯的方式引领该联盟一路前行。本书能够帮助每一个人实现梦想。

——弗兰克·比西尼亚诺 第一资讯集团首席执行官兼主席

潘穆利确实独具慧眼,他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找回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初心。更重要的是,做回真实的自己。

——杰布·布什,佛罗里达州前州长

本书中所写皆是潘穆利的肺腑之言,这的确是一本意义深刻、值得一读的好书。我真心希望年轻人都能读读这本书,你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发。

——雷切尔·潘穆利,杰基·罗宾森基金会创始人

潘穆利一向擅长激励他人,他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本书既谈到了他曾遭遇的挫折,也分享了他所取得的成就。

——亨利·克拉维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集团(KKR)联合主席及联合首席执行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