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读南怀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练性乾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练性乾编著的《我读南怀瑾》是第一部详细记叙南怀瑾先生生平事迹的传记。南怀瑾先生,旅居海外的著名学人,大家都叫他南老师。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内容推荐

南怀瑾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他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人文精神的弘扬,博学多识,著述等身。练性乾编著的《我读南怀瑾》是第一部详细记叙南怀瑾先生生平事迹的传记。作者以南怀瑾著作中的自述、弟子们的述介文章以及自身的接触了解为基本材料,对南先生的身世、经历、学识、著作、教化、生活,以及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他所做的大量利国利民的事情,如投资兴建金温铁路、在多所高校设立奖学金、促进海峡两岸的交往等,作了生动翔实的叙述。

目录

出版前言

引子

第一章 此身不上如来座

 温州出了个南怀瑾

 “佛子”——佛送的儿子

 童年时代三个梦

 西子湖畔学武艺

 蜀道初登一饭难

 成都军校当教官

 恩师袁焕仙

 结交“厚黑教主”李宗吾

 峨眉“闭关”

 康藏求道

第二章 栖身宝岛三十六年

 乱世人生路

 道德文章开辟新天地

 走向社会影响朝野

 “特别班”里的特殊学生

第三章 旅美三年心怀故国

第四章 一家十口四方分

 忠孝不两全

 结发妻子是“观音菩萨”

 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

第五章 亦儒非儒

 当代大儒

 推崇孔孟,异议朱熹

 不是学者,而是“行者”

 赚钱容易花钱难

 慎独自律

 从来不想当官

第六章 是佛非佛

 温州佛门香火盛

 与佛有缘

 不吃素不出家

第七章 推崇道家又非道家

 文化最重要

 谋略要以道德为基础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朝市

第八章 “中南海”搭起新舞台

 不忘家乡,不忘老友

 金温铁路的“催生者”

 不计名誉,不要回报

第九章 统一大业,梦魂萦绕

第十章 等身著作还天地

第十一章 不算导读的“导读”

 《禅海蠡测》——处女作

 《论语别裁》——成名之作

 《老子他说》——一部未完的书

 《易经杂说》——闲坐小窗读周易

 《大学》——晚年的心愿

 《如何修证佛法》——信不信,都可看

第十二章 旁门左道不要玩

 未卜先知而不露

 用人先看相

 风水咒语有道理吗

 南老师有神通吗

 如何对付黑道

第十三章 养生之道——随时吃药

 随时吃药,大病不得

 静坐修道,长生不老

 要想健康,腹中常空

第十四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三十岁前读遍古书

 始终手不离书

 买书送人成了习惯

 通宵达旦看《唐明皇》

第十五章 “自欺欺人被人欺”

 知其不可而为之

 古来圣贤皆寂寞

 才难!才难!

 “圣贤”——剩下来的闲人

第十六章 教化的力量

 浅水走蛟龙

 半个“布道者”

 弱女子,大管家

 一日从师,终身为父

 辛苦艰难永追随

 “关门弟子”

 只念过小学的“大师”

 记住老师四句话

 学功又学德的洋学生

结束语

后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试读章节

一九一八年农历二月初六(阳历三月十八日),南怀瑾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翁垟镇地团村。小名银奶,生肖属马。

温州出了个南怀瑾

大凡介绍一个名人,都从他呱呱坠地开始,接着介绍一大段生他养他的那一方土地;我写南老师,也不想免掉这一“俗套”。

南老师的家乡温州,也是我的家乡。这十几年来,温州的知名度一直居高不下,不仅在国内有名,甚至远播海外。我这个在外地的温州人,连带着也沾了不少光,同时也连带着受了不少累。我回答了别人的“府上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后,对方第一个反应是:“你们家一定很有钱。”害得我必须花很多口水来解释,我说:温州人并不是个个都发了大财,我的几个弟弟妹妹还是捧着社会主义的“铁饭碗”,过着“工薪阶层”的平常生活。

温州究竟是怎么样一个地方?温州人有什么特点?我这个温州人讲不清楚。经济学家们一批一批往温州跑,要探讨“温州模式”;记者作家也一批一批往温州跑,写出一篇篇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第二次创业”的报道文章。与此同时,温州出伪劣产品、温州人乱建坟墓等等坏事也经常被媒体曝光。对于家乡的这些好事坏事,我这个温州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豪或羞耻,我也无法作什么评论;但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被别人广泛地议论,总有它的特殊理由。一九九二年,我相隔十五年之后再次回到故乡,就发现温州确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我跟几位港台来的朋友去拜访市长、市委书记,小汽车一直开到市长的办公楼前,市府大院门口没有警卫拦截,传达室没有人出来盘问,客人不用在传达室登记,因为是晚上,我甚至没有看清有没有警卫和传达室;市长书记的办公室、市府会议室朴素得近于简陋、近于寒酸。我也算是一个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面对此情此景,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感觉:温州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我在国内国外从没有见到过这种景象。

在这本书里,我不准备详细全面地介绍温州。因为,第一,没必要;第二,我也做不到。我从出生到考上大学,在温州生活了十八年,我把记忆中的家乡情况描述一番,可能给读者了解南老师提供一点帮助;但南老师比我年长二十一岁,我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个“代沟”,我讲的情况可能同他青少年时代的温州也有不同。

温州是个小地方。这几年,城市建设搞得好,有一点现代化的味道了。记得我小时候,温州只是一个古老的小城,建国初期,温州的城市人口只有十万;纵贯市区南北的解放路,算是最繁华的,我曾经从最北头逛到最南端,一个来小时就够了,因为这条路也不过两公里多一点;四层楼的国货公司是全市最高的建筑;老百姓没有见过火车、汽车和许许多多其他现代化的东西;绝大多数家庭用不上电灯,到了晚上,商店关上门,如果没有月亮,大街小巷一片黑暗;做饭用木柴;自来水、公共汽车都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产物。这就是当年温州的情况,一个古老的小城市,在中国的版图上占了一个小小的圆点,默默无闻。

温州是个好地方。用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来形容,并不过分。温州的地形属于丘陵地带,山很多,市区里就有积谷山、华盖山、松台山、杨府山等等,都只有几十米高,现在都成了公园;市区之外的茶山、仙岩、南北雁荡山等,则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天下名山僧占多”,温州的名山一般也都建有大寺庙,记得小时候春游远足,能够歇脚休憩的地方只有寺庙。一条瓯江发源于庆元,经龙泉由西向东流经温州,奔腾而去流入大海,全长三百八十八公里,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河;温州境内还有许多河,市区里也有许多小河,虽然没法同威尼斯相比,但那些傍水而建的民居,也很有一番情趣。这几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小河都被填了修马路盖房子了,城市日益向现代化迈进,那种水乡的特色消失得差不多了。

这么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自然很丰富了,水果有柑、橘、梨、柚子、杨梅、枇杷,水产海鲜的品种很多,鱼虾蟹样样俱全,滩涂里出的一种“跳鱼”和一种叫“龟脚”的海鲜,味道很是鲜美,后来我跑了那么多地方,从来没有吃到过。大概是那时候对外交通不便,温州的土特产运不出去,价钱都很便宜。印象很深的一个景象是,直到五十年代中期,到了黄花鱼、凤尾鱼捕捞季节,满大街都是卖鱼的,一斤只卖一毛多钱;去年回乡探亲,听说黄花鱼卖到一百八十元一斤,不到四十年时间,涨了一千多倍,大概是涨得最厉害的一种商品了。P2-4

序言

南怀瑾先生,旅居海外的著名学人,大家都叫他南老师。我不能算是他的学生,顶多只能算半个;不过,为了随大流,我也叫他南老师。本书下面对南怀瑾先生的称呼通通都用“南老师”。

关于本书的书名,颇费了点脑筋,在写作的过程中,换了好几次。开始的时候用《一代宗师南怀瑾》,后来改为《一代奇人南怀瑾》,又改为《一代通人南怀瑾》。改来改去,总觉得不满意,这些头衔都不能概括南老师的为人和学问;加上南老师自己并不喜欢这些头衔,他经常说,自己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为了尊重南老师的意见,我就用《凡人南怀瑾》作书名。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拥有了崇高的声誉之后,还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己,这样的平凡实际上是很不平凡的了。但看过书稿的几个人,对《凡人南怀瑾》这个书名都不欣赏,我只好再作改动,冥思苦想,还是找不到一个好题目。干脆,什么头衔都不用,老老实实,就是《我读南怀瑾》,一篇读后感,读南老师的书,读南老师的业绩,读南老师的人生。这个题目同本书的内容完全符合;这个题目像中学生的作文题目一样,凡是认识南老师的人甚至不认识南老师的人都可以写,我就可以逃脱“没有资格写南老师”这个责难了。

还要说明一点,写南老师的生平,碰到最大的困难是年代问题。南老师的记忆力非常好,童年时代读过的书,现在都能背诵;他见过一面的人,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再次见面的时候,南老师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但他自己做过的事情,哪一年哪一月,他通通记不清楚;他说自己一生只填过两次履历表,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在现有的介绍南老师的文字资料中,可以发现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因此,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尽量把时间搞得准确一点;实在没有办法搞清楚的地方,只能用模糊的手法来表达了。

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给自己定下写多少万字的指标;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越写越觉得言犹未尽,越写越长,我不断地在电脑里补充。到最后拿出书稿时,自己还是一片遗憾:我究竟写出了多少?我究竟了解了多少?出版社早就把这本书列入了出版计划,一些朋友也一再催促我早一点把书稿拿出来;“事求妥帖心常苦”,我只好暂时舍弃“妥帖求全”之心,把希望寄托在再版时的修改和补充上,更寄希望于高明之士来写南老师。

本书初稿完成后,我带了书稿去见南老师,本想请他过目,补充一点资料,核实一下有关情节,再请他提一点意见,使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准确翔实;但在一念之间,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在本书出版之前,不给南老师过目。本书出版后,读者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当之处,或者引起任何的非议和指责,责任都是我自己的。

本书采用的材料,除引自南老师的著作外,还有《怀师》和秦明女士的文章《五十年来的近事——怀师》,另外,南老师身边的李素美、刘雨虹女士等,向我提供了许多背景材料,在此聊表谢意。

后记

这本书是玩出来的,玩电脑玩出来的。

一九九五年初,单位里要实现办公室现代化,给十几个人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并聘请电脑老师每周上两次课,教电脑原理和文字处理。学电脑,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是实践。在老师上第一课的时候,我就想到,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什么;于是,就写起南老师来了。开始时,速度很慢,反正是玩,也不着急。想不到学了几次后,玩电脑玩出了兴趣,双休日在家里闲着没事,抽出一天来到办公室玩电脑。三个月后,整个电脑课程结束,我输入的“文件”居然有将近十万字了。于是,一鼓作气,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在玩电脑上了。

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在电脑里“玩”成了这本书。本来不是计划之内的事,我没有寄以很大的希望。读者如果有兴趣买,有兴趣读完,那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正如我在开头说的,“南怀瑾”是个“大问号”,我写完这本书之后,还是这句话,我没有完全解开这个“大问号”,我想我也没有能力做这件事。在这本书里,我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点我知道的事;有些事情没有了解清楚,有些事情不便写出来。

本书当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多次重印。现在应出版社的要求再版,对原书中的个别错误作了改正。书中肯定还有不足之处,读者朋友们有任何批评和建议,我都非常欢迎。

二○一五年十一月八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