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分类
作者 汪思源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作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老子原名李耳,又名伯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被奉为道教的始祖,与战国时期另一位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合称为“老庄”。

老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周朝衰落,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征战不断。根据司马迁《史记·老子传》的记录,老子原本是周朝的守藏史,也就是皇家图书馆的史官,“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他本打算归隐,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令尹喜,尹喜对他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于是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写成了传世名作《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道德经》这个书名是后来才出现的,在战国时韩非子称之为《周书》,在秦朝时《吕氏春秋·注》称之为《上至经》,在汉朝时则直呼《老子》。全书共有八十一章,前面三十七章是“道篇”,后面四十四章是“德篇”,道为体,德为用。其中的“道”就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必须具备的特殊世界观、方法论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老子尝试在这本书里建立一种把宇宙万物都囊括在内的理论,宇宙万物都遵循这样一种“道”。借助这种“道”,老子又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另外,书里还有很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比如认为所有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由于老子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民本思想,比如传诵极广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比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比如“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比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

《道德经》成书距今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年,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先说哲学方面,先秦诸子多多少少曾受过《道德经》的影响,尤其是同为道家学派的庄子,他的代表作《庄子》全书都贯穿着《道德经》的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代表韩非、申不害的政治思想也明显受到《道德经》的影响。为此,司马迁在《史记》中,特意把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四人的列传合成了一篇《老庄申韩列传》。而此后,魏晋的玄学、宋朝的理学也深受《道德经》的影响,魏晋时期有名的玄学家王弼还曾为《道德经》作注。

再说政治方面,西汉初期的惠帝、文帝、景帝都在《道德经》的影响下倡导清静无为,由此创立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在位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同样包含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政治思想,这种情况在中国整个封建王朝中延续着,很多颇有作为的皇帝都对《道德经》赞不绝口,如宋太宗曾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曾说:“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清朝顺治皇帝也曾说:“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最后是文学方面,《道德经》对中国文学最直观的影响在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领域。魏晋时期,道家思想盛行,出现了陶渊明、谢灵运等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道德经》对此居功至伟。

除了对国内的影响外,《道德经》的影响力还波及海外。欧洲对《道德经》的研究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德国的哲学大师黑格尔、尼采,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等都研究过《道德经》,发表过相关的研究成果。《道德经》的译本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为流传,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老子热”。根据统计,《道德经》现在已成为出版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世界文化著作,真令人赞叹。

外国人尚且如此关注《道德经》,更何况是中国人?真正的名著都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直至今时今日,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依然能作为中国人修身治国的参考书。不过,原版的《道德经》理解起来颇有难度,为方便读者理解,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很多注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汉严遵的注本、三国曹魏王弼的注本等,现代的注本更是层出不穷。阅读时可参考这些注本,以方便理解。

P14-16

书评(媒体评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东汉)王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叙利亚)坎耶里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阿根廷)科尔顿

目录

先秦秦汉篇

 1. 佚名 《山海经》

 2. 周公 《周礼》

 3. 佚名 《诗经》

 4. 佚名 《黄帝内经》

 5. 老子 《道德经》

 6. 孔子弟子 《论语》

 7. 庄子及其弟子 《庄子》

 8. 左丘明 《左传》

 9. 左丘明 《国语》

 10. 孙武 《孙子兵法》

 11. 墨翟及其弟子 《墨子》

 12. 刘向辑录 《楚辞》

 13. 韩非 《韩非子》

 14. 韩非等撰、刘向整理 《战国策》

 15. 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孟子》

 16. 吕不韦等撰 《吕氏春秋》

 17. 刘安及“八公” 《淮南子》

 18. 司马迁 《史记》

 19. 王充 《论衡》

 20. 班固、班彪、班昭 《汉书》

 21. 古代学者 《九章算术》

 22. 戴圣 《礼记》

 23. 陈寿 《三国志》

 24.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魏晋南北朝篇

 25. 干宝 《搜神记》

 26. 葛洪 《抱朴子》《肘后方》

 27. 谢灵运 《谢康乐集》

 28. 陶渊明 《陶渊明集》

 29. 范晔、司马彪 《后汉书》

 30. 刘义庆 《世说新语》《幽明录》

 31. 刘勰 《文心雕龙》

 32. 钟嵘 《诗品》

 33. 萧统 《文选》

 34. 佚名 《古诗十九首》

 35. 郦道元 《水经注》

 36. 贾思勰 《齐民要术》

 37. 颜之推 《颜氏家训》

隋唐五代篇

 38. 孙思邈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9. 房玄龄等 《晋书》

 40. 魏征等 《隋书》

 41. 刘知几 《史通》

 42. 韩愈 《昌黎先生集》

 43. 李白 《李太白集》

 44. 杜甫 《杜工部集》

 45. 孟浩然 《孟浩然集》

 46. 王维 《王摩诘文集》

 47.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48. 柳宗元 《河东先生集》

 49. 刘禹锡 《刘梦得文集》

 50. 李商隐 《李义山诗集》

 51. 杜牧 《樊川文集》

 52.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53. 张彦远 《历史名画记》《法书要录》

 54. 刘等 《旧唐书》

 55. 花间派词人 《花间集》

 56. 李璟、李煜 《南唐二主词》

宋元明清篇

 57. 薛居正等 《旧五代史》

 58. 欧阳修 《新五代史》

 59. 李昉、扈蒙、宋白等 《太平广记》

 60. 欧阳修、宋祁等 《新唐书》

 61. 欧阳修 《欧阳修集》

 62. 范仲淹 《范文正公文集》

 63. 王安石 《临川文集》

 64. 司马光 《资治通鉴》

 65. 柳永 《乐章集》

 66. 苏轼 《苏东坡集》

 67. 沈括 《梦溪笔谈》

 68. 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

 69. 朱敦儒 《樵歌》

 70. 李清照 《漱玉词》

 71. 陆游 《剑南诗稿》

 72. 杨万里 《诚斋易传》

 73. 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74.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75. 郑樵 《通志》

 76. 宋慈 《洗冤集录》

 77. 吴文英 《梦窗词》

 78. 元好问 《遗山集》

 79. 马端临 《文献通考》

 80. 关汉卿 《窦娥冤》《单刀会》《拜月亭》《救风尘》

 81. 王实甫 《西厢记》

 82. 郑光祖 《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83. 白朴 《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84. 马致远 《汉宫秋》

 85. 纪君祥 《赵氏孤儿》

 86. 郭居敬 《二十四孝》

 87. 脱脱、阿鲁图等 《宋史》

 88. 高明 《琵琶记》

 89. 汪大渊 《岛夷志略》

 90. 宋濂、王祎等 《元史》

 91. 施耐庵 《水浒传》

 92. 罗贯中 《三国演义》

 93. 吴承恩 《西游记》

 94.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

 95. 解缙等人 《永乐大典》

 96. 归有光 《震川先生集》

 97. 李时珍 《本草纲目》

 98. 许仲琳 《封神演义》

 99.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00. 李贽 《焚书》《续焚书》

 101. 汤显祖 《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

 102. 王守仁 《传习录》

 103. 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

 104. 冯梦龙、凌初《三言二拍》

 105.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106. 王思任 《王季重集》

 107.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08.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109.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110. 李渔 《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十二楼》《无声戏》

 111. 张廷玉等 《明史》

 112. 孔尚任 《桃花扇》

 113. 洪升 《长生殿》

 114. 佚名 《三十六计》

 115.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

 116. 蒲松龄 《聊斋志异》

 117. 纳兰性德 《纳兰词》

 118. 钱彩、金丰 《说岳全传》

 119. 曹雪芹 《红楼梦》

 120. 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

 121. 吴敬梓 《儒林外史》

 122. 沈德潜 《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

 123. 姚鼐 《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124. 李汝珍 《镜花缘》

 125. 章学诚 《文史通义》

 126. 龚自珍 《龚自珍全集》

 127. 石玉昆 《三侠五义》

 128. 刘熙载 《艺概》

 129. 文康 《儿女英雄传》

 130. 魏源 《海国图志》

 131.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132.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

 133. 郑观应 《盛世危言》

 134. 严复(译) 《天演论》

 135. 刘鹗 《老残游记》

 136. 曾朴、金松岑 《孽海花》

 137. 王国维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观堂集林》

 138. 邹容 《革命军》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汪思源著的《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推荐的古书, 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编辑推荐

汪思源著的《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用简介的语言将中国文言经典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解析,对青少年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能让青少年重视起文言文化的学习,在市场上标新立异。本书推荐的古书,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作者一一对其进行剖析,讲解其精华绝妙之处,并告知我们读这些书对我们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