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上海,不仅是上海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战时上海(1937-1945)》由日本上海史研究会会长高纲博文主编,叙述了在日军占领之下,上海的历史真相及当时的众生百态,是专题研究抗战时期上海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论文集,涉及面广,考证详细,其中不少内容是此前中国历史学者忽略或研究不多的。
高纲博文主编的《战时上海(1937-1945)》由日本上海史研究会会长高纲博文主编,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基于日本上海史研究中坚人物古厩忠夫先生的学说展开。在日本,有关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流,过去以军事史、外交史,近来则以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为重点,特别着重于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文化性侵略以及中国的文化性、精神性抵抗。本书研究了1937-1945年间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及中国被侵略惊醒后的抵抗,在此基础之上关注了日本进行侵略的主体及其手段、抵抗的中国所存在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对日协力者的问题)。
全书打破固有观念,将视点置于在上海的中国民众,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统治权力的三级——国民政府、中共及其抗日根据地、日军及其傀儡政权——各自支配的空间里生活的各式各样的“民众”及其民众运动的样貌进行考证,是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序章
以古厩忠夫先生的学说为中心
上篇 “国际都市”上海的支配与变容
日本占领下的“国际都市”上海——日本占领下上海外国人政策与外国居留民状况
战时上海敌产处理的变迁与日中棉业资本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上海城市管理体制与管理
中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总领事馆警察
中篇 战时上海的都市文化
战时上海的百货公司与商业文化
娱乐与消费的大众动员——战时、战后的联谊会
上海“孤岛”末期及沦陷时期的话剧——以“苦干”同仁为中心
从战时征用到战时教育——中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日本人学校
下篇 抵抗、协力、灰色地带——以陶晶孙为中心
日中战争时期的上海难民问题和“公”领域的变化
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上海日本人YWCA——对“文化政策”的协助与“国际主义”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