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常常用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交织演绎出一场历史悲剧,《骆驼祥子》便是以“人物悲剧”反映“社会悲剧”。这部长篇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描写了一群沉浮在大时代社会背景下,受命运摆弄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骆驼祥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老舍 |
出版社 | 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舍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常常用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交织演绎出一场历史悲剧,《骆驼祥子》便是以“人物悲剧”反映“社会悲剧”。这部长篇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描写了一群沉浮在大时代社会背景下,受命运摆弄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内容推荐 老舍著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宛如骆驼一般。随着农村生活日益艰难,祥子来到北平以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他的希望屡屡破灭。与命运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经历过三起三落的祥子,由有希望到失望,由奋斗到失败,由挣扎到绝望,最终成为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毁灭,不在肉体而在精神,其悲剧意义是双重的,即生活的悲剧和精神的悲剧,这是一个粉碎了梦想并在黑暗的社会里逐渐熄灭了生命之火的殉葬者的悲剧。 目录 序 《骆驼祥子》正文 试读章节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P1-3 序言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于北京,满族。中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同时还活跃于教育界,热心兴办教育,担任过多所学校的教员、校长。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成长于北京的大杂院中,父亲去世后,母亲靠给人缝洗衣服来维持生活。而当时的大杂院,聚居了一群如小摊贩、人力车夫、落魄戏子、暗娼等城市贫民。这使老舍对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从而作品也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他以北京为中心,写北京人,说北京话,记北京事,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京味儿”十足,雅俗共赏。 老舍十分善于描绘各种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他的笔触往往会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探讨或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让读者在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人生百态及生活的严峻和沉重。不雕琢、不浮华、不暴戾,处处透着真实和自然,大众化、通俗化和现代性等特点,正是老舍作品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老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写作大师。 《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描写了一群沉浮在大时代社会背景下,受命运摆弄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书中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品质——勤劳、淳朴、善良。他在北京城里以拉车为生,起初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料却经历了被军队抓去当杂役,用血汗钱买来的人力车被夺走,之后被车厂主的丑女儿虎妞设计被迫娶其为妻,再到虎妞死于难产等一系列磨难,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最后,祥子所喜爱的女人小福子上吊自杀,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此,祥子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他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觉得生活光明美好,沦为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可以说,祥子的悲剧是一部苦难的底层人民苟活、挣扎的悲剧,是当时病态社会的产物。而悲剧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源于对现实性悲剧的体验和感知,主要表现为冲突和悲剧下的情感效果。老舍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常常用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交织演绎出一场历史悲剧,《骆驼祥子》便是以“人物悲剧”反映“社会悲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