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镇平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讲述:贺天祥 80岁 农民 不识字

记录:贺海成 60岁 农民 初中 姜典凯 60岁 退休干部 大专

1987年采录于镇平县石佛寺

传说,盘古开天地的时候,他的儿子太上老君已经怀在娘肚里。盘古挥动神斧,天慢慢上升,地逐渐下降,混混沌沌地有了空间。盘古怕天地再次合拢,便脚踏地、头顶天,天地每天长一丈,盘古也随着长。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地厚,盘古也倒下死了。

在娘肚里的太上老君,正赶上这场天地演变,他除了不能眼看到外界的事情外,学会了说话,年复一年又长出了胡子。每隔几天,老君就问娘:天长严了没有?娘总回答没长严。老君在娘肚里怀了八十年。胡子都白了,娘也被问得十分不耐烦。有一次,老君又问娘,天长严了没有?娘搪塞他说长严了。老君听说天已长严,就咬断娘的三根肋巴骨呱呱出世了。

老君来到世上,一看天并没有长严,天的西北角还有一个大窟窿,他就挖了一块冰补上。所以直到现在,每刮西北风,天就寒冷起来。

冰块补的天西北角,与自然生成的天,很不合体,人们也都不愿看到天的面目。老君便脱下自己的蓝衫,遮在整个天上。

此后,天也就变成蓝颜色了。蓝衫上的八卦图,变成了太阳、月亮,点点碎花化作了满天星斗。

打石取火和锄头的来历

讲述:贺海成

记录:姜典凯

1987年采录于镇平县石佛寺

传说远古的时候,农民种庄稼不用锄草,只消“当当当”一敲铜锣,杂草就会闻声死掉。久而久之,人们不靠天吃饭,连敬奉老天爷的事也渐渐淡漠了。天上的玉皇大帝发现信奉他的人越来越少,十分生气。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间使出法术,从此敲锣锄草不灵了。后来,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开烘炉打制出了铁萨,用铲子除草,虽比不上敲锣除草那么省力,可总比手薅便利得多。如此年年得到好收成,对老天爷的感情还是热不起来。

玉皇大帝再次动了怒。他派了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灭人间的火种。太上老君虽是个体谅民间疾苦的神老头,可又不能违抗玉帝旨意,只得硬着头皮从命。

太上老君驾祥云来到伏牛山下的一个小村庄,看到几个人骑在一棵大树上,艰难地用小树枝钻木取火。钻呀钻,磨烂了双手,汗水浸透了衣衫,方才取得一星点儿火种。火种到手,几个人高兴得眼泪淌,欢跳着朝村里奔去。老君见此情景,哪忍心煞灭火种?他跟随着几个人来到了一座烘炉旁,只见一位小铁匠接过火种,赶忙生火,人们扇风的扇风,吹火的吹火,终于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铁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铁铲。只听叮叮当当连声作响,一把把铁萨打了出来。老君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决心助人间取火制萨一臂之力。他不好直言点明,就想了法儿。

老君往烘炉前靠一靠,声言讨个火使。小铁匠一看是位白发长者,便十分恭敬地为老君引火。老君使了个法术,“扑”地吹出了一股冷风,烘炉顿时火熄烟灭,老君转身拔腿就跑。生一次火不容易,霎时竟被灭掉,小铁匠怒上心头,喝了声:“哪来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铁铲追去,眼看快要追上,小铁匠将铁铲朝老君打了过去,只听“当啷”一声,火花进飞,原来铁铲打在了一块大石上,再看老君已无影无踪了。小铁匠恍然大悟,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来点化取火的新法。于是,他打了一个火镰,取来石块撞击取火,比原来的钻木取火省力多了。小铁匠还发现打老君的那个铲子碰在石头上折弯了,用这折弯的铲子一试,分明是往怀里捞着除草比用铲子往前铲省力得多。于是,他便和伙伴们合计,照弯铲子的样子打,从此农家就用上了锄头。

太上老君不但没煞灭人间火种,还点化了人们生火和制作锄头的方法,玉帝为此将他打入天牢。后世人们根据“立秋”是老君生日的说法,中原一带的人们便在“立秋”时,根据“老君蓝衫五尺三”的传说,安锄把时都用五尺三寸长的木棍。这天停止劳作,挂起锄钩休息,以示对老君的纪念。由此又产生了“立了秋,挂锄钩”的农谚。

P3-4

后记

本卷是在1987年11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镇平县卷》的基础上,补进新收集的35篇编纂而成。

20世纪80年代,镇平文化馆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组织了全县的民间文学工作者,走村入户,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经过收集、筛选、整理,编印出204篇的《镇平卷》。该卷包括神话、传说、故事三个类别,该卷的主编为姜典凯;副主编为张卡申、刘筱芬;编辑为张卡申、刘筱芬、刘剑朝、李晓飞、曲丽。编委会由满光德(县文化局局长、总编)、王兆武(县文化局副局长、副总编)、曲伦、张学正、姜典凯、申敏华组成。编辑成册后,由时任县文化局局长满光德作序,由县内袜厂、地毯厂、广播电视局等35家企事业单位资助,以内部资料印刷赠阅。

本卷在编辑过程中,将原卷中不能构成故事或与邻县集成中重复的四篇删去,与新增的数十篇融合一起,重新编排,分12个专题,即:神话故事、地名故事、鬼怪狐仙故事、名人故事、生活故事、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幽默故事、人与动物的故事、动植物故事、特产故事、诗联故事和节日故事。

古来,镇平民间流传的故事,一是以鬼怪狐仙助善除恶,扶弱惩强的题材为多,因此本卷设置了鬼f圣狐仙故事专题。二是镇平与汉光武帝刘秀起事比较近,加上刘秀的二十八宿之一的刘隆为镇平县人,所以古代镇平人创作了大量的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以扬刘贬王,所以本卷也将此列设专题。三是在众多的故事里,像地名来历、动物命名、植物命名、人与动物的纠葛也比较凸显。因此,分别都给它们单列一题。这就是本卷由原卷的三大类,具体细化为12题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本卷的编辑特色。

在本卷的编辑过程中,程建设先生作为校对、电子技术编排做了大量的工作,县摄影家协会的张卡申、王书杰、刘云甫先生为本卷拍照,做了一定的贡献,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6年2月20日

目录

神话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打石取火和锄头的来历

井星

传说

 鬼神精怪传说

虹的传说

十八罗汉

门上的拉手为啥是鱼形的

牛王爷的来历

金铰剪

裁缝的剪子为啥是秃头的

惊堂木、木鱼、醒木的来历

城隍爷的半边脸为啥是乌的

关公磨刀斩蟒精

荷花仙子

太岁偷油

死人脚脖绑麻的来历

王员外变夜鳖虎

蟒精盗宝

金鱼与王小

蝎子精

纸扎人

泥娘

任穷求佛

白兔

牛心

金牛娃

刘勇瓜园交鬼友

翠莲

姻缘不散

兰香

借尸还魂

阴阳州

王大胆洽阎王

狐仙媳妇

蛇精

吹喇叭当朝廷

会跑的金元宝

土地爷讲心

任长钱短(一)

任长钱短(二)

人心不足蛇吞相

去时咋没头

好皮都叫谁穿了

 地名传说

二郎担山撵太阳

观花小姐坟沟的传说

白马坡

严陵河的传说

太子寺的来由

观气沟的传说

破阳桥的来历

望火楼

斩龙冈

手足桥

五朵山的传说

娘娘岭

父子垭

不青的青山

滴水崖的传说

黑龙集的由来

野鸡脖的传说

太平观与沙冈

太平观的起源

遮山神仙洞的来历

百眼沟的来历

柳泉

老鳖潭的传说

八公庙

火烧庙

镇潭石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长命菜

白脖老鸹、蚯蚓、马齿菜

老鹰嘴为啥会是弯的

米汤坑

椿树、桑树和白杨树

遮山和先亡庙

扳倒井

水凡店

鸡鸣店

豌豆秧

刘秀与广洋大枣

鞋窠棱儿土

 人与动物传说

九龙水

老人和狼

八百老虎闹北京

熏蚊子

驴蹦沟

“那是一定的”

谁变蝎子谁蜇人

为啥猴屁股没毛

白罗扇

 动植物传说

牛的来由

猫狗不和

鸡的传说

老鼠的来历

老鼠为啥死不瞑目

猫娃念经与和尚念经

狗与麦子

鹅为啥不动腥荤

蜘蛛

雁来红

百革仙下凡

为啥江南盛产大米

蒲公英的传说

杜仲

半枝莲

白果仙医

 特产传说

五朵山麦饭石黄酒传奇

三潭酒

张林麻油的传说

“砖”牌油与“坯”牌油

广洋大枣

故事

 名人故事

孔子借粮

鲁班、赵志的故事

扁鹊与卢医庙

张仲景的故事

白馍蘸蜂糖毒死人

心病还得心药医

诸葛亮得天书

徐庶暖坟

王羲之练字

破镜重圆

断肠草和柴螂

元好问的故事

审“猴尿”

智审瞎子

唐伯虎戏耍二举子

康熙夜宿刘家店

雍正为啥大兴“文字狱”

李进士的故事

李德生题诗

朝王见驾

发配云南

治理云南

张之洞荐师

曾一贯

绝招

魏兰芳的故事

汤恩伯与剃头匠

 生活故事

“张”和“弓”是一家

单宝谦惩罚皇王

卖棒槌

骑土龙的娘娘

洪洞县人迁河南

石人的来历

假包公审案

少年县官智断案

妻贤夫安

越漂越发财

王小讨债

老天宝

张木匠除恶狗

巧媳妇

跟着女人吃饭

新媳妇当家

喜毛卖豆腐

俩儿媳

小铜锣

刘二卖马

王能巧治张赖皮

聪明的老二

妹还钱

老白毛正当家

乞丐孝子

葱怕雾

一把米

状元拜师

师拜徒

鸭子吃金

茵陈木棺材

层层叠叠

两好合一好

没客不杀鸡

治家碑

等失主找到娇儿

新媳妇和老和尚

火锨翻芝麻

沈万三

吉庆语与沮丧话

巩县锄

一女许两家

机灵斗巫婆

“武松打虎”

“咱”

因小失大

水落石头现

路遥知马壮

千里送鹅毛

理是弯哩

王八四十鳖四十

张蛮缠索赔

老阉匠借联除暴

慧知县出对断案

两世恩怨仇与情

众家长笑联“停打”对

痴情女怒斥负心郎

老岳父考女婿

秀才难对对中对

怒改神庙浑账对

打赌赛对

“增和桥”

长工吟诗

孙家干巧对答康熙

 节日习俗故事

灯节

熬年

枣卷馍

二月二,龙抬头

小满见三新

六月六的传说

十来一儿

笑话

四打岔

“赚头”和“元宝”

下批语

懒夫妻

县官评理

吉利话

戏迷当县官

罚猪肉

鱼和油酥烧饼

不识字的“教书先生”

馋嘴老婆

王能当大夫

看镜子

学吃饭

喝酒

“桥头麦种”

老光棍赶会

哪有我六条腿快

梦是心里想

做贼心虚

爱用吃比喻的女人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内容推荐

张锋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镇平卷)》收录了镇平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本册为《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镇平卷)》,由张锋主编,收录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读者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