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作者陈国印在部队把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写出来,约十万字,书名《夜路十年》,包括作者五六岁至十六岁等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所经所历,用陈进鲜笔名,投寄《解放军文艺》。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作者认为,让今天的青年人,了解旧社会的情况,中国大多数人民的苦难生活,对比今天的新中国,全面向好的新面貌,很有好处。将作者在新旧社会的遭遇一对照,便可以发现,对于旧社会的穷苦人家来说,生活在新中国是何等的荣幸与快乐。写出难以挥去的记忆,舍弃无关的零碎。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创建更加美好的锦绣前程,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书中所记,全是真人实事,所用笔墨也很直白。
由陈国印所著的《夜路十年》的作者,童年丧父,又逢抗日战争,逃难、被困、饥饿一样不少,好不容易挨到新中国成立,参加了解放军,成为空军卫生员,后来转业到地方医院,成为交口称赞的好医生。他的一生,悲喜交加,起伏跌宕,不啻成大时代的一个缩影。在“民国范儿”成为流行语的今天,一位穿越民国漫漫长夜的老人却以亲身经历,讲述那个时代真实的颠沛流离、兵荒马乱。
站在坡上看水的人越聚越多。有人低声问:“这门里是谁家?”有个更低的声音答:“憋鸿涛家。”我回去问妈妈:“憋鸿涛家是谁家?”妈妈皱着眉头生气地说:“再说撕你的嘴!”停了一会儿,妈妈偷偷告诉我:“你们的老爷(曾祖爷)往上三辈儿都是单传,还断了子嗣,你老爷是从陈新庄过继过来的,听说你老爷,是在五弟兄中主动过来顶门立户的。有天,门上来个老婆婆领个闺女来要饭,闺女是个哑巴,一问是从河南过来的。你老爷见闺女机灵,又白净,就开玩笑地比画,愿不愿嫁给他,谁知哑巴闺女连连点头。那老婆婆也说,闺女能到个正经人家,俺巴不得哩。你老爷对大人一说,又省媒人,又省彩礼,也同意了。给了老婆婆一些钱,让老婆婆也留下来。老婆婆说,俺家穷,还有一家人哩!坚持要回去。吃了一顿饭,又给一些钱,老婆婆回河南了。你老奶虽然是个哑巴,做活麻利,又会理家,还生了你两个老姑、四个爷爷。老爷买下咱这村东南角的三亩六分地,准备盖四穿院子。只盖起两穿院子,还有两穿院子盖不起了,就是现在的火房院和种着榆树的北园。他得一点一滴积攒财用,乡亲们向他借啥他也不合得,得罪了一些人,所以背地里把陈鸿涛改成这么难听的名字。”以后,又从婶婶、姑姑、姐姐她们那里,听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大伙房时期,我家有三十多口人,三顷多地,还有骡马驴等牲口四五头,用于犁地、耙地、耩地、送粪、拉收获、碾场、接送亲戚。曾祖父很能管家,大小男女都有活儿做。男人一大早都得背着箩头筐出去拾粪;他站在上房门口,能看见通向茅房的夹道。女人们去倒尿盆儿他都能看见。起得迟了的被他看见,他便咳嗽一声,犯错的人便觉得难堪。所以有的女人起得晚了,便把尿盆藏在靠墙的一侧,还用衣襟遮着,自以为老爷就看不见了。男人拾粪回来,老爷早站在粪堆旁了,多与少他心中有数,马房前墙上划道道便是他的账本。奖赏也很明显,他不在乎东西多少,他要的是养成下辈人的勤劳习惯。地里活,家里活,他和老奶(曾祖母)都安排得适时顺当。逢夏收秋收时,那是庄稼人说的大闺女下绣楼的时候,磨镰刀,添草帽,下地时新草帽要给闺女和年轻媳妇们戴,并且凡是下地的年轻女人,都承许给买一身做衣裳的花布。平时如果谁跟前添了小孩儿,可以领到一丈布和半斤棉花。一大家人耕种收获,纺花织布,各有活做,不敢偷懒。遇到祠堂前唱怀梆戏时,老爷叫人头天夜里搬两条长板凳放到祠堂下面的东墙根,有人守着,第二天看戏时让女眷们坐。因为戏台前面,男人们站着,人挤人,大都戴着草帽。人被挤过来拥过去,就像波浪摇曳。如果再加上嗡嗡的说戏声,那就像站在黄河边看戏一样。
后来军阀部队从村中过,先提出我家壮年男子要出兵,后改为出骡马,队伍可以出钱买,结果把一匹马、两头骡都拉走了,给了一些老吴票。老爷认为老吴票有大用处,舍不得花,结果老吴的军队被打败后,老吴票又不能花了,老爷差点气死。我还见过以前装老吴票的小木匣,过年的时候,三爷拿出来,给小孩们玩。
军阀部队的一掠一抢,打破了曾祖父的兴家愿望,他败兴了,一下子老了许多,走动少了,坐卧多了。他叫三爷管家,三爷说话没有老爷有分量,人心散了,都打起自家的小算盘儿,各种不讲规矩的事情便发生了:最先出现的是大伙房里私分家,轮厨的人蒸好一大锅馍,刚把馍掀到笸箩里,就被妯娌们一边说笑一边三个五个地用衣襟兜走了;都是妯娌们,轮厨的也不好说啥。
P(10-11)
20世纪50年代,我在部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写出来,约十万字,书名《夜路十年》,包括我五六岁至十六岁等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所经所历,用陈进鲜笔名,投寄《解放军文艺》。这部充其量只有小学作文水平的稿件,在军旅作家王愿坚的热忱帮助下,曾在《解放军文艺》选登。并让我参加了河北省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在空政改稿时,首长给了我一张招待票,让我去看戏,就在天桥剧场。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不是战斗英雄,更不是劳动模范,只是一个习作者投寄一部手稿,部队便给了我多方的帮助,使我幸运地看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我激动万分。我看到,全剧场的人都非常激动。毛主席那高大魁伟的身躯、慈祥坚毅的面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后来,编辑部通知我,已将《夜路十年》全稿转给百花文艺出版社。这时我已经复员到地方。新的工作需要我从新学习,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分散精力。我写信向出版社要回了稿件,准备以后有条件了再投寄。因为居处潮湿,保管不善,稿件腐烂了。
现在,我已经退休。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老年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认为,让今天的青年人,了解旧社会的情况,中国大多数人民的苦难生活,对比今天的新中国,全面向好的新面貌,很有好处。我要把《夜路十年》重新写出来。虽然原稿没有了,但在旧社会的经历已经成为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此外,我亦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生经历以《写在白衣上的往事》之名写出来。将我在新旧社会的遭遇一对照,便可以发现,对于旧社会的穷苦人家来说,生活在新中国是何等的荣幸与快乐。
写出难以挥去的记忆,舍弃无关的零碎。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创建更加美好的锦绣前程,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书中所记,全是真人实事,所用笔墨也很直白。因为当时年龄尚小,知识有限,所记的人和事,尤其是地名,可能有误,尚望知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