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乐活温哥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滔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改变命运的新年(1998)

西方人讲究新年变革(NewYear's Resolution),比如去旅行或者人生的重大转变,往往在新年的倒数之后,数罐啤酒下肚,人们就开始感慨万千,寄语频频。

减肥、吃健康食品,甚至更加健美都是常见的愿望选项,因为人无完人,永远有改进的空间。至于戒烟戒酒、减轻压力、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确定新的人生目标也相当典型。不过前提在于这些方案,属于酒醉之后的豪言壮语,还是面对新年有种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很难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我移民的决定,是在看到冰天雪地的加拿大之后,才理性做出的。我当时没抽炯,大学同学曾经叫我“林则徐”,可见今生与烟无缘;绝对没喝酒,因为我当年的(上海教育台)台长是大学教授出身,对子弟兵管教严明,我和他同机来到加、美两地考察,自然滴酒不敢沾。

那天是1997年的12月30日,我们一行四人,坐加航从上海启程。经北京转机前往加拿大。那时还没有从上海直飞温哥华的飞机,记得首都机场虽然没有今天风光,不过天气相当晴朗,是我大学时代记忆中的北京艳阳天。

飞机上虽然有些思绪,但没有感慨万千,只有对于能够和父母重逢的喜悦和期待,因为那年我和来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的父亲已经有8年没有见面了。世事弄人,我父母20世纪90年代已经来到加拿大,父亲作为访问学者,参与卑诗大学铁路方面的研究已经8年,我从来没有想到移民,在上海过着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我作为资深的记者和新闻主播,太太是东方电视台的青年导演,两人都在电视行业打拼,享受着社会的尊重和偶尔获个行业小奖的喜悦。夫妻两人住着j居室,过着“丁克式”的养狗生活,偶尔和同事小聚,卡拉永远0K,火锅永远麻辣,小酌几杯,风花雪月,好不惬意。出国似乎只是别人的梦想,和自己无关。

经过长途飞行,飞机终于到达温哥华上空,我永远不能忘记第一眼看到加拿大的感动:拨开厚厚的云层,看到松林覆盖的山丘环抱着深蓝色的大海,翱翔的银白色私人飞机映衬着成群的海鸥划过平静的水面,远处皑皑雪山隐约可见,构成一幅自然的地理画卷。当时的那份感动难以形容。

进入不大的温哥华机场,我最大的感触是“暖”。直到今天,每次我从远方回到温哥华,依然有温暖的感觉。颜色则是“重”,墨绿色的地毯,隔绝了声音的传递,和高大的图腾柱形成反差。低语而彬彬有礼的乘客,三五地懒散分布在候机大厅。舒适的空间感,映着冬日斜斜的金色阳光,和传统机场的喧闹嘈杂、喧闹、冷感形成对比,倍显宁静安详,透着几分低调。这是更接近家的感觉,难怪这个不大的机场,多年始终位列北美最佳机场榜首。  家人团聚时,拥抱带着喜悦的热泪,混着欢笑。我们当晚就住在父母租住的大屋,彻夜长谈,忽略了时差的存在,我甚至没有任何对于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回忆,只有8年中所有感触浓缩后的交流。我甚至不太记得我们所到城市的样子,只记得第二天以及以后的几天都下雨。第二天我们飞往蒙特利尔。“太短暂”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好多话都没说完。其实那一年我在中加两国过了两次12月30日。

现在可以说说我的移民决定究竟在哪里做出的,是在我们去蒙特利尔的导游家。奇怪吧,因为到这时我才从时差、对父母的怀念和短暂的分别中,苏醒过来。连日的雨也的确令人昏昏欲睡,这就是为什么至今只要和我有关的新移民登陆,我一定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在雨季来。

记忆的轨迹异常清晰,蒙特利尔的导游住在市郊,大约离市中心一个小时的路程。房子是独立别墅,上下两层加地下室,大概有200多平方米(折合中国400多平方米,因为是不计算车库的实用面积),我们客人来了,他就把自己和儿子的主卧室让出来作为客房,自己住地下室。房子内相间摆着不同的中西艺术品,绘画雕像和一两件中国艺术品相得益彰,点缀着房屋的墙壁和显眼的角落,加上燃烧的壁炉,制造出温馨的气氛。说是导游,其实人家是蒙特利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太太开个小超市,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品味别具一格。吃着培根、火腿面包和粥的中西混合早餐,远望室外的辽阔雪原,我突然品味到生活本身丰富的内涵。

记得热心的导游还在机场顺便收留了一位中国某运动队的失散队员,由于在法语区语言不通,似乎只有导游可以帮他寻找组织。那个运动员人高马大,一进大厅,大剌剌地坐在沙发上,一个人坐两个人的位置,开口第一句就说: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出国,这房子可真敞亮。P2-6

目录

前言

那些说不完的理不清的感觉……

一月

改变命运的新年

去温哥华前的多项准备

大屋的联想

北极熊冬泳——勇敢者的游戏

二月

在温哥华过春节

新春游行

争取家庭日

二月的冬奥

三月

登陆加国

加拿大初印象

我的洋房东

联合国式的派对

四月

车 展

海滩对话

樱花盛开

郁金香节

五月

罢 工

观 鸟

婚 礼

世博会

政 客

六月

可爱的周末

退隐山林

找到工作

七月

旅行趣事

第一部二手车

国庆日

有客来访

八月

航空展览

豪宅BBQ 的联想

温哥华的瑰宝

英国情节

*热的活动

专访总理

九月

采果乐

对于种植的喜爱

红 酒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十月

说说“小土豆”

儿子降临

枫叶国的金秋

感恩节

万圣节

十一月

难忘的车祸采访

雪雁覆盖

十二月

白色圣诞

灯节之一:装灯

灯节之二:看灯

冬天的暖棚

圣诞树

序言

我说说为啥写这本书。对于任何人来说,16年的青春年华一定是值得纪念的,而这段人生中最好的日子,如果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就更加难忘了。出国十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温哥华遇到以前大学的师兄,把酒言欢的一刻,他突然说:“你这些年在海外的经历值得写个纪念册,拿出来给人看看,也给自己一个交代。”言语朴实但真诚,酒过三巡的我当然是一口答应了。当时以为是醉话,并未特别当真,没想到他是认真的,回国就开始着手找编辑催稿。这会儿我才明白国内的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的,喝酒之后千万不能随便答应事儿的道理。不过时过境迁,今天还是感激这位同学,如果不是他那么执着,我还很难鼓起勇气,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好好回想自己这16年的得与失,无论是回头还是再向前,在出国大潮此起彼落的今天,客观地帮自己梳理一下,也是对于这段日子的小结,也帮后来人理出个头绪。

今天见到刚出国的人,作为老华侨,我偶尔也能发挥算命先生的功能,听听对方的条件,开个八九不离十的江湖郎中药方。他们中,有钱的,永远纠结如何保留身份和枫叶卡,假如拿到身份,又开始考虑是否回国,谁去谁留。小康之家,则经常执着于跨出国门这一步是否走得正确,和出国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地位相比较,而后患得患失,久久难以释怀。而对于留学的,是否可以在异国他乡找到比国内更好的工作机会,最让他们煞费苦心。应该说,第一类人,小孩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对这些人来说,找工作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孩子的培养就是头等大事。第二类,先要找工作,之后就是安顿家庭和孩子,一切顺利后,则考虑老人团聚。第三类,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同第二类继续发展,否则就海归。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记得移民的时候见到那位女移民官,她经过认真询问之后,毫不犹豫地给我下结论:“记住,你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做媒体这行很难有工作……”但事实恰恰相反,我在加拿大继续我喜欢的媒体生涯至今……所以千万不要被我这个“假半仙”唬住了,相信那句俗语,个人头上一片天,每个人的成功故事都不相同。

在上述的三类人中,我很明显属于第二类,从最初对加拿大好山好水的感叹,到很快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找工作,之后认真工作,在工作中交朋友,甚至和本地人互动,形成所谓工作中的伙伴。另一类则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大家的境遇相差不多,物以类聚,其中家长会是最忠实的朋友圈,所以中国人重视教育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工作中交往的人就太多了,记者生涯中,上至加拿大的历任总理,下到平民窟的流浪汉甚至杀人犯。采访对象形形色色,士农工商样样都有。时至今日,敢大胆地说,我基本了解了这个国家和他的国民,包括洞察语言中的深层含义。所以写这本书,也想分享一下这些用了很长时间才渐渐形成的点滴经验。我们这代人,从零做起,经年累月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小天地,当中的苦辣值得分享。海外生活中那份片刻的兴奋喜悦,甚至对于加拿大这个地方和人民的热爱,相信从字里行间也不难体会到……

这本书,其实是对海外16年的总结,按年进行片段的节选,有感受,有美好,有笑声,也有眼泪,还有那些说不完、理不清的感觉……

内容推荐

《乐活温哥华》为作者叶滔移居温哥华十多年的生活随笔。作者从心出发,从平凡的生活细节出发,从日常的工作生活出发,按照一年12个月,以图文并茂的随笔形式,记述并展示了温哥华各个季节的欢乐生活:一月冬泳,二月新春游行,四月赏樱,五月观鸟,八月航展日,十月枫叶节……为想要了解温哥华、向往温哥华等欧美海外生活的广大年轻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编辑推荐

《乐活温哥华》主要记述了作者叶滔移居温哥华十多年生活的随笔记录。作者从心出发,从平凡的生活细节出发,从日常的工作生活出发,按照一年12个月,以图文并茂的随笔形式,展示温哥华各个季节的欢乐生活:如一月的冬泳节,二月的春节大游行,四月的樱花节,五月的观鸟季,八月的航展日,十月的枫叶节……以及当你遇到温哥华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欢乐的生活体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