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
·鹰的羽毛,鸽子的心。
·展现一个柔软、女性的“红色罗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从懵懂少年成长为男人中的男人
·史诗级的英雄传记小说。
·对火热而英勇的生命的一曲颂歌
《七根火柴》
王愿坚小说经典,学生阅读推荐篇目全收录,写尽红军英雄志。
《回延安》
新中国政治抒情诗代表——贺敬之诗歌精选集,暌违多年,经典再现。
脍炙人口的革命浪漫主义诗篇,影响数代中国人的传唱之作
贺敬之亲自审定,部编教材必读篇目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最后的半年多光阴是在狱中度过的,他用敌人劝降的笔纸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身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他与普通工作人员一样,过着极为朴素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坦然面对生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狱中书简》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在反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骤雨中,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展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去世时年仅32岁。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七根火柴》
王愿坚(1929-1991),电影编剧、作家。山东省诸城市人。1944年奔赴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入《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工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史料丛书《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后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艺术系(作家班)主任。主要作品有《党费》《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小游击队员》《普通劳动者》等。
《回延安》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诗人、剧作家。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表作有长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抒情诗《回延安》《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其政治抒情诗名动一时,影响深远。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代部长。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县人,生于1899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狱中书简》
这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信的结集。由于监狱严格的通信检查,作者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感想和小事。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一束信札还是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谈的是小事和片感,还是反映出了作者的人格的光辉。作者在信中谈读书的感想,谈一些往事,谈一些生活中的印象,也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的景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以保尔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历经艰辛的生活、战争的烽火以及战后建设的一系列磨炼,终于被锻造成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曲折过程,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展现了为祖国而战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
《七根火柴》
本书是作家王愿坚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七根火柴》《灯光》《党费》《后代》《小游击队员》《粮食的故事》《妈妈》《三张纸条》《足迹》《路标》等经典作品。他的小说极具特色,以弘扬革命传统为主要题材,精心地、集中地、富有创意地刻画人物心灵的闪光点,作品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事迹,歌颂了他们在艰苦的年月里仍然保持的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回延安》
《回延安》是贺敬之的诗歌精选集,收入其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目,包括《雪,覆盖着大地向上蒸腾的温热》《十月》《雪花》《我走在早晨的大路上》《行军散歌》《送参军》《回延安》《又回南泥湾》《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同时收入其经典歌词作品,如《南泥湾》《翻身道情》,以及电影《白毛女》唱词等。
《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狱中作品十一篇:《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遗信》等。文中洋溢着为国为民献身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意志。是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