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现地沟油的桶!
一辆红色夏利出租停到了路边,下来一个年轻人,他穿了个黑短袖,下身是一条灰布牛仔。然后又下来一个,是个老头,跟在他后头。两人一前一后,保持着距离,朝路边的市场走去。
市场边儿上一条小道,两侧一溜儿摆地摊儿的。这一老一少往里走着,走进去二三十米就停了下来。年轻人看了边上一眼,里面也有一条纵深的巷子,两侧排列着足疗店、钟点房。不过稀稀拉拉,没外头繁华,挺安静的。
“估摸着就这儿!”年轻人看着老头,嗓音压得很低说。
“进去看看!”老头也轻声说。
年轻人低头看了一眼手机短信,两人对视了一眼,又朝巷子深处走去。
两边是商铺,挂着各式招牌。这爷俩走得很慢,一个铺子一个铺子地看,像是找什么东西。他们的眼神很不一样,就像猎人的眼光,小心翼翼又鬼鬼祟祟。快走到头了,才在一个写着“包装材料”的门口前停了下来。
这铺子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改造的,能看出大门原先是窗户,挖窗的痕迹都很明显。门是卷帘门,铝合金那种。还有茶色玻璃,从外头看不清里面的情况。让人奇怪的是,这店没招牌,也就门口左上角斜钉着个木牌,红字写着“包装材料”和手机号。牌儿不大,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住户。
“就这儿!”年轻人拿出一张名片看了看说。
老头没说话。年轻人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又看了看四周,不远处一条巷子,能通到外头马路上。再就是一大堆建筑垃圾,因为再远点儿是处工地,正盖楼呢。
“进去吧,按计划行事!别多说话!”老头说。
“嗯!”年轻人掐灭了烟。
两人敲了敲门,只听里面应了一声“进来”,接着就听见拖鞋的“嚓嚓”声,一个矮胖子走过来开了门。这人皮肤有些黑,眼窝深陷,嘴唇厚厚的,一看就是个南方人。
“找谁?”南方人问。
“找筐老板啦,刚才打过电话啦!”年轻人晃了晃手中名片,模仿着南方人口音说。
“噢,我就是呀!你们是要……”
“要点儿塑料桶啦!你这里……”
“哦,有的啦!”
这位被称作筐老板的脸上马上绽放出笑,赶紧把两人请了进去。
进屋一瞧,哎哟,这什么破地儿啊?!只见里面是整一间大房子,实际是客厅跟卧室连在了一起,左卧室右客厅。咱进来这门儿是开在了客厅上。进屋首先能看见一张茶几,茶几上放着切开的半个西瓜,早已掏空,苍蝇们正趁这当儿嗡嗡乱叫,吃自助餐呢。几把椅子是茶几的伴娘。椅子后头,也正是两名不速之客进屋后最先留意的,是贴墙摞起来的一堆麻袋,里面装的是塑料桶。
再往左看,就是卧室位置,也有一堵麻袋墙,能看出里头装的也是塑料桶。整个房间都叫塑料桶包围了。
三人坐下,筐老板像变成了男仆,又是递烟又是倒水。年轻人和老头接了烟,筐老板给点上火。老头打量了一眼屋里摆设,朝筐老板笑了笑,筐老板也急忙赔笑。
“筐老板,”年轻人开口说道,“你这里都有什么桶呀?”
“什么桶都有哦,一点八升的,还有矿泉水瓶那样的,五升的,都可以噢!你是想要……”
“一点八和五升的,不过这价儿……”年轻人盯得筐老板有些发毛。
双方开始砍价,来回拉锯。筐老板看来是很想拉住这个主顾,很快便谈成了,生意成交:五升的来一百,另加两百一点八升的,现金交易,马上点票子。南方人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交易成功,钱也数完。年轻人又打电话,看来是叫车过来拉货。电话那头的人说还要等一会儿。老头和筐老板就又聊了起来,无非是行情、市场。那年轻人似乎心不在焉,掏出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摆弄着,像是发短信,一边低头偷偷地笑。南方人也没在意。
年轻人果然发了条短信:“发现地沟油的桶!”
“货都存这儿啊?”老头问筐老板。
“哦,是啊。一般都是长期的主顾,直接打过电话来,说好了什么样子的桶。然后工厂那边做好了,直接发过去就可以呀!”
“不用仓库?”
“仓库当然不要啦!”
筐老板看着老头,表情略显紧张,给他的感觉老头是要从他的嘴里掏出来仓库似的。
“你放心、放心!”
老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只是说着“放心”,脸色有些不太自然。他转过脸去,自顾打量着屋里的摆设。筐老板随即起身,把钱收回到麻袋墙里。
就在这时,外头马路上,一辆喷着“工商行政管理”字儿的捷达车“嚓”的一声停到了路边。车门打开,四名工商人员冲下车来,一下出现在房间里,南方人顿时目瞪口呆!
说到这里,不难搞明白,这是个违法窝点,被工商部门端了!
马上,检查开始,卧室里翻了个遍,麻袋也拖出来。记着流水账的破本子,还有麻袋里抽出来的塑料桶,都摆到了茶几上。
“来这儿多长时间啦?”
为首的一名工商人员坐到了中间椅子上,一边看着缴获的塑料桶,一边盘问,神色严厉。这人个子不高,看脸面也就四十出头。不过头发斑白,两条乌黑的宽眉毛就像两把刷子一样粘在了前额上。面部肌肉缺乏弹性,就像《变形金刚》里机器人的脸。面颊两侧至下巴这块儿,胡子因为刮得光,皮肤呈铁青色,这加剧了表情的严肃性,叫人难以接近。再看眼睛,他一双眸子透着一股逼视的光芒,能把人看穿、看透,能洞察人心,又带着一股权势人物的傲气。而别人看他,眼睛似乎有几层瞳孔,叫人看不透、捉摸不定。他上身穿了一件浅蓝色短袖,下身是深蓝色裤子,一身制服干净利落。这人是谁?他就是桑田工商所的所长严先锋。
“有三个月了吧。”筐老板慌忙答道。
严先锋朝筐老板身上瞅了瞅,没有接触对方讪笑的目光,不屑一顾。筐老板反而更加惶恐了。
“拿执照!”
“没、还没办!”
“怎么不办?”P5-7
《舌战》里的罪与罚
简单说,《舌战》其实讲了两个事情:一个是食品问题;一个是执法问题。
先说食品问题。小说描写的是近年发生的一些食品案件,折射了当时的食品安全。地沟油、毒大米、皮革奶、毒奶粉……食品安全确实是出问题了。这是一场危机,食品遭受污染的危机,恰似雾霾,小说中提到的地沟油大案其实仅仅是一个代表。简而言之,《舌战》深刻反映了这场危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许算是一朵浑浊的浪花。但既然是危机,就需要现在的人们去铭记、去反省、去警惕,而不能叫这场危机再蔓延下去或者复发。
再说执法问题,主要是食品执法的环境,以及在那个环境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而小说的主题,是一些食品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对于食品监管却荒废了。也就是食品执法上的不作为,或者说渎职失职。而正是这种典型的“不作为”,导致了食品安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食品安全危机是果,食品执法不作为是因。
当然,小说表现这两个主题还是通过人物塑造来完成的。还是先说食品危机。在《舌战》中,食品危机的一大表现是地沟油造的孽,但书中并没有着力去描写地沟油的恶心和龌龊,当然地沟油的场景也有过描述。而是集中笔墨塑造了丁媛媛这个人物。丁媛媛身上表现出来的第一是移情别恋,勾引有妇之夫;第二是要报仇,向地沟油讨说法,与不安全食品开战;第三个方面,她报复地沟油的手段是利用了她所勾引的这个对象李作为。
为什么要移情别恋?因为地沟油毁了她的男人,她的男人因地沟油而致癌。但是男友又不希望他未来的死毁了丁媛媛,在得病后选择了主动离开,上演了一出“有一种爱叫作放手”的绝唱。在此情况下,丁媛媛选择移情来寻找感情和生命的寄托,这实在迫不得已,因为爱情这杯毒汁太给力。如果不选择移情,也许就会像黛玉那样郁郁而终吧。移情别恋虽属无奈,但却是生死挟择。这的确凄凄惨惨戚戚。简单一句话:是地沟油逼得这个女孩儿去搞婚外情,那么地沟油这个恶魔的暴戾和残忍也就可想而知了。
女主角丁媛媛第二个特质是进而产生的报复心理。其报仇的根源在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地沟油此时仿佛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因此她“听说工商管食品,公务员考试就选择了工商”。同时她报复的手段是利用李作为当上领导,因为“只有当上了领导才能改变这一切”。这虽然是一种比较幼稚的想法,但却是符合她当时的心理愿望的。
所以,移情别恋并不是简单的婚外恋,其中复杂的根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深思考。
再说执法问题。首先是反面人物的代表——邹小全。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所谓“峻岭县工商局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最后也香消玉殒、精神分裂了。因为内心的贪婪,因为争权夺利,因为执法能带给他利益,他才铤而走险,与女老板叶蓉勾结,策划阴谋诡计排挤严先锋。这里又派生出两个问题.一个是阴谋诡计。小说很大篇幅都是讲的这个问题。但既然是阴谋诡计,必然是见不得光的,背后的实质是为了私利。因此紧跟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争权夺利?是因为执法权所能带来的利益,执法有吸引力,而食品监管又带来了什么?所以,表面上看是权力的争夺,实质恰恰是反映了执法权能带来利益.进而揭示了这些人满脑子考虑的是利用手里的执法权以权谋私,而根本不去考虑食品监管,乃至荒废了食品监管这一事实。
另一个人物严先锋呢?严先锋在这场斗争中采取的是守势。但为什么要守?还是为了维护执法权,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样,既然是既得利益.也是私利,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到最后严先锋“败下阵来”,慨叹“只能管管这些个体户啰”。其实也是同样反映了这种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部门利益。
最后再谈谈李作为,这自然是小说的重点。李作为这个人物身上的表现,与邹小全、严先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正一反。邹小全、严先锋其实也正是衬托出了李作为。从李作为身上,折射出了为人民服务——“执法人员那种久违了的闪光点”。
李作为是怀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腔热血。具体在食品监管中,那就是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不但忠于职守,而且尊敬领导,视上级严先锋为自己的第二生命。但尽管如此,尽管严先锋对他有所谓的救命之恩,但在李作为心里其实职责是第一位的,比如当严先锋决定不查处地沟油时,李作为心里“猛地触动了一下子”。同时在领导的要求和内心的职责发生碰撞时,李作为选择的是职责的要求。一直到最后,“在思想上,他已经和严先锋彻底决裂了”。
从服从到最后的背叛,李作为是经历了一个心理和思想上变化的。对于婚外恋的态度,李作为也是有着一个变化的过程的。李作为一开始是在心里“对丁媛媛已经摇头了”,是埋在了心里,“真的龙来了,李叶公就逃跑了”。同时对于丁媛媛大胆的表白,“他还是没搞懂”。直到最后,工作上的厌倦和无意义终于由量变达到一个质变时,李作为才“管他呢,反正就是玩”,从而陷入了婚外恋的泥沼。而李作为滑向丁媛媛的婚外恋,实在是心情上的无奈之举。因为在经历了这么多以权谋私的所谓执法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只能用婚外恋来填补他的灵魂和寻找一种解脱了。
李作为对婚外情又是非常认真和执着的,这也恰恰反映了他对工作的失望至极。换言之,如果执法能带给他一点点希望和成就感的话,他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婚外恋中去了。
总之,对职业追求的困惑、失望导致了李作为走向婚外情。这些都是对那个“不作为”执法环境的鞭挞。也用厚重的浓墨泼出了那个“不作为”的环境。
但李作为不是永远消极的。到最后,在丁媛媛意识到必须离开时,李作为虽然伤心、伤感,但还是走了出来,并且是冷静地决定走出去。在国家下达了围剿毒食品的通知时,他又找回了信心和希望,回到了实现职业价值的正常轨道。这说明在这个执法精英的心里其实是一直存有精忠报国之念的,无非是一时糊涂,一时思想上开了小差而已。
以上是《舌战》的主题,同时小说在情节冲突和故事精彩方面也颇费了一番功夫。讲述的是一个个案件,这些案件又环环相扣,从执法人员“钓鱼”,到查出地沟油,到引出篡改食品生产日期的奸商,一直到对黑窝点的跟踪盯梢。到查处旅行社回扣,到调查酒店提成的黑幕,最后到送宝马拿地皮、卖假货、性贿赂,凡此等等。《舌战》描写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使作品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使读者仿佛穿梭游弋于案例的海洋中,犹如跟随执法人员一同去探险,带给了读者无穷的回味。
在小说的结构上,《舌战》采取了层层剥茧的写法,大包袱套小包袱。小说一开始表现为执法人员和被举报人之间的矛盾,即案子是如何破获的。例如李作为调查篡改食品的生产日期,调查食品回扣,查处旅行社商业贿赂等等。但是在举报案件的背后,却是有着一个含沙射影的始作俑者,也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是女老板叶蓉,算是阴谋的策划与参与者,当然她也是一个被利用的角色。然后叶蓉的背后是邹小全。
第三个层面的包袱就是地沟油的案子。就在严先锋和邹小全经过一番难解难分的打斗之后,地沟油大案突然浮出水面,两人纷纷落马,实则他们是因地沟油被一网打尽了。地沟油才是凶恶的敌人,也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时矛盾在继续,也就是第四层包袱,丁媛媛突然失踪了。紧接着丁媛媛突然说出了她的报仇计划。丁媛媛又是利用了李作为,来实现她消灭地沟油的目的,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点点心理上的平衡。丁媛媛要做地沟油的终结者。但丁媛媛最终还是黯然离去,因为她觉着自己改变不了,放弃了。但是李作为出于一番血性却硬生生地继承了她的想法,要跟地沟油战斗到底.哪怕是走上不归路。但他又孤立无援,正在彷徨和上下求索之际,国家下发了文件通知,征讨地沟油的战斗打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李作为就如同看到了援军、大部队,他又重新找到了希望。
因此就这个角度说,以李作为为代表的执法人员积极投身于国家的食品安全整治是这部小说的第六层包袱,也是最后的包袱。但这个包袱的结局肯定是正义必胜,虽然要假以时日,但是结局已在意料之中了。
此外,小说在章节设计上也是悬念迭出,一个悬念跟着一个悬念,在激发阅读性方面比较给力。同时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使执法人员的职场心态完整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补充一句:《舌战》折射的是食品安全,但是换个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也是执法权不正当行使及缺乏监督的表现。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地提出了相对集中执法权的改革要求。所以,就让《舌战》成为执法改革的一个拉拉队员吧。
值本书出版之际,向孙东正老师、王振宇先生,以及所有支持我和这本书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舌战》的前传《卧底》和续集《鬼雾》也已完稿,敬请期待!
胡保凯
2016年4月9日
胡保凯著的《舌战》介绍:从销售地沟油到窜改食品日期,从酒店回扣到药品提成……一桩桩离奇的案件摆在执法人员李作为面前。怎奈上司严先锋滥用职权,威逼李作为查出幕后黑手。李作为对此从盲从到困惑,最后滑向了与女硕士丁媛媛的感情边缘。
送宝马拿地皮、性贿赂卖假货,随着调查深入,黑幕也一一揭开:原来是执法精英之间的火并。就在最后关头,一场地沟油大案悄然而至。这时李作为突然发现:丁媛媛其实是利用他达到一项目的。而在这位红粉佳人的背后,又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
在胡保凯著的《舌战》中,食品危机的一大表现是地沟油造的孽,但书中并没有着力去描写地沟油的恶心和龌龊,当然地沟油的场景也有过描述。而是集中笔墨塑造了丁媛媛这个人物。丁媛媛身上表现出来的第一是移情别恋,勾引有妇之夫;第二是要报仇,向地沟油讨说法,与不安全食品开战;第三个方面,她报复地沟油的手段是利用了她所勾引的这个对象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