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水滴》是郭志杰的随笔集。在作者人生的历程中,有相当的时光,沉浸在对西方哲学名著的阅读中,这些名著涉及的哲学家有黑格尔、康德、费希特、尼采、叔本华、费尔巴哈等。他的阅读并不是为了某一课题或研讨的需要,而是企望经由这些哲人的不凡视眼,达到如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或许,阅读的持之以恒已让人身不由己,渐渐地形成一种内心的接应,水滴一样透亮的接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认识的水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志杰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认识的水滴》是郭志杰的随笔集。在作者人生的历程中,有相当的时光,沉浸在对西方哲学名著的阅读中,这些名著涉及的哲学家有黑格尔、康德、费希特、尼采、叔本华、费尔巴哈等。他的阅读并不是为了某一课题或研讨的需要,而是企望经由这些哲人的不凡视眼,达到如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或许,阅读的持之以恒已让人身不由己,渐渐地形成一种内心的接应,水滴一样透亮的接应。 内容推荐 郭志杰的哲思随笔集《认识的水滴》,围绕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提出了200多个命题,展开阐发与议论。在这部作品中,文学的想象与哲学层面的思辨,形成展开与穿透的强劲双翼,从而让文章既有思想的闪光,又有认识的哲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目录 CHAPTER 1 行动的意识 对话 清洁 伤口 游泳 在路上 记录 思路 旅行 另一个我 追溯 兴趣 梦Ⅰ 梦Ⅱ 圆桌会议 冰上舞蹈 网恋 感恩 坚持 新生活 小侄女的话 快乐 断裂 听觉 设置 仰望 终于 顿悟 近与远 漫步 内心世界 把握 财富效应 战斗 永远究竟有多远 承诺 义务 与风共舞 猜测 接受 转身 敞开 仰望 怀疑自己 游戏 整理Ⅰ 整理Ⅱ 沉淀 内心 会合Ⅰ 会合Ⅱ 视野 编辑 行动 期待 未完成 苦难 发现 断片 转向 启示 可能 精微与宏大 判断 团结 冲突 自由 批判 悟 置疑 我与你 想象的作用 CHAPTER 2 物事的认知 波浪 图像 水与火 全球变暖 风景 地球引力 三合一 季节的质疑 春季 海之门 根雕 天气 种子 暗香 雨从天上掉下来 空气,89 白纸 图书馆 石雕 一上一下 高速公路 洞穴 火山爆发 焰火 金门钢刀 冰雕 金鱼 一张白纸 老歌 动物园 冲浪 魔术 天气预报 云 相片 童年 闽江 空气 钟表 鼓山 足球比赛 三坊七巷 榕树 气象学 新闻频道 船政文化 梦 回家 故事 点与线 海峡西岸 长征 地球 月亮 胎教 顶上芭蕾 八九点钟的太阳 对联 光 纹路Ⅰ 纹路Ⅱ 圆Ⅰ 圆Ⅱ 书法艺术 字典Ⅰ 字典Ⅱ 旧唱片 明天 背景 雪 泼墨山水 嫦娥一号 风动石 海市蜃楼 花与叶 九曲溪 盆景Ⅰ 盆景Ⅱ 东方红 门 遗址 白天与黑夜 蝴蝶 树 海啸 音乐 自然 一滴水 书籍 一句“诗” 镜子 军 位置 CHAPTER 3 概念的器官 祖国 历史 框架 时尚 东西 平淡Ⅰ 平淡Ⅱ 循环 实验 外来工 激情 消失 庞杂 孤独 宽容 超越 爱人 半边天 柔软的硬度 支点 情网 朋友 情人节 分析 禁区 暗流 影响 暗示 繁殖 自知Ⅰ 自知Ⅱ 表面 剧情 平衡 距离 阶段 比较 角度 哲学家 革命 假定 开端 发展 沉淀 透彻 映现 变形 模糊Ⅰ 模糊Ⅱ 决断 认识 反思 身体 流动 彻底 程序Ⅰ 程序Ⅱ 材料Ⅰ 材料Ⅱ 边缘 边缘化 我们 精神 知识分子 偶然 统一 简单 现实 概括 美 开阔 单纯 空灵 宁静 现在 界限 无 瞬时 胚芽 碎片 爱情 力 差异 对立 后记 试读章节 对话 人活在世上,不仅要面对自然、社会,还要面对众多的人、广泛的人。人最基本的权力,是话语权;一旦失去话语权,就等于人最大的自由都被剥夺。所谓话语,并不是漫无边界的声音,或者说,说给自己听的声音。话语意味着一种交流、一种沟通,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它都应是一种有方向的抵达。这一方向构成对话的基础。 但在这里,对话并不是框限于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层面上。比如人与人相互见面、问好,以及对彼此家庭状况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一种对话,构成人的生活中难以抛离的一部分。实际上,更高层面的对话,不仅仅在人与人之间展开,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享有的一切成果中展开。 因而,对话是人自身的延伸,人向广大的展开。 实际上,当我们面对书本,面对一切人类创造的有价值的成果,已经在相互的碰撞与交流中,构成对话。尽管一方是符号空间,另一方则是感觉空间。这样的对话,在人的一生中,不知要重复多少次,甚至将以不断翻新的形式出现,但却永远不会陈旧,永远不会淘汰。 。 不管是书本,还是经验成果,一切都归结到人,人是对话的重要依据。当然,人也可以与自然对话,与心灵对话。对话构成对应的点或面,构成相互接通的信息渠道,构成两方或两方以上的对象。 由此,对话在人之间展开的同时,自我就不再是狭小的自我、片面的自我;因为,对话是人自身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扩充。 对话让人变成丰富的人、理想的人。 清洁 清洁是人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文明卫生的行为,是摆脱原始野性的一种正常生活方式。但这一日常生活方式正渐渐摆脱有限的范围,进入更深广的领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精神追求。 因为精神更需要卫生,这就是清洁的精神。精神的本质本来就应隶属于清洁的范畴,因为无形的精神不应沾染世俗的污浊,清洁理应是它应有的归宿。当人们从日常行为中发现它更大的意义,精神并未因这一发现而增加了什么,或减少了什么;只不过人们在精神的前面加上一个干净的字眼,以便于理解。但恰恰是这一行为,反映出当代人一种巨大的缺失,那就是精神的贫困,另一种更纯粹清洁的匮乏。 当人们说清洁的精神之时,或许有人会误认为,精神也有一副完整的躯体,精神也会脱下外衣,深入浴池,进入清洁的整个程序之中。但精神即使穿上一套外衣,我们的肉眼也难以洞穿,看不见的才是最清洁的。因而,用清洁来形容精神是合理的,定位是准确的。 为了将我们的身体弄清洁,人类使用了名目繁多的清洁剂,洁净的方式也追求多样化、舒适化,为了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松弛。但对于精神的清洁来说,这一切实则永远套不上。 精神的问题不是技术的变革可以解决的,甚至由此将产生巨大的反差;因为它们永远不处在同一个位置、同一座浴池里。 追求精神的清洁,意味着我们洗净身体之后,将思想放在精神的浴池里再冲洗一趟,以致留不下丝毫肮脏的念头。 P2-3 后记 就如同国家在历史上会留下属于自身的印迹一样,个人也会在时间中留下属于自身的符号,这些符号承载于时间的绵延之中,人不可能离开时间活在一个虚无的世界。 可以说,《认识的水滴》中的所有篇章都构成我身上的一种符号。这些作品,就如同水滴一样,形态尚少,但都较为规整,似乎自然统一于一种框架或一种格调之中,让知觉、想象、理性等,系统性地装载其中,带着自身,流成细微的水分子。 水滴或许最能体现水内在的本质,它用生命滋润生命、调养生命,让自身溶入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形态中扩展自身。我们可以在万物花开中,听到水滴的议论。就如同万物的终结一样,水滴也将流成最后的吻。它形成于缥缈的云端,那难以触及之处;但唯有落到实处,才形成密集的雨滴。对于我来说,那云端深处,是浮在上界的海洋,是庞大的思想的集结。 我仰望着,享受着其中的快乐,并渴望着以内心的丰盈承接着来自高天的润泽、水滴般晶莹的润泽。 在我人生的历程中,我庆幸,有相当的时光,沉浸在对西方哲学名著的阅读中,这些名著涉及的哲学家有黑格尔、康德、费希特、尼采、叔本华、费尔巴哈等。我的阅读并不是为了某一课题或研讨的需要,而是企望经由这些哲人的不凡视眼,达到如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或许,阅读的持之以恒已让我身不由己,渐渐地形成一种内心的接应,水滴一样透亮的接应。假如这一接应能映照自身、呈现自身,我就十分知足了。 我最初的创作从诗歌开始,文学给我带来人生的另一种元素与力量。有人说,开始就意味着终结。但对于我来说,终结才意味着开始。因为,我的文学是从哲学开始,哲学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文学在世界之中,海洋在水滴之中。 文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参与了众多事物的融合,这些融合不仅开拓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储备,并让文学在与万事万物的融合中获得开阔性的认同。但哲学对于文学来说,或许并不仅仅是一种融合,甚至是一种细胞、一种难以抛离的有机物。我们很难设想,没有哲学观念的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精神对于文学,就如同大脑对于身体。我的这些短文,或许更能凸显自身对哲学的信赖与自信,当然哲学不是游离于存在的观念,它存在的每一端点必须在事物身上或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上得以清晰的印证,我的这些文章或许就是一种印证的方式,一种哲学与文学兼容的相互印证的方式。 在这部作品中,对词语或物象的阐述构具其重要的部分;但这一阐述并不框限于本身的符号与定性,文学的想象与哲学层面的思辨,形成展开与穿透的强劲双翼,从而让凝固的词性、平凡的物象获得更高的精神照应,而拥有向外开掘的更多可能;而我只是这一可能中的一颗水滴,一颗微不足道的水滴。 感谢2016年福建文艺发展基金为本书的出版提供资助;感谢刘志峰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专业及编排等方面的真诚相助:感谢王晋的鼎力支持,感谢所有为本书出版付出劳动的海峡文艺出版社的朋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