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的现代汉语,对难解的字词略作简注,并于各卦、各篇的首尾撰写“题解”、“综论”作简要分析,末附“《周易》研究主要著作”及“《周易》名言警句”。
本书在于帮助初学者正确地研读《周易》经传本文,让读者通过各部分内容的对照阅读,较容易理解《周易》原书的旨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易/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西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的现代汉语,对难解的字词略作简注,并于各卦、各篇的首尾撰写“题解”、“综论”作简要分析,末附“《周易》研究主要著作”及“《周易》名言警句”。 本书在于帮助初学者正确地研读《周易》经传本文,让读者通过各部分内容的对照阅读,较容易理解《周易》原书的旨趣。 内容推荐 《周易》,是历代学人必读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根。今天,我们要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世人的道德品质,研读《周易》应当是大有裨益的举措之一。 笔者撰写此书,乃在于帮助初学者正确地研读《周易》经传本文,因而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的现代汉语,对难解的字词略作简注,并于各卦、各篇的首尾撰写“题解”、“综论”作简要分析,末附“《周易》研究主要著作”及“《周易》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以便让读者通过各部分内容的对照阅读,较容易理解《周易》原书的旨趣。 目录 前言 读易简例(代序) 卷一 上经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卷二 下经 成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夹卦第四十三 始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卷三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卷四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附录 《周易》研究主要著作 《周易》名言警句 后记 试读章节 [原文]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象日: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日: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日: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注释] ①比:谓亲比,亲辅。 ②原筮:孔颖达《周易正义》:“原穷其情,筮决其意。”即探求真情实意。 ③元永贞:程颐《周易程氏传》:“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犹言永久保持正道的有德君长。 ④盈缶:用“美酒盈缸”喻“美德充盈天下”。 ⑤三驱:三方驱围。 [译文] 《比》卦象征亲密比辅,吉祥。原穷真情而筮决挚意,(相互亲密比辅于)有德君长而永久不渝地守持正固,必无咎害。不获安宁者多方前来(比辅),缓缓来迟者有凶险。 《彖传》说:亲密比辅,必获吉祥。“比”,是亲辅的意思,恰如在下者都能顺从亲辅于上。原穷真情而筮决挚意,(相互亲密比辅于)有德君长而永久不渝地守持正固,必无咎害,说明(被比辅者)刚健居中。不获安宁者多方前来(比辅),说明上者与下者相互应合;缓缓来迟者有凶险,说明迟缓必使亲密比辅之道穷尽。 《象传》说:地上布满水,(水与地相亲无问)象征亲密比辅;先代君王因此封建万国而亲近诸侯。 初六,心怀诚信而亲密比辅于君主,必无咎害;(君主的)诚信如美酒充盈缶缸,终于使远者来归而广应亲附于他方,吉祥。《象传》说:置身比辅之初的初六爻,正当(九五之君)广应于他方而必获吉祥。 六二,从内部亲密比辅于君主,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象传》说:从内部亲密比辅于君主,说明六二不曾自失正道。 六三,亲密比辅于行为不正当的人。《象传》说:亲密比辅于行为不正当的人,岂不是可悲的事吗? 六四,在外亲密比辅于君主,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象传》说:在外亲密比辅于贤君,表明六四顺从于尊上。 九五,光明无私地与人亲比。恰如君王田猎时三方驱围而网张一面,听任前方的禽兽走失,属下邑人也不相警备,吉祥。《象传》说:光明无私地与人亲比所获的吉祥,表明九五居位刚正适中。舍弃违逆者取其顺从者,于是能听任前方的禽兽走失。属下邑人也不相警备,这是君上使下属保持中正之道。 上六,亲比于人却不领先居首,有凶险。《象传》说:亲比于人却不领先居首,表明上六终将无所归附。 P28-29 序言 《周易》,是历代学人必读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根。今天,我们要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世人的道德品质,研读《周易》应当是大有裨益的举措之一。 宋儒程颐说过:“《易》道广大,推远则无穷,近言则安静而正。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又说:“《易》之道,其至矣乎!圣人以《易》之道崇大其德业也!”(《河南程氏经说》)这既是前哲对《易》道的极力赞美,又体现着读《易》的崇高宗旨。 然而,《易》之为书,不但文句蕴蓄宏深,而且卦象内涵隐奥,其象数义理所包,至为广博。因此,人们倘欲深研《周易》,通晓经传意旨,实非一件容易的事。朱熹曾经指出:“《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若他书则真是实物,孝悌便是孝悌,仁便是仁。《易》中多有不可晓处。”(《朱子语类》)他又深有感触地认为:“(读《易》)须是此心虚明宁静,自然道理流通,方包罗得许多义理。盖《易》不比《诗》、《书》,他是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底事理,只一两字便是一个道理。又人须是经历天下许多事变,读《易》方知各有一理,精审端正。”(同上) 朱子在这两段话中,先言《周易》难读,又指明读《易》的基本方法,颇为精辟,而且对今人寻求研究《周易》的入门之径甚有启迪。 笔者撰写此书,乃在于帮助初学者正确地研读《周易》经传本文,因而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的现代汉语,对难解的字词略作简注,并于各卦、各篇的首尾撰写“题解”、“综论”作简要分析,末附“《周易》研究主要著作”及“《周易》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以便让读者通过各部分内容的对照阅读,较容易理解《周易》原书的旨趣。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对原文偶有校改处,均注明依据。至于书中的“题解”、“注释”、“译文”、“综论”各部分内容,恐难免有疏舛之处,惟盼同道学者有以正之。倘若初涉易学的读者能从中或多或少悟得《周易》思想之内涵所在,则是笔者的莫大荣幸。 张善文 二00六年元月 于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 后记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曾将易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归结为“两派六宗”。两派者,谓“象数派”与“义理派”。六宗,则是因“两派”而衍生出的六个流别。然此“两派六宗”,只是举其大者,未能尽赅历史上所有的易学研究现象。故《小序》又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可见,在历代《易》学研究领域中,前贤所涉及的学术层面至为宽广,于是也为后学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探索空间。 其实,千百年来的《易》学流派虽然纷繁复杂,但今日的治《易》者却需抓住最根本的角度,先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庶可立定脚跟,争取寻求卓有建树的学术创获。约言之,对初始接触《周易》的学者来说,行之有效的治《易》方法盖有两端:一是熟读经传本文,二是讲求象数义理。先师黄寿祺教授曾反复强调,治《易》务必“从源溯流”、“强干弱枝”。源者,谓《周易》经传也;干者,谓象数义理也。有鉴于如上认识,本书虽属《周易》之简注译述本,笔者却未敢以“简”而轻忽之,惟努力遵循师说,认真汲取易学史上“象数派”与“义理派”的学术精髓,尽可能严谨而正确地以通俗之语解说《周易》经传的学术意蕴,向读者奉献一本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的《周易》读本。这是笔者的诚挚心愿,至盼有机会得到本书的同道学者之察鉴。 曾为本书誊抄清稿的,有叶友琛、黄培坤、张应辉、徐东树诸生,谨此致谢。 张善文 二00六年元月二十八日 写于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