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映申江(海上白云观)/中国道教文化之旅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姚树良主编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五雷正法的流行是从北宋末年开始的,以后一下子兴旺起来,凡学道法,必讲雷法。因此雷祖殿的兴建也就很寻常了。上海地区,同样不难见到雷祖殿。在五雷正法最兴旺的南宋和元代,上海的松江地区就已经有了行雷法的高明之士,此人名叫王惟一,曾写过一本《道法心传》,专讲雷法,同时又编了一本《明道篇》,讲内丹学。原来,雷法以内丹的修炼为基础,自己内炁充盈,才有行法的基础。这两本书,都收入了明《道藏》,是上海地区的作者所著而收入道藏的仅有的两本书。王惟一的著作,是理论,而这一理论的成熟,当然少不了雷法在这些地区传播的基础。事实上早在南宋时期,上海所属的江南地区,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江苏的苏州、无锡,都是雷法流传广泛的地区。雷祖殿在这些地方分布也很普遍。或者独立建立,或者在大型宫观中设专殿,雷祖的供奉随处可见。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二泉映月》最初的演奏者瞎子阿炳,原来就是雷尊殿的道士。雷尊殿,也就是雷祖殿。

那么雷祖究竟是哪一路神仙,为什么会受到那么普遍的供奉呢?

五雷正法初出现时,道门中对于管雷法的最高祖有两种叫法,一种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一种是九天雷祖大帝,以至于科仪的编制者不知如何取舍,干脆将两者同列在一起。其实,大帝就是天尊,不同的称呼,指向同一个对象:雷法的最高神。

这一位神明,在南宋白玉蟾等人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中做了介绍。这位神明是元始祖劫,一炁分真,为神霄玉清真王应元之体。意思是他为天地历劫中最早的那劫元始之炁分化而出神霄玉清真王,雷祖就是玉清真王的分身。九为阳数,九天也是天的最高处,雷祖前冠以九天之号,是表示他为至阳之熏。雷祖的权威非同凡响,他管理着全部雷部神将神司,率领他们主掌天之祸福,万物之权衡,一切人、物的生杀,并且有纠察人间的大权。无论是皇天,还是地上的后土皇地祗,都必须依雷霆来行政。所以说,雷祖之体,就是三清道祖之体,雷祖之本,就是十方至极的高真。他接受玉皇大帝的号令,代行天政。北极紫微大帝,是他的直接指挥掌管者。按:中国人以九为至阳之数,以五为至中之数,雷祖合九五之尊,是至阳至中之罴的代表。因为他的这一特殊地位,便成为宫观普遍供奉之神。民间也围绕他而形成种种习俗。据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是九天雷祖大帝的生日,道观例行法事,而民间也有吃雷斋、雷素的风俗:到那一天吃素斋,以悔过积德。

这大约也就是上海建立雷祖殿的信仰前提吧。

当时那座雷祖殿,建在上海城的北门外,一个叫作东新桥的地方,离北门外一里多路。这地方,处于现今的浙江路、湖北路一带。只是城市变化迅速,早已找不到原来的风貌了。

而建这座庙的全真道士王明真,也要交代上几句。

这位王明真,是从杭州来到上海的。杭州的全真道脉,历史悠久,然而清代的兴盛,却是自金鼓洞始。这一系,传的是以丘处机为始祖的龙门派。王明真的“明”字,说明他是全真龙门的第二十代传人。这位全真道士,为什么跑到上海来创建一座雷祖殿呢?须知,雷祖的出现在北宋,而盛于南宋,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当时在金占领下的地域创教,并没有涉及雷祖大帝以及他所表征的五雷正法。他来创建这样一所道观,是否有些奇怪?

P5-6

目录

楔子

白云浮东海 古观现沪城

 雷祖殿

 迎请《道藏》

 海上白云观名的确立

高道纷纭集 道脉绵绵承

 开山祖师徐至成

 道门侠义李理山

 仙学大师陈撄宁

 最后一任监院吕宗安

 正一宗师陈莲笙

像设呈庄严 汇聚坐诸神

 巍峨壮观弥罗殿

 玉皇领导下的职司神灵

 形态独特的六十甲子神

殿堂虽云窄 文化传精神

 螺蛳壳里的道学院

 《上海道教》十六年

科范传不绝 特色常保存

 白云观采风的必具内容

 怎样鉴赏白云观的科仪

小殿藏巨宝《道藏》特受珍

 人们为什么重视《道藏》

 那一部《道藏》去了哪里?

 别样的珍贵

文物放异彩 沧桑话艰辛

 老君像的故事

 抢下来的铜像

 艺术的魅力

沧桑曾一瞬 新貌看于今

 沧桑与生机

 搬迁与重建

 焕然一新

序言

殷商时期,道祖降临神州大地。他所倡导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和光同尘等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哲学;他所著《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

两汉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真人张陵,他奉老子为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以老子《道德经》为祖经,以道为宗本,创立道教,融合传统宗教习俗,追求天人和谐、家国太平,倡导真正、积善成功、福臻家国,相信修道积德行善定能平安幸福、长生久视。

魏晋南北朝,道教人士秉承老子思想,光大张陵道风,建立弘扬道教文化的宫观,从此道教文化有了自己的文化宣传窗口,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宫观发展至今,已成为道教信仰和修道者的圣地。成千上万的道教徒们在宫观内过着如法如仪的宗教生活,成万上亿的道教信徒们到宫观开示解惑、朝拜神灵、祈福禳灾。许多高道依托宫观实现了他们致道成仙的人生目标,如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驾鹤飞仙,许逊在南昌西山白日飞升,张三丰在武当山得道成仙。

宫观传衍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宫观都有着它的历史传承、人物故事、文物胜迹、经典书籍和建筑艺术等等,这些均构成了本宫观的文化,这些文化又是宫观所在地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宫观的,也是道教的,更是社会的传统文化:如张道陵祖师依托二十四治创立天师道,形成了天师道文化;杨羲、许谧依托茅山的靖庐创立了道教上清派,形成了茅山文化;许逊依靠万寿宫,形成了净明道忠孝文化;邱处机凭借白云观推动了全真龙门派的发展,形成了龙门祖庭文化。

宫观传承至今,已成为了道德伦理教化的场所。道教宫观中供奉的神灵,有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还有山川河岳等自然界的神灵,更有有功于社稷、有惠于黎民而为民众所敬仰的地方神灵。道教崇奉神灵的原则是“尊道贵德”,倡导崇尚德行、敬仰贤能。如道士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被道教崇奉为“药王”。又如道教崇拜的城隍神,皆为世间人之正直者,有“功施于民则祀之”的说法。他们有的是地方的“清官”,正直无私,秉公办事,能为民消灾解难者;有的是有功于国于民的“功臣”,生前曾对某地乃至全国作出过一定贡献,人们牢记其功绩,奉之为神灵;还有人间正直者,他们生前为人正直,与人们所希望的城隍神形象较为接近;更有世问乐善好施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积功行善,乐善好施者,往往受到人们的崇敬;当然也有神能者,生前有异能,造福乡民,人们相信他死后可以充当城隍之职;还有善鬼,人们认为,人死后进人阴问而为鬼,但只要积德行善也能提升。可见,城隍信仰中“人之正直,死而为神”的观点,正是人们把美好理想和愿望寄托于神灵,希望他们能像生前一样公正无私,造福于民。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崇尚德行,讲求孝道,对人们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又构成了伦理道德体系。

同时,道教的宫观还是济世利人的基地,是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场所。道教宫观导人向善的教化功能本身就发挥着净化社会的崇高精神。从历史上看,道教宫观曾经发挥过济世救人的功能。如张鲁行宽厚仁慈之政,以道教化世人,设立义合于路边,放置米肉于其中,让过路的人量腹而食;邱处机在北京白云观创立十方丛林,收容遭战乱无家可归的人,多达数以万计,清乾隆皇帝赞扬说:“万古长春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清代道士闵一得,主持金盖山纯阳观,大振玄风,乐善好施,奖掖后进。当代道教宫观,不忘祖训,更加积极投入到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中。道教宫观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赈穷补急、兴利除害;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如道教官观在甘肃的生态林建设,九八洪灾捐款,四川地震灾害捐献等等,均彰显出道教官观济世利物的高尚品德,由此清楚地看到宫观在道教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提升道教品位;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需求;整合道教宫观资源,形成道教文化合力;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促进道教健康发展,响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中国道协文化研究室以道教宫观为研究对象,推出“中国道教文化发现之旅”大型文化研究项目,把道教官观文化承载的道教义理、建筑、绘画、生态等智慧和道教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出来,通过一座座宫观的文化之旅,探索发现出道教许多不为人知的价值内涵,从而彰显道教的人文精神。这样可以向社会人群提供优秀的道教精神产品、凸现道教文化魅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提升道教形象,扩大道教影响,增强道教的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感谢国家宗教局领导对《中国道教文化之旅》的大力支持,感谢各省道教协会、各宫观高道大德的积极参与,感谢今日集成广告有限公司张东升先生的热情襄助,感谢华夏出版社编辑的辛苦付出,我相信,道教的文化魅力与人文精神一定会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而弘大显扬。

张继禹

2011年1月谨识于北京

内容推荐

宫观发展至今,已成为道教信仰和修道者的圣地;宫观传衍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宫观传承至今,已成为了道德伦理教化的场所。在现代化的大都市,有一个不算大的官观。它如同一块彩云,带着仙家紫气,冉冉飘来,落在中江之畔。

它虽小,却曾是上海唯一的一座全真丛林,从而吸引着诸多的道友,来参访,来挂单。在不算太长的历史中,却曾联结了许多高道。

在它不大的殿堂里,却曾藏着奇珍——一部增补完整的明《道藏》和众多的明代铜质神像。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它是上海道教界的活动中心,又是上海道教界的重要文化舞台。

它,就是海上白云观。现在,打开姚树良主编的《道映申江(海上白云观)》,让我们走进这一道炁覆映之处,一睹其丰采。

编辑推荐

游览人文景点,知道那里的人文知识非常重要,否则,游了也白游,一点营养都吸收不了。

由姚树良主编的《道映申江(海上白云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上海白云观这一中国道教文化名胜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既介绍有道教人物、事件,也介绍有发生于此的道教以外的历史名人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