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渡东渡(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红孩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东渡东渡(散文集)》的散文善于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倾心于描述一段陈年往事,而这些往事、场景又往往激活了红孩当年在北京郊区农场工作生活的情境。于是,从北京郊区农场走出来的红孩,总是不断地回首往日的生活场景,那里应该就是他的创作策源地吧,从北京郊区走向全国的红孩无数次回眸生命最初的起航点,并从这里辐射出去,冲破地域的局限,于是,一个不断跨界的红孩站立在我们面前。

内容推荐

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在报刊网络盛行。能否写出好的散文,确实能体现一个作家的修养、经历、高度。《东渡东渡(散文集)》作者红孩长期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其散文语言成熟老道,注重细节发现,情感浓烈,具有强烈的思想和语言感染力,在中国散文界独树一帜。其特殊身份,使其在文学界,特别是散文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

目录

序言 红孩的散文世界/周明

第一辑 阿妈的经筒不说话

 东渡 东渡

 黄河岸边的歌声

 黛眉山上的风筝

 太行山上的山楂红了

 爱上微笑的台湾

 克伦河畔的情思

 洪泽湖里的蛐蛐

 汾湖归来夜何许

 无我茶会

 回首香

 黄昏中的玉海楼

 叫一声花椒大哥梨花小妹

 北纬30°

 牡丹,牡丹,次第开

 秋天去看台儿庄

 请你喝一杯南昌茶

 一拳开天

 我到过棋圣黄龙士的故乡

 退失菩提心

 想留住让我留住的城市

 窗外便是阳澄湖

 莱阳去看梨

 诗的上庄

第二辑 退失菩提心

 大雁情

 唤声姐姐叫萧红

 送您一束玫瑰花

 陪吴青喂鸭

 好朋友,我们不说再见

 空谷佛音

 来不及悲伤

 阿妈的经筒不说话

 那个背着黑色皮包的老人走了

 女大校那一天抹了红指甲

 与北戴河相关的几个人

 心里为爱着的人点亮一盏灯

 番禺飘色

 百花深处

 所有的墙都是门

 她舞出了精彩人生

 痛哭国真

 影子

 我要蜗牛

 共一壶秋水

 我不知道那个女孩是否姓陈

 烟头烫手不一定疼

 划着一根火柴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所有的春天都在春天开放

 传煤人王晓青

第三辑 脸对脸呼吸

 女人的荷

 相思无因见

 寻找黄秋菊

 到荞麦园去焖得儿蜜

 向八十年代致敬

 再见时先说再见

 父亲的农民帝国

 日日相忆何处忆

 父辈的生意

 忏悔是否有门

 那“榆荫”下的一潭

 运河的桨声

 脸对脸呼吸

 个人问题

 从家乡到故乡

 与雷锋对视

 哦,那三双红蓝套色的拖鞋

 于家围进入了中国文学史

 海棠花儿自己开

 何日能来共竹房

 我的儿子是奇葩

 我要蜗牛

 划着一根火柴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他拥有了自己的文学王国(代后记)

试读章节

由此,我对传奇的荞麦园美术馆馆长荞荞不得不刮目相看。

参观完美术馆,荞荞把我们带到一神秘处,说要让我们看她的镇馆之宝。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任何一个藏家都会拥有一两件自己稀罕的物件儿,有的是古玩,有的是字画。荞荞不说,我还真猜不出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啊,一条大船!”借着午后刺眼的阳光,我被眼前呈现的一条七八米长的木船惊住了。走到近前,只见船头的下方写着“东渡船”三个字。我问荞荞,这东渡船是什么意思?荞荞说,这条船是她从陕北老家搬来的,你可不要小看这条木船,1948年3月毛主席率领中央前委机关800多人东渡黄河到山西就是坐的这条船,当时荞荞的爷爷就是老船长。

这条船太神奇了!听着荞荞的叙述,我的双手不由得轻轻抚摸起船儿来。说来也巧,我背的帆布书包正好是印有毛主席画像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一旁的荞荞说,您可真神了,想不到您竟然把毛主席他老人家请回来重新坐龙船。我说好啊,于是我把书包背正,坐在船头,和荞荞一起照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离开龙船,我问荞荞:“你爷爷还健在吗?这条船为什么能保存得这么完好?”

荞荞指着墙上的一张毛主席东渡黄河的照片说:“主席身后的那个船公就是我家爷爷,他早已去世了。爷爷去世前,一直惦念着这条东渡船,他特别叮咛我们后人们一定要保护好。”

“东渡船看来是你们薛家和川口人的一种情结,其中既有对领袖对红军的无限深情,也体现着陕北人的纯朴、善良,重情重义。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信念!”

对我的话荞荞没有接话。我知道,在陕北人的心里,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是啊,自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央前委机关东渡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养育他和红军13年的陕北。陕北的人民不理解,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你的家乡到毛主席东渡的地方去看看。”我对荞荞说,也对自己说。

“好啊,红色的孩子游览红色的圣地,这本身就充满神奇。”荞荞说。

东渡,东渡,何时我能到川口亲眼看到毛主席东渡的渡口呢?

回京不久,恰逢一个作家采风团赴延安、榆林采风,我二话没说表示一定去。到达绥德、佳县后,在白云山参观空隙,我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此地距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东渡渡口只有几十里,于是我就对当地的一个领导提出,能否安排一辆车送我到吴堡的川口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东渡渡口去看看。那位领导说,渡口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一块不大的纪念碑。“不,哪怕只有一块石头,我也要亲眼看一看!”我坚定地说。见我如此,那位领导便特意安排一辆吉普车送我。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奔驰,两边的山峁峁上长满了枣树、谷子和土豆。五六年前,我曾到延安的延川乾坤湾去采风,那也是一个枣儿即将成熟的季节,回来后我写了散文《乾坤湾的枣林》。“我们陕北的土地很贫瘠,只能种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司机见我那样地热爱陕北的黄土地,他一脸淡然地说。

“你们这里不是有很多的油田、矿山吗?”我不解地望着司机,说。

“有是有,那也是富裕了极少数人。老百姓沾不了多少光!”

“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收入吗?”

“没有,一般靠年轻人到外边打工。”

P3-P4

序言

今年是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30周年,河北的朋友打电话给红孩,希望中国散文学会能多安排几位领导并带一些报刊编辑出席。红孩问我去不去,我说我都二线了,你代表学会去就可以了,你现在是散文界的大人物。红孩说,您开什么玩笑,在您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红孩确实长大了。记得我跟红孩认识的时候,是1996年夏季。那天,学会召开会长工作会,为充实学会领导的力量,经我和石英介绍,把王宗仁、红孩带到学会,从此我们开始了20年的工作交往。当时,红孩在《中国文化报》主持副刊工作,在编辑之余,从事散文、小说创作。我记得我当时有两篇重要的回忆文章《徐迟和哥德巴赫猜想》《插柳不叫春知道——记黄宗英与〈小木屋〉》就是经红孩组稿编发的。再以后,每年我都要被他督促写一些散文,特别是我和文坛一些重要作家的交往,如冰心、巴金、叶圣陶、茅盾、丁玲、柳青、赵树理、柏杨等等,当然也包括我为一些青年作家写的推介文章。我自1956年就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长期在《人民文学》做编辑,我知道其中的辛苦与快乐。红孩喜爱做文学编辑,他主持的报纸副刊在全国赫赫有名,曾多次得到文化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仅我熟悉的作家,如贺捷生、张抗抗、阎纲、肖复兴、陈祖芬、赵丽宏、贾平凹、陈忠实、迟子建、陈世旭、叶延滨、雷抒雁等,共有一二百位名家,至于普通的业余作者就不计其数了,都在上面发表过作品。

我的感觉里,红孩善于团结各种类型的作家,特别注重跟老作家、老艺术家交往。这可能与他早熟有关。红孩生长在北京郊区的农场,在那里工作过6年,90年代初调到城里,先后在北京市和中央七八家媒体工作,有着丰富的采访经历和人生阅历,我们在聊天中,发现他涉猎很广,不论是农业、农村、企业、科技、医药卫生、机关、部队,更不要说文艺界,几乎所有的领域他都能知道一些。评论家刘锡成曾说过,红孩是我们这一代作家最能谈得来的年轻作家。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我在同红孩交流中,他十分注意倾听我谈的文坛往事,并且善于把人物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文学积累。有几次,我有事给他打电话,他告诉我他正在公园陪贺老妈(贺捷生)散步。学会有活动外出,红孩总不忘请老同志,一路上照顾得很周到。所以,吴青、陈恕、柳萌、从维熙、蒋子龙等许多老同志都非常喜欢他。我印象中,红孩主编过一套《中国老艺术家自述丛书》,几位老艺术家分别是李光羲、吕远、石维坚、黄宗英、资华筠,这都是文艺界响当当的人物。一个年轻人,能与老艺术家保持20多年的交往,成为忘年交,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写上面这些,似乎离散文远了点,其实未必。正因为红孩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自己钟爱的文学编辑岗位和不断的向前辈作家、艺术家学习的精神,才使得他的散文日臻成熟,以至被当下中国文坛所关注,成为散文界承上启下的重要领军人物。红孩是个有散文思想的人,这些年他陆续写了几十篇散文理论文章,在散文界广受青睐,有些话甚至成为名言。譬如,他说的“小说是我说的世界,散文和诗歌是说我的世界”“散文创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从我到我们的过程”“散文是结尾的艺术”等等。从去年起,上海《文学报》为红孩开了“散文闲谈”专栏,从已发表的十几篇文章看,反响相当不错。红孩的散文理论,不是从书本上来的,也不是从别人身上学的,完全是从他多年的创作中取得的。所以,他写的理论文章通俗易懂,有时甚至就用口语,或是民间谚语。如他形容某些人为的散文热,他说,这样的散文是被窝里出汗自己热,热的不是散文,而是作者自己。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红孩的散文,很少有超过5000字的,大都是2000字上下的精短文章。这可能与他的生活节奏和长期从事报纸副刊编辑有关。红孩在多种场合,一再倡导写精短散文,他自己且不断的在这方面实践。我读红孩的散文,有这样几点感受:第一,语言平白朴素,接地气,绝少四六句那种装腔作势和晦涩难懂的词句;第二,作品感情充沛,有鲜明的情感指向;第三;视野开阔,涉猎题材丰富;第四,作品有自己的意境追求,哲学思辨色彩很浓;第五,长于叙事,特别注重细节的发掘和提升;第六,坚持现实生活创作,兼有浪漫主义情怀,思维具有现代性;第七,写作技巧娴熟,神形统一,擅于从小说、美术等方面借鉴,结尾常有出人意料之笔;第八,具有平民情怀,眼睛向下,自觉做到为时代而歌,为人民立传,不断向社会传递温暖向上的正能量。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东渡东渡》《女人的荷》《唤声姐姐叫萧红》《父亲的农民帝国》等。

在这里,我还必须提到红孩为散文界做出的贡献。自从红孩到中国散文学会参与工作以来,十几年中,他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会的各种活动中,不论是评奖、采风、作品讨论会、创办散文报刊,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尤其是担任学会的主要领导后,更是为广大的散文作家奔波忙碌,这些年他编辑的散文丛书主要有《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系列年选、《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10卷本散文大系、《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丛书》等,总计有四五十册。他为全国各地散文作者写的序言、评论文章至少也得有50篇之多。这样的精力,这样的能力,我是打心底里佩服的。我还注意到,这几年红孩在写大量的散文的同时,还在写小说。我去年在几家报刊上看到他写的小说《风吹麦浪》和《西皮流水》后,感到很吃惊,想不到他的小说写得是那样清新自然,我当即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红孩告诉我,他的文学处女作就是小说。我说,你以后少搞点活动,拿出大量的精力写小说吧,你具备当大作家的素质。红孩笑了,说一切顺其自然。

如今,红孩把他近些年的散文结集为《东渡东渡》就要出版了,他请我为这本书作序。我觉得我应该写篇文章,这不仅是出于对红孩的个人友谊,也是对他的散文一次集中的阅读学习,更是对他多年来为我国散文创作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或许我写得尚不够准确,但确实是我真诚的表达,欢迎散文同人给予批评指正。真诚的祝贺本书的出版,祝福红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6: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