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培养物理思维,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世界,从此“眼中有物,心中有理”!
看似深奥的物理学,除了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其实也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从新闻时事和日常生活出发,带读者领略物理学的乐趣,让读者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的生活比你想的还物理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
作者 | 简丽贤 |
出版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培养物理思维,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世界,从此“眼中有物,心中有理”! 看似深奥的物理学,除了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其实也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从新闻时事和日常生活出发,带读者领略物理学的乐趣,让读者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作者简介 简丽贤,一位任教30多年的物理老师,热爱科学、喜欢写作和演说,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际科学展览及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多次担任语文竞赛演说评委及地区科学展览竞赛评审,亦受邀担任演说营、科学营讲师及颁奖典礼主持人。 著有《如何学好中学物理》《生活物理SHOW!》《魅力演说100分》《学校没教的沟通课》。《生活物理SHOW!》入选“好书大家读”及“青少年读物推荐书籍”。 目录 第一章 运动与力学 01|不离不弃的泡沫箱 02|神乎其技的香蕉魔球 03|强力水柱的力量有多大? 04|奥运项目无舵雪橇中的物理 05|台北101大楼的超高速电梯 06|走钢索的人为何要张开双手? 07|小小的指尖陀螺立大功 08|云霄飞车能一直运行不停止吗? 09|调降棒球的恢复系数,为何有利投手? 第二章 声波与光学 01|超声速战斗机的声爆效应 02|多普勒效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03|唱歌竟能把玻璃杯唱破? 04|“海风琴”的设计灵感 05|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06|一道维持9小时的神奇彩虹 07|海市蜃楼是虚幻还是真实? 08|飞机如何安全着陆? 第三章 热与电磁学 01|追踪癌细胞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02|医院的磁共振成像究竟是什么? 03|公交卡的设计原理 04|在水中善用高压电的电鳗 05|磁悬浮列车为何能浮起来? 06|半导体有什么特殊性质? 07|红外热成像仪是怎样测量体温的? 08|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热”现象 第四章 量子科技与近代物理学 01|量子力学的诞生 02|量子计算机与通用计算机的差异 03|人类真的可以穿墙吗? 04|量子纠缠究竟怎么纠缠? 第五章 天然灾害物理学 01|台湾为什么经常发生地震? 02|台风是如何生成的? 序言 生活比我们想的还物理 ——用科学之眼读新闻 实施新课纲后,我在学 校开设了多元选修课程。 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简 言之是期盼学生能“眼中有 物,心中有理”,能用科学 之眼阅读新闻,体验生活 ,了解物理就在生活中, 生活比我们想的还物理。 “新闻中的物理——读报 教育与媒体识读”选修课程 ,强调启发、引导和实践 等,通过阅读新闻报道和 科学专栏等奠定知识基础 ,并辅以实践和校外教学 参访,以了解新闻报道背 后的科学概念。 “言之有物,说之有理— —科学写作与短讲”这门选 修课程的重心放在阅读专 栏的科普文章,深入分析 新闻报道中的物理概念, 以及练习创作科学普及文 章,并于期末上台口语表 达相关科学主题,培养学 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言之有序”的表达能力。 多元选修课程并没有指 定教材,必须由开设的老 师自行设计研发课程和撰 写教材。为了让学生看完 新闻报道后,能阅读文章 ,教材除了采用几年前我 在报纸杂志发表的科学普 及文章外,同时我也积极 从新闻中找题材,以学生 能读懂的文句、深入浅出 的表述方式,撰写了多元 选修课程所需的科普文章 。这些文章大部分都已收 录在本书里。 前述的两门课程中,我 让学生在阅读新闻报道或 观察生活现象后,再系统 性地阅读已成篇的科普文 章,以便了解新闻报道背 后的科学知识。在学生普 遍忙于课业和社团,极少 主动阅读新闻报道和科学 杂志的年代,这是一堂不 一样的科学探索课程,我 期盼能因此开阔学生的科 学视野,也能帮助提高学 生的科学写作能力和演讲 能力。 我鼓励学生看新闻读报 纸,不只是泛读,而是深 度思考与延伸探索。这除 了能增添阅读乐趣,也能 读出更多的附加价值。学 期末,学生跟我反馈:“原 来新闻可以这样读,物理 可以这样想,不是只拿来 考试用。这门课让我学会 敏锐观察和深度思考,还 体验了真正的物理。读科 学新闻也可以进行创作, 上台演讲一则科学主题, 真的不容易,消化后才能 言之有理。” 在多元选修课程中,主 题多元,例如声波与共鸣 就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主题 之一,我也将其写入了《 我们的生活比你想的还物 理》。 记得知名歌手费玉清先 生在最后一场退休“封麦”演 唱会上,曾深情地对歌迷 说:“当一名歌手,就是在 寻找知音,你们都是我的 知音。” 知音难寻吗?古人说:“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著作等身的余光中老师 则说:“粉丝是为成名锦上 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 送炭。”诚哉斯言,闻风而 至、风过而沉的粉丝可能 一时啸聚,也容易销声匿 迹,迟迟不见;知音则是“ 未来”的回声,更可能是“身 后”可贵的掌声。 知音确实难寻,俞伯牙 与钟子期的交情是传奇经 典。弹琴或提出见解,能 够“于我心有戚戚”,诚属不 易。就物理学的观点,振 动源发出声波的频率必须 与接收体原本的“固有频率” 相同,才能共振共鸣。简 言之,要成为知音,“思维 频率”必须“麻吉”(match的 音译),产生共鸣可遇不 可求,但通过科学方法试 验与调整,就能在实验中 找出接收体的固有频率从 而形成共振。 我曾在一个电视综艺节 目里,看到女歌手唱破高 脚杯,在座艺人啧啧称奇 ,直呼不可思议。歌手发 出的声波频率竟然与高脚 杯的固有频率相同,此现 象也成为该电视节目的亮 点。同样的情况,著名的 男高音歌唱家卡罗素在一 次演唱会唱破桌上的水晶 杯——这不是特异功能,而 是真真实实的声波共振。 卡罗素唱出的声波频率与 杯子的固有频率相同,杯 子被震破。 唱破高脚杯容易吗?如 果不知道杯子的固有频率 ,当然不容易。“知音难寻”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从物理学共振的原理来 看,有其道理。 这两门“新闻中的物理” 和“言之有物,说之有理”的 课程,期盼学生能以科学 之眼阅读各类新闻,深度 思考,并延伸探索。 写作是我的兴趣,但要 让一本书付梓问世,需要 时间和动力。谢谢学生的 提问和师生对答时给我的 灵感,谢谢出版社编辑部 提供圆梦的舞台。 撰写科学普及的文稿, 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人阅 读科学主题书,体悟阅读 的乐趣,因此用语不能太 艰涩,示意图不能复杂而 无趣,本书秉持科普书“曲 高不和寡,深入却浅出”的 想法,以生活现象和新闻 报道为撰稿素材,尽量用 浅显易懂的语句说明物理 现象,示意图也较简洁, 因此无法与物理专业教科 书相提并论。笔者才疏学 浅,虽喜爱教学和写作, 但水平有限,思虑难免疏 漏,请专家学者和读者不 吝斧正。 最后谢谢务农的先父先 母。在我的中小学求学年 代,他们仍对我耳提面命 ,“以笔头代替锄头”,苦口 婆心,期盼我成为科学教 育的笔耕者,耕一亩科学 的梦田。没有他们的苦心 养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更不会有这本书。 简丽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