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国学课
分类
作者 金鸿儒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鸿儒著的这本《大师国学课》是国学大师们在国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汇编。它是站在多视角的角度阐述国学的。书中的内容涉及儒家、道家、佛家、兵家、法家、墨家等各个流派的学术思想,还从史学的高度看问题,尤其是将古人最为看重的“礼”与“德”突出出来。在大力提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今天,这种做法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金鸿儒著的这本《大师国学课》是普及国学知识的读本,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给读者。立意明确,解读深入浅出,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将深奥的国学细细品读,旨在帮助读者对国学有一个框架化的认识,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碰撞,它将带领你穿越时间的阻隔,走入中国文化的深处,领略优美而深厚的人文风光;它带领你跨越地域的障碍,随时随地都能走入大师课堂,聆听国学大师们充满智慧的声音。史、儒、佛、道、法、兵、中医、易经、礼节、饮食等等,这里无所不包,等待你的探索。

目录

第一章 儒家智慧: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1.熊十力:孤冷狂哲,不知何为中道

 2.王小古:得书卷而勤学习,遇英才则常教育

 3.孔子:坚持操守,才是君子所为

 4.王阳明:知行合一,必有事焉

第二章 道家哲学: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1.高亨:为而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2.汤用彤:见山便入山,见水便作水

 3.南怀瑾:一颗禅心中的儒、释、道

 4.王阳明:动静之间的太极之“柔”

 5.老庄之“道”与黄老之“道”的交织与分歧

 6.庄子:齐物以逍遥的精神境界

 7.文子:老子学说的忠诚传承者

第三章 兵家谋略:上兵伐谋,居安思危

 1.孙诒让:以墨入兵

 2.蒋百里:为国要立必胜之志

 3.吕思勉:以道致兵

 4.李浴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王守常:以德治兵者得天下

 6.马骏:代表军事境界的知、全、先、善

 7.吴起:治军有方,赏罚分明

 8.陈寅恪:府兵制“寓兵于政,兵农合一”思想的兴衰

第四章 以谥论人: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1.汪受宽: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2.季羡林:学勤好问曰文,诚心格非曰正

 3.陈垣:声教四讫曰文,布德执义曰穆

 4.熊十力:能思辩众曰元,不隐无屈曰贞

 5.冯友兰:刚柔相济曰文,好更改旧曰易

 6.方东美:德美才秀曰文,状古述今曰誉

 7.汪辉祖:爱民省事,减少株累

 8.汪辉祖:法贵准情,务求衡平

 9.商鞅:少好刑名之学

第五章 法律准则:法以正民,能使服

 1.严复:时代必进,后胜于今

 2.梁漱溟:法律是公众的意见

 3.张君劢:为政以德,德法相辅

 4.燕树棠:拥有法律意识,变“死法律”为“活法律”

 5.周鲠生: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6.韩德培:一机两翼,妥善处理国际民事争端

第六章 兼爱非攻:以惠我之心惠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1.梁启超:为民谋利,义利天下

 2.胡适:将兼爱作为修身治学准则

 3.钱穆:以强烈的入世精神践行理想

 4.沈有鼎:使墨辩满血复活的人

 5.方授楚:只要认定的路就不会轻易改变

 6.陈柱尊:以墨家之道续天下之书

第七章 治国理想:以史为鉴,国富民安

 1.老子:“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

 2.屈原:独具美学意义的“美政”思想

 3.柳诒徵:济世治学绝不敷衍

 4.梁启超:时势与英雄,国民与国家

 5.林语堂:法自然而“愚”民,此乃国之福瑞

试读章节

的确,这个问题在学习、工作中会经常暴露出来,有些人聪明外露、近乎苛刻,但往往能够把事情做好,而有些人则安静沉默,合乎规矩,但事情往往做得不到位。而现实里师长、上司,往往对前者更青睐,虽然性情激进了些,但还能把事做好。后者则往往会被师长、上司忽视,因其给人愚鲁迟钝的感觉。

不过儒家却针对这两种现象,各打五十大板。孔子在对他的两个学生子张和子夏评价时,说子夏常常达不到要求,而子张又常常超出了标准。然后在孔子眼里,他们两个都是失度的表现,都需要纠正,所以在子贡说子张是不是更高一筹的时候,孔子说“过犹不及”。他认为狂者、狷者都偏离了中道,所以同样不好。而太过的狂者,才学不济的狂者,往往问题更大。

狂者是明确知自己要干什么的人,他们有着开辟新天地的气魄,于平日待人处事,喜欢投机胜于循规蹈矩,总得来说,他们有着独到的眼界,且别具才情,熊十力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熊十力35岁时,弃政从学,师从欧阳竟无大师学习佛法,当时的他穷得叮当响。他的弟子徐复观曾描述说:“熊老师年轻时穷得要死,在某山寨教蒙馆,没有裤子换,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就挂在菩萨头上,晾干接着穿。在内学院时,也是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

尽管一穷二白,但熊十力的狂狷却不减少年之时。经过十年的思考与沉淀,熊十力发表了他在佛学上的顶梁之作——《新唯识论》。这本著作标志着蜚声中外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诞生,书的署名也非常狂——“黄冈熊十力造”,跟佛经署名“某某菩萨造”一般。可见其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和“狂哲”的气质。

但狂妄的人,则往往会为了达到自己所谓崇高的理想,不择手段,干一些“原本不愿干”的事,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底线。他们会认为那些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被他们伤害过的受害者也理应理解自己,并承认他是有远见的人。狂妄的人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稍有逆耳之言,就会焦躁,面露愠色,甚至破口大骂。最终导致众叛亲离,无人对语。就生活中常见的狂者来说,他们都不是如熊十力先生一般,属于有才情的狂者,多半都是稍有拂逆,就丑态百出的狂妄之人。狂妄之人会走向自己所挖的陷阱,即便已经深入荆棘,也不肯回头认错,却硬要说这就是走捷径必须付出的代价,且自己永不后悔。以过独木桥为例,为了尽快抵达理想的彼岸,狂者步伐狂乱地在独木桥上游走,结果冲出窄小桥面,掉入深渊,但他依然会向被他怂恿带动的追随者宣称,这样可以使他更快到达对岸,但谁会相信呢?

狷者与狂者不同。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但他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狷者认为狂者的思想过于浮华,且不屑于苟同。所以狷者只愿意把切近的小事做好,他们相信习惯胜于机遇,恒心胜过机心,至于那些大事,自己从不过问,也无心过问,对待世事永远是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本分至极。狷者认为,不做坏事,就是做最大的好事。同样是以走独木桥为例,狷者不会轻易向别人许诺会多久到达,且行动看似迟缓,有些漫不经心,但确确实实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确保自己和身后的人不会落水。

P4-5

序言

悠悠华夏文明,上下数千年,一脉相传,跨越远古,傲然于世。这其中,既有深邃曼妙的文学意境、深沉厚重的历史遗存,也有改造自然、提升自我的科技之光,更有先哲圣人隽永奇幻、洞察天际的思想之花和仁人志士战天斗地、改天换日的豪迈之情……所有这一切,都值得现代人沉迷陶醉,值得为之再次驻足,留连观赏。

只是,基于近现代的一些客观原因,在一些人的眼里,我们的文明,曾经的辉煌,都已走向衰落,甚至走向了式微。国学,也就成为了他们眼中恍若隔世、可有可无的一种历史宿存。然而,历史和事实再一次证明。不管时光如何轮转、不管时空如何变幻,我们古老的文明,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不会消亡,反而是与时俱进,发出了夺目的光芒。正因如此,一股股国学热在神州大地再度兴起,并漂洋过海在炎黄子孙之中迅速蔓延开来。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是华夏文明适应时代、重塑时代的有力见证。

为此,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溯本寻源,开始将我们的思维跨越百年千年去与我们的先哲圣贤们交汇,开始用心灵去感受华夏文明的悠远帛长、博大精深。不过,在国学热浪来袭之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对国学已经变得非常生疏,面对浩瀚无垠的国学海洋,竟然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不断思索着的问题。那么,该怎样做,才能让广大读者由亲近国学变为热爱国学甚至提升国学呢?首先,还是有必要对国学的范围有个厘定。

尽管现代人有关国学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在理念上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这就是,所谓国学,从理念上来说指的是以先秦时期各种学术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并在后来各朝代得以继承或发展的各类文化学术,即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大体上来说,它们涵盖了民国以前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哲学、史学、文学、医学、天文、地理以及书画、音乐等各个学术范畴。

单从时间上来看,要想将跨越数千年的国学罗列出来,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之事。那么,该从哪个方面或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宣扬国学呢?俗话说,下棋找高手,还说名师出高徒以及强将手下无弱兵。受它的启发,我们将眼光瞄向了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在阐述他们的学术成果之前,不妨先看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世界大师级的小提琴演奏家,收了不少学生。不过,他的教授方法有些独特,认为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在教授学生前,从不提指导意见,而是让学生先拉曲子。当学生拉完曲子后,他再把这支曲子拉上一遍,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并从中得到教诲。

有一次,大师接收了一位毫无名气的新生。在拜师时,他要求学生拉了一支短曲。没想到这个学生把这支短曲拉得出神入化,近乎完美。结果,当大师准备象往常一样准备做示范性拉琴时,他竟沉默了好长时间。最后,他把小提琴从肩上拿下来,长叹一口气从台上走了下来。

来宾们一阵阵骚动,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大师微笑着对大家说道:“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那支曲子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来宾们听了,在短暂静默过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除了用来赞赏学生的琴技外,更体现了对大师的尊重。因为大师并没有从个人的私心杂念出发,担心在公众面前褒扬学生会贬低自己,反而以磊落的胸怀呈现自己的爱才之心。

之所以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为了让大家明了,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并不仅仅在于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在于他们具有坦白的襟怀和可贵的谦逊精神。这就是大师值得人们信赖和崇敬之处。出于这样的敬仰,我们竭尽所能地搜罗了一批近现代的国学大师,将他们在国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汇编成册。这就成了我们手中的《大师国学课》一书。

大师们的学术成果同样丰富多彩,同样不能一下子道尽。为此,我们并没有照本宣科地进行阐述,而是将他们的成果,尤其是精华部分进行吸收、消化,转换为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力争做到让广大读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能迅速转化为自身的学识。

出于广泛宣扬国学的目的,本书除了在注重学术水平上、易于传播上下功夫外,还格外着意于国学的全面性。因而,本书是站在多视角的角度阐述国学。书中的内容涉及儒家、道家、佛家、兵家、法家、墨家等各个流派的学术思想,还从史学的高度看问题,尤其是将古人最为看重的“礼”与“德”突出出来。在大力提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今天,这种做法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书另一个明显的特色是,在阐述国学时,运用穿插的方法,将大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甚至是他们本人的实际经历贯穿其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读者与大师产生互动,从而学会从大师的视角看问题。

所以,通过大师们的视角,谛听大师们的教诲,不仅能领会到国学的精髓,还能于感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感受到大师们的思想和精神。从大师们的身上,不仅汲取的是知识的营养,还有那种通过博大的心胸、长者的风范所彰显出来的崇高人格魅力。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仅国学的内容浩如烟海,国学大师的学术成果同样浩如烟海。所以,尽管我们抱着极度的热忱、尽着最大的努力,但想通过一本书就能穷尽一切就显得有痴人说梦的意味。所以,本书的视角和侧重点并不在学术本身,而重在学术思想的宣传和交流上。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想极快地提升广大读者阅读国学的兴趣,并且能从大师们的身上受到启发,进而真正成为一名国学爱好者、钻研者,乃至于将来达到与国学大师比肩的高度。

与经典同行,与大师为伍。真诚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益匪浅,从而了解国学,热爱国学,进而成为推动国学发展的中坚力量、进步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