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黑暗与希望交织的年代,枪炮的轰鸣中国门洞开,剧烈的激荡中孕育着民族的新生。本书是“图说中国历史”之一,为你介绍中国末代王朝的历史轨迹。
外夷的舰炮轰鸣,惊醒了天朝上国的晨梦。圆明园的烈火熊熊,焚毁了千年古国的威严。炎黄子孙逢亘古未有之变局,为耻辱与焦灼浸漫。变法图存的铮铮学子,“自强、求富”的朝野权贵,也无法力挽狂澜。西学东渐,实业与科学成为时代的企盼;革命潮涌,民权与民生成为最强的呐喊。辛亥风起,武昌城头义旗高扬,回眸处,皇朝就此终结。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热河(今河北承德)病危,立6岁独子载淳为皇太子。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太子载淳为帝(即同治帝),总摄朝政。载淳定明年改元祺祥,尊其生母为慈禧太后。咸丰帝生前,八大臣与恭亲王奕及部分廷臣不和,因此不让奕分享权柄,仅命他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慈禧太后权势欲极强,她联合东宫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暗中联络在京的奕为援。
奕和英国侵略者密谋后,借“奔丧”之名于八月一日赶到热河,和慈禧太后密谋回京发动政变。时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权听朝政”,在赞襄政务王大臣8人之外,更派亲王一二人参政。八月十一日,朝廷重臣审议董元醇的奏请,辩论激烈。八大臣认为清朝无此先例,令军机处拟旨斥驳。慈禧太后串通慈安太后拒绝盖印,将折旨留中不发。八大臣以“搁车”示威,迫使两宫太后让步,颁发驳斥董元醇奏折的谕旨。
而奕旋即返京布置,争取到朝中大学士贾祯、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和握有兵权的僧格林沁、胜保等人的支持,做好发动政变的准备。
在两宫太后催促下,八大臣同意回銮北京。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先离热河回京。肃顺、奕诉等护送咸丰帝灵柩后发。九月二十九日,两太后抵京,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i厅,部署对策。九月三十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职务,史称“辛酉政变”。十月初一日,任命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沈兆霖、文祥、宝望为军机大臣。五日,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诏命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随后,又清除了八大臣的党羽。九日载淳正式即位。从此两太后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太后掌握最高权力。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掌握清朝大权达40余年,她推行的对外“和好”,重用洋务集团和汉族军阀官僚的统治政策、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政局。
P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