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傍晚,女儿又因扁桃体发炎引起高烧。这毛病仿佛从娘胎里带出来,如影随形,跟着她长大。从出生四个月起,去儿童医院成了我和她的功课,少则一个月,多说三个月,就要报到一次。排队挂号,握着滚烫的小手做皮试,然后拿了青霉素去挂点滴。那仿佛是最古老的青霉素,装在厚厚的小玻璃瓶里。在大连,只有儿童医院还在使用这种价值仅几块钱的青霉素。它几乎成了女儿的必备药,只要发烧,用上就退;不用,则一定会烧到四十度。扁桃体发炎和那些可爱的小瓶子,伴随女儿一天天长大。上小学、上初中,到了高中依然不离不弃,每逢重要考试必先去儿童医院。身高一米七六的大姑娘,混在婴幼儿之间,就像一个传奇,即使我和她都勉为其难,也还是要去。因为,只有儿童医院的青霉素皮试不会过敏,并且,对付女儿的高烧立竿见影,让她第二天就能走进各式庄严的考场。幸好有爱心缠绵的儿科医生,看见我们就会说:没关系,十八岁以下都可以来儿童医院。
女儿的十八岁在连续的超难度考试中度过了,她成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扁桃体发炎也像长大了的顽皮孩子,在大学里不声不响,放假回到家里,就像见了亲娘,纠缠上来。儿童医院不能去了,我只得亲自上阵,酒精搓身,不断地送水送药。女儿乐在其中,却把我折腾得像苍蝇,东一头西一脚地忙。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扁桃体发炎曾是令我和女儿又怕又恨的磨难,每遇高烧,便焦虑不堪。我是怕烧坏了孩子的身体,她则是懊悔耽误了学习和考试。而现在,扁桃腺发炎成了我们的乐趣,在折腾中,重温过去的故事。时间既是一剂良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很多伤痛和难题,都可以在耐心等待的过程中变换面孔,就像换了人间。
一边忙碌着,我扫了一眼电视。忽见屏幕深处有火焰和浓烟。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说:大连新港码头发生了原油火灾。几秒钟后,画面就过去了。
那是消防的事。这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转身又去应付女儿的高烧了。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死神就在城市的上空徘徊。在我的窗外,隔海十多公里处,一场空前的灾难已经降临。太多的如果.太多的也许,都预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大连被夷为平地,全城的生命在一呼一吸间化为乌有,美丽的海滨城市从此变成恐怖的死城,漂浮在黑色的油海中……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我并不知道度过了怎样侥幸的夜晚。坐在女儿的床边,正唠叨自己百说不厌、人家尴尬无奈的童年趣事,手机响了,是大连市公安局政治部的通知:立即赶去新港火灾现场,参加辽宁省公安厅组织的战地采访。我换上警服,一路驱车疾驶,心里却困惑不已。从未听说省公安厅调集大连市公安局所有单位政治处宣传干事进行战地采访,不过是一场火,何至于大动干戈。 一个多小时后,我赶到了位于大连市保税区的新港油品码头的火灾现场。看着眼前的情景,我的心情用尽所有形容震惊的词语都无法表达。仿佛走进了诺曼底登陆的战场,在方圆几公里的码头上,遍地黑油、污泥横流,近一米粗的输油管道,被炸裂后,或悬在半空耷拉着脑袋,或如受了重伤的巨蟒,在地沟里蜿蜒挣扎。海是黑的,山坡是黑的,残垣断壁也是黑的,只有密密麻麻的原油储罐挂着灰白的脸色,仿佛还沉浸在昨夜的恐惧中。泥水里、墙根下、高大的消防车轱辘旁,到处都有十几个小时未吃、未睡的消防战士,或坐着或躺着,进入了梦乡。那会是怎样的梦呵,就像他们抹满黑油的脸和汗湿的头发,令人心碎……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采访的冲动油然而生。可是,从哪里下手呢?茫然间,看见远处有滚滚黑烟升起,觉得应该是火灾中心现场,就随着人流赶过去。那里正是这场特大原油火灾的始作俑者——103号储罐。当时,罐里的火还没有完全熄灭,危险尚存,我却浑然不知,满心想的都是如何找到有价值的素材,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到了粗大的黑烟根部,眼前出现了一道大门。抬杆外,人群蜂拥,却断难进入。守门的中年人,身高一米九,头发打了绺,脸上抹着一道道油黑,身上穿着的短袖衬衣,黑黑白白,油腻不堪。我挤到前面才看清,他居然是主管消防工作的大连市公安局副局长宁民!堵在大门前,既当交警,又当巡警,一边指挥消防车进出,一边还要围堵像我一样企图冲进还在燃烧的103号储罐现场的各色人等。这位在我十九岁参警时就一起共事的领导,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偶像风采。那时,每逢举行篮球比赛,市公安局大院中间的球场边,就会围满像我一样年轻、拿起哄当乐趣的女警察,为他率领的运动员们每一次进攻和得分而欢呼。
宁局长瞪了我一眼,就顾自忙去了。我望着浓烟滚滚的储罐,觉得如果现在冲进去,一定能抓住可写的人和事。可看宁局长的脸色,决不会放我进门。正焦急,忽见从103号储罐的山坡上走下了一个人。我想,等他走过来,趁宁局长放人,我就冲进去。相识二十多年,有一点我还是有把握:宁局长不会强行抓住我,让我在这种场合丢脸。P3-5
《泣血长城》入情、细腻、充满张力,克服了跟风、浮躁、自我写作的问题。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
这是一部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内容丰富,故事感人、细节生动、思想深邃,蕴含了民族文化诗性的忧患和感伤。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包明德
应大力提倡《泣血长城》所包含的正能量思想、创作思路和态度。
——《中国作家》主编王山
对于一部作品而言,文学性是第一位的,写人是第一位的,《泣血长城》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著名文学评论家胡平
我非常看重这部作品对细节的把握,通过细腻、独到的思考,抓住了优秀而真实的细节。
——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
感受并表达美好的情感,这比掌握文学技巧更难,优雅的感伤、温柔的怜悯、克制的反讽,这才是伟大作品的价值所在。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
“7·16”特大火灾救援结束后,我踏上了漫漫采访之路,写在作品中387人采访数量,是我在采访笔记里有名有姓的记录,实际见面谈话的人远不止这个数字。我在14岁之前有自闭倾向,这种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与人交流有心理障碍。19岁考入大连市公安局后,经过生活的磨炼,这种状况趋于好转。而文学曾经这磨难中的避风港,我躲在阅读和写作中,调整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但是人间从来没有一座永恒的避风港,即使文学也不行。2007年,我创作了获奖报告文学《寂寞英雄》,在历时两个月多的采访和写作中,我一次一次晕倒入院。自闭是天生的精神倾向,只能缓解不能改变,我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80多人的采访,结果是心力交瘁,几近崩溃。对此,我心有余悸,曾发誓给多少钱、得什么奖,都再不碰报告文学。
可“7·16”特大原有火灾又一次将我推向了苦难,从进入现场的那天起,命定的路就清晰地摆在眼前,我必将成为“7-16”后来的救援者,历经磨难完成救赎。我在《泣血长城》中写作的人物,诠释了如何从普通人蜕变成忘我的救赎者,这其中的路短得令他们自己都始料未及。大连市西岗交通大队长李忠文,在进入103阵地时说过一句话:摊上了,我们就不能后退!其实原因就这么简单。当一座城市和600万人口危在旦夕,你无法转身就走?只能向前,尽管这前方就是地狱。同样如此,面对经历了生死考验、心灵遭受重创的救援者,我又如何能转身就走?《泣血长城》的采访和写作,让我走过了一条真正的作家之路,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痛苦,还有作品也许不能发表,就此埋没的残酷现实。尽管浅尝其中的辛酸悲凉,但对于我一个小女子来说,也已是数度濒临深渊。谁能救赎我,挽救一个脆弱不堪的心灵?是公安部文联主席祝春林和我的导师艾克拜尔先生。
2012年8月,我进京参加了第一期鲁迅文学院公安高研班。当时,我正处于创造创作最痛苦最迷茫的时期,怀疑自己,也怀疑这部作品。四个月的学习,让我的创作水平得到质的提高,祝主席肯定了我的创作方向,我的文学院导师艾克拜尔先生则给予了悉心指导,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这部作品。我只是个弱女子.除了些许的文学才华,一无所有。是这两只有力的手,不计代价和回报,撑起了我的作家梦,也由此延续了“7·16”救援,让一个一个高尚灵魂浮出了喧嚣纷杂的现代社会。
我曾经像许多人一样,觉得这个时代再也不会有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可当我深入到“7·16”救援的采访后,才发现这种高尚的人性依然存在于普通人中,当面临一个城市生死存亡的关头,绽放出了灿烂的金色之花。其实,今天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都是后来的救援者,你们对作品的肯定和重视,必将对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数千年的精神力量,重新注入这个时代。
汪雪涛编辑曾经问我,你这部作品是经过思考有意识这样写,还是完全凭感觉创作?我回答,可以说各占一半。在创作初期,我完全靠感觉写出几万字,那是在强烈的冲动下完成的,大概是到郑占宏和张良的故事。后来,由于中石油所谓的背景,我的采访遭受了阻力,同时,我也意识到,这部作品即使写出来,也很可能没人敢殳表。这是巨大的压力和打击,创作速度慢下来,就有了思考的时司。面对激情创作下的几万字,我静下心来仔细思索其中蕴含的文学元素,结果发现,虽是激情写作,但它融汇了我多年的阅读经验。良熟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他对文学中“真实”两个字的解卖,深刻地影响了我。时间太短,我不能展开讲,只能简单地说,普毛的智慧接近于中国禅宗大智慧。我用自己对他的理解,对“真实”丙字的理解,写作塑造人物,准确地揭示了人性中的高尚层面。
在当今社会,大家几乎形成了下意识共识,一提人性就是阴音、残忍、肮脏、丑陋等等,而这部作品对高尚人性的挖掘,恰恰契合了主旋律的要求,我做到了不动声色地歌颂,不喊一个口号,不洗一句官话,却通篇洋溢着主旋律的正能量。另外,我受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影响深刻,我的笔名“紫金”,另外一层含义是俄罗斯丰富的矿产,俗称“红金”,正式的名字就叫“紫金”,俄罗斯妇女的首饰大多用它做成。在白银时代的作家中,影响我最深的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一是她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博大深沉的爱,我也把这种精神注入作品中,对其中的人物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和慈悲;二是她极准确、平实的文字叙述也给了我深刻的影响。
其实文学并不在于写什么题材,而在于它的内涵,我把这部报告文学当作长篇小说去思考去创作。我用自己的采访经历结构作品,用人物成立章节。而不是简单地顺着事件去叙述,从而,打破了报告文学的常规写法。在对人物的叙述过程中,反复叙述场景,当作品结束时,读者也对整个事件有了清晰的认识。关于这部作品还有许多艰辛的思考过程,由于时间关系不多说了,请各位专家给予最中肯的指导和批评。
大连作家紫金的《泣血长城》是一部记叙大连“7·16”特大原油火灾的报告文学。2010年7月16日晚,大连新港油品码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了原油储罐着火,消防官兵连续奋战15小时,成功扑灭大火,创造了世界火灾扑救史上的奇迹。据媒体报道,这是一次未升级的灾害,倘若扑救不力,将可能产生两颗原子弹一般的能量,整座城市将不保。这样严重的灾难事故及其英勇扑救过程,包含多少人物和事件,精神和信仰,当然值得大书特书,写一部史诗性的报告文学。 .
可是,我打开《泣血长城》时,却陷入阅读的迷雾,开篇十几页看不到对事件的实录性描写,只看到一个小女子在不断地倾诉写这部作品如何艰难,所经历的心灵痛楚与困惑连连。直到看完第一部“迷径”,才算勉强走出了迷径,写作的端倪、事件的轮廓才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原来,紫金创造了一种写作报告文学的新方法,就是把自己放进去,不仅把自己的采访过程、写作过程和写作中所经历的心灵创痛全部放到了作品中,还把许多这次写作之外的人生感悟也放进去了。据我有限的视野,这应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种新范式,可称之为“报告文学的元叙述”。这种写作方法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中看到过,如--5原等的“元小说”。报告文学创作中虽偶尔也有作者跳出,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作者的心灵如此大规模、全过程地参与事件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一种心灵史和事件史浑然融合的报告文学写法。
正如作者开篇所说,她的写作“清晰地走过了从文字匠到作家的旅程,也清晰地体会到了成长的每一缕创伤、每一次心痛”。这部报告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展示了作家的心灵成长史,写作本身砥砺了作家的精神世界,让她发生了精神的蜕变。面对这样一个天大的事件,面对数量众多的处于生死边界的英雄群体,作者个体之身是多少渺小,唯有全身心投入,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痛全部放进去,才可能在一个巨大的事件内部开出一条心灵的路径。我注意到,事件发生时间是2010年,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纪实))2014年第10期,已经过去了四年,报告文学的时效性和新闻性已然消弭,作者写作的着重点就肯定移向心灵叙述了。重点不是写一个静态的、业已完成的事件,而在写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精神之旅,以写作行为完成一个内心的情结或愿望。
这一切,都是在进行深度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与通常报告文学创作的外来视角不一样,作者通篇写作都是采用心灵的内视角。这是由作者的身份决定的,作者本身是大连人,她的命运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更重要的,她有一颗善感和体恤的心灵,与被采访的人物平等相待,将心比心,把自身的生命体验和切肤之痛投射到作品的人物身上,达到精神的深度理解和情感的和谐共振。面对被采访人物时,作者根本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素材的收集者,而是与人物处在同一心灵场域中,情感彼此沟通,血肉相连的同志,作者的痛切与人物的痛切是一样的。比如她采访殉职战士张良的战友郑占宏,先描绘自己与女儿那种温馨的亲情,再过渡到采访对象的失女之痛,再过渡到失去战友之痛,再联结起张良与女友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从亲情和曰常生活入手,使事件显出本真面目,让读者为作品中的人物扼腕叹息,像看到一个至亲的人不幸去世,自然而然受到了信仰和精神的洗礼。再如,写消防战士曹志伟把来探亲的母亲遗忘在长途汽车站,作者把此事与自己在外地思念女儿的情形联系起来,使这个故事摆脱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宣传套路,具有可理解性和亲近感。这种将心比心的体恤,这种细致入微的心灵发掘,为战士外在的英雄行为找到了内在的性格依据和精神依据。此外,这部作品还加入了作者对人生、生活、佛理的沉思,以及对文学和创作的一些体悟,有一些片段甚至就是和读者直接谈文学。这些部分看似与事件本身无关,实际上是与事件融为一体的,作者把自己的心灵无限地向事件敞开,她对生活的思考影响到对事件的描述,她的文学观和写作观作用于事件并且在事件的写作中得到发展。
当然,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者不能回避它基本的记事功能。报告文学就是运用文学形象真实地、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因此,在心灵史叙述的框架下,作者还是突显了事件的基本轮廓。第一、二部讲述化学危险品罐区及南海罐区抵御流淌火事件,第三部分讲述中石油103号罐主阵地灭火事件,第四部分讲述扑灭海上燃油大火事件。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基本上形成一个“7·16”特大事故的完整新闻叙述,让读者在读完全文之后还是能够大致了解事情的原委和始末。可以看出,这是作者为了顾及报告文学的叙述功能而特意设计的板块结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四大板块内部,作者还是遵从心灵叙事的逻辑,事件叙述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以人物刻画为主线,以打开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为主要旨归。作者自述,这样的写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作者不是大的新闻机构的专业记者,只是大连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干部,没有准入资格完成大规模的采访,手头资料有限,故只能从身边的人出发,从个人的体验出发,在有限的事件材料里建构完整而纵深的心灵史。现在看来,这个限制反倒成全了作者,完成了一部接地气的报告文学。
我想,这样的写作有它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它告诉我们真诚的写作永远是文学打动人心的必备条件,哪怕是以写事件为主的报告文学,心灵书写可以为事件注入光亮和热力,以真情打动读者;另一方面,它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告诉我们报告文学还可以这样写——就是把重大事件日常化和个人化,把宏大的客观化叙事转换为心灵史与事件史的融合。
紫金创作的《泣血长城(7.16大连特大原油火灾纪实)》是一部记录2010年7月16日大连特大原油火灾的报告文学。大连的消防官兵用15个小时的奋战,创造了世界火灾扑救史上的奇迹。作者历时四年,采访387人,走遍了大连市十几个参加救援的单位,把在灾难中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主义人格的那些普通人一一找到,书写他们的故事。作者从人性的角度,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这些时代的无名者身上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文笔体贴细腻,很多故事让人动容。
2010年7月16日晚,大连新港油品码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了原油储罐着火,消防官兵连续奋战15小时,成功扑灭大火,创造了世界火灾扑救史上的奇迹……
紫金创作的《泣血长城(7.16大连特大原油火灾纪实)》是一部记录2010年7月16日大连特大原油火灾的报告文学,作者从人性的角度,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这些时代的无名者身上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文笔体贴细腻,很多故事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