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一年的十二月,正是寒风凛冽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孤城,陷入绝境。
他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以及坚守与放弃的抉择。
他的名字,叫关羽;这座孤城,叫麦城。
麦城,不是贩麦子的地方,而是一座水边小城,它位于沮(ju)水与漳水的交汇处,在长江与汉水之间。
麦城不但是一座坚城,而且还不小,比下邳都大,曾经还是楚国的第二大城市和屏蔽楚国都城的北方要塞。
这里,因为交通便利,成为一个繁华之地,在楚国时就车水马龙,商贾如云;后来,因为楚国迁都,麦城这才逐渐衰落下来,也渐渐不被人记起。
直到关羽的到来,让麦城再次扬名天下。虽然不是什么好名,但至少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关云长败走麦城,从此成为一个永久的传说。
麦城,因关羽而闻名四方;关羽,因麦城而走向绝路。
关羽来到麦城,是被迫的,因为,他已无路可走。
他是一头受伤的雄狮,他的前方,到处都是陷阱。
他时刻面临吴魏两军的联合追杀。
城外,是凶悍的吴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关羽已插翅难逃。
他依然不放弃,他在等待最后的决战,等待破城的那一刻。
吴军派来了使者,劝他投降,当然,高官厚禄是少不了的。
关羽动心了,他答应了。
都答应投降了,那就是自己人了,肯定要讲点情面,不能绳子一套就拉走,多多少少还是要讲点礼节。
关羽要求吴军后撤十里。
吴军后撤了,可他们等来的,不是关羽的投降,而是他的逃跑。
关羽在城楼上打起幡旗,又将假人立于城上,一番伪装后,就这样偷偷摸摸地跑了。
原来,他是假投降。
原来,这是他的一个脱身之计。
他只想骗过吴军,找机会逃跑。
他能逃得掉吗?他能否逃离吴军的天罗地网?他的前方,又有怎样的艰险与威胁?
就在不远处,有几支埋伏的军队,正在静悄悄地等着他,等着他自投罗网。
他能不能绕开这个陷阱,就看他的造化了,可他自己,却一无所知。
叱咤风云的他,为何落到这等境地?一代豪杰,为何这般穷途末路?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如何造成的?在迷雾笼罩的历史真相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关羽。
他就是与“文圣”孔子齐名,被后世称作“武圣人”的关羽关云长。
诞生
关羽,字云长,所以我们一般称他为关云长。他本来还有一个字的,叫长生,只是后来改为云长了,故此没人叫他关长生。
关羽是河东解县人。河东,就是河东郡,隶属司隶校尉部;解县,在今天山西运城一带,换句话说,他是山西人。
在山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有富可敌国的煤老板,还有数不胜数的英雄豪杰,尤其是在关羽出生的这个地方,更是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熏陶。这让儿时的关羽,慢慢就拥有了这种意识,也为他日后忠义品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羽长相非常霸气,不但有型,还很有个性。
据史料记载,关羽身材高大,雄壮威猛,说起话来豪气干云,并且,他还长了很漂亮的胡子,人称美髯公。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这是我们平时的印象,那么,关羽果真是红脸吗?
P2-P3
汤浩方与我,结识于网络,我们共同迷恋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神奇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识,似乎也有了“奇异”的可能——或许无需太多的语言、太多近距离的接触,在虚拟空间中留存的文字,就足以让相知却不相识的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与汤浩方便为典型一例。
汤浩方隶属“80后”,如今这一称谓,也成了一个颇为时尚且时髦的名词了,它的后缀还要引申出诸如任性、骄狂、自私、沉迷于网络且追逐流行及时尚的诸般解说。而在这一切的解说中,却暗含着对这一代“沉沦”的叹息。
我亦属“叹息”一族。
所以汤浩方的出现让我惊诧,他告诉我说,写了近百万字的历史小说,并且正在写历史,希望我能为此写篇序。接着,他的部分文稿也随之出现了,我留心地看了一遍,一时无语。
坦率地说,在汤浩方驾轻就熟的历史知识面前,我自愧弗如。他告诉我,少年时就迷上了历史,他像一位好奇且又执拗的“探险者”,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汪洋之海中,开始了漫长的游历。
而我的少年,却在狂热地“挥霍”着“读书无用论”,我们逃学、打架、戏弄老师、嘲讽长者,以学习为耻。历史在那时的我看来了无生趣,我鄙夷且不屑一顾。在残酷的青春岁月中,我们虚度光阴,于今想来,悔之晚矣!
而汤浩方的少年,却悠游自在地与历史为伴,他在其中发现了乐趣,也发现了自我的志向所在。终于在今天,他要启动他所执掌的历史巨轮,起航了。
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在沉重的历史迷雾中一直在追寻着民族的大义。这一被冠之于“春秋大义”的精神,于今几经沉沦后,终于在萌动中苏醒了。可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喧嚣,众家各显神通地挥舞着个性的大旗摇唇鼓舌,并以“卫道士”角色自喜。我高山仰止,自惭形秽,因历史于我是一片空漾的崇山峻岭,虽心向往之,然毕竟才疏学浅,即便窃自潜心研读,试图跟进时代的步履,可还是徒叹奈何。少年的轻狂,让我耽误了大好时光,只能怆然自叹了。
所以我对汤浩方示以敬意,他的文字亦如“80后”之风格,轻盈、率性、不拘一格、随意挥洒,而且俏皮风趣,极具才情。
在这一代人的眼中,历史失却了它故有的那份沉重和苍凉,失却了岁月的凌厉和悲壮,仅仅是一个好玩的故事,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
于是他潇洒自如地轻松道来,看着有趣,让人心生快意。
读汤浩方的文字及故事,无疑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不经意间,信手拈来,轻松而不刻意,宛如茶余饭后可口的小甜点,一路读来亦有收获。这收获是对历史事件及人物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起码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在那样的一个冷兵器时代,或者说是铁血年代,我们中华民族诞生了许多伟大而有趣的传奇人物,无论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缘由和欲望,毕竟无意中缔造了中国历史,缔造了中华记忆,成为我们后来者的集体无意识。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存再度被发掘与发现,说明了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开始走向真正的成熟和觉醒,开始在历史的千年流变中,重新找寻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个性和位置。
我们的确迷失太久了,太多纷纷扰扰的“西式”思想及作派让我们无所适从,让我们盲目地亦步亦趋。我们忘记了一个民族要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恰恰不是因为“大同”式的共性,而是自强且自信的民族个性。
汤浩方目前似乎更多的是在发掘历史的故事,他那“80后”典型的游戏心态驱使他要将历史“还原”于一个充满“喜剧感”的叙事。因为是隔岸观火,因为年轻,让他一时还难以梳理出隐藏在这貌似“游戏”的历史背后的分量和气韵,以及随处可能散出的中华精神。但他毕竟已然“生活”在了历史中,这就足以让我惊叹了!
我们还不能要求他做到把历史作为反观今天的一面镜子,他太年轻了。终究有一天,他也会带着他散发着风尘的经历重新走进历史。那时,或许他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一一因为历史的发现,是需要岁月磨砺的。
《三国是怎样炼成的(6)》作者汤浩方自幼酷爱历史,潜心研究历史多年,虽历经磨难,然愈挫愈勇,始终不曾放弃!本书是作者三国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所有史料均来自《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记》、《后汉纪》、《晋书》、《华阳国志》、《三国志裴注》、《三国志集解》、《三国志考证》、《三国会要》、《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通鉴考异》、《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晋书斟注》、《建康实录》等百余种相关文献典籍,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极具特色的语言和有目共睹的诚意,终将这部大作呈现于世。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黄巾大起义、血战兖州、官渡之战、火烧赤壁、夷陵之战、水淹七军、大战逍遥津、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北伐、高平陵事变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真相与内幕;同时你也将看到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郭嘉、荀或、吕布、司马懿、汉献帝、鲁肃、吕蒙、陆逊、张辽、马超、姜维、孙策等人的真实、残忍与睿智。打开这本书,你将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与《三国演义》绝不相同的世界,也是一个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书中人性化的描写,一针见血的评点,引人深思的感慨,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性格鲜明,跌宕起伏,让你如临其境。概而言之,作者对三国进行全景式的讲述,惊心动魄、高潮迭起、悬念丛生,让你欲罢不能。
汤浩方所著的《三国是怎样炼成的(6)》是“三国是怎样炼成的”系列第6部“暮云碧·忠义”,主要讲述武圣关羽的辉煌一生。作者穷尽史书,用可靠的历史资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关羽,他的忠义、他的勇武、他的霸气,是你追慕他的理由,也是一个神的存在的好印证,可是他的性格缺陷,却导致他败走麦城,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读后可以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与我们想象中的,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