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开展中美比较、中俄比较、中欧比较、“金砖国家”比较等项目的同时,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比较也列为一项重点课题。自2012年开始,社会学研究所与中东欧国家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由赵克斌主编的《超越转型(中国与中东欧的社会变迁)》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学者的文章,内容既涉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又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领域,还包括最新的网络研究方法。本书为我们从比较视野全面理解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变迁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由赵克斌主编的《超越转型(中国与中东欧的社会变迁)》是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组织的一本论文集,收录了20篇关于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论文。《序言》介绍了本书的意义和组织过程全书除按内容分为五个以下分别介绍本书各部分的内容。(一)社会结构变迁《波兰社会结构的变迁:从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到欧盟时期》介绍了1989年以后,波兰社会阶层的变化。《匈牙利后共产主义时期的农村重组和欧洲整合》介绍了匈牙利近几十年农业和农村地域与城乡关系的变化。《捷克1989年后转型的空间地理维度》介绍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各阶层的变化,以及他们在空间地理分布上的特征。《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分析了中国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二)教育与公正《波兰—社会出身和能力在教育选择中的影响》认为社会出身在个人早期教育选择上有影响,而在此后的教育选择中个人能力的因素是主导性的。《后社会主义时期捷克共和国的成人教育》分析了捷克成人教育的制度、现状和特点。《匈牙利人际关系研究综述》介绍了相关研究。《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查》分析了年代、城乡等因素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三)社会学研究方法《时间序列调查当中的数据收集混合模式:两个来自波兰的例子》《联系日志:大型全国性调查探索个人中心网的工具》《匈牙利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和异质性及社会整合》利用匈牙利数据检验社会整合和自我中心网络。《社会互动频率论》,作者夏传玲利用中日数据分析互动中各因素的关系。(四)国家与精英《作为犯罪国家类型之一的匈牙利黑手党国家》《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社会与政治态度》《过去与未来之间:保加利亚的精英、整合和信任》《搁置公民社会:对于波兰公民参与性质的社会学诠释的尝试》(五)健康与合作《雇佣家庭护理机构的僵局:来自捷克的教训》《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波兰—波兰的社会分层与饮食模式》《社会合作的决定因素:一项调查实验》。
社会结构变迁
波兰自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到欧盟时期的社会结构的演变
(卡齐米日·斯洛莫仁斯基 伊丽娜·托买斯库-杜布罗)
在匈牙利乡村中的调整和欧洲一体化
(博纳迪特·苏尔格 伊姆莱·科瓦什 博迪兹萨尔·梅格耶西)
捷克1989年后转型的空间地理维度
(陶马什·托斯泰利斯基 马丁·西蒙)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杨典)
教育与公正
社会出身和能力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亨瑞克·多曼斯基 米哈乌·费德罗维奇 亚瑟·波克如拜克大流士·普兹匹茨 米哈尔·斯蒂克 马瑞克·斯木尔斯基 托马斯·佐塔克)
捷克共和国的成人教育
(汉娜·汉普诺娃 娜塔莉·西蒙娜娃)
匈牙利的人际关系
(阿尔伯特·弗鲁兹西娜 大卫·贝娅塔)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查
(李春玲)
社会学研究方法
时间序列调查中的混合模式数据收集——两个来自波兰的例子
(鲍威尔·斯坦宾斯基 弗兰克·斯坦宾斯基)
交往日志:大型全国代表性样本中探究自我中心网络的调查工具指南
(比亚塔·大卫 伊尔迪科·巴尔纳 爱娃·胡斯蒂 阿格尼斯·卢卡什)
匈牙利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和异质性及社会整合
(马尔顿·格罗 加博尔·哈吉杜)
社会互动频率论
(夏传玲)
国家与精英
黑手党式国家的分析框架:以匈牙利为例
(巴林特·马扎尔)
金砖国家间政治机构信任度的比较分析
(吕鹏)
过去与未来:保加利亚的精英、整合和信任
(多布林卡·科斯托娃)
搁置公民社会:对波兰公民参与本质的社会学诠释
(亚瑟·科斯钦斯基)
健康与合作
家庭护理雇佣制度的僵局
(苏珊娜·乌德)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王春光)
波兰的社会分层与饮食模式
(亨瑞克·多曼斯基 兹比格纽·卡尔品斯基大流士·普兹匹茨 查丝汀娜·斯塔茹科)
社会合作的决定因素:一项调查实验
(卢卡·克里斯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