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水禅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惕君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自我觉悟

人人都能觉悟,只是高低、先后不同。

觉是感知、感觉,悟是自己的心。“悟”字,竖心旁,一个吾,何解?自己的心。因此,所谓“觉悟”就是时时感知自己的心。

“行成于思”,我们每个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心支配。

现代人普遍浮躁,那是因为心不定,像猿猴般的攀援,像骏马般的奔驰,这就叫“心猿意马”。据说古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地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

如果你想把握自己,只有一个办法:去观察并辨识出跟心有关的一切,时时感知自己的心思,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时时问一下自己“妥否”,这就是反省,这就是修为,这就是“觉悟”。

一行禅师说得好: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当我们产生某些念头,我们本身就是那些念头。我们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乞丐在路边行乞了十多年。一天,一位老者经过,这个乞丐伸出双手,喃喃地说:“给点儿吧。”老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老者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老者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面装满了金子。

现实生活中,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的真实财富,也就是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刻而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已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四处寻找欢乐和幸福,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

“即受观受,即心观心。”当向内的观照力产生,我们便能看清内心的一切活动,在念头生起的每个当下都清清楚楚。当我们对情绪保持距离,我们就有能力破解它、化解它,这就是“自我觉悟”。因此,“自我觉悟”也就是“受苦的终结”。

世事无常

人们常说“活在当下”,为什么要“活在当下”,只是因为“世事无常”。

平时,我们所说的“日常”生活,严格地说,其中的“常”就是“无常”。“无常”即“常”,这一道理,恰如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佛法讲“_二法印”,无常、无我和涅槃。第一法印是无常,佛祖开示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山、水、花、草、色、受、想、行、识……我们找不到任何永恒的东西。

花会凋谢,但是了解这一点并不妨碍我们热爱花朵,而是相反;人生短暂,人并不会因其短暂而生离世之心,正因人生苦短,我们才会珍惜可贵的人生。正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才懂得怎样在它们还活着的时候去珍爱它们。如果我们学会从无常的角度去看一朵花,那么当花儿凋谢时,我们就不会痛苦,不死不活,“死去”原本就是为了“活来”。

无常不仅是一个概念,它是帮助我们体会实相的一种修行。当你深人观察无常时,你就会深切地了解任何事物的发生都只因“缘起”。因缘变化了,事物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世上万事万物都因一定的条件而存在,每一个体的存在都是以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为条件。

生命在繁衍,春种秋收,生生不息。没有无常,生命就不可能存在,理解无常,能给我们带来平和与宁静,使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人、每一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时、每一刻。

……

P44-46

后记

慧眼观世的快乐哲学

——访余惕君(代后记)

或岸或海,亦文亦商,上海铭源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余惕君先生自诩为“两栖人”;也戏称自己“四不像”,怎么说?做过工——不长;当过官——不大;搞研究——不深;学经商——不久。不过,战绩垒垒,声望、经验都人人称赞。一生志存“商儒”,却不愿被人称为“儒商”,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做生意,还兼任国内数所大学MBA客座教授。

藉宦海履历、学海阅历、商海经历,这其中的转型始于他五十岁那年,因为佛法的认知,重新认识自己,他总说自己的生活始于五十岁天命,在五十岁生日后的每一天里,他都坚持每天写下自己的生命日记,记录每一天自己新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人生快乐的个人悟道。此后余惕君每年都会出几本关于生活真谛的书并奔走于全国各地受邀为众多企业做演讲。中国移动和联通,甚至将他关于快乐的短语,编成一千多条短信,发向千千万万手机用户。余惕君先生认为只要用心来看这个世界,无处不是智慧。

商儒0r儒商

侃:我觉得余总人生中比较特别的历程,是您原本从政界到商界,一路到现在做学问研究的经历。因为一般人都说做文化的人做不来生意,然后从商的大多数又比较没有文化,您是如何维持这样的平衡呢?

余:其实要倒过来说:当你认识的我是做文化的,而你又恰好认为我书写得不好,那么我会告诉你我是做企业的,那么如果你认为我企业做的一般,我会告诉你说我其实是写书的,哈哈。

侃:所以就是说会为自己留有退路啰?

余:是的是的,留个退路,但是我觉得你无论是做文化也好,做企业也好,本质上其实是怎么做人,人做好了,什么都能做好。

佩:就是以人为本,人做好了你又可以做文化又可以做商人。

余:因为其实你想想,我们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好多职业,对我而言,自诩“两栖人”,戏称“四不象”,或岸或海,亦文亦商。那么现在呢是志存于“商儒”,不甘于“儒商”。我在香港碰到凤凰卫视的杨锦麟,他当时问我:余总,儒商和商儒有什么不同?

侃:一般人大部分都称儒商,很少说商儒。

余:我说儒商呢是有学问的生意人,商儒呢是经商的学问人,重心在后。很多人读了MBA以后,都称为儒商,儒商现在中国一大堆,我说的俗一点,那叫披着羊皮的狼。而我为甚么是商儒?我是他们的老师,我说我是披着狼皮的羊,所以商儒是披着狼皮的羊,这个不一样。那么回到我讲的那个问题,人的一生就我而言耍从事好多职业,包括我现在也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会员,也是全国健康教育专家,但是我觉得无论你一生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和不离不弃的是你怎么做人。做人这个职业你不可能说跳槽的,也不可能辞职不干。

侃: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其实还是以人为本的,余总我觉得比较好奇,您人生中现在所谓的三个阶段,从政、从商然后再做学问研究,这个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和阶段,在每一个转折是怎样的一个经历?

余:如果这样说的话,做学问其实是贯穿于始终的。所谓做学问也不是刻意为了做而做,因为真正的学问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大课堂。那么所谓学生,在我的理解,学生就是学习人生。所以有些人尊称我老师,我就跟他们说:严格说我们应该是同学,共同学习人生,那应该是叫同学。所以无论是以前做工人的期间,还是年轻时候写诗歌写散文学古文,包括在政府从事宏观经济研究期间,也是做学问,与实践的结合。那么然后经商,经商其实更多的是怎么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也是一门学问,那么这些年来无非是从原来研究企业管理一直到研究人性管理,从看一些日常事物到通过事物的背后来看人心。我自己概括,我说人生最初我认识世界从文字开始,学字到写日记,文章都写不长,然后有了点学问之后呢,写书刹车刹不了,洋洋洒洒,到后来下海之后也没有时间写书,那么都是一段一段的人生感悟,以后呢又变成了一个字一个字,但那个字不是用眼睛看了,是用心去感悟了。一个是眼睛看字来认识世界,一个是在认识世界以后用心来感悟人生,所以我在五年前就出版了两本专著,叫《字藏玄机》、《字里人生》,都是从文字里看人生,那么这些年呢其实进一步从成语里来看人生,包括最近我写的一本书就是通过镜头来看人生,因为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些人性感悟的东西。

侃:我觉得这和余总的这么多个阶段很有关联,因为从事过不同的阶段、行业,您接触到的人以及人性在不同的职场和领域其实是相当大的不同的。

快乐“余”言

侃:您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看过这么多的人。看看我们现今社会,大家其实过得很忙碌、压力很大,余总常说人要活得快乐,要怎样在生活中活得快乐,要用智慧去看人生,您是怎样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人群呢?

余: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你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把所有的问题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一类是肚子问题,一类是心情问题,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滴答滴答……就像人的心脏,始终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一类的问题是肚子,肚子问题解决了是心情;所以过去许多问题其实都是叫吃不饱,肚子问题是因为吃不饱饿的。而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心情问您的身份跟责任也会不一样,您自己比较欣赏哪种角色?

余:我以前也钻研课程,营销、战略等。我现在这些内容几乎不讲。我认为老师有分工,有的是讲术,而我是讲道。那么“道”更多的是一种智慧的分享,因此我讲课的风格,从来不会用投影也不事先准备讲稿,我是谈心。我站着讲,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但是都是我自己人生的感悟。我讲的都不是知识,我讲的是道。一个人如果真正要成长,必须实现由知识到知道的转变。知识分子很多,知道分子不多。平时我们说知道,其实只是知,它并不是指知“道”。道,人在地上,人要地道,经商商道,喝茶茶道,击剑剑道,插花花道,捧跤柔道。强盗、贼大盗亦有道。万事都有道,人要厚道。对吧,人从相知到相识最后到能够相交。所谓相交,交的什么,他们交的是道。道同相谋,道不同不谋。所以如果你得道就多助,失道就寡助。关键是有“道”,你看我们平时生活中就太多了,道路,先有道才有路;道理,先有道才有理;道德,先有道才有德;人生也是条单行道,能否潇洒走一回,就看你知道不知道。

侃:我们一般的人可能对您不了解的会觉得说,您是不断在付予。做演讲是一种给,一种付出。您的文字写出来,是一种给,是一种付出。您会不会担心会有这么一天没有东西给出去?

余:不会,因为智慧的源泉是源源不断的。所以一个人你真正的心灵悟到了空,其实你就充满了创造力。因为悟到空,我的心在当下,每时每刻当下,你的效率就特别高。我们现代人的问题,他叫不当心。什么叫不当心,心不在当下,当心者心在当下。比方说我们现在其他再多的事情,我不会去想,我集中精力,那么做任何事都这样。第一你很愉悦,第二你的效率很高。我们现代人呢,工作的时候想着下班以后和女朋友约会,和女朋友约会突然想着那个股票被套牢,做股票的时候想着下个星期是不是去旅游。这个精神始终处于分裂,这就叫精神分裂。喝水的时候老在想别的事情,不小心,烫着了!因为当时你的心不在这杯水上,所以叫不当心。走路,又想着别的事,摔跤了,这就叫不当心。所谓当心,心在当下;所谓安心,把心安于当下;所谓关心要关照它,关照我把心安在当下。

侃:其实这就是说,我们现代的人和社会,有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余总,您会不会觉得说,其实您做些演讲.或者您这样子写书,您对很多人传播这样的讯息,人生观、智能观,其实,变相的您必须对很多人有一种社会责任的存在。您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社会责任对您来说有压力?

余:不会。人和人之间其实都是相互的一种关系。就好像我去给人演讲的时候,当然是为大家好。而为大家好,本质上是为自己好,大家心灵都和谐了,这个环境就好了。更何况我在每一次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首先得到净化的其实是我自己。

侃:我想请余总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一句话,去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你会用哪句话给到我们?

余:应该是“活在当下”。

文/陈修侃

(原载《中国移居》杂志)

目录

“修行”先“修心”

觉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真不是个东西”

修身——人生的关键环节

静安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天真

由鸡蛋而想到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快乐”还是“慢乐”

“中”还是“不中”

是需要,而不是想要

“人活一口气”

目空一切

常为所有而喜

学会弯腰

取舍之道

“人无信而不立”

有求必应

转识成智

打造生命

德润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思者:心田

平常心是道

随缘

以心洗心

回归自性

烦恼即菩提

欲速不达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聪明和智慧

“当心”

自我觉悟

世事无常

佛是谁?

会说话

人生之圆

人生三味

自性的力量

忏悔

悟空,救我

仁者寿

知信愿行恒证

明心

爬山与人生

无分别心

佛法是积极而非消极

民以“食”为天

撒播良种

观呼吸

悟空生妙有

难能可贵

慈悲

以正念拥抱烦恼

如来

“小心”

本性难移

修行

放下便得解脱

生活禅

皈依自性三宝

转变习惯

轻松学佛

纸的前世、今生和来生

大雄

“六合”

同气相求

随喜

爱语

开心

求人不如求己

从自性中觉醒

“知止”

老僧与《红楼梦》

和尚,尚和

留余

以心转境

心地

不可思议

悟“空”

预防“心灵硬化”

正念

“事业”

佛与道

以水为师

向死而生

护生

给自己以爱心

近“道”

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日行一善

净心与静心

放下与提起

五十知天命

心念的作用

不争不抢不比

附录

悟道心语

法生慧命生生不息

身心灵健康与“一分钟禅”

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演讲

重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上海社科院的演讲

慧眼观世的快乐哲学——访余惕君(代后记)

序言

云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自序)

人们常把游方僧人称为“云水僧”,那是因为游方行脚的僧人及他们的生活,就像行云流水,自在无碍,如云在天,如水在地,自然而然,随喜随缘。

云水也很好地反映了禅宗的风格——直指人心、不拘一格、不落巢臼、单纯朴素、流动无碍。因此,禅也被人们称为“云水禅”。

云在天,水在地,但云也在地,水也在天,因为云也是水,水也是云。云成雨落地就是水,水化气升空即成云,世上万物皆为互即互人。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因缘的集合,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一切可见、可闻、可触的事物皆为虚幻,并无永久的实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云在走,水在流,如如不动的是人的自性,见性需要明心,明心方能见性。人生是一种选择,我们的心念也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有心,心与我们最密切。心外无物,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修佛就是修心,达摩初祖云:“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这也正是六祖慧能所说:“于一切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但行一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一个修行人,若不能修心、明心,而想成佛道,终不可得,一如取砖磨镜。

世间因果,真实不虚。无穷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尽的未来都以现在为开端。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把握自己的心,与其要别人对自己“多多关照”,不如让自己对自己“多多观照”,这是改善生命的关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便能有自觉、自由、自在、自主、自信、自尊;便能如云水一般,“随缘任运过生活”。剔除身外浮华,返回内心,便得清净。

“云在青天水在地”的意境在于“无牵无挂”、“当下即是”。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人生活里的事物也就像云水一样,只是人不能自卷自舒,遇曲遇直,都保持幸福之心。卢梭曾经说过:“人天生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同佛法关于自由的观念有相似之处。佛法以为,命运是由每个人自己修造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改造人生。从这点来说,我们本来就是自由的,而真正的自由并非人人可以享受,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带着无形的、难以挣脱的枷锁,在感官欲望中浮沉而不能超越,被外在事物扰乱而不能单纯,无明使我们不自由,对名利地位的贪心使我们不自由。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满心疲倦却无法停息……为何团团转?只因绳未断。

但从我家三岁小外孙天天的身上,我却看到了云水的意境。他能忽然忘了过去之一切,纯粹沉浸在现在;他能忽然对于极简单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他从未有过对明天乃至未来的任何忧虑;他从未有过对已过去了的事的任何挂牵。对他来说,一元钱的玩具与一百元钱的玩具,都能感受到一样的幸福。孩童是天真的,最接近于天,最真。什么是“掸”?这就是“禅”。无得意,无失意,得失无意。“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看透、放下,摆脱缠绕,直观面对人生,人生也因此以幸福来面对。

学佛、修行究竟是为了什么?按我的回答:是在开发人生最根本的幸福。其实,对这一点,禅宗四祖道信早就说过了,他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水,让我们领悟天地恒久。生括就像天空,人的一生只是天空中的一朵云彩;生命就像大海,人的一生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禅,就是自由,禅修就是让我们找回自由。只有在这种不倦的探索中,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得到生命的欢愉,感受到生命内在的充实。道不远人,红尘中修行,生活中悟道,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想起了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大雄宝殿中的一幅对联:佛心本不二佛是心心是佛唯圣能知;空色即归一空即色色即空有谁见之。

云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内容推荐

《云水禅心》的作者是余惕君。

《云水禅心》是一本作者关于人生感悟的小散文集,作者认为人生是一种选择,我们的心念也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有心,心与我们最密切。心外无物,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世间因果,真实不虚。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把握自己的心,与其要别人对自己“多多关照”,不如让自己对自己“多多观照”,这是改善生命的关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便能有自觉、自由、自在、自主、自信、自尊;便能如云水一般,“随缘任运过生活”。剔除身外浮华,返回内心,便得清净。

编辑推荐

“无常不仅是一个概念,它是帮助我们体会实相的一种修行。当你深人观察无常时,你就会深切地了解任何事物的发生都只因“缘起”。因缘变化了,事物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世上万事万物都因一定的条件而存在,每一个体的存在都是以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为条件。

生命在繁衍,春种秋收,生生不息。没有无常……”这是来自余惕君的《云水禅心》节选部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