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直走直到我遇见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玥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豆瓣阅读热门专栏推荐,订阅人数超过五千人!被其读者誉为一个有趣的写故事的人。

《一直走直到我遇见你》题材是由不同的短篇而组成的合集,每个短篇独立成章,但又相互联系,讲述作者刘玥在国外留学生活见闻,活泼生动但又引人深思,是一部值得细读的佳作!

内容推荐

《一直走直到我遇见你》是一本记录作者刘玥在北京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加州大学的求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的书。

作者将自己在国外留学多年所遇到的不同的人,到过的不同地方,体会到异国与本国的差别,感受,以半旅游的方式写出来,在享受思想自由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对差异文化的宽容,不落俗套。

目录

1.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2.论小龙女宅居生活的不科学性

3.如何把自己弄进世界名校

4.你是不是也活得很辛苦

5.失重之城

6.棋魂

7.我们一辈子发神经

8.香港的广告牌

9.离神最近的地方

10.名校的名教授们

11.北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12.耶鲁与北大的差距在哪里

13.读博是条不归路

14.美国中国学

15.佛光宝刹是敦煌

16.也论父母双亡

17.我的尼姑同学

18.在美国找工作

19.硅谷与美国农村建设

20.去老师家

21.给和蕾丝边

22.没去过纽约怎么了

23.长得丑也要坚持出去吓人

24.看病

25.泡脚

26.关于鼻孔的碎碎念

27.东亚系的奇葩们

28.图书馆里住上帝

29.从胡适到刘瑜

30.我的精神后宫

31.君臣父子,家国天下

32.诸葛亮的眼泪

33.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34.最好最好的

跋:敢将良药换鸡汤

试读章节

1.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一回说吃。

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为,因它具备一种其他日常行为所不具备的群体性。比如像拉这个行为,虽然也有小女生手牵着手一起上厕所,但进了厕所她们还是要进不同的坑,彼此独立起来(我少年时有过过两个女生前后挤着蹲同一个坑的经历,这是噩梦一样的特例,姑且不论)。一大帮人聚会,例如同学会,虽然也会有打桥牌、玩桌游、看电影的情况,但大多数时候必然是一起吃饭。男生想跟女生约会,通常会说“我请你吃饭吧”而不会说“我请你上厕所吧”。一群感情很好的哥们儿,出外游戏,也必然是“我们一起来吃个饭吧”,而不会是“我们一起来挖鼻孔吧”。

美国的中餐厅因多是二十世纪福广移民的后代所开,又经历三五代人的美国化改造,形成了一种量大、口味重、油腻、很难吃的独特风格。但因为我自己烧的菜更难吃,所以还是时不时地下馆子。

美国人认可度比较高的菜肴,无非是左宗鸡、宫保鸡丁之类,基本上就是加油过量、撒了葱花的美国炸鸡。还有麻婆豆腐,辣度降低,但是更油。每盘菜旁边搁一双公筷,方便习惯分食制的美国人。吃完饭会送跟中国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幸运饼干”(Fortune Cookie),脆饼里夹着一张纸条,写有还是跟中国没有一毛钱关系的谶言俗语,通常还是病句。

我拆到的预言,比如:“你的真爱会在月光之下显现(Your true love will show himself to you under the moonlight)。”——这个预言时常让我觉得,我的真爱不在人间。呃,登时毛骨悚然。

再比如:“你低头只能看到垃圾。所以,还是抬头看吧(When you look down, all you see is dirt, so keep looking up)。”——这个,我时常觉得说的就是那家中餐馆的菜。

有哲理型的:“莫被悲伤掩埋,莫被快乐嘲弄——它们都是存在的(Do not be covered in sadness or be fooled in happiness. They both must exist)。”

有劝谕型的:“我们不能帮助每一个人。可是每一个人都能帮助人(We can't help everyone. But everyone can help someone)。”

还有特别温暖的:“你被深深地爱着。别担心呀(笑脸)(You are extremely loved. Don't worry !:))!”

中餐馆雇佣的厨师是华人,送菜洗碗的往往是拉丁裔。价格通常不会太高,经常收现金。服务比国内热情周到,要起小费来也十分直接。之前在纽黑文,居处附近有粤菜馆,我们管它叫港店。老板娘十分厉害。我们初来乍到,小费给得少,直接揪着袖子跟你要。  除却中餐和Subway,墨西哥菜是另一种我吃到快要吐的快餐。基本菜式有两种:要不然是玉米片包饭菜,大玉米片包饭菜叫burrito,小玉米片包饭菜叫taco;要不然就是一盘子饭菜托上来,再附赠一小叠玉米片,亲,你自己慢慢包。

但是我很喜欢墨西哥菜里的仙人掌。可惜不常吃到。上一次吃还是在墨西哥城El Colegio de Mexico。仙人掌切成条状,煮成绿意盈盈的清汤。

法餐与日餐都不便宜。价高量小。尤其是法餐,经常是,一个巨大的盘子里,装着绿豆一样的主餐。一顿饭吃完要五十美元,还得加百分之二十的小费。于是一边吃一边肉痛,根本记不清吃了什么。还有跟人去吃过牛排,回来三天拉不出东西。

学校食堂也不便宜,因为是自助,一顿十多美元,晚饭更贵。耶鲁大学的十二个寄宿学院有各自食堂,研究生院与专业学院亦有食堂,但最大的仍是公共食堂(Commons)——宽广敞亮,外间是粗大的立柱,飘扬着美国国旗,里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礼堂,枝形吊灯,雕花玻璃,镜框框着无数个白人脑袋。耶鲁学生喜欢说,J.K·罗琳笔下霍格沃茨的食堂就是照着我们的食堂写的。这种话我从哈佛学生嘴里也听过。拜托,你们全抄的是牛津、剑桥好不好。

“高大上”的食堂的吃食当然也很“高大上”。沙拉,生的;面包,凉的;炒饭,硬的;水果,烂的。当然吃着还是很不错,因为反正我自己做的肯定更难吃。

后来到伯克利大学。伯克利大学没有耶鲁大学这么有钱,偏偏房价还特贵,贵到我住不起宿舍。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离纽约太远,地大人稀,宿舍不贵;伯克利大学地处湾区,宿舍没有低于月租一千二美元的。所以宿舍区的食堂,我都没吃过。校内离教学楼较近的一个,叫Golden Bear(伯克利大学的吉祥物是熊),勉强算食堂,但其实是杂货店,什么面包、薯条,全都卖。

金熊食堂的门口有许多灰鸽,不时还会有松鼠跳上桌来乞食。我刚来时,那新鲜劲没过,对灰鸽和松鼠都特别友好,宁可自己饿着,也要先款待它们。于是吃饭时,一群鸽子和松鼠围在脚边,还有的胆敢跳上桌。我慷慨分享自己的食物,一面微笑地思索着:“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这时就觉得头顶一凉。伸手一摸,是一泡鸽屎。

古人投桃报李。它居然投食报屎!

P1-4

后记

这本书的出版并不顺利。直到写下这行字时,我还在怀疑它到底能不能出版。

联系我的编辑并不少,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急于对我进行一番改造。旅游类的编辑希望拿掉书中关于社会和儒家的“废话”,并且增添行程攻略、预算安排、景区天气预测;教育类的编辑建议把这本书的标题改成“小月月留学快乐成长日记”,这个暴力的标题使我的智商和人格尊严濒临崩溃,直到现在也没缓过劲:还有编辑认为这是一部“情感励志”类著作,于是发给我长长的心灵鸡汤书目,并奉劝我将作品改造成“鸡汤体”。

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狂看“鸡汤”,然后尝试对我的文章进行“鸡汤化”改造。我把第一个标题改写成“我是如何在厕所中自我修炼,并在排泄的过程中获得平安喜乐”以后,死活写不出一个字了。

如此跟“鸡汤”僵持大半月,我得出结论:我可能是鸭子,可能是兔子,可能是狗,也可能是猪,总之我肯定不是鸡。肯定不是鸡!我可以嘎嘎叫,可以哇哇叫,还可以呱呱叫,可是肯定不会咯咯叫。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我尝试跟编辑沟通说:“我认为一本书的存在价值,绝不在于迎合读者一时的趣味。在为读者提供小小的娱乐的同时,也应该带给读者一些新鲜的经验、想法、可能性。”

那位伟大的编辑说:“一本书的存在价值就是把自己卖出去。”

我跪了。

太精辟了!

我没有话说了,退而习鸡汤文学。不得不承认编辑推荐的鸡汤文学还是很好看的,比什么前现代、后现代哲学家的著作好看太多。后者的叙述总是莫名其妙的,吞吞吐吐的,一个词语要追溯到古希腊,定义半天最后还跟你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词到底啥意思,因为意义是流动的嘛。又好比老子的成名作,“道可道非常道”,道到最后一行也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道。

鸡汤文学就不同了。它们的词语非常明确,它们的表述非常客观,它们的主题非常明确,它们的论点非常正确。读这种书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代入一边点头:是哎,是哎,我也是这样想哎……如此而产生美妙的智商体验。

然而享受这样的轻松阅读的同时,我又产生一点担心。我受的教育,要求我对所有自命正确的东西表示怀疑。我以为,世界上没有一个真理,是可以不加限定地表述出来的。如果我像尼采那么极端,我还可以声称,这世界上并没有真理(Perspectivism,认为所有理念的形成都基于某个视角;不同的视角将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不同的“真理”)。

对于“地球是圆的”这样一个命题,我可以问:球体等于圆吗?即使是,世上存在完美的圆吗?若不是,完美到什么程度可被定义为圆?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圆吗?你的三维空间经验表明它是一个圆,你能断定地球在二维、四维和十二维世界里都是一个圆吗?如何完成对圆的确认?仅凭外太空视角的视觉经验就足以声称它是圆的吗?当你将Earth译为“地球”而非“土地”的时候,你的语词选择已经设定了对地球为球的预判断,这对命题的受众来说是公平的吗?

对于“儿子必须孝顺父亲”这样一个命题,我可以问:这个孝顺是怎样定义的?只要父亲讲的话都照做吗?父亲叫儿子杀人,儿子为了孝顺也须照做吗?儒家讲“父慈子孝”,父慈是子孝的前提,父不慈,儿子也要顺从父亲吗?以及,这里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界定的,血缘是唯一的依据吗?“必须”是怎样的必须,是伦理的必须还是法律的必须,地域的必须还是普世的必须?违反必须有怎样的后果?儿子是否需要根据这一后果决定他必不必须?

拿这个态度读鸡汤文学,就觉得要被鸡汤文学整疯了。

首先是它声称的普适性。所有开头都包含着一种对于普遍性的预设,不加任何定语地说:“每个人………人人………‘我们都……”

“每个在城市中学习工作的人,都会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

“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都想快起来,快一点成功,快一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最后来收一下尾。

差异、多元和丰富乃是一个市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繁荣的前提。尊重和认可差异、多元和丰富,无论是价值上的、职业上的、社会地位上的、精神追求上的、个人生存上的,将使一个社会健康、开放、繁荣、公平。世人以为儒家讲思想专制。其实不然。儒家以为治国之道如烹调,不能只烹鸡汤,总是要有不同的果蔬鱼肉佐料,才有调和的可能:又如奏乐,不能只是鸡叫,得有钟磬鼓乐、丝竹管弦,才做得成乐章。当我为儒家鼓与呼,我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儒家去取代什么;当我鼓吹文言,我的志向也绝不是叫文言取代白话。我只是殷殷希望正在逝去的传统能成为这差异和多元的一个组成——让传统为未来保留可能。

所以我想,我们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因为你知道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我们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使每一种生活都得到认可和尊重:如何营造一个良性善意的社会环境,让种地、搬砖、捞水葫芦像在上海做白领一样,获得同样的敬意和认同,并成为这差异、多元与丰富中,值得骄傲的一种可能。

若有一日我们不只认可咯咯叫,也允许嘎嘎叫,呱呱叫,汪汪叫,承认吱吱叫,咚咚叫,嘭嘭叫,甚至还鼓励咕嘟咕嘟叫,叭叽叭叽叫,噜哩噜哩叫,哔啰哔啰叫。当所有群体,所有个体,所有职业,所有阶层——而不只是北京、上海中产阶级的“成功”的话语权掌握者——都有机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发声,并获得同等的尊重与聆听,我相信那将是绝妙的中国。

慢慢地,也许我们的耳朵就能听到钟鼓管磬,弦匏笙簧,说不定我们还能听到黄钟大吕、风箫宫商。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奋以至德之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清明广大,天下安宁。

唉,我的“禮樂中華”。

书评(媒体评论)

看到某处能让浮躁的心瞬间静下来,再到某处又能哈哈笑得捧腹。一开始关注作者是发现了很幽默地讲美国生活的内容,后来文风一转,越来越发现作者功底深厚。这是人格完善,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生命和心灵,尊重世界上最本质最纯粹东西的作者才能写出的作品。

——豆瓣ID:Yu

希望能不断邂逅这样好的文字,希望一直走的作者不要感到孤独。有一天你的身体会停下来,。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但你的灵魂要一直在路上。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好多人在忍受着平凡与孤独,或者说在享受它,在沉淀,在思考,在对正义与伟大的道理垂涎欲滴。在吸纳,在消化,在等待着倾诉的机会。

——豆瓣ID:瘦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