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文化大创造大繁荣之世,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拨出专款编辑的由周毛平主编的《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为陇西籍作者的作品结集。受使命与热情的感召,虽然水平有限,我们也不得不勉为其难,在本世纪初《陇西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的基础上,汇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文学创作成果,筛选成诗歌、散文、小说各一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共3册)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时逢文化大创造大繁荣之世,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拨出专款编辑的由周毛平主编的《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为陇西籍作者的作品结集。受使命与热情的感召,虽然水平有限,我们也不得不勉为其难,在本世纪初《陇西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的基础上,汇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文学创作成果,筛选成诗歌、散文、小说各一卷。 内容推荐 周毛平主编的《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全书分为三卷:诗歌卷、散文卷、小说戏剧卷。小说戏剧卷分为小说和戏剧两部分,共收录小说二十篇,戏剧两篇。作品中混杂着纪实、虚构、传说、梦境和回忆,现实与幻想交织,人物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 目录 小说部分 白好寿 陇西民间故事二题 白玉 山风(外一篇) 柴春芽 格桑梅朵(外一篇) 党辉 富宝(外一篇) 尔雅 小薇的身体 桂斌 爱情在城市中淹没 李维斌 蓝色当铺(外一篇) 李迎新 牛庄的仇恨(外一篇) 梁彦军 庄里人家 刘万仓 添箱 史前 板桥三娘子(外一篇) 汪海峰 假牙 王戈 离岗 王守义 死亡村庄 王喜平 暗伤 夏志雄 狼堡湾 许云鹏 老许和丁枪枪系列之苦灯大师(外一篇) 薛庆余 街景 张凤娥 换担(外一篇) 张丽霞 最冷的冬天 戏剧部分 常孝行卖当归(外一篇) 薛庆余送情 跋 散文 安静 走了一万一千里路(节选) 柴春芽 天使树(外一章) 常锦屏 梦中的橄榄树(外一章) 陈龙 诱人的镢头山 陈欲胜 鲜家湾(外一章) 陈正平 怀念舅父 崔俊堂 澳洲随感录(节选) 董新民 遮阳山断想 董云青 岷山烟雨(外一章) 朵兰 随笔三则 尔雅 水面之上的秋天 桂斌 戏台与庙宇(外一章) 郝励行 电孵一族(外一章) 侯耀龙 烟雨灞陵 贾鸿伟 寻找李贺 雷鸣洮 渭吟 李进林 贾平凹与陇西 李维斌 时间,流逝在空荡的风里 李占良 开满油菜花的天堂 连振波 小院杂记 蔺宗堂 故乡的土炕 刘晋寿 春溪(外一章) 刘树武 他在紫丁香盛开的花丛里微笑 刘双隆 抉择(外一章) 刘万苍 吻 马国俊 我对读书的选择 马瑞云 窗外雪在飘 莫建成 慈孝德行感人泪下贞操垂范邑里无双 莫晓松 观花看草杂忆 莫尊理 寄托于鸟 邵胜林 水滩 申士嘉 回望甘南(三篇) 史德翔 善心如诗(外一章) 史前 希腊的遗产(外一章) 史祯 岁月留痕 孙一民 读王小波文集《沉默的大多数》 汪海峰 瘦诗人 王东晨 钟暮鼓谒九华(外二章) 王贵文 记忆中,故乡的初夏 王梦瑶 一个“一”字好生了得 王守义 嫩薇和老蕨菜 王长华 行者的沉思(节选) 许贵祥 北山人家 薛庆余 四月(外一章) 杨成 顶上 张丽霞 家在校园 张智全 走进延安 张仲强 渭河档案洪荒邃影 赵定有 登黄山天下无山 赵国宝 远离村庄的鸟(外一章) 赵麦雄 看见墙角那把拐 赵应平 难忘十里秦淮河 赵字中 青蛙的快乐 朱红霞 威远楼随想 跋 现代诗部分 包容 冰陇西抑或巩昌(组诗) 常青 瑞雪 陈欲胜 致杜甫(外二首) 党辉 天颂(外二首) 董云青 意象(外二首) 朵兰 还家记(组诗) 龚成喜 半边月 桂斌 春天(组诗) 贾鸿伟 雪:或一个神话(外一首) 离离 这便是爱(组诗) 李永胜 故园的春天(外一首) 李占良 子夜听琴(外一首) 梁宝宝 耕耘 刘晋寿 一丛竹子(组诗) 刘双隆 在陇西堂与李白梦中相会(外二首) 刘维仁 沙湖天堂碎梦(外一首) 陆之行 半弯月亮(外二首) 马国俊 请别打开心灵的窗口(外一首) 马青山 登高(组诗) 马瑞云 彩边故乡(组诗) 莫泰国 端午节(外二首) 牛庆国 饮驴(组诗) 潘硕珍 题陇西雕塑《龙女牧羊》(外二首) 邵胜林 回乡记 申士嘉 大光明(组诗) 史前 河州令(组诗) 孙立本 十方山,牡丹亭(组诗) 孙一民 折返之光(长诗节选) 田世荣 风声(组诗) 王东 写给农民工 王进学 青海湖之夜(外一首) 维宏 忽然有风吹过 谢荣胜 远去的故乡(组诗) 许彦君 恋之蝶 薛庆余 黄昏印象(组诗) 杨成 五哥(组诗) 杨陇军 永远的牧人(组诗) 张国伟 谁是谁的孤独 张丽霞 梦(组诗) 张世平 如你所见(组诗) 赵国宝 莲(组诗) 赵永林 无眠的灯(组诗) 赵字中 四月飞雪(外一首) 郑文艺 过陇西 古体诗部分 杜万忠 海棠(外五首) 郭峰 羲之爱鹅(外四首) 郭建民 陇西道上,云田即景(外三首) 何光第 春夜寄友人(外七首) 何强咏 马(外四首) 李政荣 卞石(外九首) 梁宗文 画牡丹答客问(外三首) 马国俊 入秋(外七首) 米嘉迎 咏贵清山神笔峰(外九首) 任世杰 过韩城谒司马迁祠(外七首) 汪海峰 黄土高原(外九首) 许仲文 拜谒易安祠 杨继胜 读《桃花扇》偶感(今韵)(外五首) 杨继业 大鹏歌(外四首) 杨树林 清风颂(外五首) 杨天明 子母河(外三首) 杨学震 诗情(外五首) 张宏峰 自度曲题石(外六首) 张智全 水调歌头登香山抒怀(外八首) 跋 试读章节 天使树(外一章) ——给我的女儿柴旺梅朵 柴春芽 你出生在一座向海的小城。沿着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和散见于各处的碑铭,当然还有流落民间的一些私人信件和几首忧伤的民歌,这座小城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海盗头领克拉巴尔——意为“大海之豹”——突然厌倦了血腥劫掠和跌宕漂泊的那个早晨。当时,他正端坐在骷髅旗迎风招展的船头,喝着一碗加了七滴海蛇血的白酒,眺望着被四月的樱桃花映成一片绯红的海岸。有种被遗忘太久的情绪仿佛一头陌生的小兽在他的胸腔里蠢蠢欲动,并且激发了他那干旱多年的眼睛里一层叆蘧的烟云。他那娇美的情妇为他端来早餐。由于惊讶,这位见惯了男人鲜血但却从未见过男人泪水的女人,发出了一声尖叫。神啊,看看这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泪水。如今,有一首几乎人人都会哼唱的民歌,就叫做《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泪水》。这首民歌讲述了海盗头领克拉巴尔和他娇美的情妇海娅丽达拥抱着从船头坠落的传说。那天早晨,太阳升起以后,海盗们陆续起床。他们一边打着酒气暄腾的饱嗝,一边懒洋洋地爬上甲板。和往常不一样,他们只看见船头放着一个瓷碗,碗里残留着白酒和海蛇的血。那个日日眺望远方的海盗头领——还有总像玉佩一样随侍在他身侧的情妇——像空气一样,消失在了樱桃花的香气里。风从海岸上吹来。一阵阵樱桃花的香气袭人欲醉。 如今,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络绎不绝的游客便从各地赶来。他们来到这座名为克拉巴尔的古老小城,既不是为了缅怀它那奇迹生锈的创建者,也不是为了享受海浴,而是为了一睹向海山坡上的天使树。大约在三年前一个朝阳灿烂的春天的早晨,一位总爱在海边散步的老学者,站在克拉巴尔那面对蔚蓝海洋的大理石雕像前,发现了山坡上的一棵树长出了翅膀一样的白色树叶。那棵树树干粗壮,有着浓密的树冠,巴掌大的树叶就像鸽子的翅膀。他是我们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难得一见的那种治学严谨,品性高洁的学者。他用了几十年时间搜集有关克拉巴尔的故事、碑铭和民歌,最终,他发现,克拉巴尔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冒险。作为一名海盗,红海、波斯湾、中国黄海边一个贪官用黄金和汉白玉建造的府邸、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阿尔罕布达拉宫、阿特拉斯山脚的贵族庄园,都曾保存着他劫掠时留下的战火、哀嚎、血迹、残垣断壁和废铜烂铁。据说,他在这座由他亲手创建的小城里安度禁语隐居的晚年时,完成了一部有关海盗的史诗。但是,这部史诗随其作者失传于一场自焚的大火。十九世纪足迹遍及中国南北各地的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逊在他那本名为《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的大部头图文集里考证,克拉巴尔本来是个末代帝国的进士,原名贾梅生,他在自己的诗作里因为讥讽皇帝的昏聩无能并且暗示其患有梅毒,遂被放逐到了澳门。那时候,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刚刚在澳门成立了一个教区,一批又一批学识渊博并且因为过度的宗教虔诚而甘愿献身的传教士从欧罗巴那片丰裕的大陆赶来,为的是教化惯于沉迷金钱、权力和偶像崇拜的中国人。 向海的山坡上,满树小小的白色翅膀,在风中轻轻摇晃。老学者停下脚步,伫立在海边,久久地凝望着那棵树。天使树,哦,对了,就是天使树。他情不自禁地如此吟哦。在接下来所剩无几的日子里,老学者转而研究起了天使树的由来。他尝试过通过插扦天使树的枝条以便培育出更多的天使树,但却失败了。他还尝试着把一根天使树的树枝嫁接在樱桃树上,以期栽培出翅膀形的鲜花,但他得到的同样是失败。他苦思冥想着天使树的由来,尚未得出答案,他就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细雨里死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竭。 起先,盲人可以采摘两片树叶蒙在眼睛上,说是那树叶可以让其重见天日,就像拿撒勒人耶稣在伯赛大用唾沫治好了瞎子从而使其看到人像树木并且行走那样;艾滋病患者挤出树叶的汁液清洗他们溃疡的身体;一个飞行器爱好者偷摘了两大麻袋的树叶,企图制作一双能让他飞越大海的翅翼(他还是个古希腊神话的狂热信徒,从不怀疑逃离克里特岛的代达罗斯用蜡将羽毛粘在一起为他和儿子伊卡洛斯制作了翅膀)。天使树被无知而迷信的人们摧残得不成样子。市政当局不得不围起高高的铁栅栏,并且还专门设置了警卫和狼犬。 关于天使树的由来,人们众说纷纭。大概有三十七种说法,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棵普普通通的树能够长出翅膀一样的白色叶子。但我讲给你的这个故事,却是仅为我一人所知的秘密,可以当做是关于天使树之由来的第三十八种说法,而且是最为准确的说法。我之所以自信满满,乃是因为你的曾祖母在世时,我曾跟她一起播下了天使树的种子。那时候我才十四岁,但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早已丰富得如同一页写满箴言的白纸。播种那天,我记得阳光里飘荡着樱桃花的香气。你的曾祖母用一种悲伤的语调告诫我说,无论以后发生了什么,我都得守口如瓶,因为任何一个来自上帝的启示如果经过唇舌的传播,都会扭曲成谵妄和迷信。只有未经污染的眼睛才能端详事物的真相,但是,这样的眼睛已经不复存在了。严格来讲,那不是一粒植物的种子,而是一对翅膀,就是专为天使而生的那种翅膀,有着洁白如雪的柔软羽毛。这对翅膀只有鸽子的翅膀那么大,非常柔弱,如果假以时日,这对翅膀一定会长得巨大、丰盈,而且坚韧。你的曾祖母将之保存了二十七年。她一直希望有个人来认领这一对翅膀。她固执地相信,如果翅膀的主人还能保有天使的性格,利用外科手术,这对翅膀是可以接到其肩膀上的,如果护理得当,不出几年,这对翅膀就会长大,并且会带着渴望返回天堂的人飞离地面。当然,有一段时间,我从学校回到家里,听到你的曾祖母对我如此絮叨,我会对她大讲一通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对她这种经不起科学论证的说法嗤之以鼻。我会对她说,亲爱的奶奶,根本就没有什么天使,而你天天挂念的天堂,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美国人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已经飞越了距离地球大约五十亿公里的冥王星,但却没有发来任何有关外星生命的讯息…… P9-11 序言 序言 陇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如果说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渭河就是华夏民族的祖母河了。距今八九千年的大地湾,距今五六千年的马家窑地下遗存,号称人文始祖的伏羲故里,血脉源头的炎帝故里,黄帝故里地上文物,都在默默印证着一个不争的事实:第一个中华文化圈,第一个中华族群圈,包括周秦时期缓慢生成的第一个中华帝国的雏形,都是在秦岭之北、黄土高原南缘的渭水谷地发轫、壮大,然后再去中原大地建功立业,将它的不竭精力挥洒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 自兹以降,当太多争强好胜的集团和个人挤进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地理和精神空间,在那里上演开疆拓土、改朝换代的游戏时,不知他们想没想到,从渭河中上游传承下来的伏羲、神农、黄帝的内圣外王之道,其实只剩下一具空壳。在这具空壳里借尸还魂的,是以重农抑商、尊王攘夷、外儒内法、家国一体为核心,充满了阴谋和暴力气息的极权主义传统。 悲剧一旦开锣上演,很难给一条道走到黑、极富表现欲的人群一个左右逢源、退处宽暇的机会。世事又总是那么倥偬,时势又总是那么急迫。直到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进来,直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这台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宫廷戏才不得不改弦更张,中途换场。 戏换场了,人还是那些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虽然未必口头承认自己是纱帽朝靴、辫子小脚的忠实信徒。站在出身和职位的制高点上,恨天无柄,恨地无环的人所在多有:放纵自己,阉割他人的理由成千上万;山呼万岁,百拜顿首的行情一路看涨。毋宁说,中华文化从西向东,自北朝南传播的过程,就是逐渐丢失它的宽谅与质朴、大气与从容,变得猜忌、残忍、怯懦和柔媚的过程。 与此同时,这块失落了的圣地继续敞开她博大的胸怀,以田畴、牧场、山林、川泽的完整生态适应她的多民族子孙的不同生活方式,成为秦三十六郡之一,汉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唐朝天下李氏的郡望,宋代的边陲重镇,元明清大一统帝国的腹地:成为多元文化和谐共振的典范和李氏文化的集大成者。 然而正是她的多元共生的文化品格,使她在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一直处于非主流、非民俗的尴尬境地。不仅被正统学者选择性地加以遗忘,连对她的文化地层进行不间断的整理发掘,形成一个可以昭示当代、启迪未来的文化系统的本地文化人也寥寥可数。 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和《黄帝四经》,加上从《连山》《归藏》到《周易》历经涂改的《易经》,使我们又一次惊异于这方昏昏默默的五色土上文化基因的强大生命力。不知道在老祖宗慧光的照耀下,我们这些不肖子孙能不能恢复丧失已久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熊春锦先生认为,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真正的根柢,是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当代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泉源。可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还是很少看到有人用西方对待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那份崇敬与认真对待这部渭河文化圈的钧天大乐。 举例来说,伏羲发明畜牧业,神农发明农业,黄帝更新社会组织方式和政治组织方式,因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才被后世尊崇为圣王。至于后来那些学他们学得食古不化、抱残守缺甚至不伦不类起来,还要坐在书斋里指点江山的儒生,只能说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分工过于严细造成的副产品——废品,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他们一点儿也搭不上关系。伏羲讲“易”,讲的就是如何在变化了的时势里持盈保泰——保持人类社会的繁荣,如果置大原则于不顾,硬要用上古时代的方法处理中古时代的矛盾与问题,就与“易”的本意背道而驰了。老子云:“道法自然。”当先儒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虚构出一个以宗族礼法、君臣礼法为核心的治世系统时,我们不知道自己离人与自然的本真状态到底有多远。当现代人怀着战天斗地的激情,投身到对人与自然的无限度开发利用中时,我们不知道极易变乱的人性、极易废毁的地球生态还能支撑多久。我们只知道,背离了自然的人生是伶仃的,背弃了人的自然状态的心灵状态是极其不稳定的。失去了内在价值,仅靠外来强制维持的世运相当于自戕活力,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中国迅速落伍于世界就是明证。 当王朝的路越走越窄,以至于兵连祸结、山河破碎之时,从西部如蓝似绿的天空下面,纵横交错的沟壑峁梁之间,走出一拨又一拨辗转流徙的李氏族人,将他们的足迹踏遍中原、关东、江淮和岭南,甚至远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作为群雄割据、乱世称王的现实之上的另外一种现实,作为被残害的民间生活,他们无意于掀起哥伦布、麦哲伦式的占领和科尔蒂斯、皮萨罗式的屠杀狂潮,只想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自然福祉中领取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当地土著相濡以沫。为了表达对先人和故土的思念,他们在聚落的中心位置,修起一座座宗祠,将其命名为“陇西堂”,使陇西这个在国史里略显生僻的地理概念,与秦人、汉人、唐人的称谓一并蜚声于世界。 当然大多数时候,这里的芸芸众生和各地的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娶女嫁、养生送死的生活。正如战乱、迁徙有它的惊悚和惶惑一样,太平日子也有它的孤单和哀愁。悲欢离合像丝丝缕缕的雾气,从燃烧的体内蒸腾而出,在体外的冷空气里兴云致雨,汇聚成民间故事和歌谣,在田问地头的沟沟坎坎、茅檐瓦舍的清油灯下流淌;被偶尔路过的文人士子采撷下来,从朴野质直的民间“花儿”,引种成文学大观园里的姚黄魏紫,引来诸多叹赏的心灵和艳羡的目光。慢慢地,生僻的黄土在反复的耕稼里被捂热,从暂时的留居地变成永恒的家;生僻的方言在反复的使用里被捂热,从佶屈聱牙的鸟语变成表情达意的母语。于是,总觉得独特的山川、物候孕育了独特的风俗、人物,独特的风俗、人物造就了独特的经历、体验;关于故乡,总觉得有大书特书一番的必要了。于是便有了文学的地域性、民族性风光,这些林林总总的地域性、民族性风光铺展开来,就是一部人类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史。 与诗词歌赋的任情与琐屑相比,聪明的人类当然更看重知识的积累、技艺的传承、思想的开拓、理性的指引,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才使人得以在一个地大物博、生灵众多的外在世界里安顿下来,在发展和进步的幻觉中奋然前行。但外在与内在、主观与客观、头脑与心灵、物性与人性的冲突随之发生。我们无法评估这种安顿方式的对与错,无法剖判每个具体而微的人生境遇的幸与不幸,甚至不知道,在一个物质丰赡、心灵萎缩的世代里,自己的状态是饥是饱。 在理性和秩序、物质和技艺不能满足人的全部需要的地方,文学的花鸟虫鱼蓬蓬勃勃生长起来,将人生的艰难困辱和自然的草树烟岚结合在一起,给前三千年群雄割据、主公和奴仆壁垒森严,近二百年装上马达、变成永动机的世界,带来一丝荫凉和慰藉。 正如没有丰富感性的人生不是人生,没有坚定的理性就没有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国古典文化大量象征、隐喻、暗示、留白技法的运用,连同其中流露出来的活命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前缘难续、好景不长的悲情气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所处地位和人的主体意识的不足。 和前面所说的经国大道比起来,诗词歌赋只是小道。但既然是道,就得有人世世代代加以坚守。时逢文化大创造大繁荣之世,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拨出专款编辑《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为陇西籍作者的作品结集。受使命与热情的感召,虽然水平有限,我们也不得不勉为其难,在本世纪初《陇西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的基础上,汇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文学创作成果,筛选成诗歌、散文、小说各一卷。眼界狭小、阅历有限、买椟还珠、挂一漏万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后记 《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这件事情的缘起,颇有蝴蝶效应的味道。 近年来,我县以写新诗为主的青年文学队伍颇为活跃,与其他文学样式创作队伍相得益彰,共同繁茂着陇西的文学之树。 由于这个缘故,早在2011年,我们就有对陇西新诗创作小结一下的想法,13位陇西籍新诗作者的作品集结在一起了,甚至都大致排版了,但由于资金无法落实,遂搁置了。 今年我们旧话重提,想谋求社会的一些支持。但始料不及的是,想法一出,首先得到的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明确指示,要对新时期以来陇西文学创作予以全面总结,县委、县政府将给予大力支持。 这使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兴奋与喜悦难以尽述。是的,一个地方的文化,文学的缺席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猜测,县委、县政府如此大手笔,肯定不仅仅是基于对文学事业的关怀,更是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 因此,《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的编纂,已经由当初的文学自爱,变成了沉甸甸的社会担当!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蝴蝶效应。 为此,抓好文本质量就成了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的一个原则。 我们把征稿作者对象放大为“陇西籍或非陇西籍但在陇西生活工作和曾经生活工作过的”文学工作者及爱好者,表述虽然有些拗口,但却尽我们的努力保证了作品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这是要给大家首先交代清楚的一点。 关于书名,我们毫不犹豫地确定为《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一要彰显它的时代色彩和断代特征;二要表明我们的工作是承接《陇西文学作品选》的,是以文学的方式向文学前辈和同仁的致敬! 《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今已付梓,按理说,作为编者,应该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反而却更加惴惴不安。因为作为一份答卷,它现在才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检阅。由于能力有限,这个选本或许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热忱期待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批评与指正,从而使我们今后的文学之路走得更加坚实。 《新时期陇西文学作品选》编辑部 二○一五年四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