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在文学史上与契诃夫齐名。对于中国的小读者而言,莫泊桑的小说是他们了解法国历史和社会的窗口。这本《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精)》由莫泊桑所著,张英伦译。书中选注了莫泊桑的几十篇短篇小说。这本《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所选篇目是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具有代表性,以便读者了解莫泊桑创作的人物长廊中不同的文学形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精)/名著名译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莫泊桑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在文学史上与契诃夫齐名。对于中国的小读者而言,莫泊桑的小说是他们了解法国历史和社会的窗口。这本《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精)》由莫泊桑所著,张英伦译。书中选注了莫泊桑的几十篇短篇小说。这本《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所选篇目是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具有代表性,以便读者了解莫泊桑创作的人物长廊中不同的文学形象。 内容推荐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是法国19世纪末叶的重要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和欧·亨利齐名。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他不仅继承了以往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风格,而且加以补充,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生动、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经典合集。由著名翻译家张英伦先生翻译。 目录 前言 剥皮刑犯的手 在河上 供圣水的人 拉莱中尉的婚姻 “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家人 一个女佣工的故事 泰利埃公馆 蛋糕 菲菲小姐 瞎子 我的舅舅索斯泰钠 修软垫椅的女人 一百万 遗嘱 小步舞 骗局 骑马 两个朋友 在海上 珂珂特小姐 米隆老爹 怪胎之母 花房 我的叔叔于勒 一场决斗 马丹姑娘 不足为奇的悲剧 泰奥迪尔·萨博的忏悔 获得勋章啦! 父亲 细绳 老人 米斯蒂——一个单身汉的回忆 保护人 伞 项链 索瓦热大妈 乞丐 小酒桶 散步 归来 衣橱 图瓦 珍珠小姐 隐士 魔鬼 坑 爱情——三页猎人笔记 克洛榭特 流浪汉 离婚 奥托父子 布瓦泰尔 港口 催眠椅 橄榄园 墓园野妓 试读章节 溃退中的残军一连好几天穿城而过。那已经算不得什么军队,倒像是一些散乱的游牧部落。那些人胡子又脏又长,军装破破烂烂,无精打采地向前走着,既不打军旗,也不分团队。他们看上去都神情沮丧、疲惫已极,连想一个念头、拿一个主意的力气都没有了,仅仅依着惯性向前移动,累得一站住就会倒下来。人们看到的大多是战时动员入伍的,这些与世无争的人,安分守己的有年金收入者,现在被枪支压得腰弯背驼;还有一些是年轻机灵的国民别动队,他们既容易惊恐失措,也容易热情冲动,时刻准备冲锋陷阵,也时刻准备逃之夭夭。其次是夹在他们中间的几个穿红色军裤的正规步兵,一场大战役里伤亡惨重的某支部队的残余。再就是混在这五花八门的步兵中的穿深色军装的炮兵。偶尔还可以看到个把头戴闪亮钢盔的龙骑兵,拖着沉重的脚步,吃力地跟着步伐略显轻松的步兵。 接着过去的是一队队义勇军,各有其气壮山河的称号:“战败复仇队”、“墓穴公民队”,“出生入死队”,等等;他们的神情倒更像是土匪。 他们的长官有的是昔日的呢绒商或粮食商,有的是从前的油脂商或肥皂商,只因形势的要求才成了军人;他们所以被任命为军官,不是由于金币多,就是由于胡子长。他们浑身佩挂着武器,法兰绒的军装镶满了金边和绶带;说起话来声高震耳,总在探讨作战方案,并且自诩岌岌可危的法国全靠他们这些大吹大擂的人的肩膀支撑。不过他们有时却害怕自己手下的士兵,因为这些人原都是些打家劫舍之徒,虽然往往出奇地勇猛,但毕竟偷盗成性、放纵不羁。 听说普鲁士人就要进占鲁昂了。 两个月来一直在近郊的森林里小心翼翼地侦察敌情,有时开枪射杀己方哨兵,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丛中动弹一下便立刻准备战斗的国民自卫军,如今都已逃回各自的家中。他们的武器,他们的制服,不久前还用来吓唬方圆三法里内的公路里程标的所有杀人器械,也都突然不翼而飞。 最后一批法国士兵终于渡过塞纳河,取道圣瑟威尔镇和阿沙尔镇,往奥德麦尔桥退去。走在末尾的将军已经灰心绝望;他带着一盘散沙似的败兵残卒,也实在难有作为。一个惯于克敌制胜的民族,素有传奇般的勇武,竟然被打得一败涂地。在这样的大溃逃中,将军本人也狼狈不堪;他由两个副官左右陪护,徒步撤退。 此后,城市便沉浸在深深的寂静和惶恐而又无声的等待中。许多被生意磨尽了男子气概的大腹便便的有产者,忧心忡忡地等候着战胜者,一想到敌人会把他们的烤肉钎和切菜刀当作私藏的武器就不寒而栗。 生活好像停止了,店铺全都关门歇业,街上鸦雀无声。偶尔出现一个居民,也被这沉寂吓坏了,贴着墙根急匆匆地溜过。 等待的煎熬,让人巴不得敌人早点来。 法国军队撤走的第二天下午,不知从哪里钻出几个普鲁士枪骑兵,快马流星地穿城驰过。接着,过了不大工夫,就从圣女卡特琳娜山上冲下来黑压压一大批人马。与此同时,另外两股入侵者也出现在达尔内塔尔公路和布瓦吉约姆公路上。这三支队伍的先遣队恰好同时会合于市政府广场;从附近的各条大街小巷,德国军队正源源到来,一支队伍接着一支队伍,沉重、整齐的步伐踏得路石笃笃作响。 喉音很重的陌生语言喊出的号令声,在一排排就像是无人居住的死气沉沉的房屋前回荡。紧闭的百叶窗后面,无数只眼睛窥视着这些战胜者。他们现在成了这座城市的主人,依据《战时法》,他们不仅有权支配人们的财产,而且有权主宰人们的生命。居民们躲在黑暗的屋子里,恐慌万状,仿佛遇到大洪水和毁灭性的大地震,纵然有再大的智慧﹑再大的力量也无可奈何。每当事物的既定秩序被推翻,安全不复存在,人类法则和自然法则保护的一切任由凶残的暴力摆布的时候,这同样的感觉就会重现。地震把一个民族全部砸死在倒塌的房屋下,泛滥的江河卷走淹死的农民、牛的尸体和屋顶冲脱的木梁,获胜的军队屠杀自卫者、带走俘虏、以战刀的名义抢掠、用大炮的吼声感谢某个神祗,这一切都可谓恐怖的大灾大难,足以全盘动摇我们对永恒正义、对人们向我们宣扬的上天保佑和人类理性的信仰。 三五成群的敌军敲开各家的门,然后进去住下。这就是入侵以后接踵而来的占领。战败者开始履行义务了;他们必须对战胜者百依百顺。 P38-40 序言 一 在辉煌灿烂十九世纪法国文坛,莫泊桑是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星。他的《一生》、《漂亮朋友》跻身世界长篇名著之林而无愧,而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尤其独树一帜,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法国文学家法朗士在十九世纪末论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时写道:“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他创造的典型比任何人都种类齐全,他描写的题材比任何人都丰富多彩。”这一评语无疑是公正的。法朗士给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之王”的称誉,早已举世公认。 一八五〇年八月五日,吉·德·莫泊桑生于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省。他是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长子。父亲常年在巴黎当银行职员;母亲文学修养很深,尤其喜爱诗歌。父母协议分居后,他主要受母亲的教育和熏陶,少年时代便憧憬做一名诗人,十三岁就开始写诗。一八六八年,他去省会鲁昂读中学,又受到在该市图书馆工作的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所以他早期的习作多为诗歌和韵文体戏剧。若不是布耶在第二年猝然去世,莫泊桑后来的文学道路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一八六九年七月,莫泊桑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获得文学业士学衔;同年十月,到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一八七○年七月,普法战争刚爆发,他应征入伍,在不久后的大溃退中险些做了俘虏;同年九月调返巴黎;次年四月离开军队。一八七二年三月,他在海军部谋到一个编外人员的差事,工作之余,依然从事文学习作。 从一八七三年九月起,莫泊桑有幸得到母亲的好友、小说大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那是一段颇为感人的文坛佳话。莫泊桑初见福楼拜,后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是否有天才,我还不能断定。你拿给我读的东西表明你是聪明的。但是,年轻人,不要忘记,照布封③的说法,才能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努力吧﹗”从此每逢星期日,莫泊桑就带着新的习作,从巴黎长途奔波到鲁昂近郊的福楼拜住所,聆听福楼拜对他前一周交上的习作的点评。福楼拜对他的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他学会观察事物,“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出的特征”,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例如“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里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有什么不同”;而且要求他努力找到最适于表达事物特征的“那个名词、那个动词和那个形容词”④。正是福楼拜的循循善诱,把一直向往做诗人的莫泊桑引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并使他的小说功底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八七九年二月,莫泊桑转入公共教育部工作,仍坚持习作,但是遵照严师的意见,极少发表。 左拉于一八七七年发表长篇小说《小酒店》,大振了自然主义的声威;以左拉为首、包括莫泊桑在内的六个旨趣相投者便经常在他位于巴黎西郊的梅塘别墅聚会。一八七九年夏天,他们相约以一八七○年普法战争为背景各写一个中篇小说,后来结集为《梅塘晚会》,于次年四月发表。《梅塘晚会》无情地再现了普法战争的惨剧,引起强烈的反响,短短几周就印行了八版。尤其出人意外的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羊脂球》,竟出自籍籍无名的莫泊桑之手。莫泊桑以其对生活的透彻观察、对题材的精确把握和炉火纯青的文学技巧,一鸣惊人。 《羊脂球》轰动文坛以后,莫泊桑实际上就摆脱公职,专事写作,主要写小说,兼为报刊撰写评论。从青年时代起就被多种疾病所苦的莫泊桑,是在同病魔的搏斗中坚持写作的。他于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逝世,年仅四十三岁。 莫泊桑经常自喻:“我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从一八八○年发表《羊脂球》到一八九一年因病笃而基本搁笔,莫泊桑的作家生涯只有十年稍多的时间,可谓短暂。然而他却写下了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⑤、一部诗集、三部游记以及为数可观的各类文章,留下一份丰厚的文学遗产。 …… 六 以上对莫泊桑的生平、社会观、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了介绍,限于篇幅,只能是提纲挈领。 莫泊桑被介绍到中国,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译者少年时代即通过老一代翻译家读了不少莫泊桑的小说,受益匪浅。我对他们的历史贡献感念至今。 我开始了解莫泊桑小说原著,是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读书的时候。几乎每个学年的法语精读和泛读课本中都选有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教我们班法语的先后主要有齐香教授和郭麟阁教授。这两位教授风格迥异,前者感觉细腻,后者感情奔放。学习莫泊桑法文原著,老师们都是带着我们一段段、一句句地解析,越到细处越觉精彩。我还记得齐教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讲解《细绳》中的描写艺术;郭教授用他那洪钟般的声音重复法朗士对莫泊桑的赞词:“他具有法兰西语言的三大优点:第一是明晰,第二是明晰,第三还是明晰。”北大西语系教学是名副其实的语言与文学并重。而我个人有个习惯,每天清晨都要反复诵读所学的法语课文,直到烂熟于心。我们学的法文课文都是名篇杰作,精彩纷呈;以我的感受,最朗朗上口的当属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从北大毕业,我直接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罗大冈教授。在三年半进修期间,在罗先生悉心指导下,我对法国文学史及其主要作家作了系统的研究,其中自然少不了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 “文革”以后,我通过文章、序文以及讲座的形式,向文学爱好者推介莫泊桑的小说。20世纪70年代末,我为三卷本《外国名作家传》撰写了《莫泊桑》一文。一九八二年赴法国学术考察,我有计划地踏访莫泊桑生活和创作过的地方,广搜素材,归国后写了专著《莫泊桑传》①。我和莫泊桑,可谓缘分不浅。 我主要从事法国文学研究,偶有译作,也都是自己着重研究过的作家的作品:《绝对之探求》是出于对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的熟悉;《鲍狄埃诗选》是在我参加写作《鲍狄埃评传》之后;《玛尔戈王后》之前我已发表了传记《大仲马》;《茶花女》是乘我参加不同观点讨论的余兴……我对文学翻译怀着敬畏之情。作家作品的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且不说每一个杰出作家都有其语言特色。贸然翻译一个自己知之不多的作家的作品,对我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其中有不尽的“绝对之探求”。关于翻译的标准,世人提出过很多见解。依我看,重要的是两个:形似和神似。把外文原作的意思翻译通顺了,算是形似;忠实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和神韵,为神似。越过形似,向神似进发,才是进入翻译艺术之境。而攀登翻译艺术高峰,需要崇高的目标和巨大的努力。在我个人的翻译实践中,为了揣摩一部作品的语言色彩和节奏,每每如醉如痴;寻觅一个贴切传神的词句,往往绞尽脑汁。左拉的《陪衬人》,经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朗诵,得到广大群众喜爱。岂知,为这数千字的译文,我曾五易其稿,并且默诵了何止十遍!真是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法国。莫泊桑成长和经常描写的诺曼底乡间是我常去的地区,更不消说他度过大半生和整个创作生涯的巴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个民族的性格变化有限,正如今日诺曼底民众还基本保持着莫泊桑时代的俚语乡音。我经常在熟悉的诺曼底乡民和巴黎市民身上发现莫泊桑小说中人物的身影,不禁抚今追昔。 这部《莫泊桑小说精选》的翻译,续了我和莫泊桑的不解之缘。但愿半个多世纪中我与这位小说奇才不断增进的神交,能让这部译作多一些神似。 张英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