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温暖的记忆
想起母亲,心中就有温暖洋溢。
家母有三个女儿,各自承袭了她部分的优点而且发扬光大。
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怎么能够把文章写好?”
我诚实以告:“其实是来自母亲的遗传。”
母亲喜欢文学,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早早就把我带进了文字的领域。我的个性安静,连话都不爱说。长大以后,我曾听到专家说:“一个孩子如果太早接触文字,让她着迷于阅读,便有可能没有兴趣发展说话。”我以为,那简直说的是我。不爱说话,也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文字的世界太迷人了。文字是有魔法的,它给了你更为瑰丽、奇幻、宽广的天地,让你根本不愿抽身归来。
大妹承袭的是艺术品味,小妹则伶俐机敏。
我想,最让家母感到安慰的,倒不见得是儿女们的出色表现,而是能彼此亲爱精诚。
我们的感情一向很好;可是长大以后的我们,各自为着生活打拼,却很少有机会三姊妹一起。
原因是在台湾的妹妹很忙,还要上班;另一个妹妹则远在美国,连相逢都不容易。
最近美国的妹妹回台湾来玩,台湾的妹妹则趁此休假,我终于等到了机会,请她们共进午餐。
我和那家店相熟,店长还曾客气地说,“会好好招待”。
我们去的那天,店长外出开会去了,呵呵,还真有点儿不巧,却交代副店长前来招呼,果然很客气,送了饮料,还送了一道好吃的杏鲍菇料理,非常谢谢。
“宾至如归”、“以客为尊”一直是这个饮食集团最大的服务特色,服务业能做到这样,真是了不起。
我经常在他们所属的餐饮店请客,客人们也都表示满意。
妹妹们第一次光临,对菜色和服务也觉得很好。我们说话,因为一起成长,有太多共同的话题。也一起思念在天上的母亲,她若知道我们一直都相亲相爱,不曾辜负她的期待和教诲,一定也会觉得安心和宽慰吧。
泰戈尔有这样的一首小诗:
我好想在那繁星之中
正有一颗,
来指引着我的一生,
走过不可知的黑暗。
这首诗仿佛是为我们而写。我们何其幸运不必寻求和仰望,母亲,的确是我们生命中一颗充满了智慧的星。感谢她的牵引,我们的人生因而充满了光明,没有黑暗阴影,我们快乐地成长,拥有很好的工作和人缘…… 此刻,我们也在愉快的氛围里用餐,因此有了一次开心的约会,也替微凉的秋日抹上了温暖的记忆。
不留憾恨
我是怎么来看待自己的人生呢?
泰戈尔的一首小诗,是这么写的:
一片草叶,无愧于
它所生长的大世界。
如果曾经努力过,就应该无所愧对了。
其实,我们也都只是这大千世界的一抹绿草,甚至只是一片草叶。尽管卑微,也不应放弃努力,纵使距离伟大太过遥远,在俯仰无愧里,我们仍是堂堂正正的。
我们只是善良的百姓,但是我们在工作上尽心,我们也支持了国家的建设、推动了社会的安和乐利。
纵使是一颗小螺丝钉,在整部机器的运作上,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的确无需妄自菲薄的,不是吗?
我也相信,今生不论我曾遭逢怎样的困顿和不幸,一切都是上天给予最好的安排。
有时候,事情的发生,一时之间,我们并看不出后续会有怎样的发展,更看不到它所带来的启发。我们哀伤落泪,觉得自己何其委屈,为什么困蹇如影随形?为什么盼不到天明、见不到阳光?
然而,在多年以后,我们终于了解,从那些挫败忧伤中,我们的心性加倍成熟,处事也更为小心谨慎,如此,在无形中,也避开了更多的祸端、更大的灾难。其实,就在上天的不言之教里,我们大有学习也大有所得。
所以,不论我们遭遇什么困难,我以为,上天的安排都是最好的。
人生,其实也是顺逆更迭、祸福相倚。
日日是好日,这是我们的期待,然而,真实的情形恐怕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了。
我周遭的朋友如,在罹患乳癌十年以后,竟然发现复发而且转移。我们听了惊疑未定,想来恐怕往后的日子艰难,多么让人不舍。
另一个朋友恬,先是母亲往生,办完了丧事,紧接着搬家,再后来则发现罹患了卵巢癌。据说是非典型,在治疗上有它的局限,怕是不免要吃苦了……
到底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的风霜雪雨,想必无从预知。今晚脱下的鞋,明朝能否穿得?谁又知道呢?
或许,活在当下,才是最有智慧的做法吧。
努力把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而有意义,这是我们的责任。
当生命最后的底牌揭晓,不论是什么,那没有虚度岁月的安然,让我们毫无憾恨。
P2-7
温故,能知心
慢读《漂鸟集》静听浮世
智慧和勇气,都来自平静的心。
浮生扰攘,何处才是清幽之地?我们才能倾听心灵的回响?我以为,在诗的世界里,为我们提供了宁静之乡。
如果,您是第一次读泰戈尔的诗,多么幸运,您选到了一本很好的诗集,优质而且隽永。相信您会喜欢它,并且获得启发。我甚至以为,您的人生也将会有所不同,因此优美,因此深刻。
如果,您是重读,那更是太好了。为什么重读?也必然有您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美好因缘的流转。好诗,从来就是精炼的,如金玉,如珍珠,它的影响深远,像涓滴的缓缓渗入,让我们从内里起了改变,真挚、善良、美好的内在,终究让我们的生命闪现光辉。
◆阅读外国诗与中国诗的差异在哪里?阅读时有没有该注意的地方?
我想,我对诗一直是保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晶莹的文字,无论中外的诗,都一样的迷人。泰戈尔的诗,是我最先接触外国诗人的诗,泰翁享有盛誉,也更容易引起各方的注意,诗作很早就被引进中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外国诗人的诗集,有翻译上的问题,对一个青少年来说,或许无法直接阅读原文,版本的选择,成为必须考虑的部分,或许要找知名的出版社和严谨的翻译者,毕竟他们是有口碑的。至于我们的古典诗,在阅读上的阻碍比较小,更能领会其问的音韵之美,内涵的丰富,甚至包括种种意在言外,那样的别有用心,更能让我们有所会意,收获就更多了。
读外国诗人的诗集,借助译本,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最好要能直接读原文,更能领会整首诗的跌宕之姿和委婉的音韵流转。
基本上,我是跟着兴趣走的。喜欢,就读,更喜欢,就深入地读。无论中外,不分性别。好诗,值得干百回地读,心领神会,那样的快乐,很难用言语形容。可是,我们的心,因为感动,而变得更加的丰足和美丽。
◆阅读诗作时要如何练习联想与诠释?怎么样把诗阅读的体会实践在生活里? 我以为必须反复地读,再三地读,读到能牢记在心。有一天,当眼前的景色蓦然触发了心头的诗句,相互结合;或者人生的路程走到了某一个关卡,让人想起了某人某事某物,诗句顿然浮现,到那时我们才了解那诗的好,也才真正懂得了那诗的涵义。多么让人击节叹赏啊,如此的精炼,如此的贴切,又如此的优美丰沛,这是诗的魅力,无可替代,也无能阻挡。
唯有时时接近,晨昏相亲,才可能有各种丰富的联想和更深入的诠释。诗,也和人一样。相熟的朋友,了解得多,莫逆于心,更能衍生诸多趣味:如果陌生,终究隔阂,想必就无法如此。
我也喜欢配合着读诗人的传记,清楚他人生的履痕,再来对照读他的诗。诗人的遭遇和感怀常隐藏在诗里,细细读来,感触就更深,领会也多了。
我是习惯把好诗以好友相对待的,它,一向就在我生活的周遭,时时相随。忧欢与共,所有欢喜的泪、哀伤的歌,它都知晓,那是心灵的相通,虽然它从来不曾言语,却似乎又说得更多。
◆不同年纪的人读诗,通常在理解与体会上是否有明显的差别?您是否有过阅读的类似经验?
诗,不同年纪的人读来,必然会有理解和领会的不同。其实,所有的阅读都是这样。
我家小妹在小二时读完了《蓝与黑》的小说。才小二?我们认为她是读不懂的。长大以后,我们又谈及此事,她说:“可是,当时我的确读完
……
也许,家中的散文、小说,可以随手取得,所以我们经常看书。也或许,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诗是比较私密的,真的是这样吗?
此刻,母亲已在天上。想要共读一本书的快乐,再也无处寻觅了。
如今,我虽然无法重回年少的时光,却认真地重读泰戈尔的诗。
藉由这样细心的阅读、反复的思索,我更能体会大诗人的内在世界以及理解属于他的哲学,这是当初走在青春年月的我所无法企及的。历经过多少人生的悲欢,所有翻腾的热泪和伤痛,让我更能透过文字的表面,而触动到心灵的深处。我也明白,我能做到这样,是长久以来,许多人给予我的善意和教诲,例如,父母师长的疼爱,同侪的切磋……这点点滴滴,都非一日可成,也造就了此刻的我。
《漂鸟集》里,有这样的小诗,一直是我存念在心的:
感谢灯火的光明,
但请勿忘记
那挺立在阴影中的灯台
及其坚定的耐心。
Thank the flame for its light,
but do not forget the lampholder
standing in the shade with constancy of patience.
感谢默默为我持灯引照的人,如果没有那盏光明的灯火,长远以来,想必我仍站在黑暗当中,仿徨无主,不知何去与何从。
此刻,《慢读泰戈尔》出版了,一样是和生活相结合,却更为清新雅洁。由于当年的《漂鸟集》是以英文书写,出版社还特地费心地找了行家来录制英语朗读CD,相信在跟着诵读吟哦里,更能体会泰戈尔原诗的音韵跌宕之美和哲思的深刻动人。
这本书要献给所有喜欢泰戈尔诗的读友,也献给我这一路走来鼓励我的亲友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善意与支持,我又如何能无视创作的辛劳,而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呢?
谢谢。我真心地这么说。
在《慢读泰戈尔(及飞鸟集)》一书中,台湾畅销书散文作家琹涵,以温柔真挚的字语引领大家跨越国度,细细阅读来自印度的智慧之歌──泰戈尔《飞鸟集》,温习经典,让诗的祝福如涓滴般缓缓进入内在,发现更美好的自己,照见生命的光辉。
印度人说,每天读泰戈尔一行诗,忘却世上一切痛苦。
好诗是我们心灵的抚慰,更是伤痛的出口,那些在别人面前无法启齿的悲哀和苦楚,藉着朗读美好的诗句可以获得最大的释放,我们的心也会逐渐地平静下来,重新汲取勇气,面对生活的磨难。
这样的年代,阅读《飞鸟集》正好。
琹涵编著的《慢读泰戈尔(及飞鸟集)》一书就是引领我们去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书中,文字清丽隽永,内容情真意切,总是因其自然诚挚而动人心弦。不论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莫不基于作者的爱和同情,常映现出作者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