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双色插图版)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并称兵法谋略领域的两朵奇葩,代表着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水平,它们所体现出的丰富的智慧和内涵,使其实用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战争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金融、职场、商场、处世等多种领域,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企业家都将之视若珍宝,潜心研读,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成就卓越的人生。墨香斋主编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双色插图版)》从军事、政治,商业、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进行了全新盼解渎,融文字、图片、注释、译文、释例、解析等于一体,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原著的丰富内涵和博大智慧。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双色插图版)》由墨香斋编著。《孙子兵法》被喻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甚至政治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在国外,人们对《孙子兵法》更是推崇备至,不少国家的军校都把它列为教材。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该书集“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是古代兵家行军作战的决胜宝典。它曾使中国历史多次被改写,并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使无数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扬名于天下。

目录

孙子兵法

 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形第四

 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釜底抽薪

 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计

试读章节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考察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出生入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芒;敌人易怒,就设法扰乱它;敌人卑视我方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状态下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得的胜利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解析】

曹操《孙子略解》中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本篇开宗明义,首先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应持慎重态度,又论述战略运筹,就是在未战之前,君臣必先运筹于庙堂之上,比较敌我力量的优劣,分析战争的得失,预料战争的胜负,从而制定战争计划,规定战略战术原则,以争取战争的胜利。先计后战是用兵的基本原则,作战必先有成熟的计算,然后才能付诸实施。

重战,即重视战争、认真探讨研究战争;慎战,即慎重地对待战争。重战慎战是孙子战争观的主要表现方面。正如毛泽东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孙子直观地认为战争之所以是国家的大事,是因为军队之间的生死搏斗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但并没有揭示战争本质。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万事之所以开头难,是因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开局不利,则会打乱整个战略布局,涣散军心和斗志,给对方造成有利的时机。战争之前一定要全面细致地思考,深谋远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各种估计,分别提出不同的对策,不能“走着瞧”,更不能搞“马后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做出认真细致的分析,才能因势利导,马到成功,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任何懈怠、侥幸及麻痹大意的心理都会使初战受挫,并为以后的行动投下阴影。

在战争中,作战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打早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或以较大的代价换取较小的胜利,或过早暴露了自己的意图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结果丧失了主动权;若打迟了,则贻误战机,使精心筹划的作战方案落空,陷于被动。

重战慎战还体现在善于集中兵力,重点突破。集中优势兵力,是古今中外战争指导的一条通则。我国古代就有“兵散则势弱,聚者势强,兵家之常情也’’的名言。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也强调,每战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毛泽东强调:最忌把军力分得四散,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则往往胜利,达到各个歼灭敌人的目的。任何竞争都同样,初战的战线不宜拉得过长,面不应铺得太宽,要选好突破口,集中力量,一举攻克,以起到击其一点而震撼全局的作用。

孙子认为,治理和统率军队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好将帅,将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源。为此,孙子提出了选将用将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五德缺一不可。俗话说:“干军易得,一将难求。"古今中外,选将用将一直是兵家相争的焦点,是历代君主所格外关注的问题。无数的军事战例雄辩地证明:将帅与战争的胜败紧密相关,与国家的安危存亡紧密相关,因此,一定要慎重地选拔将帅、使用将帅。孙子把“智”放在“五德”之首,说明孙子对领导者指挥才能的重视——作为将领,其主要职责就是统帅自己的军队与敌人斗智。孙子认为,一个好的将领必须“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必须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能够精通各种机变的运用。除了多谋善断以外,孙子还要求将帅必须取信于人,“言必行,行必果”。“赏罚有信”和“军纪严明”是治军的根本,“爱抚士卒”“勇毅果敢”则是对将帅品德、作风的要求。不能设想:一个残暴的将军能赢得士卒们为他赴汤蹈火,一个懦弱的将军会带出骁勇威武的军队。五德皆备是孙子对将帅的最基本要求。此外,孙子还要求将帅们应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要有大将风度,沉着老练,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等等。

孙子认为,作战是一场十分复杂的军事行动,天时、地利、敌情,变化莫测,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为此必须遵循奇诈多变的原则,在敌方没有戒备的特定时间、地点等情况下突然实施攻击。这种突如其来的袭击能在军事上和心理上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使敌方在慌乱之中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至酿成更大的恶果。战斗行动的奥妙,实质上就是通过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兵遣将,隐蔽自己的兵力和火力,让敌人陷入被动而不知其被动的境地之中。也就是说,通过竭力隐蔽企图,巧饰伪装,虚实相间,使敌“难知如隐”,造成一种无形的必胜之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在敌人疏于戒备或料想不到的地方、时间,实施突然袭击,达到打败和歼灭敌人之目的。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巧妙而生动地运用了这一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了人民战争的胖利。P3-5

序言

《孙子兵法》,又被称作《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以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重要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作者是春秋名将孙武。

虽然《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但是在产生以前,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孕育过程。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是《孙子兵法》产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如《军志》、《军政》、古《司马法》、令典等,是《孙子兵法》的阶石;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特别是关于“道”、“仁”、“阴阳”、“保民”等的理论,是《孙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崇武尚智的齐地文化是培育《孙子兵法》的沃土;孙武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则是《孙子兵法》产生的主观因素。另外,汉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统体思维、辩证思维、象类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

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孙子热”出现,史载“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孙武后学在这一时期对“十三篇”做了大量解释、阐发、增益的工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均是他们解释、阐发、增益“十三篇”之作,而收录在《汉书·艺文志》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之内。到了汉代,官方开始组织人力对《孙子兵法》进行较大规模的整理,对《孙子兵法》的定位、定型和流传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早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杜牧在《注孙子序》中说:“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笔其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曹自为序,因注解之。”曹操《孙子略解》的问世,标志着《孙子兵法》真正进入了注解的时期,其注理论性、实践性兼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曹注孙子之外,还有东吴沈友撰《孙子兵法》、贾诩《钞孙子兵法》,曹操、王凌集注《孙子兵法》、张子尚《孙武兵经》、《孟氏解说》等。

隋唐五代是《孙子兵法》注释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注解《孙子兵法》之书主要有:隋代的《萧吉注孙子》、唐代的《李筌注孙子》、《贾林注孙子》、杜佑《通典》中的训解《孙子》、《杜牧注孙子》、《陈嗥注孙子》、《孙镐注孙子》、《孙燮集注孙子》、五代的《张昭制旨兵法》等。宋人辑的《十一家注孙子》中,唐人就占了五家。

宋朝自仁宗起就重视兵学研究和整理,至神宗,诏令司业朱服、武学教授何去非校定《孙子兵法》等七书,号“武经七书”,以官方名义颁行,同时,重办武学,以“七书”试士。《武经》本《孙子兵法》成为后世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同时,宋代后期的《孙子兵法》研究开始以私人著述为主,代表作是大约成书于两宋期间的《十家孙子会注》,成为后来研究《孙子兵法》者的必读之书。《梅圣俞注孙子》、《张预注孙子》、郑友贤《孙子十注遗说》、施子美《七书讲义》等,代表了这一时期《孙子兵法》注解的新水平。另外,此时还出现了西夏文《孙子兵法》,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国内少数民族文字译本。

明清是《孙子兵法》疏解、阐发和考据的大丰收时期。刘寅的《孙子直解》、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李贽的《孙子参同》、黄献臣的《武经开宗》、朱墉《孙子汇解》、顾福棠《孙子集解》、黄巩《孙子集注》等,都注意在理论阐发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注字训词,其讲解多有新见,且更注意了系统性,指导性,体例也更趋完备。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应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在奈良时代(即中国的盛唐时期)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日本历代兵家将帅都有人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日本战国时期的武田信玄的案头总是放着一部《孙子兵法》,他的军旗上则绣着“风、林、火、山”四个大字,象征着《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用兵境界。兵法家北条氏长、山鹿素行、获生徂来、吉田松阴等人,也都有颇具独特见解的研究著作问世。据统计,从16世纪以来,日本的各种《孙子兵法》注本不下一百六七十种。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中文名字是钱德明(别名钱遵道),1750年奉派来华,第二年被乾隆皇帝召进京城,此后一直受到清朝的礼遇,在北京居住了43年,期间受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时代的大臣M·贝尔东的委托,翻译六部中国古代兵书。1772年,巴黎的迪多出版社出版了这套名为《中国军事艺术》的兵学丛书,其中第二部就是《孙子兵法》。这部书的法译本一问世,就引起法国公众的重视。之后,开始在整个西方社会广泛流传。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也成为西方商界必备的实战手册。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等,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一语源于南北朝,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此语被后人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就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了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具体为何时何人所撰已不可考。

书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等兵家的精辟语句。而每一计的名字都是脍炙人口的,足见《三十六计》的群众基础。

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关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瑞士著名汉学家胜雅律说:“西方人无论计谋怎样花样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国人《三十六计》的范围。”日本的大桥武夫则认为:“中国的《三十六计》是运筹帷幄的诀窍,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经营和相互之间的竞争上。”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一个是流传千年的兵学鼻祖,一个是百姓喜爱的谋略奇书,一深奥一通俗,相得益彰。因而编者将这号称“双璧”的两部兵法汇为一书,加以分析,举出丰富有趣的例子,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和阅读乐趣。编者才学浅陋,贻笑大方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编译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