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与原生家庭和解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墨非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当今一个崇尚教育的时代,重视个人心理健康、修复个人心理创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你,就是你孩子原生家庭的起点。我们身为孩子的父母,有义务更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美国教育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能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一家人,围着一桌美味佳肴,在轻松温暖的谈话氛围中,分享各自的悲欢与思考。这种时刻,爱意流淌,彼此心灵打开,大家互相看见,互相听见,情感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心灵教育的时刻。有了爱的满足,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出现大的麻烦。即便有,在这样的家庭中,也能很好地去解决。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充满爱的、快乐的童年! 目录 第一部分 生命中的“黑色阴影”:原生家庭与心理创伤 原生家庭对“自我意象”的塑造 我们的大部分问题,可以在童年经历中找到根源 被原生家庭不断强化的“人生脚本” 原生家庭里藏着你的婚姻模式 你的人际关系中,隐藏着原生家庭的烙印 童年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指数” 会传染的“伤痛”:悲剧人生的代际传递效应 与原生家庭和解,就是让自己负起责任来 自我疗愈的前提:客观正视,勇于揭开“伤疤” “原谅”的背后,是对问题的回避 自我觉察力:痛苦的根源,与真实自我的一种对抗 接纳和拥抱伤害,并用它来滋养你 合理地释放你内心的愤怒 合理地释放你内心的悲伤 积极地接纳自己,是自我疗愈的重要方法 重构自己的“内在系统” 第二部分 挖掘创伤产生的根源:在成长中获得治愈 每个人都有心理年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堪承受的分离之痛:“离开你,我活不下去” “安全感”缺乏者:内心大多藏着极深的恐惧 控制欲者的焦虑:失控意味着内心世界的崩坍 强势的人,内心大多住着一个“胆怯的小孩” 总看对方不顺眼:可能是对方触动了你的“伤疤” 自暴自弃者的痛:自信心在持续性的否定中被摧毁 受害者心理:以“自我攻击”的方式向人索取 坏脾气者的内心:被压制的愤怒,极容易被激发 自卑者的自我救赎:了解根源,才能对症治疗 自私者的思维逻辑:全世界都应按我的意愿来转 虚假的“自我”:丝毫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 缺乏主见者的悲伤:丢失的“自我” 内心冷漠者:多数源于对获得爱的绝望 讨好型人格:每一次讨好,就是在弱化“自我” 回避型人格的形成:自尊受挫的小孩伤不起 孤僻者的哀叹:归属感缺失的结果 “悲剧”的重演:你为何总是重复同一种“苦难” 孤独者的“独舞”:不停工作是为了逃避空虚感 悲观者的“自证预言”: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敏感者的“内伤”:一直暴露在外的神经末梢 “强迫症”者的纠结:如何重新夺回对生活的控制权 “妈宝男”的烦恼:内心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 完美主义者的烦恼:被恐惧操控的人生 对成功深感恐惧者:恐惧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功带来的不确定性 焦虑型依赖症:缺爱者的内心挣扎 狂傲者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自卑感 好面子者的内心:所有价值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中 序言 《我们与恶的距离》的 作者在书中说过一句话:“ 我们人生的很多问题,多半 的源头都是原生家庭!”的 确,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内心 的和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重视它,因为相 比于肉体的创伤,精神世界 中内在的撕拽拉扯,对人的 消耗和影响更大。但这也并 不是我们对原生家庭产生“ 怨恨”的理由。相反,这些“ 怨个艮”会让你产生更大的 痛苦,有碍于创伤的修复。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如何才 能治愈自己,真正地负起对 自我生命的责任。 如果用决定论的态度来 看待“原生家庭”,认为所有 过去不好的经历可以决定你 未来的命运,那就严重偏离 了生命的本质。心理学学者 唐映红也认为:“原生家庭 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 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 ,个体面临着自己选择自身 成长人生历程的情形,此后 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不能简 单地归咎于父母。即每个人 在成年后都有着来自原生家 庭的烙印,但如何对待以及 发展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 度和选择。”这告诉我们, 原生家庭创伤是完全可以通 过后天一些行为去修复的。 比如,有人通过在成年后重 塑依恋关系来减轻原生家庭 对自己的影响。在一个冷漠 、暴力的原生家庭中,作为 儿童的我们无法与抚育者建 立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关系 。成年之后,我们可以通过 发展一段爱情、友情甚至与 心理咨询师建立的职业关系 ,来重塑自己的依恋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通过 治愈,重新定义了自己与原 生家庭的关系,并寻找到了 与原生家庭中的抚育者正确 的相处模式。还有一些人通 过拥有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 圈、结婚或者生孩子,重新 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原生家庭 。还有人通过离家求学、打 工的方式,控制了自己与父 母的物理距离,从而控制与 原生家庭的心理距离,又通 过更新自我的“内在系统”, 重新找到了与原生家庭的相 处模式。还有的人通过获取 经济上的独立,从而慢慢地 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找到 了与父母更和谐的相处模式 ……这些方式无不在说明, 只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创伤, 通过有效的方式,我们完全 可以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与 原生家庭达成和解。所以,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给了你黑 暗的阴影,你完全可以亲手 给自己点上一盏灯,驱走黑 暗。 作家周冲说:“原生家庭 的烙印,不是恶性肿瘤,充 其量,只是一场漫长的炎症 ,只要施救得当,就可抑制 坏细胞的蔓延,甚至使之逐 渐减少。”是的,原生家庭 会带给我们伤痛,带给我们 性格缺陷,但是我们可以通 过让自己变强大的方式,跟 原生家庭和解。这个过程, 会让我们的创伤修复,更能 让我们懂得人世间的有可为 和不可为;让我们把更多的 爱、柔软和仁慈传给自己的 下一代,在此过程中,岁月 曾经亏欠我们的,会以一种 更为柔软而坚韧的方式补偿 给我们。 这何尝不是一种圆满? 另外,在现代这样一个 崇尚教育的时代,重视个人 心理健康、修复个人心理创 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 为你,就是你孩子原生家庭 的起点。我们身为孩子的父 母,有义务更有责任给孩子 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美国教育家莎莉·路易斯在 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 》中写道:“两年前,有人 研究哪些因素能促使孩子在 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智 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 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 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 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 饭。”一家人,围着一桌美 味佳肴,在轻松温暖的谈话 氛围中,分享各自的悲欢与 思考。这种时刻,爱意流淌 ,彼此心灵打开,大家互相 看见,互相听见,情感的需 求都得到满足,这就是最好 的心灵教育的时刻。有了爱 的满足,孩子的成长,就不 会出现大的麻烦。即便有, 在这样的家庭中,也能很好 地去解决。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 有一个充满爱的、快乐的童 年! 导语 《与原生家庭和解》作为一部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著作,探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童年有伤痛记忆的人,靠着麻木自己,适应了年幼时的残酷经历,而这种童年的残酷经历对于成人人格心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堂抚平童年创伤的自我疗愈课,一本成为“合格父母”的修炼书。 书评(媒体评论) 成年后的人格缺陷,大 都来自于童年的创伤。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 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 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苏珊·福沃德(美国作 家)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越深刻,子女长大后就越倾 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 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 世界。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瑞士心理学家) 精彩页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了父母离异,亲人离世,酗酒或成瘾,家庭暴力、冷暴力或其他各种程度的虐待,等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心灵创伤,这些创伤就像“黑色阴影”一般,会持续地影响经历者成年后的性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社交以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恐婚;小时候经常被暴力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暴躁易怒,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交关系;小时候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自信或者刻意讨好他人,无法活出自我;等等。这些伤痛可以被写在纸上,却无法与人言说。相较于外在的身体的疼痛与疲累,这种精神世界内在的拉扯,对人的消耗和影响更大……我们了解这些创伤产生的目的在于去通过有效的方法治愈它,而不是对原生家庭产生怨恨心理。“怨恨”的情绪对治愈自我只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家庭都是不尽完美的,父母也都是不尽完美的,包括未来要成为父母或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面前也不会表现得极尽完美。所以,我们要以平静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创伤,这是自我治愈的前提。 另外,家庭治疗大师纽秦所说:“理想的家庭不是不产生问题的家庭,而是产生了问题能够积极解决的家庭。就像人只要活着就有焦虑一样,只要有家庭就或多或少会存在家庭问题。在很多家庭中,亲子之间也免不了有些小摩擦、小冲突,但这些只要没有破坏亲子之间最基本的亲密感,都属于正常范围。”这也告诫我们,不要去过分地夸大原生家庭中的“伤害”,也不要过分地因为父母的一次无心之过而去过分地责怪他们。你要坚信:天下的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或者与你相处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罢了。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创伤,才是自我治愈的前提。正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约瑟夫博士在其《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一书中所说,心理创伤后成长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心理创伤的理解。曾经的心理创伤并非必定终生流血,我们可以通过一点点的自我疗愈过程,到达幸福的彼岸,拥抱喜悦。 你要坚信: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看清现在,并将过去留在过去,重建自我。最后,我们也要给天下的父母一些由衷的忠告: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充满无条件爱的童年,是给予他们最好的人生礼物,远比给他万贯家财更为重要,更弥足珍贵。一个人若只是守着万贯家财,若内心是满满的“伤痕”,无法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那又有何意义呢? 原生家庭对“自我意象"的塑造 我们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首先都是从原生家庭开始,并渐渐地形成雏形。我国民间有句俗语是说一个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讲的就是人的性格、秉性以及待人接物的模式,在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基本形成了。 自我们初来世界,便有了最基本的家庭关系:父亲、母亲与孩子,这也是我们最初的人际关系的构成。这种最初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是在这些关系的体验中,我们形成了对自我的感知与评价,这些体验是最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尤其是影响到我们后来的择偶与婚姻关系。 一个婴儿从出生开始,便开始了一场自我认知的革新运动。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处于混沌的状态,但他的心灵具有吸收能力,充满了各种发展的可能性。一方面他需要充足的生理营养来保证身体的成长,另一方面更需要精细、准确的心理营养来喂养心灵。对来自外界的所有刺激性的信息,婴儿都能够毫无遮拦地吸收,几乎没有任何的防御与保护措施,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意味着危险。如果他们吸收的信息是负面的、冲突的,充满矛盾的,婴儿便可能产生出矛盾、消极、不安的自我体验,这种感觉被不加区分地累积起来,形成了自我意象。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