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奇奇的世界(一位父亲与0-5岁儿子的对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佳发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厚重而深沉的书,一种低声细语的宏大叙事。

《奇奇的世界(一位父亲与0-5岁儿子的对话)》作者朱佳发细腻而深情地叙述小孩成长的惊喜、怜爱与快乐,属于孩子的世界;告诉孩子故土、亲人和朋友,或许不属于孩子的世界。

全书弥漫着爱的温馨与感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恩、歉疚与疼痛。

内容推荐

寮子背,是闽西客家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作者土生土长之地。20多年前,作者离开寮子背,开始外出求学和谋生,渐行渐远;20多年之后,儿子奇奇的出生,使工作、生活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作者突生焦虑:与故土割裂的奇儿,物质营养充盈,精神养分会否不足?其成长会否“退化”?

于是,在浓浓爱意之下不易觉察的焦虑、隐忧当中,作者采取与0~5岁儿子“对话”的形式,写下了这本书。

朱佳发所著的《奇奇的世界(一位父亲与0-5岁儿子的对话)》是一部厚重而深沉的书,涉及亲情、乡情、友情和爱情。

本书一方面以细腻的笔触,实录小孩从娘胎到5岁时的成长点滴,全书弥漫着爱的温馨与感动。另一方面,作者将大量笔墨着力于他若即若离的故乡、亲人和朋友。如此良苦用心,意在告诉奇奇另一个或许不属于他的世界,比城市更为宽广的家园、有泥土气息的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灵,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的即将逝去的世界,是作者毕生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一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歉疚与疼痛。

作者历时5年倾心之作,读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城市扩张、乡村消亡背景下,本书告诉孩子的一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目录

引子

羊水突然破了

爸爸手忙脚乱

直击产妇“伟大”

取名浑然天成

待产一波三折

大姑叔叔来了

怒骂石头叔叔

“甜蜜痛苦”两天

终于决定剖产

早产儿出生了

为何毫无悬念

早产似有迹象

神奇父子感应

著名“无声长笑”

抱着奇儿回家

大姑提前回去

爷爷英年早逝

童年温馨明亮

快乐武北之行

月子诚惶诚恐

世界尚未成型

姨婆来看奇奇

奶奶“苦大仇深”

天天都有惊喜

你是微笑天使

浪漫电话恋爱

最不蛮的蛮古

来得不是时候

贵阳众星拱月

老家如鱼得水

并非大宴宾客

两次离奇巧合

百年厅堂拆了

奇奇回到顺德

两次“老泪纵横”

里根酩酊大醉

吹雪渐行渐远

墙上爸爸妈妈

奇奇粘住姑姑

小朱小猪真像

奇古老家过年

爸爸吓了一跳

奶奶“不要不要”

爸爸“喔喔在叫”

大伯公八十了

一份特别礼物

爸爸快来拿钱

伴着危险成长

不生气才爱你

三舅公病倒了

感受过年气氛

畅快大年初二

几年没有说话

清明好不热闹

三舅公去世了

“舅婆”来接舅公

幼儿园好开心

装了一车土产

小小动物学家

有点语言天分

清明亲情之旅

你的儿时玩伴

五一那天受伤

5岁生日礼物

后记

试读章节

月子诚惶诚恐

大姑回去之后,只能由爸爸妈妈摸索着自己照料你这个小得像只老鼠的早产儿了。

小奇奇啊,在你满月前的一个月里,你可是常常弄得爸爸妈妈一惊一乍的,不知所以地惶惶然哟。

你回家后的第一天,就给了爸爸妈妈莫名的一惊。由于抱你回家时爸爸无师自通的一路说话,使你安静异常,从下午至整个晚上,愣是一点声音都不出。事后,爸爸的这一无师自通之举得到了过来人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但那是后话。刚回家时的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一声都没哭的你,把爸爸妈妈弄得神经兮兮的。起先紧张的是爸爸。进入傍晚时,回来已有半天的你,一直静静地躺着酣睡,一点声音都没发出过。爸爸原认为,将你一接回家,家里可就开始热闹了,成天哭声充盈,而爸爸妈妈会被哭声牵引着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可你,小奇奇,在最不该安静的时候,居然出奇地安静,安静得令老爸突发奇想,心生疑虑,老盯着你看,说:“不会说不出话吧……”妈妈一开始不以为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跟着心虚了。我们一会儿抱着你,一会儿试探性地用手轻触你毛茸茸、皱巴巴的小脸,摇摇你突然变得温顺的小手小脚,均毫无收效——我们只能轻柔地动,再怎么的也不敢把你弄醒。进入晚上,爸爸妈妈莫名的紧张感越来越强烈,以至几乎变成一种折磨。直至下半夜时,你这小家伙才开了金口,尽管不是张嘴大哭或大叫,但总算把爸爸妈妈从深陷的泥淖中拉了上来,一阵惊喜,又一阵自嘲:这种事怎么可能摊在咱们的朱神奇身上呢?

然后,爸爸妈妈便开始进入照顾初生婴儿的实质性行动中了,其间经历了诸多甘苦和关卡。

第一关是给你洗澡。给初生婴儿洗澡是最考验人的,这件儿科护士一人就可利索地完成的小事,摆在像爸爸妈妈这样没有任何经验的人面前,却不知如何下手,不安而心虚。

小奇奇,其实你不瘦,腿脚还蛮粗的,就是小,小得可怜,小得令爸爸妈妈惴惴不安,如手捧昂贵而易碎的瓷瓶。必须让你的脖子有依靠爸爸是知道的,问题在于,不光脖颈,你的腰板也是软的,也得时时托住。

万事开头难,再难也得开头。先脱你的衣服。一脱光你的衣服,第一次近距离看你身体的爸爸妈妈又大吃了一惊。小奇奇啊,你不光黑,而且额头、面颊、脖颈、肩膀和后背上都毛茸茸的,像一个毛孩!事后才知道,这是婴儿的胎毛,每个初生婴儿都一样的,随着婴儿的长大,自然而然就会消退的。然后,爸爸负责抱,不,应该是抓和托住你,妈妈负责洗。爸爸右手抓住你臂膀,让你的小脑袋靠着爸爸的手臂,左手托住你的屁股和腰,先给你洗脸、洗头,擦干你稀疏、细黄的头发后,小心翼翼地将你浸入澡盆的热水中。  这一放不得了,突然感到不同温度的你,一触到水就惊恐地瞪大双眼,两只小手紧攥,几乎是咬牙切齿地挥舞着圆滚滚的小拳,小脚用力地蹬着。这一举动倒把爸爸妈妈逗乐了,紧张情绪得到一丝缓解。我们马上说:“噢,奇奇别怕,奇奇别怕,我们在洗澡,一会儿就很舒服了。”妈妈马上一手舀上热水,往你胸脯上淋,边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胸脯,另一只手将你愤怒的小拳头握住,放进水里,轻轻摩挲,并慢慢地让你的手指放松。如此这般之后,小奇奇你的惊恐才得以平息。这种惊恐并非每次都会,但延续了两个月,进入第三个月后,你就再也不会对水温有惊恐了。

洗完前面,便扶你坐起,洗后背。这时轮到妈妈托住你,爸爸负责洗。我们将你小小的身子托起,让你趴在妈妈的右手上,下巴顶着妈妈的手臂。妈妈的左手则扶着你的肩或背。爸爸挤好沐浴液,均匀地涂抹在你背上、肩膀和脖子上,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揉捏你细小的脖颈和窄窄的肩膀,再开始在各个部位搓揉,用给你洗澡专用的小毛巾一遍一遍地洗,洗净后再把你放在水中的洗澡板上冲净。洗澡时要给你的肩膀和脖子轻轻按摩是萍凤表姑刚回南海时,特意打电话过来跟我们交代的,说这样可让婴儿放松。爸爸只听萍凤表姑说过要怎样给初生婴儿洗澡,妈妈也是匆匆看过一些资料后,我们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匆匆上马的。

洗完后,爸爸就把你抱到床上的大毛巾上,卷起毛巾两角遮住你的身体,然后慢慢地用毛巾从头到脚地将你身上的水擦干,然后妈妈给你套上纸尿裤,穿上衣服和裤子。

第一次谨小慎微地给你洗澡还算顺利,让爸爸妈妈信心大增。但前几次总觉有点不对劲,洗了三四次之后,妈妈才得知,要买个婴儿洗澡的托板的。爸爸买回来一用,果然令我们轻松不少。托板一头卡在澡盆边沿,另一头顶在澡盆里,呈45度角,将小青蛙一样的你放在托板薄薄的纱布上,爸爸的左手就解放了,可以帮忙给你洗,右手还得托着你的小脑袋。

之后,爸爸妈妈便每天都给你洗澡,前三个月雷打不动。

洗过几回后,爸爸妈妈的动作都由局促不安变成熟练而从容了。郑阿姨过来玩时,看过两次我们给你洗澡,看着爸爸颇为专业的动作,她不禁连声夸爸爸是模范父亲。爸爸也没有客气,说:“这是一天天洗出来的。”

给你洗澡时,你总是认真地看着我们,而爸爸妈妈也整个过程都在和你说话。开始只是看,看着看着,你就冲我们笑了,这一看一笑,把爸爸妈妈乐得心里甜蜜蜜的。整个洗澡过程,就是爸爸妈妈和你交流的过程,说笑声溢满卫生间。很多婴儿在洗澡时都会哭,而你却特别喜欢洗澡,基本上都在笑着,手舞足蹈,开心极了。爸爸妈妈心里清楚,除了洗澡带给你的轻松、舒爽外,更重要的是,你在享受洗澡的交流过程。平时爸爸妈妈很少两人在一起逗你玩,洗澡时却非得要两人一起,这样,就三个人一起玩了,你当然高兴了。

洗着洗着你就长大了,奇奇,爸爸妈妈经常愉快地这样说,充满成就感。

P64-66

序言

写作《奇奇的世界》的想法不能说由来已久,也有一年时间,想想该动笔了。初拟《奇奇的世界》一名,乃是大型组诗之统领,即从我儿奇奇他妈刚怀上他开始,一直写到他出生之后,至于写到奇奇几岁,倒居其次。而诗歌版《奇奇的世界》尚未动手,四不像版《奇奇的世界》的构想先如约而至,以至决定先写四不像版。

诗歌版迟迟未动笔,足见我心性之懒惰和感觉之游移。先写纪实的版本,最大的原因在于,诗歌与其他文体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诗歌的功能不是纪实,诗歌是对人性底层的触摸和在灵魂深处的行走。因此,诗歌承担不了我记录儿子成长过程的责任,我必须要用最为平实甚至啰嗦的语言,与不足1岁的小儿进行“对话”,说着一些琐碎的事,讲着一些概念性的道理。况且,诗歌讲究顿悟,皆有感而发,成天被杂事所扰的我,尚不知何时能动笔。而纪实版本是不能拖的,时间会冲淡记忆。

四不像,是指本书——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书的架构——我与小儿奇奇的对话录,既像初为人父的我没两三天就要给小孩照相一样,记录目前尚不足五个月大的小儿的成长经历,其间的一个个惊喜和担忧,亦是真实再现我伴随儿子成长的一个个心境,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我必须让他知道的我的现状、我的成长、我的故乡、我在故乡的亲人、我的朋友等等。形式不拘一格:不是日记(非常遗憾,做不到每天记录小孩的变化,成长中的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天天有惊喜),不是回忆录,不是自传,不是训诫式家书,不是有着所谓主题的散文,更非天马行空的小说。

这就成了四不像。

但这却正是我想达到的:信手拈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无时间限制,无文体困扰,无篇幅所囿。一句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中国素有严父慈母一说,或许中国式父母大抵如此吧。而历史的车轮滚到了21世纪时,严母慈父者日众。奇奇的父母该归哪一列呢?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奇奇他妈尚未有严母迹象,倒是我这个做父亲的,似乎有慈父的苗头,每天都抱着宝贝儿子说个不停,几近絮絮叨叨、喋喋不休;对待儿子的一言一行真个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是我写《奇奇的世界》的事实依据;还有,我一直认为,从儿子还在娘胎开始,我与他就是有感应的(这点,接下来我会慢慢道来)——这是我写《奇奇的世界》的理论支撑。

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很显然是想送一份最为质朴却又最为昂贵的礼物给我的儿子奇奇。奇奇的出生,是他送给爸爸妈妈的一份最大的礼物。而他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父子之间、父母和儿子之间互赠的礼物,弥足珍贵。从父母这一方而言,儿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第一位的,应居我们送给他的所有礼物之首——与此相比,《奇奇的世界》应退至次席。

由此,写作本书的良苦用心也就昭然了。

时2008年12月1日,离奇奇五个月还有8天。

是为引子。

后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件传家宝

传家宝的概念已经在很多人心中渐渐淡去。而我要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件传家宝,这传家宝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物件,而可能是一句家训式的话,只要代代相传,那就是传家宝。

我的母亲给予我的传家宝,便是她老人家在我小时候对我的叮嘱和期许:“要把书箱子挑下去。”

父亲的藤书箱还在,但我指的传家宝不是这一具体的载体,而是母亲的那句话。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你爷爷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你要把书箱子挑下去。

现在,我给予儿子的传家宝便是这本与儿子的“对话”——《奇奇的世界》,它是我留给儿子的一份珍贵礼物,也是家族的精神财富。

另一家传的财富是陈老师的墨宝。大年初四拜谒书法大家陈坚樵先生,呈上给先生书写的文字,摘自我胡诌的唯一一首四言诗《游南粤苑偶感》之几句:“少自图强,方成栋梁;秉义持毅,充盈学养。凛冽正气,天地文章;混沌独当,慨当以慷。”并表示,此幅书法作品既是我的镇宅之宝,更是给儿子的家训般的传家宝。先生几天后即书就,且题日:“朱子佳发先生立命箴言,堪后世躬行永葆也。”

至此,我就有了两件传家宝了:《奇奇的世界》和陈老师的墨宝:

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中国式用心良苦,是在我为人父角色转换之后本能的责任使然。

开始写作此书的2008年之前,我一直感觉自己会写一本书,它不是诗集,也不是零散文章的集结,而是专门写的一本书。随着儿子的出生,这本书自然而然地来了。

儿子奇奇出生后,从坐月子开始,都由他妈妈一手带大。奇奇妈妈也是伟大的妈妈。

我始终认为,亲情是由时间培育的,从这点而言我没有遗憾,甚至引以为豪。从小孩出生至今,我基本上天天与孩子在一起,没有应酬的工作性质,给了我很多时间。比如饭基本在家吃,就可以保持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氛围。这点,小孩在婴儿时我们便这样做,吃饭时小家伙就在婴儿车上与爸爸妈妈一起。当时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没事,睡觉也一起在厨房,一醒来,小婴儿就开始笑,开始咿咿呀呀地乱说,我们也就与小奇奇一直在说话。

而横跨5年的每一个独处的写作时段,就是我与小孩在_起的甜蜜时光,因为我一直在与小孩“对话”。

过年前与一位西北来的朋友在一起时,他总是在听着手机上一岁多的小女儿的哭声和笑声,迷醉其中。聊起孩子的事,并听说我为小孩写了一本记录小孩成长的书,老兄颇为感慨地说,他都不知道已经20岁的大女儿是怎么长大的,当时年轻,一听到小孩哭声就烦,现在想想,作为父亲,亏欠孩子太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琐琐细细、喋喋不休地记录孩子成长,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我是在为孩子保存0—5岁尚未有记忆阶段的记忆(我认为小孩可能要5岁以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忆)。

当然,本书并不完全在记录小孩的成长,取名《奇奇的世界》,就是与奇奇有关的世界——亲人,我母亲奇奇奶奶和英年早逝的我父亲奇奇爷爷等的故事,尤其“苦大仇深”的奇奇奶奶,我的总要冠以“伟大”两字的母亲,以“把书箱子挑下去”这样朴素的家训,传承着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以勤俭、坚忍、清高的品质支撑家庭、养育子女的行为,诠释着质朴的客家精神。以及作为父亲的我的处世和为人,包括我的故乡、童年经历和我的朋友等,我认为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的世界,与孩子有关,却又不属于他的世界。

这正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之所在,是想给予孩子足够的父爱。

对,我要给儿子足够的父爱。这当然有我幼年丧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同时也有在这个城市扩张、乡村消亡的特殊年代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和隐忧。

我们无力改变时代前行的趋势,无论它是否南辕北辙;我们也无法为孩子留住故乡的概念,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下一代留住精神之根,就是文化传统。有精神家园的人,无论如何漂泊,无论身居何处,都不会成为浮萍。而我能做的,就是将承载着文化传统的故乡的一切,尽可能多地告诉孩子,而这,才是终极意义上的父爱。

离开家乡二十几年来,有了小孩之后,我才越来越感觉到故乡是回不去的缥缈存在。

单身一人时,一年回去那么三两次,与一干老友吆五喝六地疯上几天,倒也没有时空相隔的感觉。那时,我在家陪老母亲的时间少,而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兄弟们。随着小孩的慢慢长大、母亲的渐渐苍老,以及自己年纪的增长,热闹之后,常有怅然若失之感。也就是说,与兄弟们在一起时,酒量依然居高不下,推杯换盏时依然能慷慨激昂,可冷静下来之后,心情开始复杂起来。

这心情之复杂有两个层面:一是自豪。我有一帮儿时玩伴,至今都是兄弟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人生财富。而儿子即便小区里也有好朋友,但与我小时候的童年经历相比,他们的童年显得干人一面。许多年之后,他们回忆童年时,基本上都是一个底色。

二是自责。可能是上了年纪的原因,现在我常想,这么多年来离开家乡离开母亲渐行渐远究竟为了什么?如果为了自己更好的所谓发展,那也未免太自私了。这是一对矛盾,一方面,我们农村的孩子都在拼命读书,考出去才不会一辈子扛三斤半(锄头),才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给下一代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这样就得背井离乡,一年才回一两次家,对于留守的亲人是残酷的。我留守村里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尽管目前身体尚好,手脚也利索,在县城工作的老弟也三天两头就会回家,三姐家也在相邻的村子,随时联系,可我的歉疚与日俱增:一直以来是母亲的骄傲的我,却离她老人家最远。

因此,我现在常常想的是,我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如果当初在县里一直工作下去,离家近,可以近距离地尽孝,不是很好吗?二十几年这么飘来荡去,不能说混得失败,可也不见得得到了什么,一路上丢掉的东西或许更多。

罢罢罢,人生本身就是由缺憾构成的。

去年清明节刚过,奇奇外婆溘然长逝,操劳一生的外婆未能在有生之年看着外孙和两个外孙女(奇奇表妹)长得更大,当是她老人家最大的遗憾。唯一聊以慰藉的是,奇奇外婆长眠于顺德,如我《外婆的十月》二诗中所说的:“她要在顺德/看着他们长大。”

愿奇奇外婆在天之灵安息。

祝奇奇奶奶健康长寿。

祝可爱的奇奇快乐成长。

朱佳发

2015年3月2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朱佳发的长篇纪实文学《奇奇的世界》,记述了父与子之间的情感与生活,也贯穿着个体与家族、故乡与他乡、现实与未来的诸多思索。书中那位俯首低眉的父亲,在儿子面前,低声细语,文调温和,有欣喜,也有怜爱;而那位慈爱、深情的奶奶,身上却承载着客家人朴素的“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他们三代人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当代中国在人性、家风、教育等方面的现状与困境。作者以琐细见宏大,以隐忍写真情,以一种爱的信念重释家国精神,为日益困难的代际交流留下了一份珍贵资料。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