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兴勇由于长期在旅游部门工作,常常就自己对旅游的所思所想归纳整理提炼成文,将出差考察时候的际遇感悟化作了一篇篇文字,把外出观览的行踪风物录入相机镜头,于是那些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散文佳作汇集成了《灵魂远行(旅游随笔)》,让众多读者进行精细品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灵魂远行(旅游随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兴勇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蒋兴勇由于长期在旅游部门工作,常常就自己对旅游的所思所想归纳整理提炼成文,将出差考察时候的际遇感悟化作了一篇篇文字,把外出观览的行踪风物录入相机镜头,于是那些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散文佳作汇集成了《灵魂远行(旅游随笔)》,让众多读者进行精细品读。 内容推荐 《灵魂远行(旅游随笔)》是一本旅游散文随笔文集,作者蒋兴勇以自己的切身见闻,融汇丰厚的文化积淀,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山水世界,文笔优美,具可读性。 目录 序/心灵在“远行”中升华 时光边缘的“村落” 站在利玛窦墓前 绽放黔中的艺术奇葩 凤凰古城走笔 北京爨底下村 醉美西江 心魂游牧的家园 沉醉于秀美荔波的透灵 丹霞怀抱的大同古镇 惠水涟江游踪 到青岩看古镇去 走近龙里猴子沟 黔灵猴趣 情浓姊妹节 冬季等你是种美丽 刺梨花开别样红 贵州,我永远祝福你 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的贵州之旅 “风”飘黔中绽芬芳 在桂林感悟漓江唱晚之细节 成都文殊院寻幽 三圣花乡走笔 我读锦里 拜谒关林 “红色之旅”绽放青山绿水问 贵州花儿开了 成就千山万水之寻觅 旅游漂流“热”话 缤纷暑期任君游 桃源河行记 邂逅西江 夜宿少林(两题 苗乡侗寨觅踪影 深山里飘来国歌声 苗寨村落“银匠哥” 寻求文化与旅游无缝链接 欢乐健康畅游神州 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 黔之山灵 插上旅游新发力翅翼 寻觅乡村旅游之“魂” 代后记/一个人的旅行 试读章节 缘于生命深浓的想往,缘于心闾固有的牵念,缘于流淌不止的冲动,农历己丑年第二天,自己暂且放下被浓浓亲情包裹的情愫,专程来到了距家乡贵州黎平不远的锦屏隆里,来到了这散落悠远时光边缘的美丽古镇。 居然好几次,当访亲的灵动占据归乡的心绪时,她竟都成了自己匆匆途经的村落,成了路途一晃而过的地理符号,久而久之,也成了埋藏许久的一种思念与向往。 来到隆里古镇,步履竟会不知然地轻缓放慢起来,心境也会从久居城市浮华躁动中悄然舒缓过来。从古镇东边巍耸的清阳门入城,恍然间就如踏入了一条远古时光隧道。街巷两旁家家户户挂满灯笼,鲜艳的春联装点门脸,覆盖着一层鞭炮纸屑的鹅卵石街道,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其铺就的龙凤图案依然清晰可辨。两旁的建筑,清一色两侧山墙翘角凌空,镶嵌的彩色花纹框边,或花鸟虫鱼精绘其间,或山水人物勾勒惟肖,灵动自若,栩栩如生。 在隆里古镇,总能寻得着老人靠依古老门前的身影,从他们的眼神里,你会读到一丝祥和一种宁静。从城里来到乡村,悠然置身于明清时期建筑群落、红灯笼、楹联和老人之间,你总是会忍不住想摁动手里的相机,往往这时,老人们会朝你会心地一笑,道一声“来了”,简约朴素的问候会让你顿时有种久违的亲切。你要是想把镇里的小孩留入镜头,他们会赶紧躲到门后,露出害羞怯生的神情,直到瞅着你走远了才又出得门采…… 黔东南锦屏隆里古镇,原称龙里,谓“隆盛之理所”,因当地龙溪河蜿蜒曲折如一条游龙而得名。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但凡历史上每一次大迁移,都会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典故:明太祖朱元璋派六子楚王朱桢率大军镇压古州农民起义,从江南九省调来驻守常备军统领当地部队,于是在隆里建起了干户守御所并实行军屯,还下令“一官不得擅调,一军不得擅差,子孙世袭其职”。现在古镇的居民,多为当时明代调北征南时屯军的后裔;缘于先祖们来自江苏、江西、安徽一带,其生产生活方式仍深深沿袭了江南独有的特色。倏然我想起了,在距此约四五百公里的安顺天龙屯堡、贵阳镇山村等地,作为当年明朝调北征南驻军屯垦之处,也留存下了一处处曾经辉煌的时代烙印,铭刻着极为难寻远古岁月的人文遗迹。如今仍然完整保留着许多的“大明遗风”,已成为一道弥足珍贵的历史人文景致,中外游人纷至沓来。 沿着街往前行,一阵闹热声吸引了我。挤满人群的街道上,原来,隆里古镇正以歌咏擂台赛的方式,迎接传统新春。一首曲子唱完了,一段舞蹈演完了,总会有阵阵掌声响起。在这充满浓郁古韵的边邑古镇,融入时下所追赶的现代生活方式,从他们的欢声笑颜间,我读到了不仅仅只属于城里人的愉悦与追寻…… 毕竟,热闹是属于古镇人们的。顺着鹅卵石巷道,我来到了离擂台赛场不远的龙标书院。放远望去,左边歪斜的两棵树后边的龙标书院,仿如一块牌坊耸立,除了褪了些色且略为泛白,石灰彩饰的墙壁依旧保存完好,全然没有残壁颓垣的痕迹,彰显出远古时期就留存下来的气派与清灵。进入书院,穿过一道桥廊来到后院,这里真静,仅有几位外地游人在此留影,背景是镶嵌墙间的一些勤勉励志石刻古诗楹联。踱步书院,尽情享受着这里的恬淡清幽、淳厚文明气息,这于城市间是绝然感悟不到的。 临来锦屏隆里古镇时,翻阅清代的《开泰县志》,写有“龙标书院创建自唐王昌龄公”的史载。真没想到,隆里最早时期的文明孕育,竟然会追溯至唐朝。唐天宝七年(748年),“七绝圣手”王昌龄因赋诗得罪了朝廷,被贬为龙标尉。王昌龄先生到隆里古镇后,传教授学,除风革陋,还坚持写下大量诗作,影响和带动古镇文化潮流日趋盛行,“有志者皆而学之”。自明代以来,隆里古镇就有多人考中举人进士。仕途多舛的王昌龄,其学识才华受到了古镇人无比崇敬,怀着对昌龄公的敬重,隆里人先后修建的“龙标书院”、“状元墓”、“状元祠”、“状元桥”等,就是隆里人对王昌龄寄以深情怀念的见证。每逢清明时节,镇上人们还相约前往龙标山冲王昌龄衣冠冢缅怀祭扫,这一习俗沿传至今。身临龙标书院,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此有寄》,此刻借以吟诵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姑且也是对王昌龄公的凭吊与寄慰。龙标书院现已改成隆里小学,我为能在书院里接受文化熏陶的孩童深感幸运之时,心里在想,他们是否也曾有过我对昌龄公的这片仰重之情呢? P010-013 序言 心灵在“远行”中升华 兴勇的旅游散文集《灵魂远行》即将付梓,寄来大撂样稿嘱我作序,使我得以先睹为快,进而陶醉其间。兴勇不是专业作家,仅是在繁琐公务之余挑灯夜战的业余写作人。以我对兴勇的了解,这样的生存状态,如此的人生追求,正如《灵魂远行》这本集子一样,是值得精读细品的。 我和兴勇相识,也是缘于文字。那些年,常常每隔十天半月,就会收到兴勇从贵州邮来的散文随笔类文字。我在编辑过程中,不时与他就文稿措辞等进行探讨交流,于是加深了对他的印象和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兴勇为人真诚坦率,为事细致严谨,为文缘情而作。由于长期在旅游部门工作,他常常就自己对旅游的所思所想归纳整理提炼成文,将出差考察的际遇感悟化作篇篇文字,把外出观览的行踪风物录入相机镜头,于是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散文佳作,源源不断投寄给省内外权威媒体,令众多读者得以分享。 兴勇的旅游散文,不论是笔触贵州还是省外,字里行间浸透的是浓浓的情愫、幽幽的哲思,或饱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蕴涵着对清静山村的依恋,或是在历史古巷中寻觅精神归期,在古砖断瓦间寻找文化根脉,或是在小河流淌飞乌啾啾中感悟时光消磨。这样的笔调,“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流光溢彩的“风景”,直视五彩缤纷深处的原色本质,给周遭景致平添了几分厚重与凝练,增加了几分深沉与慨叹。随手翻阅《时光边缘的“村落”》、《心魂游牧的家园》、《丹霞怀抱的大同古镇》、《醉美西江》几篇书写贵州文化旅游的美文,随着笔墨的铺陈,读者可以尽情感受西部这片土地无尽的神奇与梦幻。掩卷之余,感觉风景仿佛还在跃动,情感还在起伏,思绪还在飘荡,精神还在叩问…… 兴勇的业余创作是坚持得很好的。他处理完公务哪怕再忙再累,哪怕回到家很晚了,也会在键盘敲上几段文字抒发性情。陪同领导下基层调研考察,一路坑坑洼洼跋山涉水,常常气喘吁吁体力难支,可他仍擎举笨重的相机,不知疲累地四处抓拍沿途奇山秀水、村寨古迹。他担心好风景一下子从眼前溜掉,一旦拍到好镜头,兴奋之情漾溢在他汗涔涔的面庞上。周末或节假日,他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加班处理完公务,看几页书,或者翻几页报纸,写几段随笔之类的文字。别人也许感觉这样的日子味同嚼蜡、苦不堪言,他却乐此不疲、自得其乐。我想,读者披阅《灵魂远行》文集,不仅能得到审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及思想的启迪,更能获取心灵的开悟与升华。 兴勇的这本《灵魂远行》文集,和他曾经出版的《且听风吟水舞》、《携阳光同行》等集子,都是挤出时间,积累点滴,聚沙成塔,硬是把散落的时光碎片串成晶亮的珍宝,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酿成艺术的琼浆。他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进而让疲惫的身躯倚靠文学的港湾休养生息,借以驱散人性与生俱来的孤独寂寞,发掘人世间更多的真善美,让灵魂得到文艺之美的净化,从而提纯生命的质量,累积生命的厚度,激发生命的张力。人们从文集中一篇篇散文随笔透示出的超出美学范畴的生存阐释,追求诗意栖居的路径,可以进一步借鉴自己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活法,又该如何消费时光,在繁乱的生活中追求崇高,让平淡的日子满怀憧憬。 这是一个躁动浮华的时代,或许有人可以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可以为了地位而不顾尊严,或因循固守的价值而迷失自我,或因畸形的欲望而走向狂妄。置身汹涌的时代洪流,让人心回归自我,让内心宁静和谐,保持自己的真纯,活出自己的风采,尤其难能可贵。兴勇对文学的热爱,对写作的执着,小而言之,是个人的旨趣;大而言之,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选择,是对喧嚣时代诱惑的抵制,是酸甜苦辣五味人生独特的宣泄,是对人际感悟天地哲思的结晶。值得称道的是,对写作的挚爱,并没有影响兴勇的正常工作,反而给他注入了干好份内事的激情与动力,两者达到了高度的契合,这也许就是“工作艺术化、艺术工作化”的写照吧。 也因为写作与工作的高度融合,兴勇的作品,除了宣泄情感、展示人生之外,还带有浓浓的贵州地域乡情特色,于是成为宣传贵州绝佳的媒介。特别是这本《灵魂远行》,应该说是向外推介贵州文化旅游魅力不可多得或缺的读本。 最近,兴勇换了工作,离开了他曾经工作20余年的旅游行业,走上了地方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但他对文学的喜爱,对写作的眷念一如既往、不改初衷。他硬是把费力劳神的写作“爱好”,玩出了滋味,玩出了情趣,玩出了痴情。到地方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忙完公务之余,他还悄悄为地方党报党刊涂抹些文字,透过写作来持续一种奋发与努力。我想,这一定是某种精神定力的支撑、淡定情怀的维系、高尚操守的养护、心灵归期的宿缘,锻造着他日益纯粹的文品,进而又磨练他渐进高格的人品。 人品和文品的高度融洽,便会凝结铺成人生道路上坚实的基石,延伸至高远的未来。 祝愿兴勇在事业和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给朋友们更多惊喜、更多辉煌! 后记 一个人的旅行 冬夜,当结束案头文字推窗透透气时,我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城市不知何时飘起了雪花。夜幕笼罩间,桔黄温馨的灯光下,雪花漫天飘飞,悄然落地无声,早已熟睡的人们却丝毫察觉不到雪精灵所带来的意外惊喜。 可谁又知,明天我即将背起行囊,怀揣梦想,开启新的生命之旅了。 旅行是一部阅读不尽的书,能让人思索,给人启迪与智慧。旅行是一种丰富人生,让人在不停地游走中滋润性灵,升华境界。旅行是一种全新补给,当我们准备好以挑战陌生的姿态远游,必将为疲惫不堪的身心注入新鲜活力,添生新的养料和希冀。 一个人旅行,只要满怀无限美好与想往的图腾,这样的过程是无比快慰与充实的。 一个人旅行,惟有当成一回人生的洗礼而不停地历练,这样的感同身受是值得珍视与回味的。 一个人旅行,虽说孤独甚至寂寥,虽说会有艰辛与苦累伴随,但行游的困境充满着一派轻松惬意的元素,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淡定安然,所有的一切都会悄然迎刃而解。 一个人旅行,无论走往哪里,无论停靠哪个城市哪个乡村,一种初来乍到的新鲜总让人欣喜流连。感受了一个地方的不同景致,能与他乡不同的人短暂接触融洽相处,尔后彼此又各自回到原本的状态,这样想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一个人旅行,是寻觅的新起始,是憧憬的新发现,也是一次历程的新尝试新体验。芸芸众生间,有的却能做好社会人、自然人这tt两种人”,但未必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其实,做智慧的人极其简单,也许一次远游、一次独旅,一次旅行中的潜心努力与奉献,也就尽情施展和践行了这种生命人生的自然追随。 一个人旅行,或许是短暂的,或许是持久的,但在远行的日子里想着能找到净化心灵的解药,能彰显和收获出人性间的平朴殷实,于是这一切也就变得形象且生动起来。 一个人旅行,于我来说是深藏于心的无限渴求与向往,也是萌发已久的内心冲动与祈愿。一个人旅行,其实祈愿所追逐的一切完全简约而自然,不祈求饱览声名众望的名山大川,不祈求去到闻名遐迩的古迹名胜,不祈求欣赏耳熟能详的域外胜景,惟愿能寻觅到自然清新、让全身心放松的地方。在偶遇的路途驿站里,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质朴微笑,让我暂且忘却城市的喧嚣,让我摒弃尘世的浮华,在这里读悟生命的真谛,再一次感悟二十年前那次永生难得的森林之旅,还有慈祥的森林老人默默关注的期待眼神。于是间,在属于一个人的旅行时空里不停地驰骋,以此回报那份绵绵无尽的寄予和感恩…… 人生,其实是一次充满未知数的旅行。一个人旅行,也充满太多的不可预期。在漫长人生的屐履间,始终要靠我们在独行中不停地思索,始终要靠我们在行进中不停地拼搏。 人生的旅行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假若能将每一次行走都视为一次新的起始新的感悟,每一次的行走都铸就起恒定的信念和方向,探寻着人生的终极真理,把持着一种随遇而安,不断地磨练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我想,这种旅行时空中所达到的知行合一、物我两忘之境界,必然是极其富足而尤感欣慰的。 远游临四海,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是夜,翻阅魏晋时期曹植的《远游篇》,想着我的悄然远行能偶遇飘落的雪花为我喝彩、为我鼓劲,倏然间,心境却变得异常坚实而稳沉起来。一个人的旅行,当下定决心准备出发时,其实最困难的时刻就已悄然远去了。 于是,一篇篇文字,一次次感动,怀揣煦暖阳光行走,让真诚快乐如影相随,自然而然间,诠释了我一个人的独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