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春天记忆 |
分类 | |
作者 | 周延柏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春临大地”“迎春人物”“春苑芬芳”“春之礼赞”“春日絮语”五辑,收录了作者创作的散文及诗歌作品,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以及亲情、友情的可贵。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文风质朴、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周延柏,安徽省固镇县人,汉族,1940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阜阳一中教师、《阜阳报》副总编辑、阜阳市政协常委、安徽文史资料研究会理事。在《安徽日报》《汀准时报》《江淮文史》《颍州晚报》《清颍》等报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曾参与主编《阜阳史话集萃》《皖系北洋人物》。因从事文史工作积极日一富有成效,获全国及安徽省政协系统“优秀文史工作者”称号。 目录 自序:唱我心中的歌 春临大地 老来俏修表 故乡行 文明村盛开文明花——颍上县小张庄见闻(一) 家家都念致富经——颍上县小张庄见闻(二) 喜见农村建公园——颍上县小张庄见闻(三) 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胶东明珠——沙河集镇——胶东纪行之一 在黄金之乡——胶东纪行之二 展翅腾飞的西宋村——胶东纪行之三 新牟儿女有气魄——胶东纪行之四 整洁、繁荣、文明的新威海——胶东纪行之五 春风,在心头吹拂 奋飞的翅膀——界首县工业巡礼 改革开放气象新 涡河闸抢险记 壮哉,流鞍河 天下藏书此一家 震撼 改天换地的壮丽凯歌 美哉,阜城的河 徜徉世博园 回乡的路 故乡的年轮 长城秋韵 青海湖览胜 难忘的夜餐 拜年 如沐春风 我爱仙人球 厨娘的苦与乐 呵,春联 七叔的故事 烟雨乌镇 二赴舟山 桥啊,桥 日久他乡即故乡 侯老,候鸟 九妹 金婚路上 永别了,老井 飞出国门闯世界 迎春人物 陈毅军长过运河 身在敌营心向党 金刚遇险记 改革者的脚印 一位乡村教师的新闻——记全国初中物理教改试验特别奖获得者王国顺 廉洁缘于报国志——阜阳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经理郭立国二三事 陈自忠创业记 诗人许承尧的人生轨迹 当今世界防雷研究第一人 情寄良种 心系富民 张新玲的圆梦篇 永葆党员本色的颜廷斌 耄耋老人的文史情缘 奋飞的彩凤 读其诗见其人 勇踏风浪立潮头 春苑芬芳 光彩照人的革命家形象 风烟滚滚颂英雄——《古镇传奇》评介 一曲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颂歌——《牧马人》观后 严冬过后绽春蕾——《梅岭星火》观感 悲剧绝不能重演 中国人的正气歌 一台反映现实生活的好戏 值得一读的《侃友》 作家的责任 非同凡响的《龙之语》 徐瑛文学简论 一部难得多见的佳作——浅谈《颍湄漫录》 千古悬疑落尘埃 情注颍淮涌笔端 幸福花儿喷喷香——《幸福,不期而遇》赏析 春之礼赞 台湾亲人的思念 学习女排凌云志——写在中国女排夺冠之时 为摄影《农民购风扇》配诗 十亿人民舒心笑——欢庆十二大召开 改革开放春风吹 高高兴兴过新年(快板书) 光辉的历程——为国庆六十周年而作 礼赞之歌(三首) 观灯 雏鸟初飞——写给考上大学的孙女 致怀臣兄 诗说同学庄怀臣 春日絮语 陈爱武赞 退与进 由吃粽子想起的 婚事岂能图钱财 残雪化尽遍地春 从邻居的孩子说起 写在翻开新历的时候 危险啊,这样的父母! 查一查“歪嘴和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忘 皖西北中心城市与文化建设 港澳回归日扬眉吐气时 参政议政之我见 浅谈文史工作与统战工作的关系 经济史料征集管见 试谈文史资料的“三个走向” 融入社会,文史工作立足之本 我做文史资料工作的几点感受 后记:《春天记忆》背后的记忆 序言 唱我心中的歌 我是幸运的,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给了我一个多彩 的人生。我在日寇侵华的遍地狼烟中来到人间,迎着解放 战争隆隆的炮声走过童年,在温暖的阳光下度过从小学到 大学这人生最值得留恋的岁月,接下来便是十年“文革” 的迷惘和彷徨,经过这些风风雨雨之后,我的祖国明确了 正确的前进方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从以阶级 斗争为纲转换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换为市 场经济,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掀起了汹 涌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从此,我同祖国一道步人阳光明 媚的春天。《春天记忆》集结的文字,就是我在汹涌澎湃 的春潮中撷取的小小浪花。如果读者能从这些粗浅的文字 中,触碰到春潮的脉动,嗅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春天的 暖意,那我就特别特别地满足了。 眷恋故乡是人之常情。人们为什么总是无法割舍对故 乡的眷恋呢?我以为,故乡是亲情、恩情、恋情、爱情、 友情等诸多感情汇集的地方,这里的每一根感情的神经, 都紧紧地牵动着对故乡的眷恋。人的一生一世,无论在何 时何地,总是同故乡息息相通,紧密相连,没有哪一刻是 能够忘却故乡的。我在《春天记忆》中,虽然写了几篇关 于故乡的短文,但是,总觉得还没能充分地表达出我对故 乡的眷恋之情,这不能不是留在我心底的遗憾。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近乎乞讨的状态中度过的,那时 的情景,真的是惨不忍睹、不堪回首。所以对于贫穷和饥 寒,我心中有着永远无法抹去的畏惧,而对于富裕和幸福 ,则有着更加热切和强烈的期盼。如今,生活的严冬已经 过去,春日的阳光普照大地。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 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永远地告别了贫穷和落 后。面对此情此景,有着双重感受的我,放声歌唱新生活 ,肯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春天记忆》里写的人物,都是我非常敬仰的人。他 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在岗位各异,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 ,为了把春天装点得绚丽多姿,他们不辞辛劳,以忘我的 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世人有口皆碑的贡献。 他们的功绩,他们的美名,应该被历史永远铭记。 我不懂诗歌,学生时老师讲过的关于写诗要注意的韵 律、平仄、节奏、意境等,早已被我抛至九霄云外。《春 天记忆》中的诗,其实算不上诗,它既没有诗的韵味,也 没有诗的意境,只不过是我每遇激动时,信手写出的顺口 溜而已。尽管如此,我还是把它收录在集子里,其目的, 就是希望能同读者共享当时的激动和喜悦。至于是否在献 丑,是不是会贻笑大方,我也不去多想了。 集子中那些对文艺作品和社会现象的评说,当然是称 不上文艺评论和杂谈、随笔的,那都是我面对如百花盛开 般的文艺新作和身边的社会现象,一时兴起,随便说说自 己的看法和感想,当然,其中也有着借此来推动文艺繁荣 、诱发人的良知、弘扬时代新风的意愿。由于受思想水平 和艺术修养的限制,能否达到这预期的目的,可能还有待 于实践的检验。但愿我的这一想法和心愿,不至于完全落 空,不至于成为奢望。 《春天记忆》中的文字,可以说是我唱出的心底的歌 。唱出藏在心底的歌,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我在唱这些 歌的时候,对于歌唱得是否动听,是否能取悦于人,也曾 有过考虑,然而由于能力有限,这些歌唱得肯定不尽如人 意,这是我要对读者说抱歉的。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虽然 我已至耄耋之年,但是今后的路还要不停地走下去,我一 定努力学习,奋力前行,力争把歌唱得更悦耳动听、更美 妙动人。 导语 《春天记忆》集结的文字,是亲情、恩情、恋情、爱情、友情等诸多感情的合集,是作者周延柏在汹涌澎湃的春潮中撷取的小小浪花。读者能从这些粗浅的文字中,触碰到春潮的脉动,嗅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春天的暖意。 后记 《春天记忆》背后的记忆 《春天记忆》这株稚嫩的幼苗,在温暖阳光的沐浴、 春风春雨的滋润下,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破土而出了。 此时此刻,我重温《春天记忆》从播种、萌芽到出土的全 过程,《春天记忆》背后的诸多记忆,再一次涌现在我的 脑际,这些记忆是伴随《春天记忆》存在而存在的记忆, 是与《春天记忆》休戚相关的记忆,是作者难以忘记的记 忆,更是应该如实告诉读者朋友的记忆。 邵剑秋、李连城两位革命前辈,是我人生中难得一遇 的良师益友,在相处的那些日子里,他们不止一次地给我 讲述他们当年革命斗争的故事,每讲述一次,我就受到一 次深刻的教育,他们的革命经历,一直激励着我不懈前行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止一次地流露出由于工作繁忙抽不 出时间和精力把这些斗争经历诉诸文字、留给后世的遗憾 ,希望我能帮他们把口述的故事整理成文字,消除他们的 憾事。于是,这就成了我整理《陈毅军长过运河》《心在 敌营心向党》《金刚历险记》的动力和责任。整理成稿后 ,我才为了却了两位前辈的心愿而如释重负,也算是我对 两位前辈真诚帮助和教诲的一点回报。 无须掩饰,《春天记忆》的成书,绝不单是我个人的 力量,其中少不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是我们这个 时代,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出现过一批又一 批令人敬仰的人物,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 材,不然的话,我这个文思呆滞、笔端不畅的人,怎么敢 去触碰写作这事呢?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幸运,更是我 摸索着走上写作之路的幸运。还有我身边的同志给予的支 持和帮助,也是必须提及的,他们有的给我提供素材,帮 我寻找写作线索;有的做我第一读者,提出稿件修改的中 肯意见;有的经常跟我探讨写作得失,不断提升我的写作 欲望。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家家都念致富经》《春风,在 心头吹拂》《陈自忠创业记》《奋飞的翅膀》这四篇作品 ,是我分别同我的同事郭林茂、刘晓红、傅保义、杨雪共 同采写完成的,他们的真诚合作,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作者不会忘记,也请读者跟作者一样不要忘记。 如今已经进入写作无须纸笔的时代,可是我这个笨拙 如木头疙瘩的人,却同电脑十分陌生,上网、打字一窍不 通。这样一来,写作中的难题就接踵而至了。幸好,我的 同事郭志刚,我的女儿周丽娜、周亚娜,孙女周卓然、小 外孙李知遥及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打字、复印、编排 成册,这些烦琐又辛苦的工作,都是他们帮助完成的,对 于他们的帮助我心存感激,也深表谢意。 把《(春天记忆)背后的记忆》作为后记,算是为《 春天记忆》写下了句号,我最后期盼的是:读者朋友读后 的批评与指正。 周延柏 精彩页 老来俏修表 “哎哟,咋不走啦!”俏大叔把手腕上的上海表看了又看、听了又听、摇了又摇之后,发现针儿不动了,不由得这样惊叫着。 买来刚两天的新表就出了毛病,叫谁也得心疼。此刻的俏大叔,把手表放在手心上,不住地掂量着,惊慌和沮丧、懊恼与惋惜,一起涌上心头。同买表时的俏大叔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前天,刚吃罢早饭,俏大叔就邀回乡探亲的近门侄儿王二旦帮他进城买表。那高兴劲,你就没法说。 “人家咋叫你‘老来俏’呢?”路上,王二旦冒着忤逆的风险,把憋在肚里的疑团抛了出来。 “你问这个呀?”俏大叔不仅没有因为晚辈喊他那不雅的诨号而生气,反倒咧着大嘴,笑呵呵地说,“还不是大顺那小子给起的。这倒也好,过去,知道你四叔的人有几个?自从大顺起了这名字,我倒响起来了。赶集上店的,谁见面都老远就打着招呼:‘俏大哥上集?“俏大叔今个打算买啥时兴货?’远乡近邻的,谁不认识我老来俏?” “那……”二旦仍未解开疑团,想继续发问。 “啊,你是说为啥叫我‘老来俏’,是不是?这几年,家里喧腾了,我就想,我王老四,穷呀,苦呀,窝窝囊囊过了五十多年,在进土坷垃之前,也该得劲得劲。以前三年五载难得听一回戏,如今我就买一个可把攥的收音机,往衣兜里一装,走着听,坐着听,补补歉……村里年轻人都有心爱的自行车,我也从城里托人买辆‘凤凰’,赶集上店,两腿一蹬,年轻人也得落在后头……别人家娶媳妇才买缝纫机,我不管那些,给你四婶也抬来一架,惹得人说我娶她二回……就为这,大顺说我比年轻人还年轻,比城里人还时髦,就给我起了个‘老来俏’的诨号……” 就这样,爷儿俩高高兴兴、说说笑笑地从城里买回了一块手表。谁能料到刚刚两天,就不走了呢! “难道国营的卖假吗?不会呀,以前买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很少出过大毛病……是二旦捣了鬼?哎呀,怎么能乱想呢!人家在部队当了连长,还是‘五讲四美’的标兵……百儿八十的算个啥,就是娃他娘穷嘀咕受不了,以后买电视机、洗衣机她更要反对……”俏大叔呆呆地看着手心上的表,心里像开了锅。 “不行,得赶快把它修好。”俏大叔终于拿定了主意。他把表往手腕上一戴,蹬起自己的飞“凤凰”,一阵风似的上城了。 “乖乖哟,过去人说‘穷玩镏子富玩表’,这可一点不假,才两天就坏了,我腰里的二十块钱不知够不够修的呢。”俏大叔一面飞快地蹬车,一面不住地想。 到了城里他拣了一家大修表店,挑了位老师傅,把表递了过去。老师傅翻过来掉过去地把表看个仔细,然后又递了回来。这会儿,俏大叔的心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眼里:“完啦,坏得不能修了!”他不由自主地把握在手里的二十块钱又装进兜里。不料老师傅却笑着说:“你这表没坏,上足劲就好了。” 俏大叔将信将疑、似懂非懂,结结巴巴地问:“啥?!……你说啥?” “你的表没坏。”说罢,老师傅重又拿起表,把如何上劲,如何拨针,如何保养,一五一十地给俏大叔讲了个清楚。 “啊,原来是这样!”俏大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又像买表时那样高兴了。 在道了谢之后,俏大叔又跨上了“凤凰”,心里想:“这戴表还有恁大的学问,那用电视机、洗衣机的学问不更大吗?还真得学着点呢!” 1982年11月25日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